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美国海军核潜艇力量的未来挑战 -- 晨枫

共:💬178 🌺1312 🌵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会吧

而且反应堆不是在巴格达附近吗?在科威特原油燃烧烟雾能到那去?

家园 您现在还能在Google上看到当年的沟渠痕迹

伊拉克自己就不能放点原油么。

家园 请教:美国曾计划五大湖中部署一万吨小型的核潜艇

向您请教个问题,我记忆中小时候在80年代的舰船知识或航空知识上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是介绍美国弹道导弹部署方案的,有个计划是在五大湖中部署一万吨小型的核潜艇,这样可以机动,也避免了对方反潜力量的打击,苏联也有类似计划,后来由于发现了什么效应,就无法在内湖水域部署了(几枚导弹就可以让湖里的发射装置摧毁或失效) 您对这个有了解吗,可以介绍几句吗,小时候那堆80年代的舰船知识兵器知识航空知识杂志早丢了,很可惜

家园 湖水的压缩效应?

我完全胡说一下哈,错了勿喷。

我咋没印象看到过这个呢?您要是能说定到底是航空知识还是舰船知识大概哪一期就好了,我可以去地下室好好翻翻。

-------

我觉得部署在湖水里有一个问题,就是五大湖再大,其蓄水量、深度也比不过大洋,这样一旦遭到敌核弹袭击时,湖水的压缩效应对潜艇来讲就要比呆在大洋里显著多了,这样潜艇的生存能力实际是显著下降的。

家园 可能不是这样的

两弹一星,耗去当时共和国多少资源。而且都是穷家档里的金字塔顶上的黄金资源。老三现在人模狗样了,就说现在的老大老二,当年修地球供老三,是断了家里文化人的传统。这不是什么美德嘛。说句玩笑话,不在两弹一星里呆过,出门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科工男。而两弹一星是保命的,一个民族,一个文明的命。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而如果留的都是一堆“盘尔西林都吃不完”的货,又有什么用。可以检讨,可以批评,也可以自我批评。但不能把自己丢到泥潭里面,还叫别人踏上一万只脚啊。起码,现在搞出成绩的,大多还是当年的队伍,还有当年的传统。依然给人以希望和期待。其实,真要说断层,我们断了一百多年了。

家园 真长知识!
家园 科技是烧钱的东西

不要说苏联。

二战后的英国,在科技上不弱,特别是和军工有关的。但是二战后,殖民地独立,国力衰微,最后也是大不如前了。

说起科技问题,不得不说的是科研人员的待遇问题。中国改开以后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随着对外交流的宽松,出国的机会比前三十年多了。但是也就存在了国内的收入和生活条件竞争不过国外的问题了。这个问题在前三十年包括文革不存在,因为那时候没有太多出国的机会,就是去苏联老大哥或者东欧学习也留不下来。如果保持封闭的体系就没有这个问题,但是从长远来说封闭是不好的。

80年代中老妈出国作博后,美国给5位数美元的工资,国内年薪不过三千人民币一年,加上汽车住房电器等的差别。有多少人选择不回来,有些在国外留不在科研实验室,就开饭店的也有。老妈算回来了。

不过老妈单位的领导很开明,对于人员出国还是大力支持,因为毕竟还是有回来的人。

1 回来的人也学到了东西。也建立和国外科学家的联系。

2 因为国内收入低,出国挣点美元回来,有助于稳定单位人心。

3 毕竟在外面是给人家打工。老妈一个师兄出去了,前几年去世时候也就是实验室的实验师。而回来的人,有机会升到教授博导,有自己的实验室和学生,以后出国的机会也很多,反而是有更多事业上发展的机会。

2010年老妈单位接待过一个俄罗斯访问学者,这个专业不是前苏联的强专业,但是他的大学却是我们认为前苏联和俄罗斯的强校,本人有留美经历,在大学也有自己的实验室,但是好像工资不高,一个月大概1000美元不到,所以也要经常到其他国家做做访问学者,赚点外快。

通宝推:brentpyz,
家园 问题是渤海没比五大湖中最大的强多少啊

无论面积还是深度都不如,为啥都说中国核潜艇藏在渤海里呢

家园 以前困难啊

您难道能指望着当年用051、053、037去守卫紧挨着黄海、东海、南中国海的洞库么,能守住渤海湾不被渗透就不错了。这确实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现在富裕了,自然就找更好的地方呆着了。

家园 度娘不喜欢这么纯爷们的问题,找不到

我也觉得应该就是类似这种压缩效应,但不明白为啥米几颗核弹就能覆盖五大湖24万平方公里面积。海陆空惯性世界的一期也说过这个效应的正式名称,我去问了度娘,但似乎度娘不喜欢这么纯爷们的问题,找不到。回头我翻翻海陆空惯性世界 看看这个效应的学名叫什么 到时候再请教您。开始以为在湖里布置洲际弹道导弹匪夷所思,但后来看到美帝几乎把能想到的地方都想到了,内河,热气球,近海,山洞,而且认真做了考察,最后还是选择了现在的三位一体。美帝在战略问题上很认真,对比印度就很可笑了。想当年上小学的我,看过此篇文章,神往着在中国的青海湖也放个高尔夫级常规弹道导弹核潜艇,却不知道青海湖才4000多平方公里...

家园 几个问题跟你商量

家里有作科研的,不敢说比你家的人更有代表性。但是可以说一下。

文革的时候,科研经费用都用不完

不知道您说的什么单位。怎么个用不完。

老妈过去的科研单位,文革前考入的研究生。文革开始闹得很厉害,批反动学术权威,连出身不好的青年科学家和研究生都被整。结果一位青年科学家因为被诬陷在香港有特务联系自杀。68年老妈和很多研究生停止工作去解放军农场劳动。后来老妈没有研究生读完,回到原籍当师范教师。到文革后,那个单位才开始重新招研究生,老妈才重新考出来。

没法比较经费。但是从研究活动来说,文革负面影响不小。

中国80年代和苏联整个90年代相仿,中青年的科技精英们赶着学习英语,都上资本主义国家淘金去了,那才是人才断档的根本!

但是你了解俄罗斯十年后有多少人海龟,中国有多少人海龟。老妈2010年接待过一个莫斯科大学(说起来过去也是世界名校)的俄罗斯教授,他是留过美的。在本大学一个月工资不到1000美元。远远低于老妈单位给海龟开的价钱。莫斯科的生活成本不低于中国一线城市。所以此人还要到中国作访问学者挣点外快。老妈现在单位的40岁作用的年轻人几乎都有在国外的博士后访问学者的经历,有国外博士的也不稀奇。现在老妈的实验室可以付钱让西欧某发达国家的科学家来干活,帮着指导学生,还能招到意大利这种稍微弱点国家的毕业生做博士后(这种国家现在经济不景气,博士毕业就是失业,但是你也不能付人家街头民工的钱)。还不是钱的原因。

现在看到很多过去作过科技人员的,80年代因为经济原因下海的,或者出国的,回忆过去往事,就是不堪回首。这可以理解。但是似乎这些人的回忆历史就停止在他们中止科研的80-90年代。而后来怎么样他们貌似是不了解的。比如现在网上说的是院士是60-70岁的人论资排辈。如果说过去情况不错。但是,这些人可以看看2007,2009,2011中国科学院增选的院士有多少40岁和50岁的人。

家园 铁手表示赞同

送花成功。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家园 漂亮

送花成功。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