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落月成功 -- 陈钢
[IMGA]http://pa.poco.cn/?65203599&http://my.poco.cn/album/album_show_details.php?user_id=65203599&item_id=190981136 我有新照“ 落月1 ”快看看吧![/IMGA]
希望晨大,康大等能详细说说中国这次落月技术上的独到之处
1. 请的那俩嘉宾,明显是技术人员,对出现在镜头前很不自在。被迫坐在镜头前,不知道说啥,全靠灵泉的喋喋不休的解说才没冷场。一有空俩人就着转播画面讨论技术问题。不知领导是否想用露脸的方式鼓励或奖励他们,但好像没踩对点。个人认为,单位应该培养公关能力强且懂点技术的人员来这种场合,既能做一定的技术解释,又能为单位建立一个面向大众的良好形象。而那些专业人员,让他们做他们合适的工作,干这种行业也为他们个人保密,以免被国外盯上。
2. 灵泉的解说也很不错。面对两个不善长说话的技术控,灵泉没让冷场。其间有个地方,灵泉问了个问题,两学者用了另一个技术词汇来解释,灵泉说“哦,明白了”,但语气听起来明显不明白。我听着笑死了。但灵泉也不抢词。一旦俩人一旦开始说话,她就尽量让俩人多说。
3. 节目的模拟月球的虚拟环境很让人惊喜,形象易懂。虽然我也很喜欢,但担心太详细的说明,是否也有泄密的可能?有些解说是否会经保密部门的检验。虽说这样的解说很真实,但我们不必要为了向外人证明真实而泄露技术细节。
4. 对节目中回答问题的礼品有点意见。说是跟实物一模一样的材料。如果使用了特殊材料,难道没有泄密的可能?
5. 那些技术人员真年轻啊!骨干看起来都是三、四十岁的人。老人很少。看来今后至少十年中国航天还有足够的爆发力。
不管如何,真心祝贺中国航天的成功!
你丫的对女主播有感觉。
到底我是没有月面经验呀,这距离估计得也太离谱了
着陆的时候我还指望看到大的扬尘呢,结果啥也没有,估计1来是没有大气,发动机又关了;2来照片不是实时的,看不到扬尘效果
看坑为包的,估计大多数人都是吧,拉近了确实是坑,是看多了的人自己调节的?
大家都说说看看看看是那种更普遍:
直接看到就是坑;直接看到以为是包
就是老用一个技术词汇解释另一个技术词汇,结果灵泉还是似懂非懂,只好把事先背好的资料拿出来讲。还好没怎么牛头不对马嘴。
技术派嘉宾偶个人很喜欢,有权威感么,哈哈
可能是因为心理上不太相信会有那么圆的那么小的坑吧,所以以为是大坑。
当然远的时候很像是鼓包。可能和右上角的黑影有关系,感觉光是从右下方向投射过来的,所以黑影在左上,就像是鼓包了。如果是黑影在内部右下,感觉就是坑了。
我比较意外的还有就是没想到月尘那么厚,会出现那么深的一个车辙。
张泉灵 就是央视的 赵丽华,电视上装五毛,微博上装公知。
听报道介绍就只有两班人可以轮换,一班休息24小时后轮换,这样的测控操作人员以后还是要增多点好,毕竟这种工作负荷很重的。
自由落体,落地接触的实际上是四个支架脚,当然灰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