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秋水寒山古碉楼 -- 京华烟云AMIP

共:💬10 🌺7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秋水寒山古碉楼

事物真地是普遍联系的,帝都北京与遥远的金川,竟然颇有渊源。

据说文革时,两名煤矿文工团的人去北京西山采风,发现当地红旗村、正白旗村有些农民会唱一种奇怪的民谣,歌词完全听不懂,但凭经验恐怕不是汉语。

文工团员于是上前询问,答曰这是祖上传下来的小调,现在已无人懂得,而问其祖上来历,却谁也说不清楚。这俩也真是有心人,专门将歌曲录了音,回去后便跑到民院(中央民族学院,今民族大学)到处询问各族师生,想搞清这究竟是啥地方的曲子。

说来也真巧,当时民院的一个进修班里正好有个来自四川甘孜州小金县的嘉绒藏族学生,他一耳朵就听出来,这不就是俺家乡的歌嘛!

有人能懂那就好办了,民院随后便组织一批藏族师生到那两个文工团员的采风地点做详细调查,就这样,一个隐秘了两个多世纪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原来,当地农民中的一些人,竟然是从大小金川地区嘉绒藏族后裔,更准确地说,他们的祖先都是金川来的战俘。

在今天北京香山附近,还矗立着几座模样古怪的碉堡形建筑,但又与华北平原遗留的那些鬼子碉堡差异颇多。后来才知道,这是金川战争中,乾隆专门针对当地碉楼而仿制的演习替代品。

原来,第一次金川战争暂告一段落后,清廷并没有放弃彻底平定大小金川的企图,鉴于当地林立的战碉给清军造成的惨痛教训,正所谓“地险碉坚,骤难取胜”,痛定思痛的乾隆决定搞个模拟战场进行攻打碉楼的强化训练,“因于京师香山设石碉,造云梯”。

史载在两次金川战争的间隔,乾隆曾挑选两千名精锐士兵组成针对碉楼攻坚的特种部队即“健锐云梯营“,其中还编入了一些金川战俘也就是所谓的“金川番子”作为训练指导,使健锐营日习攻战,待其谙熟碉战之术后准备调往金川作战。

据记载,香山地区曾建有六十八座各式碉楼,但如今仅存六座半。斜阳西下,这些清军曾经的模拟训练场,于秋水寒山之中散发出别样的气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秋色渐浓,残荷肃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黄叶依依,衬托出那座冷峻的身影。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但它并不总是孤独,起码此时陪伴它的,还有写生的老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只不过,乾隆皇帝很可能并没有打到目的。现代的军事训练往往是奔着超越战场难度来设计,以便士兵们到了真正的战场后很快就能适应环境,而香山的仿制碉楼及其周围地势却让人怀疑都是样子货。尤其是,鉴于香山碉楼的建造者多是金川战俘,“其筑碉者,即金川番兵也”,他们故意偷工减料指鹿为马也是有可能的。

笔者不止一次拜访过大小金川地区,那里遗留下的真正碉楼既瘦(如同大号的烟囱)又高(往往高达十几米甚至几十米)且多建在狭窄逼仄的陡峭之地,香山的那座替代品则既胖又矮,周围除了一面稍陡外都是缓坡,这样演练的结果可想而知,就如同训练时要对付的是猪八戒,到了战场才发现对方原来是孙悟空。

看看正版的嘉绒碉楼,是不是有不同的感觉呢?

梭坡古碉群,拍摄于四川甘孜州丹巴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沃日土司官寨,拍摄于四川阿坝州小金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民国时拍摄的沃日土司官寨,显然更为壮观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通宝推:foureyes,马尔他之鹰,铁手,
家园 当时清军用什么样的战术打这些?

清军当时有火器配备么?这玩意儿应该怕炮。哪怕是古老的火炮。只要有几百步射程的大炮加上围困,单纯只对这种碉楼似乎应该不是那么难以攻克。从民国的照片可以看到,碉楼更多的还是起到据点(寨子)防御核心和指挥中心的作用。寨子本身虽然没有连续的城墙,但是建筑物连接起来,地势陡峭,枪眼箭眼密布,构成了一个工事群,这个可能才是不好打的原因?

家园 重炮运不上去,小炮没效果

后面会说这事儿。

我那篇文章发在天涯,结果许多人热烈地讨论能不能用投石机来搞碉楼,也是有意思的事情。

家园 一图胜千言。这样的碉楼在冷兵器时期除了长围似乎没有好办法

还能用烟熏,但是对方可以居高临下地打击。没有火炮很难弄。

家园 如果采取长期围困的办法

粮食碉楼里面可以储备,水他们也可以储备吗?里面打水井容易出水否?

家园 那地方临近河谷

常年降水量非常大,水不是问题,也没必要挖井。

家园 夜间爆破最好,不过满清似乎从来不擅长
家园 用弩机发射点火的大箭应该也可以吧

大箭的头用金属,身子里面装可发毒烟的火药

家园 其它的碉楼我不知道该如何处置。但那个

这是民国时拍摄的沃日土司官寨,显然更为壮观

那个沃日土司寨的调楼靠近高山。炸药,泥石流,这些方法不知当初有没人考虑过。另外,看图片,那些房屋那么密集,大范围的火攻,依仗风势,干湿度配合,应该会有很好的效果。

家园 拆啊!

这么高的碉楼,别说在火器不发达的清代,即使在抗日战争的时候,没有重炮的土八路也是徒唤奈何。

土八路拿不下炮楼的原因,一是时间有限,一般只有一个晚上的时间,天一亮鬼子的援兵就会赶来。二是鬼子有机枪和手榴弹,让土八路很难接近炮楼底部。

而在大小金川,这两个问题都不存在。清兵占有极大的兵力优势,能将土司们逼进碉楼困守。而且,土司手下的火力充其量就是几竿火枪,又只有有限的几个射孔。这么细的“烟囱”里又不能储存大量滚木擂石。所以,大批清兵可以长时间在碉楼下面徘徊。

大锤、圆木、铁镐、钢钎,不用穿越就能搞到吧?头顶上架两块门板防弹,下面抡开膀子,拆啊!

又不是钢筋水泥浇出来的,连撞带撬,不消半天墙角就松了。

然后,狠踹一脚,高喊一声“顺山倒个嘞”。

“咣!”,连人带楼全解决。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