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抛个砖,胡侃一下大型弹道导弹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 constant

共:💬1454 🌺9773 🌵1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7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家伙从哪儿冒出来的?

水平之高令人发指。河里又开始好看了,欣慰中。

家园 小白问题——续(1):)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W76弹头,后面那位有点狰狞,邪恶博士的面相:)

1、W76弹头如此之小,辐射防护会是个问题么?

2、如果辐射防护问题已经解决,是否也就解决了核武器的便携化问题?

3、貌似美苏当年都搞过提包核弹,这玩意若是失控(核国家),或利用一些手段预置在某国,有没有可行性?

家园 从准备发射到1000公里外,固体导弹反应时间是多少?

从准备发射到1000公里外,固体导弹反应时间是多少?

怎么确定预警机大致位置

家园 昧国正在发展远程反舰巡航导弹

相比于弹道导弹而言,这个应该有更大的技术适用性---技术发展了可以挂载在飞机上或者舰艇上,在技术发展的空间--即促进相关技术,相关产业发展方面也更有潜力

家园 对于航母这样的大型平台,应该只要小型的无人侦察机就够了吧
家园 关于核战斗部我只能瞎说了

我对核战斗部的关注远没有对其运载器来得大,再加上数学很差一看核爆的介绍就头疼,所以实在不好回答。不过本着能侃就侃的精神还是想说说,权当笑料吧。

一,我认为这不应该是W76的本体、而是其剧变材料装药模块,只是氢的同位素自然没有太多的辐射需要防护。W76产生的年代肯定还没有纯剧变的手段,再加上变质心控制技术需要密度很大裂变材料做动块;所以应该还是采用经典的两级起爆方式。坊间都传说W76的当量可调,那么我就这么瞎猜一下哈:裂变材料做的动块本身起爆可以产生1KT当量,上图展示的小模块一个可产生2KT当量(当然叠加N个模块肯定不会只产生2KT乘N的当量);这样通过每个模块中子导管的通断就能控制弹载模块的二次起爆数量,从而实现核爆当量可调。

二,核武器便携化的阻碍应该不是辐射防护吧。随便裹个铅壳不会短时期致命就行了,难道杰哈德们还在乎身体是否长期健康?

三,美苏当年都有实用化的超小型核武器,通俗化讹传就是核手提包。我觉得泰山能一个人提起来,别人够呛。现在看小型流氓化国家有可能用裂变材料做出便携核武器,也有手段将其布置在某国;但就算真的核爆了撑死也就2KT的当量,能保证彻底消灭一个钢筋水泥森林街区的人么,估计够呛。纯裂变爆完总会留下好多证据,典型核大国据此分析其裂变材料出处完全没问题,顺藤摸瓜就能找出幕后黑手;这样一个恐怖袭击召开洲际再入热核弹头做惩罚,从道义上不是完全无法让世人接受。况且便携式裂变核武器的辐射都不算小,在大城市中机动很难说不会被“原子能监察委员会”发现;至少几个核大国都在进行着人口稠密区辐射剂量的不间断监测,这项没什么技术含量又不花太多钱的工程必然能让大Boss睡得更香甜,所以肯定会去做的。

通宝推:青岛大虾,忘情,潮起潮落,
家园 谈反应时间不如探讨暴露时间

在前线弹道导弹发射车肯定要把自己藏得很好,不然第一时间就会被摧毁;可要打出去导弹只能起竖,那么在非森林地带这就是自我暴露了。毫无疑问,暴露的时间越短越好;最理想的情况就是竖起来马上就能打出去,然后发射车撒腿就跑、越远越好。

那么典型的弹道导弹在进入战区到打完收摊都要干哪些工作呢?

首先是确定发射点。理想的机动发射固然可以车停哪儿就在哪儿打,但总要知道停车地点的具体坐标数据吧,这个数据还得越精确越好吧;于是苏联从飞毛腿到白杨都要配备的大地测量车隆重登场。

测好点停好车导弹就该通电了。假定双方都已经杀红眼了有啥跩啥,停了车就要启动各个控制箱,给惯性器件和伺服机构通电,稍有闲心的话再抽空给导弹各系统做个自检。

导弹已准备好,该接受射击诸元了。毫无疑问是上级来告诉发射车往哪儿打,发射车这边肯定没闲心打电话去问前沿目标在哪儿然后再自己解算。这样就升起天线,等待上级下达指令。哦,指令来了,不怕死的话可以回复个电文确认一下。

OK,进入发射程序,起竖导弹。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了,发射车乘员此时的心情和堪比蚊式的飞行员在柏林上空被探照灯发现;我艹您倒是起快点儿啊!没办法液压的就是慢。好在苏联军工特别照顾基层官兵情绪,在白杨上开发了燃气助推液压缸,十几秒钟搞定。要说老大哥就是豪放,起竖个导弹都敢用火药。

起竖完了,该告诉导弹打哪儿了,瞄准。这会儿就看国家的技术实力了,强横如白杨M、侏儒根本不需要这一步,咱用星光制导,飞出大气层自己瞄。而弱弱的白杨就只好等着竖起来再瞄了。可怜的瞄准手端着个架子举着镜头找惯性器件的小窗,心里还在担心头顶是不是已经飞来了一枚导弹;哆哆嗦嗦终于瞄完了,把宝贵的光学器材收好,然后叫上其他乘员撒丫子就跑。

导弹还在竖着您几位往哪儿跑啊,废话,当然要跑远点啦,打个炮还知道拉个绳躲远点了,我们这么大的炮仗飞起来下面还能有人活吗。然后,主射手得意地从屁袋里掏出控制器,开始发射啦。先把导弹用电转到电池上,然后把无数保险栓依次打开(放心,实战时绝对同时开启,聪明的官兵才不会在那里耐心等着一个个开呢),再然后导弹就可以起飞了。

往后就体现出战略武器和战术武器的差别了。搭载常规弹头的如飞毛腿,基层官兵直接按下发射按钮,竖了半天的导弹就惊天动地的出去了。搭载核弹头的白杨,那可轮不着一个中尉按发射按钮,他手里拿的控制板上最后只剩一个按钮没按了,那就是“准备好”。按下这个按钮,发射车上的大功率电台就自动启动,主动联系上级指挥车;而躲得非常远的上级指挥车这时早依托有线、无线、卫星通讯和远在莫斯科的地下指挥所保持着联系。指挥车和发射车实现联通后,呆在莫斯科地下指挥所里的总统就可以通过手提箱直接控制这枚白杨的发射了。

打与不打,发射车的官兵都无所谓,定时一到无线电自动关闭,如果没打出去说明总统尿了,那不关咱事儿,撤收。这会儿导弹的电池肯定还没耗干净,而保险栓都已经打开了,说是按个按钮能再关上,可谁知道呢,这大老远的也看不出来啊。只能硬着头皮走回去,检查一下保险栓是否已锁上;确认无误后把导弹再放倒回车上,这次就没有燃气帮助了,慢慢等着吧。放倒后一帮人就可以开开心心地驶离战区、开回洞库猫着了。

---------------------------------------

疯侃完了回答一下提问。

只要不怕消耗导弹的寿命,起竖之前的工作在战区都可以提前开展,这样就不用计入反应时间。而关于暴露时间,有资料指出白杨为不到5分钟,由于没有反证姑且一信。除了最新的亚而斯外,白杨代表了陆地机动发射的最高水平;那么对一众弹道导弹来说,暴露时间的标杆就是5分钟,技术水平越好越能接近这一时间。而飞行1000公里的时间,纯惯性制导用时在9分钟左右,时间长短由本国发动机水平决定。

至于如何利用被动接收信号测定主动源方位,可以看看各地查处考试无线电作弊的新闻,各级无线电管委会在宣传自己时都是很卖力的。

通宝推:繁华事散,雷石,青岛大虾,tt086071,cqwjzk,忘情,温雅颂,桃源客,潮起潮落,
家园 不知这个图说准确否

资料来源是这个,不知这个图说准确否:(

Neutron pulse tubes for the W76 undergoing testing and certification at 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ies as part of the stockpile life extension program (LEP).

外链出处

家园 800-1000公里时速的预警机14分钟够飞200多公里

800-1000公里时速的预警机14分钟够飞200多公里

以飞行发射时间9分钟(刚起飞似乎非常慢,似乎不止)计算,也有150公里左右,即使可以推测大致运行轨迹,变轨——进入大气层弹头靠近预警机(5-10公里?)需要多少枚才保险?还有高度差问题

家园 您的观点不敢苟同哇

航空有用还是航天有用,这个话题我从高中起就拿来和人激辩练口才了,所以看到您这么说当时就有戳到痒痒肉的感觉。赶紧点开Pages打好提纲就往里填肉,经过两遍修改,自感满意后准备发上来炸您一下;可临提交时犹豫了,这样不和谐,不是一个渴望交流的人该干的事。于是弃之不用,在回帖框里直接写点儿得了。

---------------------------------------

不管是在大气层内飞行还是在大气层外飞行,都是人类了不起的成就,都对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非要探讨哪个更有用似乎没有什么意义。

没有航空的贡献,想睡一觉就跨个大洋是绝没可能的;没有航天的贡献,想在荒原沙漠冰盖海洋知道自己精确位置也是不可能的。

从工程角度来讲,航空业重点追求高耐久、航天业重点追求高极限;都能带动各自庞大的附属产品进行技术革新,促进繁多的产业圈不断发展。

---------------------------------------

往小了说回最近开始流行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如能研制成功确实是航空业一大突破;掌握了超高速巡航能力后,必能将航空业整体水平提升一个量级。我们也能更早地再次享受到以前协和客机那样高速的服务。

但是不能说掌握了高超音速技术就比发展弹道导弹更有用,这应该算是同等技术能力在不同需求层面的不同表现。

弹道导弹的不可替代性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依然是无法动摇的。至少当一个国家决定尽可能快的对一万公里外的目标来次打击,弹道导弹依然有其独具的速度优势和贯穿优势。

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必然要养成战术打击和战略打击两股力量,怎么样效费比最高呢?我认为简单说就是航天业不介入战术打击、航空业不介入战略打击,各自发挥特长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具体讲就是:昂贵的弹道导弹就应该只用在最后的同归于尽上;打什么航母、预警机,航空业要是搞好了至于让弹道导弹上么;苏联反航母那么多年咋就没想过再入头攻击航母呢,水平不行那是扯淡,相信自己的航空业才是真的。而更昂贵的B2投钻地核弹更是搞笑,就那么放心深入敌境啊;航天业把弹头再入后的速度降下来、引信强度搞上去,不一样能实现钻地核爆么;好意思让国宝B2去冒险吗。

通宝推:人在旅途,gaojiyuedu,忘情,赵沐浴,
家园 哈哈,看来我在核武器上还真是白丁呢

把导爆索当主装药了。我也觉得奇怪,那么老旧的W76看似也太先进了。

家园 所以想要实现弹道导弹打预警机就不能只靠射前标定啊

射击诸元上级只能先给个初始的,打出去以后主动段和中段飞行期间要根据预警机的飞行情况多次下达修正诸元至前线通信车,前线通信车按预定弹道向特定位置广播修正诸元数据,导弹接收到一次就修正一次,以最后接收到的为准。再入后就不管了,放出主动雷达或双模制导的空空导弹万事大吉。

家园 现有技术水平应该是不行的

即便只是被动侦测,接收天线阵列依然是越长越好。苏军侦测航母惯用的Tu95能博得上位不光靠了大航程,大翼展和细长机体方便布置天线也是一大原因。

家园 即使射程2500公里的东风,发射后能实现几次变轨?

即使射程2500公里的东风,发射后能实现几次变轨?

另外固体导弹变轨有什么限制?

如果用液体导弹,每次加注得多久?

家园 前几年听到一嘴

说我二炮基地出去机动,一溜几十辆车,排近1km,特征太明显。不知近几年是否有所改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