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阿里汉可是个神人啊 -- AleaJactaEst
有奇臭的系列文章,欢迎大家去看:
马德兴--《球殇--阿里汉的悲情中国行》
http://sports.sina.com.cn/z/05mdxlz/index.shtml
尽管足协在上报总局时才使得头号人选范哈内亨露出水面,而且在总局批复后,足协便计划派遣选帅小组二次赴欧商谈具体签约事宜,但原定的10月下旬出发日期却推迟了半个月多。推迟的诸多原因中,"钱"是很重要一点。
选帅小组第一次赴欧面试候选人时,重点谈论技战术思想问题,只有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商谈执教问题时才会涉及到价钱这一敏感话题。当然,此期间,选帅小组还是大致了解了候选人的报价。五位候选人的报价都不低,最低的在60万美元,最高则达120万美元。
报价不菲,很大程度上与此前国内媒体的"爆炒"有关。曾有消息说,中国足协可以接受"年薪200万美元"的报价,消息通过互联网的传播传到国外之后,很快为经纪人所获悉。而且,在足协面试的5位候选人中4位都有中方合作者,他们很清楚目前"中国足球挣钱容易"的情况,因而出现了报价甚高的情况。
我在跟踪采访期间,就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常有人引用国际互联网上的消息,认为中国队主教练的薪水应该会很高。虽然这些经纪人都表示在具体价钱的问题上可以协商,但国内不少不负责任的报道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反作用。当然,特鲁西埃在日本执教的最后一年,月薪加上其他商业活动收入达到20万美元,而希丁克在韩国执教期间年薪超过200万美元。两人的收入也成为了国足主帅候选人报价的一个参考价位。
尽管只有在最终确定主帅人选之后才会商谈报酬问题,但足协可以承受的年薪在50万美元左右,而且选定范哈内亨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在于他开出的年薪第一年为60万美元。但是,即便是这50万美元,对于足协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虽然在选帅过程中,一直有报道称赞助商愿意"填补差价",但这仅仅是外界的一种猜测而已。因为当时报道称,"中国之队"项目的主赞助商飞利浦公司表示:只要主教练来自荷兰,他们愿意承担部分费用。但当国家队真的选定了荷兰教练后,该公司甚至不再赞助"中国之队"项目了。
其实,回顾中国足球自1992年职业化改革以来所聘请的三位"洋教练",我们就不难看出中国足协在聘请外教方面受经费问题制约程度究竟有多大了。当年施拉普纳到中国来执教,是因为有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出资,该公司唯一的要求就是这位外籍教练必须来自德国。当时,施拉普纳的年薪尚不足18万美元。在1997年冲击世界杯赛失利之后,中国足协通过国际管理集团(IMG)聘请到了英国人霍顿。霍顿来华执教的薪水并不是由中国足协直接支付的,霍顿本人甚至不是与中国足协直接签订的合同,而是先与IMG公司签订协议,IMG再与中国足协签约。可能谁都不会相信,堂堂一个中国国家队的主教练,霍顿的年薪还不到15万美元,而且足协当时还掏不出这笔钱!
至于米卢来华执教时,很多人都认为由于曾先后四次率不同的球队打入世界杯第二轮,年薪肯定不低,甚至一直在传说其年薪达到百万美元。对此,无论足协还是米卢,从来没有公开否认过,也从来没有承认过。而当中国队首次获得世界杯出线权之后,米卢"疯狂走穴"遭到了很多人的批评。但也许人们从来没有想到甚至根本就无法相信:米卢在2000年1月份与中国足协签约时,年薪还不到区区30万美元!在2000年亚洲杯赛上进入四强、完成任务要求后,足协与米卢的第二年合同才有所上涨,但依然没有超过40万美元!对足协和米卢来说,之所以当时不否认外界的传说,一是保护商业秘密的缘故,二则是因为一旦公开真实数字,双方都将脸上无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国队出线权后,米卢在国内到处做广告、挣钱也就可以理解了,而且当初足协在与米卢所签订的合同中在这方面也没有具体的条文规定,米卢只是在按合同办事。
所以,在出征之前,"钱"是中国足协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来,足协领导和选帅小组商定二次西行的时间最初是在11月1日,但王宝山所率领的国青队在多哈亚青赛上失利,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使得足协不得不调整部署,推迟西行时间。国青队返回北京后直接奔赴香河进行"整风",将带队西行的副主席南勇亲自到会参加了"整风"。加上南勇还有其他事务,因而计划被再度推迟。
事实上,按照正常的工作程序,选帅小组在前往欧洲之前,还必须先与会晤者取得联系。如同9月中旬第一次前往欧洲一样,三人选帅小组出发之前是和对方约好了见面的时间与地点之后才出发的,毕竟会晤是双方的事,不可能说中国足协希望在某一天见面,对方就一定会按时赴约。可对方迟迟没有明确转告中国足协6日是否能见面。这也是中国足协再度推迟西行的一个主要原因。另一方面,由于在出发之前,媒体已经提前报道了选帅小组将西行的行程,中国足协不希望有一种"被媒体牵着鼻子走"的感觉。
不过,有一点是迄今为止外界至今不清楚的"秘密"--选帅小组准备二次西征之前,中国足协从自己的联络渠道获悉:范哈内亨的经纪人身份有问题!而这恰恰是导致不得不再度推迟行程的主要原因,甚至是足协放弃范哈内亨的一个根本性因素。
谁是阿里?汉?凭什么是阿里?汉?当中国足协最终宣布米卢的接替人时,所有人都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人们常说:"笑到最后才笑得最美。"可谁能想到,阿里?汉却是"另类"--最早的笑得了最后、也才笑得最美。恐怕没有人知道,在中国足协所有接到资料的30多位候选人中,阿里?汉的材料是第一个被递交到中国足协的!
经纪人让汉耐心等待
很多人早就已经淡忘了这样一个细节:在韩日世界杯赛后,中央电视台《足球之夜》有一期节目在谈及中国队下一任主教练的候选人时,提到过最早的五个候选人中,有一位就是阿里?汉。
很多人都对阿里?汉"突然冒出"感到意外,但实际上还是对足协办事风格不了解。任何一件重大事情的处理,足协事先都有考虑,不太可能平白无故就临时采取某种措施。就像阿里?汉的问题上,足协很早就注意到了这样一位教练,否则,央视也不会专门介绍阿里?汉,因为央视当时的消息也是来自于足协。只不过当时足协没有把他当作重点考虑对象倒确实不假,选帅小组第一次赴欧期间也没有面见他。于是,当选帅小组第二次赴欧会晤阿里?汉并不奇怪,这与会晤葡萄牙人科埃略以及后来的德汉其实是一个道理,这两人也是足协从一开始就关注的对象,只不过不是重点。
提到阿里?汉又不能不提到他的中方经纪人白川。白川从小长在八一体工大队的院里,以前也曾踢过球,后来在北京体院上过学,毕业后到比利时留学,主攻足球管理。因此,白川和足球圈的不少人都认识,经人帮助,找到了青岛的经纪人陈琪(有足协颁发的经纪人证书)递交了阿里?汉的简历。而且韩日世界杯赛尚未结束时,足协就已经拿到了阿里?汉的简历。
阿里?汉在2001年8月13日离开奥地利甲级劲旅维也纳奥地利人队后,就一直赋闲在家。期间,他的比利时经纪人西迪曾经帮助他联系过不少球队,像埃及的国家队、埃及的阿赫利队等,但汉全部都拒绝了,其中决定性原因是,白川让他耐心等待,等待中国足协的邀请,希望在足协没有作出最终决定之前,最好先不要联系下家。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阿里?汉一直在斯图加特老家中耐心地等待着。
此时,当时正处于德国丙级的斯图加特踢球者俱乐部主席丁瓦尔德-梅茨勒因与阿里?汉私交甚笃,见他赋闲在家,便以老朋友的身份邀请其到俱乐部帮忙,出任俱乐部体育主管。丁瓦尔德-梅茨勒2002年11月26日在接受我的同事采访时是这么说的:"我当时对他(阿里?汉)说,为什么不把你的个人魅力带到踢球者俱乐部来?他的另一位好朋友,也是他担任斯图加特队教练时结识的嘉西亚博士正好是踢球者俱乐部的赞助商。我们一起说服了他来做踢球者俱乐部的体育主管,负责辅导一队,但他也花了力气来照顾业余队和青年队,他负责观察、分析比赛。那是一份义务性质的工作,但他还是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对他这样一位曾经是德甲教练的人来说,不拿工资、义务帮忙的确是不寻常的,但这也是建立在长期的关系和友情上的。"
在2004年4月份"汉家军"的欧洲拉练期间,梅茨勒专程从德国斯图加特开车赶到法国的维茨看往阿里?汉,这个举动期间也表明了两人之间的私交。我在跟随国家队采访拉练期间也曾与梅茨勒有过交谈,他当时也是对阿里?汉赞不绝口,并再次向我强调阿里?汉到他的俱乐部完全是"义务的"。
了解了这段背景,其实也就明白了阿里?汉缘何会在拿起中国队教鞭之前会"屈尊"于德国的一家丙级俱乐部了,完全不像国内部分媒体所报道的那样,阿里?汉是"因为没有人要才不得不去德丙球会谋生"。而且,必须明确的一点是,阿里?汉去斯图加特踢球者俱乐部不取分文报酬,完全属于"帮忙"性质。
尽管国内如今大量转播欧洲赛场的比赛,表面看起来,中国人对于欧洲足球已经相当熟悉了。但实际上,我们中的绝大多数对欧洲足球的了解仅仅停留于表面而未深入幕后。
在欧洲足坛,有两类教练目前是比较"受宠"的。一类是运动员时代曾经立下过赫赫战功的球员。从"荷兰三剑客"里杰卡尔德、古力特、范巴斯滕到德国"三架马车"马特乌斯、沃勒尔、克林斯曼,再到意大利的曼奇尼、维亚利等,这些如今奋战在一线的教练在运动员时代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而且都象征着一个时代。包括更老一辈的贝肯鲍尔、克鲁伊夫等,他们在运动员时代的显赫成绩,使得他们很容易受到年轻球员的尊重,因而也很容易拿起教鞭,只要稍微进修一下,很快就能够拿到合格的教练员证书,而像贝肯鲍尔、克鲁伊夫等一度在没有教练员证书的情况下,以领队的身份带队征战。另一类则是学院派教练,即运动员时代成绩很一般,但退役之后经过严格的正轨培训,拿到了教练员证书。在这类教练中,像意大利的萨基、斯卡拉、泽曼、德国的道姆以及目前在阿森纳队执教的法国教练旺热等都是典型代表人物。
阿里?汉作为一名运动员时代战绩彪炳的代表性人物,自然很容易成为一名合格的教练,而且也受人尊重。我曾经多次跟随中国队外出采访,也曾跟随过阿里?汉一起去现场侦察对手的情况。期间,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球迷或者是圈内人士,一见到阿里?汉的脸,根本不用介绍,就知道他是阿里?汉,甚至有好几位教练都这样对我说:"我是阿里?汉的球迷,曾经在电视里欣赏过他踢球的英姿!"在2002年12月底和2004年4月份,中国国奥队与国家队先后到巴塞罗那参加比赛时,巴塞罗那俱乐部高层官员甚至都对阿里?汉很尊敬。
那么,像阿里?汉这样一位在欧洲足坛颇有人尊敬的教练,到了中国这个足球尚不发达的国家,就怎么一下子突然成为了一个"酒囊饭袋"?难道真的是因为中国足球的水平实在是"太高"了而容不下阿里?汉,抑或是舆论宣传的导向出现了严重的偏差?
当中国球迷在质疑中国足协为什么不请范哈内亨时,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阿里?汉在1995年10月份执掌费耶诺德队帅印时,正是从范哈内亨手中接过的教鞭。范哈内亨在执教费耶诺德时期,不论对手是谁,都一律采用"433"打法,而且范哈内亨认为"进攻是防守的最好武器",球队攻守失衡。而阿里?汉接手球队后,根据对手的不同情况灵活运用战术。"442"是他最喜欢的战术,但"442"并非一成不变。在他执教期间,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一个前锋+一个影子前锋"的前场战术,这给球队的进攻赋予很多新意。在锋线上,他更青睐有创造力南美球员。当时,费耶诺德队的锋线上有来自阿根廷的桑切斯和格拉夫,也有瑞典国脚拉尔森(现效力于巴塞罗那队)和荷兰国脚陶门特,但桑切斯首发上场的次数远远高于其他几人,这也是拉尔森在1996-97赛季初毅然转会苏超凯尔特人队的原因。而现在意甲踢球的阿根廷射手克鲁兹则是阿里?汉引进南美球员最成功的一例。在1996-97赛季欧洲冠军联赛中,阿根廷人在与尤文图斯队的比赛中独进2球,赛后,欣喜若狂的他称:"我现在最想和阿里?汉教练拥抱!"而那时,汉已离开费耶诺德队,但恰恰正是汉发现了他并把他引进到了费耶诺德队。
阿里?汉为人率直,与任何球员都保持一定距离,哪怕是他最喜欢的球员。而对于大牌球员,他更是要求严格。在执教费耶诺德队期间,荷兰球迷都知道阿里?汉与科曼(现阿贾克斯队主教练)之间的"故事"。1996-97赛季开始前,在与巴西格雷米奥队的一场赛季前热身赛中,到场的费耶诺德队球迷在向科曼投以热烈的掌声同时,对场边指挥的阿里?汉吹起了嘘声!出现这样的场景,其实谁都清楚两人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两人产生矛盾的最直接导火索其实是因为阿里?汉对青年球员的使用让科曼这样一位"大牌"球星感到脸上无光。1996-97赛季前,汉对球队进行大调整,引进了7名青年球员补充到一线队,戴着诸多光环的科曼同时从巴塞罗那返回费耶诺德。阿里?汉原本希望科曼利用自己丰富经验带动整支球队的进步,但没有想到,科曼一回到队中就对阿里?汉准备将荷兰国家队的门将范德胡、中场大维茨格、前锋陶门特等大龄球星转让的计划大加指责,并试图利用自己的"大牌"效应在球队里形成以自己为核心的势力,以维护自己及"哥们"在球队中的利益。
科曼和阿里?汉的矛盾公开化之后,俱乐部领导为此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双方最后都作出了妥协,才避免了危机的进一步爆发。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阿里?汉当时力排众议,倾向于挖掘青年球员,完全是为了俱乐部球队的长远发展,像杜德克(后转会利物浦队),博阿腾(现英格兰米德尔斯堡队)、范布隆克霍斯特(现效力于阿森纳队)等球员正是在他的提拔下才有了显山露水的机会。
谁都知道阿里?汉作为球员因"口直心快"而得罪了米歇尔斯,但他并不是一个"冷血"的人,相反在不少事情的处理上很有艺术性。1996年,当希丁克电话通知阿里?汉:范布隆克霍斯特已首次入选橙衣军团。汉获悉后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内将消息通知给范布隆克霍斯特本人,而是通过当天的晚报直接将消息发布给了60万鹿特丹市民,认为这是整个城市的骄傲,"国家队左中场位置上除了小维茨格外,范布隆克霍斯特是最佳人选"。这让范布隆克霍斯特惊喜之余更为感激。
科曼作为"荷兰88黄金一代"的最后一名球员告别足坛时,阿里?汉更是不计前嫌,甚至在科曼的告别赛现场,向看台上的球迷坦诚地表白了两人之间的误会。此时,阿里?汉更像是一位长者、一位老人,他的这一举动也让科曼无言。两人之间的芥蒂就此在球迷的掌声中不复存在了……
阿里?汉的这一处事方式,恐怕与他自身的修养不无关系。在1974、1978年创造荷兰足球辉煌一代的诸多球星中,阿里?汉是唯一一位有高学历的球员。在球员时代,他除了参加日常训练之外还取得了荷兰体育教学管理专业的文凭。这是克鲁伊夫、范哈内亨等同时代球星都自叹不如的,也是中国足协所会晤的诸多候选人中唯一一位有高学历的教练。而且,早在踢球时代,他的父亲就一直要求他必须读书。所以,阿里?汉除了母语荷兰语之外,可以流利地说德语、英语、法语,此外还会西班牙语。选帅小组在德国与他会谈期间,他用英语与选帅小组交谈、外事部的董铮充当翻译。外教到中国上任,翻译问题也是中国足协所必须考虑的问题,当初,经纪人把阿里?汉的材料送到中国足协时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只要找一个懂足球的英语翻译就足够了。而一旦找来了只会说荷兰语的范哈内亨,足协要找一个懂荷兰语的翻译恐怕也不会是件容易的事。
1974年世界杯赛,荷兰队在世界足坛刮起一股全攻全守足球旋风,米歇尔取得成功的最重要一枚棋子就是将平时坐镇中场的阿里?汉后撤到后卫线,而进攻时让其大胆的压上,利用其良好的远射给对手施加压力。外界对于阿里?汉在全攻全守足球中扮演的作用提及的不是很多。而且与克鲁伊夫和范哈内亨不同的是,他是荷兰连续世界杯亚军的功勋球员。可以说,阿里?汉作为球员的功绩完全不逊色范哈内哼,甚至克鲁伊夫。
对费耶诺德球迷来说,有着与生俱来公众亲和力的范哈内亨口碑一直很好,而"零距离"的带队管理模式深受球员的喜爱。不过,在成绩决定一切的前提条件下,阿里?汉带领斯图加特闯入联盟杯决赛、费耶诺德队进联盟杯半决赛的业绩完全超过范哈内亨只有一次荷兰足协杯冠军的成绩。
带队训练是范哈内亨的长处。在球队的管理和外界的沟通方面,阿里?汉显得更高一筹,能体现出带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他和科曼的矛盾化解就是他不懈坚持自己的用人原则的结果。
当外界在大谈着为什么不是特鲁西埃时,选帅组一位成员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有些情况其实并不像外界所说的那样,一位教练在一个地方是成功了,但是,我们仔细研究过这位教练成功的社会环境、实际环境吗?一支球队取得好成绩,起决定因素的不会仅仅只是一个主教练,而是包含了其他很多客观现实因素在内。特鲁西埃是很成功,但我们是否研究过日本足协做了多少工作?研究日本球员有怎样的忍耐力?如果同样的情况发生在中国,我们会接受吗?比如说,特鲁西埃在训练中打球员的问题,换成是中国球员,会是怎么样?当然,我们可以说得很好听,但真正出现了那种情况,可能就是另外一种说法了。"
阿里?汉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从"足球哲学"的角度,在探索中切中了中国足球的脉络,也找到了适合中国队的技战术打法,而且也确实让中国队在技战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成败论英雄"的时代背景下,在关键性的世界杯预选赛中阴沟翻船,阿里?汉在"成绩"这个硬指标前显得苍白无力,他本人失去了进一步改造、提升中国队的机会,中国足球也有可能再走一段弯路。究竟是什么导致他以中国队近10多年来最惨痛的失败而结束在中国队的执教?
亚洲杯后的裂变
早在2002年底、2003年初国奥队在欧洲拉练期间,我曾与阿里?汉的比利时经纪人西迪有过不少接触,他告诉我,在他代理的很多足球教练中,阿里?汉属于那种比较"傲"的。这种"傲"首先是因为他是一个荷兰人,荷兰人的性格本身在欧洲就算是比较"傲"的,这与荷兰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有关。但这种"傲"又不是我们通常所想象的那种"看不起人",相反,阿里?汉在中国执教期间从来没有与哪位球员、教练发生过矛盾,哪怕是像孙继海的父亲公开指责他,他都未曾回击过,这说明阿里?汉在为人处事方面显得很有分寸。
在"傲"的同时,在德国生活了15、6年的阿里?汉又多少学到了德国人的那种"固执"。阿里?汉的"傲"加上多少有些"固执",这使得他没有能像米卢那样融入中国的文化中。很多球员回忆起亚洲杯时,认为阿里?汉期间在赛前找队员单独谈话的方式很好,他们清楚了自己该去干什么。但亚洲杯赛上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是加剧了阿里?汉性格中的那种"高傲"成分,因为亚洲杯赛上,中国队表现相当出色,甚至在很多方面,中国队在冠亚军决赛中因为一个手球导致最终与冠军擦肩而过,导致了阿里?汉和中国队没有能够正确评价自己,清醒地认识到中国队在实力上与韩国、日本、伊朗等几支亚洲顶尖球队相比还是有差距的,这也为后来在没有打好客场与科威特队的比赛埋下了隐患。
可以说,亚洲杯赛是阿里?汉执教中国队两年中的又一个"转折点"。亚洲杯后,国内联赛不正常,国家队的训练不系统,所有人又都"自我感觉"良好,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队在亚洲杯后连续与马来西亚队、科威特队的比赛表现极其反常。其实,翻开中国足球的历史,中国队常常是在被外界一致看好的情况下令人失望,在外界普遍不看好的情况下又给人以惊喜。对于这样的历史,阿里?汉显然还不清楚。
中港战前夜的感叹
2004年11月16日也就是中国队出战香港队的前一天,是阿里?汉56岁的生日。中港之战的前夜,阿里?汉和德扬、他的儿子阿维德一起来到了下榻酒店旁的一家酒吧庆祝自己的生日。当我走进酒吧找到阿里?汉时,他特意让我坐在他的身边。我们没有谈论第二天的中港之战该怎么打,因为我们都坚信中国队第二天肯定会出线,我们更多地聊到了将如何准备八强赛、中国队的技战术该如何进一步发展……在聊天过程中,我曾对阿里?汉说:"阿里,我觉得在很多时候,你还是应该学会变通一下,特别是在中国这个社会里。如果你不去尝试着变通一下的,可能你的想法不错,但最终的结果却会是你自己吃亏。"
阿里?汉显然明白我所说的意思,就像2003年12月初在日本参加东亚四强赛期间那样,由于中国队连续负于日、韩,阿里?汉感受到了压力,在那个时候,很多善意的建议他都会采纳。同样,中港之战前的他也感受到了压力,在那个时候,他也会倾听,而且认为只要是有益的、有利于球队的,他也会采纳。但更多的,则是阿里?汉在感慨执教中国队两年来所走过的路……
"我记得以前曾经说过,现在岁数大了,否则我就要去学习中文了。但两年后,我改变了这样的想法。我是想说,如果我当时就知道我在未来的两年中会遇到这么多问题,我当时肯定要努力去学会说中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体会?因为我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不会说中文的痛苦。这两年里,我一直在努力做的一件事就是尝试着去了解中国人的说法语气和方式、理解中国人做事的方式。"
"在中国这两年,我最大的困惑就是我不知道中国人每说一句话究竟想要表达怎样的意思。譬如说,中国人和你谈话的时候,经常是一开始先一番表扬和夸奖,随后就要来一个'but(但是)'。他们真正想表达的是'but'后面的东西。按照我们欧洲人的思维方式,如果真的像你所说的又那么多好的、该肯定的,就不应有'but'后面的东西。所以,如果我会说中文、懂得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很多过去出现的问题也许根本就不是问题。中国有很多不错的球员,如果有一名外籍教练,不管来自欧洲或南美,他会说中文的话,中国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取得非常惊人的突破!这不是我在恭维中国足球,而是希望今后执教中国队的外教最好要会说中文!"
"从一上任,我就在说,中国队需要与更多的高水平球队进行比赛。但看看我们这一年来的对手,缅甸队、芬兰队、马其顿队……看看希丁克执教期间韩国队的比赛对手,法国队、捷克队、英格兰队、土耳其队、巴西队……;再看看日本队的对手,巴西队、阿根廷队、英格兰队、法国队、捷克队、罗马尼亚队、德国队……我很后悔没有坚持当初的观点,都在说韩国队、日本队进步了,中国队没有进步,但一支球队的进步与否,仅仅靠教练、靠队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不断地与高水平的球队比赛。希丁克执教韩国队期间曾多次以0比5惨败给捷克、法国队等,外界甚至把'0比5教练'的头衔赠与希丁克;而日本队在世界杯赛之前也曾以0比4、0比5这样的比分输给阿根廷队、法国队、前南斯拉夫队等。所以,中国足球输球(输给世界强队)不是太多,而实在是太少,正是因为我们输球少,才导致有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甚至可以说是幻想。所以,如果我还有机会继续执教,我肯定会再次提出这样的要求。如果无法满足,宁可我走人。"
"很遗憾,我自己没有坚持在打马来西亚队、科威特队两个客场之前必须安排至少一场热身赛的要求。如果我当时态度坚决些,可能会是另外一种情况。我很清楚在与大马队之前,队员没有联赛可打,状态肯定会受到影响,如果安排一场热身赛,队员的状态不至于那么差,而且我也不会在赛后说,如果有可能,我想换9人。与科威特队一仗,都知道对我们很重要,如果能安排一场热身赛,哪怕是输了,无论我还是队员都将更重视中科之战,最终可能会是另外一个结果。但我没有坚持自己的东西,如果八强赛还是这种情况,那就只能我走人。"
"说实话,中国队现在的教练组必须重组,守门员的水平与我刚来时相比并没有提高,下一步必须要进行调整。我觉得我的助手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希丁克执教韩国队时,包括他和他的助手总共有7个荷兰人,从体能训练员到专业恢复人员、到专门负责搜集对手情报的球探等,所有各个方面的专业人员全配齐了。我曾和范德林(原沙特队荷兰籍主教练)进行过交流,他手下还有4名荷兰人,除了第一助教、第二助教外,还有一名荷兰非常优秀的体能教练员和一名专门负责恢复的教练。亚洲杯期间,我看沙特队比赛时,感觉他们队员的身体情况比世界杯更强壮了,我不能说这肯定是荷兰教练的功劳,但有这样一名教练肯定对球队有帮助。所以,我也希望自己能有更多的专业教练来帮助我。当然,我也知道中国足球的实际情况,很多事情并不是想要如何就马上能实现的。我想,两位助手是最起码的,而且其中必须要有一名守门员教练。"
"经常有人批评我起用些18、9岁的球员,但从我的角度来说,队伍的衔接应该是从现在就开始,国家队需要有像郝海东、李明、李霄鹏这样的老队员,但更需要像周海滨、赵旭日、刘金东、陈涛等这样年轻的球员,你必须给他们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去得到锻炼。只有那样,当你需要他们时,他们才可能会发挥出作用。而且,我觉得像现在的中国U19青年队,该是请外教的时候了,他们都有很好的基础与素质,但在足球理念方面,我觉得很多东西与欧洲还是有差别,还是需要从小灌输。事实上,当你在考虑这一代球员的时候,还需要想着更年轻一代的球员。很遗憾,我觉得现在的中国足球考虑得并不是很多。"
"媒体是足球的一部分。我在中国执教,我不懂中文,因此我也不可能知道中国的媒体是如何报道的。但中国足协知道媒体是怎么报道的,在这个时候,他们应该跟我说媒体是怎么报道的。当媒体出现不实的报道时,我就可以利用新闻发布会的机会,让写这个报道的记者站出来,询问他这个消息或者报道是哪里来的。这样,这名写不实消息或报道的人在公开场合或许就会感觉很'丢面子'。我在中国生活了两年,知道'面子'对中国人何等重要。一次、两次,我相信不实报道会越来越少。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我不是很清楚中国的媒体如何报道。希丁克在韩国队执教期间,韩国足协就专门有人帮助他搜集韩国媒体的报道,他就是这么做的,当某媒体出现不实的报道时,他就利用新闻发布会的公开场合要求写报道的记者或者是这个报道的报社的记者站出来。因而,在他执教韩国队期间,负面或不实的东西就很少。而且,我觉得足协应定期安排我与新闻媒体见面,不仅仅是在国家队集训的时候,在没有集训时同样也应该安排,让更多的人知道我在做什么、想要做什么。这样,媒体才能够更好地报道国家队。很多媒体报道的东西与事实不相符,我觉得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不知道国家队要干什么,也不知道我在做什么。对于媒体而言,我觉得中国的媒体报道过于消极,他们还是应该阶段性地进行小结或者是批评,而不是一场比赛之后就大肆展开批评。通常情况下,要么是三个月、要么是六个月。像现在中港之战尚未开始进行,中国的媒体就以如此方式来报道,我觉得这是在自毁。"
……
那一晚,阿里?汉谈了很多关于他自己执教中国队两年时间里所发生过的一切,不仅仅关于中国足球、关于中国球员,同样也谈到了他自己,但他从来就没有想到过第二天的中港之战后,中国队会被淘汰,可命运偏偏与他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今天过生日、明天就"下课"!
没有历史就没有未来。当中国足球迈进二十一世纪的第六个年头时,中国足协正忙于改革大计,中国足球的历史似乎很快就将翻开崭新一页。在我们总结、反思阿里?汉在中国执教的这两年之前,我们似乎有必要首先回顾一下近些年来冲击大赛的历史,在回顾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足球历史的某种"轮回"。
第一节 国足外教的轮回
中国队无缘德国世界杯赛,外界都在谈论、评价着阿里?汉,也在谈论着中国足协该为这次失败承担怎样的责任。以我这些年来第一线的采访感受,我认为阿里?汉在中国执教698天中所遭遇到的困惑其实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困惑,甚至可以说所有到中国执教的外籍教练的困惑,只不过阿里?汉明确地提了出来。这些困惑其实也是整个中国足球在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因而中国足球的历史才让人有"轮回"的感觉,就事论事,探讨阿里?汉之"过"、中国足协之"过"也就没有太多的意义。
阿里?汉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教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也很难简单地下结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过去两年里,中国队在技战术方面的进步不会因为他的离去而被抹杀。当然,如果一定要以出线与否作为评判的标准,则随着国足无缘八强赛而被认定是失败的,而且首当其冲成为"罪魁祸首"。
同样,对阿里?汉究竟是不是一个好教练抑或是否适合中国足球的问题,外界其实并没有发言权,球员和专业人士或许才更有发言权。很多人将阿里?汉称为"欧洲二流教练",但对中国队这样一支连欧洲三流球队都算不上的球队来说,用这样一名教练已足够了。
谈到阿里?汉的功过是非问题时,我自然会想起中国队历史上的另一任主教练霍顿。英国人霍顿是在戚务生率队冲击1997年十强赛失利后应聘到中国执教的。至1998年底,中国足协让霍顿接手国奥队,而且还明确表示即便国奥队失利也不会影响他继续担任国家队主教练一职。但1999年奥运会预选赛九强赛中,国奥队未能出线后,迫于诸多压力,中国足协通过征集国产教练意见的办法,很快作出了解聘霍顿的决定,而且还对外公布了导致其"下课"的五大"不足":1、由于东西方文化存在差异,对中国足球了解不深,忽视对队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对队员要求和管理不严。2、对对手韩国队、巴林队的实力估计不足,在打法和临场指挥上缺少灵活性。3、热身赛对手安排不妥,使队伍没有经受真正的检验。4、任意球训练、尤其是任意球的防守训练不佳。5、个人技术能力的训练、尤其是力量训练几乎没有。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国奥队失利后,15、6名国脚都公开站出来,坚决要求留任霍顿!他们指出,霍顿带国家队表现出了明显的进步,国奥队员的能力与国家队队员相比是有差距的,不能简单地因为一场球的失利而否定一切。事实上,霍顿带给中国足球的影响力至今依然存在,而且在执教期间独具慧眼,将当时尚在乙级队踢球的郑智破格选拔进了国奥队并担任主力,尽管此举当时引起了争议,但如今国人无不承认这样的事实:郑智是当今国内足坛公认的最优秀的球员之一!其他像肇俊哲、李毅等球员也都是他选拔进队并成为现今国家队骨干的。徐弘、贾秀全、黎兵等人在离开绿茵场之后,首先做的也是跟着霍顿学习最基本的战术理论体系,并逐渐成长为有前途的年轻教练,其他很多地方队的教练也曾专门跟随霍顿学习过、听过他讲的课。
中国人总是喜欢拿阿里?汉与米卢进行比较。特别是在这次无缘德国世界杯后,人们更加怀念米卢,那是因为米卢率中国队进入了世界杯,这是中国足球40多年来的第一次,也是他为中国足球作出的最大贡献,这一点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容抹杀的。而且球迷和媒体这么做似乎并没有错,在他们眼中当然就是"成败论英雄。"可在我这么多年的采访经历中,有位欧洲教练说过这样一句经典的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即"Bola is for media not for football(米卢是为媒体而不是为足球而生的那种教练)!"
我在这里把这句话写出来,并无贬低米卢、否认他为中国足球作出过贡献的意思。马克坚参与了中国队的前三任外籍主教练施拉普纳、霍顿和米卢的聘请以及具体工作过程,可以说,他是最有发言权的。2002年7月28日,马克坚在北京首都机场送别完米卢后曾说过这样的一段话:"现在很多人都在评价米卢,但我觉得阎世铎在米卢临走时说的话非常对:米卢到中国,完成了他的任务,率中国队获得了世界杯出线权。应该说,我们请米卢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出线,看中的是他的丰富经验。"但是,我们在肯定米卢的同时,不要忘记我们在韩日世界杯赛之后的总结:在成绩方面上,米卢率中国队取得了突破;但米卢并没有率中国足球在技战术方面有实质性的突破!而在韩日世界杯后的选帅过程中,足协之所以最后相中阿里?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确定他可以给中国足球在技战术方面带来突破。也就是说,中国足球更需要的是技战术水平方面的提高。
这其实就是足球专业人士和媒体、球迷之间的差异,因为出发点和评判标准是截然不同的。中国球迷可以将米卢奉为"神",也可以将特鲁西埃奉为"神",但至少到目前为止欧洲足坛并不认可米卢、特鲁西埃。如果米卢真的是位非常出色、在技战术方面很有造诣的教练,欧洲众多俱乐部早就请他了。翻开带队的历史纪录,米卢从来就没有到欧洲大牌俱乐部执教过,因为欧洲足坛并不承认他。一位教练只有在作为世界足坛中心的欧洲足坛经过摔打之后,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大牌。前国脚张恩华就曾尖锐地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米卢水平再高,为什么欧洲就没有人请他?"即便是现在,米卢也只能在卡塔尔执教一家俱乐部,而且在2004年11月下旬再次来到中国前,他所率的这支球队在10支球队中排名仅仅第7位。不要忘记,米卢接手前的这支球队是上赛季的卡塔尔联赛冠军。特鲁西埃当初没有接受中国足协的邀请,目的也是为了希望在欧洲足坛证明自己。
我们中国人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所了解的有限知识来进行评判,但这样的评判标准在欧洲是行不通的,这就是中国足球和欧洲足球、中国球迷和欧洲球迷之间的差异。同样,作为一名记者,我很清楚目前中国媒体的运作方式:中国队失利后,为了证明阿里?汉是位"蹩脚"教练,选择有用的论据来佐证,因为论据从来都是可以截取的,而且也应该是用来证明观点的。但是,阿里?汉执教过德甲的斯图加特队,率队获得了欧洲联盟杯赛的亚军,执教过比利时安德莱赫特队、列日标准队,经常率队参加过欧洲冠军杯赛、联盟杯赛,这些经历和历史不会因为他率中国队未能出线来而被抹杀的。
中国足球究竟想要什么?这是中国足球人恐怕都无法马上给出答案的问题。从霍顿到阿里?汉,我们聘请这些外籍教练员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仅仅是为了一次世界杯出线还是要从根本上提高中国足球的水平?如果仅仅是为了出线,霍顿和阿里?汉都是不合格的!如果是提高水平,我们就应该承认:霍顿至少在这方面是成功的。而对阿里?汉,我们则有必要重新认真、冷静地进行分析。五年前,国奥队在奥运九强赛失利后,中国足协向当时的国家体委领导汇报时,体委领导就曾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中国队聘请外籍教练的最终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霍顿带给中国足球的进步是明显的,但我们因为一次比赛的失利,为了寻找一个"替罪羊"而匆匆将他"炒掉",导致的结果只能是使中国足球本身蒙受更大的损失和影响。我们请阿里?汉到中国来,难道也仅仅只是为了去争取一张世界杯入场券?我们承认,世界杯入场券对目前处于低谷中的中国足球来说是非常需要的,而且与提高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也并不矛盾。但在目前中国足坛这种状况下,获得了一张入场券就意味着能够解决所有实质性的问题?2002年世界杯赛已经给出了答案。
一个值得注意的情景是,在泰国女足世青赛上获得亚军的中国青年女足队中有一位英国籍顾问--基斯?布伦特,他恰恰就是当初跟随霍顿到中国的助手。2004年4月份开始,布伦特应邀到中国女青队担任技术顾问,无论是女青队员还是教练组成员都对他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女青队获得世界亚军,我们不能否认布伦特在这个过程中所作出的贡献。霍顿走了,布伦特重新"上岗"后再次证明了自己。而霍顿执教中国队后,中国的地方俱乐部先后从邻国韩国聘请来了四名主教练,即金正南、朴钟焕、车范根和李章洙。这些教练最多在中国执教了三年,有的甚至不到半年,随后便被迫"下课"。2004年年初,这些曾韩国教练同时在韩国职业俱乐部中重新开始任职。至年底联赛常规赛结束之时,排名前三位的球队分别是金正南、车范根和李章洙执教的三支球队!这究竟是我们所聘请的外籍教练水平不行、抑或是我们聘请外教的出发点、动机存在着商榷之处?这同样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宣泄"在更多的时候是无法让人冷静思考的,当初匆忙宣布霍顿"下课"也仅仅是为了满足球迷的"宣泄"的要求。但当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人们终于认可了霍顿、承认了他给中国足球所带来了诸多积极的东西。至2002年6月份中国足协召集全体中层干部进行"廊坊务虚会议",很多人明确指出了当初让霍顿"下课"是一个错误的决定。或许只有在再过数年之后,人们才会像承认霍顿那样来重新审视阿里?汉。而那时,我们或许已为此付出了某种代价或者是受到了另外某种刺激。
马德兴哪根葱白?给这个饼材抬轿子吹喇叭,装什么思想者?老汉嘛问题都没有,就中国人的妖蛾子多。用谁都是他有理,做不出能吃的菜就知道抱怨货少。肚子里墨水比不上霍顿,临场指挥和调节心理比不上麋鹿,喊口号还比不上老纳呢。早该滚蛋了,国内现成的牛人就有俩,土的朱广沪,洋的是图巴。拿出哪个来也足够让老汉趴地上叫两声的。
俺觉得中国足球学荷兰肯定学不好,没那个气质.意大利比较适合中国,呵呵
根据俺看冠军杯的感受西丁克对韩国的帮助太大了,那两韩国人现在俨然球星的样子,希望汉也能起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