西西河

主题:解读《黄帝内经太素》之十七:脉行同异 -- 弦音醉舸

共:💬1 🌺1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解读《黄帝内经太素》之十七:脉行同异

黄帝曰于岐伯曰:脉之屈折,出入之处,焉至而出?焉至而止?焉至而徐?焉至而疾?焉至而入?六腑之输于身者,余愿尽闻其序。别离之处,离而入阴,别而行阳,皆何道从行?愿闻其方。

岐伯对曰:窘乎哉问,明乎哉道。

黄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手太阴之脉,出于大指之端,内屈循白肉,至本节之后大泉,留以澹;以外屈上于本节,以下内屈,与手少阴心主诸络会于鱼际,数脉并注,其气滑利,伏行壅骨之下,外屈出于寸口而行,上至于肘内廉,入于大筋之下,内屈上行臑阴,入掖下,内屈走肺,此顺行逆数之屈折也。

心主之脉,出于中指之端,内屈循中指内廉,以上留于掌中,伏行两骨之间,外屈其两筋之间,骨肉之际,其气滑利,上行三寸,外屈行两筋之间,上至肘内廉,入于小筋之下,两骨之会,上入于胸中,内络心肺。

黄帝曰:手少阴之脉独无输,何也?

岐伯曰:少阴,心脉也。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舍也,其脏坚固,邪弗能客也,客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主之脉也,故独无输焉。

黄帝曰:少阴独无输者,不病乎?

岐伯曰:其外经病而脏不病,故独取其经于掌后兑骨之端。其余脉出入屈折,其行之徐疾,皆如手太阴、心主之脉行也。故本腧者,皆因其气之实虚疾徐以取之,是谓因冲而泻,因衰而补,如是者,邪气得去,真气坚固,是谓因天之序。

黄帝曰:经脉十二,而手太阴、足少阴、阳明独动不休,何也?

岐伯曰:足阳明,胃脉也。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其清气上注于肺,气从太阴而行之,其行也,以息往来。故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不已,故动而不止。

黄帝曰:气之过于寸口也,上焉息?下焉伏?何道从还?不知其极。

岐伯曰:气之离于脏也,卒如弓弩之发,如水之下崖,上于鱼以反衰,其余衰散以逆上,故其行微。

黄帝曰:足之阳明,何因而动?

岐伯曰:胃气上注于肺,其悍气上冲头者,循咽上走空窍,循眼系,入络脑,出颔,下客主人,循牙车,合阳明,并下人迎,此胃气别走于阳明者也。故阴阳上下,其动也若一。故阳病而阳脉小者为逆,阴病而阴脉大者为逆。故阴阳俱静与其动,若引绳相顿者,病也。

黄帝曰:足少阴何因而动?

岐伯曰:冲脉者,十二经之海也,与少阴之大络起于肾下,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邪入腘中,循胫骨内廉,并少阴之经,下入内踝之后,入足下;其别者,邪入踝,出属、跗上,入大指之间,注诸络以温足胫,此脉之常动者也。

黄帝曰:营卫之行也,上下相贯,如环之毋端。今有其卒然遇邪气,及逢大寒,手足懈惰,其脉阴阳之道,相输之会,行相失也,气何由得还?

岐伯曰: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四街者,气之径也。故络绝则经通,四末解则气从合,相输如环。

黄帝曰:善。此所谓如环之毋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之谓也。

本篇阐释了传统医学几个大的问题,1、“脉之屈折,出入之处,焉至而出?焉至而止?焉至而徐?焉至而疾?焉至而入?”,也就是经脉的循行线路及方向;2、传统经脉医学无手少阴脉的理论解释(最早是由于对应历法系统而只有十一脉,十一脉系统中无手少阴脉),以及手少阴病的针灸治疗如何着手;3、“手太阴、足少阴、阳明”三脉能触摸到动脉的原因(其他九脉难以触及);4、经脉被阻断(各种因素)后身体以何种模式代偿适应?

1、经脉的循行线路及方向,本篇虽然只列举了手太阴、手厥阴的向心循行路径,但足以为各经规范,期间手少阴心经“其余脉出入屈折,其行之徐疾,皆如手太阴、心主之脉行也”,概无疑义!

2、“手少阴之脉独无输”,经脉医学体系之内本无手少阴脉,为了十二脉体系的健全,加入手少阴脉,故而最初的手少阴脉只是个虚构的框架,并无现成的腧穴相匹配。唯一的治疗选择就是“故独取其经于掌后兑骨之端”!十一脉体系无少阴心脉,除却历法因素之外,或许有着更深刻的含义:心脉一体,浑然无法分割(心血管一个体系),不可以单独一脉以限制!

3、“手太阴、足少阴、阳明”三脉能触摸到动脉,是因为这个经脉循行部位恰好有动脉经过,以桡动脉为例,人群中“反关脉”的比例并不低,也就是说有许多人在桡动脉正常位置并没有动脉存在,《太素》成书时代没有心血管一个体系的概念,当然,不同部位的脉动,除却心脏搏动因素之外,还显然有着局部因素的参与(局部循环)。“足阳明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其清气上注于肺,气从太阴而行之,其行也,以息往来。故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不已,故动而不止”,是指饮食五谷化气参与呼吸之气的组成从而营养周身,显然不是解释其循行通道上有脉动的原因,而是强调其脉动背后的重要价值,手太阴、足少阴脉动均当做如是观。至于冲脉概念,大略就是现在的腹主动脉加下肢动脉,在太溪穴附近走形表浅,能扪及脉动。

4、经脉被阻断(各种因素)后身体以何种模式代偿适应?

“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四街者,气之径也。故络绝则经通,四末解则气从合”,经脉个体循行之外,还有“气街”存在,也就是气血循行的共同交汇之处,前篇“经脉正别”中讲到足三阴经过膝上行时,多少和相应阳经存在气血汇通,这种汇通之所,就是“气街”。“故络绝则经通,四末解则气从合”,当某经气血运行受阻时,会自动从气街代偿!要强调的是,“四末解则气从合,相输如环”并非指十二经脉循环流注,万不可先入为主!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帐号:ouoviv,季子说!

通宝推:阴霾信仰,西电鲁丁,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