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文化生活角度杂谈毛泽东主义(引文) -- 龙眼

共:💬275 🌺3296 🌵18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家园 有感于"在海外连阿三都斗不过”

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国这几年经济发展上去了,至少中国人已经不会像十几年前蜂拥而来加拿大了。而阿三穷国还是源源不断地来。

这个对于加拿大华人可能不是好事情,但是对于中国绝对是好事情。

看看70年代末谁有海外关系多么吃香,单位为了出国打破头。现在谁还把出国当回事。

家园 有一利必有一弊啊

中国一五成功后,对外部投资可是依赖上瘾了,后来要用人力资本代替引进技术资本保工业化不中断,搞大跃进。也算是矫枉过正的无奈。

家园 “君且去,不須顧”:毛澤東曾私下悼念蔣介石去世

1975年4月5日,89歲高齡的蔣介石死在臺灣。警衛人員從收音機裏聽到這個消息都十分高興,起床後,便將這個消息告訴了毛澤東。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毛澤東聽後並沒有高興,反而一臉凝重。他對身邊的人說:“知道了。”此時,沒有人能理解毛澤東內心的復雜感情。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毛澤東私下為他舉行了一場個人的追悼儀式。

那天,毛澤東只吃了一點點東西,沉默莊嚴地把張元幹的送別詞《賀新郎》的演唱錄音放了一天。這首詞只有幾分鐘長,反復播放便形成一種葬禮的氣氛。毛時而靜靜地躺著聽,時而用手拍床,擊節咏嘆,神情悲愴。

詞裏寫道:

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

這兩句意思是:你我都是胸懷古往今來和國家大事的人物,不是那些卿卿我我談論兒女恩怨私情的人。毛在跟蔣介石談心。

詞的最後兩句,原文是:“舉大白,聽金縷,”表示滿腔悲憤,無可奈何,只能借飲酒寫詞聽唱來消愁。為蔣介石送葬後幾天,毛澤東仍念念不能釋懷,下令把這兩句改為“君且去,不須顧”,重新演唱錄音。這一改,使送別的意味達到高潮。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czlbw.home.news.cn/blog/a/article.do?bid=1985&aid=217293667

家园 现在很多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家

很多时候所有的叙事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之前,然后都有意无意的忽略掉1950-1976年这段时间。又开始从1978年开始讲起。难道经济研究的前提条件也是所谓的理想么?理想变了,研究的时间段我对象也会跟着变么。这样的研究,结论我一般都不看的。还有的谓的公平正义,谁的钱多权大,谁就有权利享受更多的资源。这就是他们所谓的公平正义。

家园 随便说说

老蒋能收买别人手下但别人用同样的办法对付他的根本原因还是他比别人更有钱,手笔也更大方。最典型的就是收买张学良的过程,把阎锡山的特使彻底比下去了。

根子当然还是老蒋的财源比其他军阀深厚得多。这点上老蒋的战略眼光确实远超过其他军阀。

家园 单比残酷和规模好像没什么意思

苻坚投鞭断流的故事呢?

还有袁绍同学,死的人比淞沪会战要多多了吧。

还有被坑杀的的四十万赵军。

所以我不是很明白你强调淞沪会战比塔山残酷是为了要说明什么问题。

家园 基本同意龙眼对于蒋的看法

我个人觉得蒋的水平比龙眼的评价还不如。

蒋充其量算是个比较有水平的新军阀,有点良知,有点手段。继承了孙大炮的政治遗产,成功踩倒了原来的竞争对手汪精卫胡汉民等。并且利用革命的幌子建立的黄埔的私家军。

娶了宋美龄,得到英美帝国主义的支持。这点让老蒋占对了队,二战中没有犯汪精卫的错误。

占据了江浙富庶之地,得到了江浙财阀的支持。

会作生意,知道怎么在军阀混战中收买对手。

甚至有点人情,比如不杀铁杆的共党但是救过自己命的陈赓。

甚至颇有自律,中年后不喝酒不抽烟。

但是当时中国需要的是一个能把中国从内忧外患中解救出来的人物。蒋的作为和这样要求差距太远。

当然有人可以说蒋有爱国心,但是爱国的军阀并不少,李宗仁白崇禧冯玉祥,甚至老一代的张作霖和吴佩孚都有爱国心。作为一国领袖,蒋的远见和心胸都不够。

家园 个别战例的英勇不能挽救国民党整个的腐败

塔山作为一个战例,算是国军少有的英勇战例。但是在整个规划上,国民党可是太烂。比如沈阳方面不配合,廖兵团那里拖延。辽沈战役的电影和其他作品说得很清楚。

你要说历朝历代灭亡的时候,都有英勇的例子。但是大势已去了。

以甲午战争中的丰岛海战中,高升号的士兵英勇不屈,广乙勇敢冲向吉野试图发射鱼雷被击毁。济远虽然方伯谦怕死,但是副手沈寿昌,柯建章一个一个顶上去指挥牺牲,最后实习生黄承勋都上去也殉国了。看得也算感动人。但是架不住上面调度失误,不买军舰,不加火炮,弹药缺乏,军舰失修,个别烈士实在挽救不了局面。

家园 举个印度人源源不断出来的例子。

公司招了一个三妹,面容姣好。我在一个三哥面前随口说了句,这妞长的不错呀。人家说你上网搜搜这人在印度是干啥的吧。我一搜,好家伙,人家在印度是个电影演员,感觉不是一线的话,二线应该没问题。

我就想了,中国一个二线电影演员,为了出国,会上个it进修班,然后出来干挨踢?貌似不如嫁个土豪直接,最不济也可以找个挨踢精英神马的,也不用自己干挨踢呀!

我又想了想,这件事背后有几个亮点,

1.印度人的语言优势在英语国家有很强的竞争力。

2.俺们澳村这边的挨踢业,唉,不说了,说多了都是outsoucing。

3.印度但凡有些本事的人,都在外国。

4.印度但凡有了些视野的人,都想方设法去外国。

家园 听说该文是改头换面的,本诗是太祖为悼念董必武老改的
家园 建议仁兄往前多看一个贴子就明白龙眼要说明什么了!
家园 印度人和中国人过去都是源源不断出国,但发展形式却大大不同

从百年前修铁路算起,中国人比印度人不知早多少年就到加美来了,但论向社会各个层面的深度和广度的发展,当地华人不但比印度人落后很多,比其他很多民族都弱。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建立不起自己的有型社区。中国人过去两千年是以国家形式进行生存发展的,而其他多数民族是以部落和社区形式发展的。所以一旦华人脱离国家形式出国后,都是以单独个体形式与其他移民民族进行竞争,自然就常常落于下风。

以印度移民为例。印度过去三千年没有固定和强大的国家形式,经常被入侵,多数时期是四分五裂的。最初是以印欧人种入侵当地棕黑人种而建立的一些城邦,为了便于印欧人统治,以种姓制度将不同种族划分为高中低贱四个种姓,经过时间的检验,这种生活方式已经长期深入人心了(主要是高种姓人群)。现在的印度国受两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困扰,促使很多国民选择出国:一是环境极端恶劣,二是贫富差距极端巨大(看看中国的趋势)。这些能出国的印度人多数是高种姓,因为他们最有经济和教育优势,同时内心又都很不安。他们多数都是信奉印度教的(但包头巾则往往不是),因为他们自己就是那四个种姓中最高贵的,当然必须要保持这种文化自尊,以利于他们以信仰抓革命、促生产、促团结、促发展。而其他低种姓的印度人往往选择了提倡平等的回教去了东巴和西巴,或者成为了锡克教徒,再或者成为了基督徒,谁也不傻。不管走到哪里,这些民族都以各自宗教信仰的教堂为核心,迅速组建自己的文化和生活社区,过去是以宗教仪式为主,文化生活交际为辅;现代时代则是以宗教为轴线,为文化生活、团结互助、社交婚姻、政治商业信息共享等重要的民族发展活动来搭台唱戏,将本民族在海外紧紧地抱成团,共同向外发展。

因为工作原因,龙眼有机会经常了解加拿大各个民族的社区和宗教场所,发现多数民族和我们华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人家都有各自有形和强大的社区和文化(宗教)场所,戏台搭得越大,唱的戏自然就越大,这里比较明显的个案还不是印度教的社区,而是锡克教的社区,这些人本来在印度数量不大,发展得较晚,但发展极其迅速,无论是印度还是海外,到处都能看到的包头巾的锡克教阿三,在加拿大的国家议会里的影响力超过华人。另一个发展晚但很成功的就是韩国人。这些人所到海外一地首先做的就是建韩国式的基督教堂,再以教堂为中心建立韩人社区。教堂里面据说有的耶酥像都是穿韩国衣服的韩国(东亚)人模样,大家觉得这很好笑是吧,但为什么很多西方教堂里的耶酥是金发碧眼大家就能漠然接受呢?这其实是一个首先对自己和自己民族的子女后代进行文化洗脑的过程,以提高民族自尊,防止被同化,然后再抓革命、促生产、促团结、促发展。

加拿大经济受国际形势影响有时好有时不好,我发现一个现象,经济好的时候,则申请建商厦的人多,这好理解;而越是经济不好的时候,就越是申请建各种教堂的人多,和建私人社区中心和宗教学校的人多。那些文化宗教场所也都比较简单,往往是在工业小区租用废弃的工业建筑,内部改建装修一下就可以了。

龙眼不是绝对意义的民粹主义,相信整个地球将来的发展会重复中国过去的道路,即,不同信仰和文化彼此融合,共同发展,因为中国过去就是小世界的模型,将来的世界会放大重复中国过去的融合模式。但那是很多年以后要实现的路线目标,而不是现在华人要做的放弃抵抗,自己自觉融入其他民族,这样的后果是很可怕的。看着一个一个的香蕉女孩看不起自己的肤色,以嫁白人为荣,一个一个的香蕉男孩胆小怯懦以说汉语为耻(很多人从小就没被教会说汉语写汉字),又做不成白人,家庭人口发展缓慢,民族意识一代一代不断降低,只能靠国内移民不断输血,而周围的阿三、回回、阿黑都蓬勃发展,从人口到文化不断壮大,犹太人更是过多少代都能保持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觉,并且不断壮大同化他民族(演员刘烨的孩子就悬了)。龙眼怎能不着急呢。

但要再让海外华人都重新信仰同一种宗教恐怕是很难的,也容易引起纷争,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华人文化自己独特的包容精神建立一种类似于文化礼堂的建筑,里面按不同的固定时间宣讲中国人不同的文化、思想,也包括信仰,以吸引广大华人。但只要是用汉语、用汉字,不管宣讲什么文化和思想,都是在传承自己的文化。当然,这里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纷争和干扰,要尽量不涉及政治、商业和极端宗教话题。另外以争论不出三句为准,尽量求大同存小异,只要能把大家和我们的后代聚拢到一起,谈论探讨一些高雅的文化思想议题,这就是胜利。

从几千年的历史来看,世界上最成功的以社区形式发展的民族是犹太人,以国家形式发展的民族是中国人。但在海外发展的中国人就象脱离壳体的蜗牛一样软弱无力,所以必须先学习研究如何发展自己的海外社区,保证几代人发展下来不但人口能持续增长,人口份额不断扩大,而且民族意识保持不变,语言文化得以传承,这才是成功发展的民族。

给个韩国耶酥的链接:

http://blog.xuite.net/osaki99/blog/21118425

大家笑可以,但可别笑大发了,其实除了韩国服装是太搞笑以外,其实那个耶酥的形象(黑发黑眼黄皮肤)远比西方很多教堂里的金发碧眼白皮肤的耶酥形象可能更接近真实。中东古代哪来的金发碧眼,在苦寒北地的日耳曼蛮子呢?但这正式各自民族的文化宣传,来潜意识地增强自豪感和战斗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宝推:钓者任公子,李寒秋,我爱我家fh,
家园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君且去,不须顾。

----仔细想想,要怆然而涕下。

家园 个人感觉毛对蒋没那么大感情

毛和蒋过去没有什么交集,在国共合作时毛是胡汉民、汪精卫一系的,在湖广一带活动频繁。周倒是和蒋过去交集很大,一个是校长,一个政治部主任。黄埔如果算苏联在中国的援建公司,则周就是苏方代理,算校董兼半个校长。但毛是从民族大义角度看晚年的蒋的,蒋再怎么反共也比搞台独强。

家园 中国的演员里有加拿大护照的肯定不少

不说香港的。大陆的也有。但是也就是做个方便。因为去其他国家中国护照签证总是不方便。比如就从法国到英国,中国护照要签证,因为英国不是申根协定,中国护照从法国到英国不免签。很烦。

对于现在的中国人来说,拿加拿大护照就跟美国商船挂利比里亚国旗一样,就是图个方便。至于在加拿大和阿三争什么东西,没有在乎。只要知道,有强大的祖国在后面撑着,阿三在加拿大再蹦跶,算个什么东西。

老一辈的在加拿大的艺人最有名的大概是蒋大为,据说是为了女儿读书移民加拿大的。所以记得在中国突然消失了。蒋没有像后来的艺人那样赚那么多钱,但是靠过去的积蓄,在加拿大生活应该没有问题。断不需要去搞挨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