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读《寒门无贵子》有感 -- txq2013

共:💬196 🌺915 🌵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读《寒门无贵子》有感

读完此文之后,心中很是沉重,身为一名心理学工作者,觉得心理学,心理咨询应该能为人的前途有所帮助,而不是任由“寒门”这样的社会阶级出现并固化,但为自身条件所限,始终不得其解。

于今日夜间辗转反侧之中,触类旁通,突有所悟。心理咨询的目的有两方面,一为促进心理健康,使生活愉悦,二为促进成功,以帮助他人确定人生目标,绘制心理蓝图来实现。

文章中的这些寒门学子,总是不能实现人生的突破,固然是因为自身条件所限,但仔细思考,我认为问题还是出在人生目标上。

一个人的人生目标应该是什么?通常年少时有许多想象,但成年之后人大都屈服于现实,人生目标大都不外乎“安居乐业”。所以当下国内人们对于房子,稳定的工作疯狂追求。

但事实上我们已经进入了工业社会,房子对于我们的意义已经远不如农业社会的那样深刻。

在农业社会中,“安居”意味着有一块能养活一家人的土地让人固守,每一天都有农事要忙活,房子就是一份保障。

而在工业社会中,人的流动渐渐成为一种常态,大部分人已经离开了土地在生活。公司在寻找商机,跨区域运作,追逐利润。尽管很多城市还在设置人口流动壁垒,但是出差、出国、升职调任这样的字眼已经是理所当然。

如今人的寿命已经大大延长,如果一个人的人生目标放的长远一些,不是急急忙忙的买房,结婚,生孩子,而是深度挖掘自己内心,诸如好奇心等等,追求更高层面的自我实现,不仅可以避免背负很多债务,自身的资源也会利用的更有效率,能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更愉悦。当然,政府提供的医疗,教育等等配套服务也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必须承认的是,人生目标没有高低之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自己的追求,请尊重。晒太阳的渔夫并不比富翁低贱,“寒门”、“豪门”之争或可消散。

但在现在这样一个急速转型的社会中,很多人并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继续遵从父母的愿望与目标。老人的那一声怒吼“30岁还不结婚才是犯法”,让人感概万千。

通宝推:舞动人生,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总结起来一句话: 穷鬼鲁瑟们,要认命,不要有非分之想。

这就是人性阿,为了自己那点私利,什么道义正义都可以放到一边了。

家园 你这话叫人寒心,而且中国人最讲究安居乐业。

这跟遵从父母意愿无关,别什么事都推到父母头上,结婚是被父母逼的,生孩子是被父母逼的,买房子是被父母逼的,读书上大学是被父母逼的,你要是真不想被父母逼,满了十八岁后跟父母断绝关系,自己过自己的日子去,我看也没哪个父母有本事把儿子女儿用绳子绑起来过日子。读书靠父母,结婚靠父母,买房靠父母,最后还说是父母逼的,脸皮还能再厚点吗?没有房子,没有媳妇,没有孩子,对于普通人来说,怎样都不算过得好,而不幸地,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都是普通人,没有国家全包你的衣食住行的特权。

家园 武训立志传
家园 此文深得我心

一开始觉得自己是最牛b的或者必须做最牛b,最次也得做牛b(多半家庭,成长环境因素使然)

然后发现自己并不牛b,别人有的自己没有,而且这个社会还不能容忍失败者。

最后发现自己要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什么金钱财产西西河,无非就是为了快乐的过一生,但是只要过了自己想过的生活,金钱财产西西河又有何用?

家园 相反认命已经到了人生新境界
家园 社会复杂,只举本人例子来反驳你!

本人84年所生,曾爷爷为土财主,但到爷爷辈已完全可称为一贫如洗,因此可称自己为寒门出身。

家中贫困,父母却仍死认读书才是出路,强迫我家几兄妹读书(绝无虚言)。02年我十八,按当地政策,参加完高二会考,即可外出打工,1年后回来拿高中毕业证。但父母完全阻止我跟随其他长辈外出打工,不为我办理身份证,完全停掉零用钱,甚至让同龄亲戚随时注意自己。无奈之下,只能继续学业,恰逢扩张降分,踩线上二本。历经曲折,最后读研。

11年心理学研究生毕业,就业形势已经是极为严峻,就业方向也是极窄,本来主要的流向应该为中小学,尽管中央下文给了编制,但中学心理健康教师几乎不招,按我了解到的惯例,是让学校的历史、政治老师兼容心理教师,置换出一个编制给其他教师。社会就业,心理学专业需求聊胜于无。(感叹一句:目前文科大都无出路,不如工科好就业)

在后来的这十年间,我与父母爆发过数次读书无用论的争论,父母由之前的死抗读书,到不久前终于幡然醒悟:早知道当年不如让你出去打工。

为何如此?当年像我父母这样鼎力支持读书的人毕竟不多,我的同龄人大多在02年前后就已经出门打工,只要不偷奸耍滑,大都已经在县城中买房,孩子都已上学读书,与我父母同辈之人也在享受天伦之乐。反观我家三名大学生为了升学,耗尽家财余力,毕业之后,攀登社会阶梯失败,仍然是在外打工度日,县城房价也是几十万一套,买房几乎为奢望,结婚更是惆怅。

或许我的这些同龄人身份不高,文化有限,但是人家实现了房子,妻子,孩子。而大多数像我这样的大学生,却在城市之中苦苦挣扎望不见出路。

不论寒门,豪门,每个家庭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如何更有效率的利用资源,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才是最关键的。在还是孩子的时候,只能依仗父母的见识来决定自己的人生。但多少父母在做决定的时候,兼顾了孩子的人生目标来做决策呢?

若你所欲是“安居乐业”,小城镇,甚至农村也有房有工作,也是可以“安居乐业”的。我写此文,想说的是,人生简单快活是一世,攀登高峰,追求享受也是一世,在这些人生目标之间,并没有高低之分,都应该予以尊重。

但是多少父母能够容忍孩子的“不争气”,“没出息”呢?

通宝推:捣蛋鬼狐狸,石狼,
家园 必须要认命,但是可以有非分之想!

我所指的认命,是指承认你所拥有的成长资源的有限;非分之想,是指不符合你身份的想法。

我始终认为现在是工业社会,而不是农业社会,因为人不必固守在一片土地用身体来讨食,而是可以流动的,不仅仅是用双手,也可以用大脑来谋生。

这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身份”的内涵已经有了极大的差别。同样是种地的农民,改革开放前的农民身份,意味着社会地位,现在的农民身份,只是意味着职业属性。比如现在农民也可以到处晃悠,砸出一把票子来,很多商家也必须得接待,甚至求之不得。

认命,才能看清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才能权衡出人生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并进行修改以求实现,才能突破“身份”本身所带来的桎梏。

而国内很多人念念不忘的,想要操作的事情还是把“身份”固化下来,作为一种社会地位,仍然想要成为“人上人”。

但莫非你们还没看到这样一种趋势:官员会下野,富人会破产么?打落云端的社会角色,已经越来越多。

家园 你说的失败者让我很有感触!

失败者,意味着有一个统一的评价体系。我认为一个稳定的社会中,评价体系都应该是唯一、明确的。

在我国以往的农业社会中,当官就是贯彻古今的评价体系。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才能出仕,才能谓之成功。

而现在进入工业社会,我认为暂时来看,钱是唯一可能发展为稳定的评价体系,能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衡量人,厘清四海。

而现在至少是同时存在当官与赚钱两个评价体系。

突然想到,就特此说明:本人所言,只为向各位大家学习探讨,增长智慧,尽全力避免时事政治的倾向性,也不进行此类争论。

家园 有同感

再引申一下,可能赚钱这个体系比官僚评价体系更合理一些。

比用钱来衡量更合理的体系,目前我没看到,道德体系发展的极致就是存天理,灭人欲。是社会生产力的倒退。

我倒觉得古人说的立功倒是有可能,有功于社会者可以是另一套更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是赚了很多钱,科学,发明,军功等。但谁有评价权是个大问题。如何保证更是问题。

家园 不知道美国的普通人与国内的普通人有什么区别?

在美国,基本的价值观是:房子和车子都是拿来为生活服务的,不是拿来做身份的象征的,或者作为婚姻的价码的。 如果有需要,有财力就买,如果没有需要没有财力就不买。 很多人是租房子住,丝毫不影响谈婚论嫁。 不管婚否,到底是租还是买房由自己的腰包和市场决定。 没有人会因为租房子而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外人也不会看低你。

纽约更是很多人没有汽车。 公共交通很方便,买辆车,还得忧心停哪,还得花Parking的钱,对很多人来说不值。 我也知道的一些个例,干脆一辈子没开过车。不是财力的问题,而是觉得没必要,自己不喜欢开,为什么非得步大多数人的后尘呢? 纽约现在甚至回归自然,政府出钱,搞出租“公共自行车”的政策,鼓励大家用公共交通,以解决交通堵塞的问题。 我个人的思想与这些政策比较接近, 所以很不理解,为什么在北京上海这些有充足公共交通的大城市,大家非的都要有私家车,弄得交通拥挤,空气污染严重。 更不能理解买房和租房的决定不是由市场决定,而是由“身份”决定,因为要娶媳妇决定。 当然我对现在国内人的认识也是道听途说,或者看网上评论得来的,如果是我的理解有偏差那是再好不过了。

我也不能理解您说的“中国人最讲究安居乐业”这句话。 如果安居乐业是指有车有房本身,那也许您是对的--这样的话,从古代到改革开放前就只有0.1%的“古圣先贤”才过得快乐,过得幸福。

而我本人对安居乐业的理解是:安心过自己的日子,安心工作,该结婚结婚,该生子生子。 不以社会大多数人的标准为自己的标准(其实很多这些标准都是假想出来难为自己的)。 如果想赚大钱的话:有机会赚多点钱,就抓住机会,没有机会就安心做自己的事,等待机会。

不知道是先有“(中国的)普通人非得有房有车才过得快乐”这个“红头文件”,先把快乐的含义锁定在这个标准之上,先在自己脑子里用这个概念把自己圈起来,然后因为没有达到这个标准才不快乐, 还是普通人在生活中,因为没房没车自己真的过得不痛快,所以才从经验中得出这个结论。 就我自己的思考与反省,和对美国人甚至是移居美国的中国人观察,好像是前者。

家园 究其根源

也许封建帝王歪曲儒学,利用儒学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两千年来对中国人思想的荼毒极深。 所以很多国人总是把等级和幸福过于紧密地联系起来。 而打开国门后,又把“自己以为”的资本主义的精华吸收了过来,结果是换汤不换药,把一个统一标准换成了另一个统一标准。 就像以前佛教从印度传来,却已经脱离了佛法的本来面目,变成了赋在中国的鬼神论与迷信身上的佛法的外衣。

这些年来,可喜地看到,很多中国人在变化。 看到“舞林争霸”,“中国好声音”,甚至“非诚勿扰”等等的节目里有更多的年轻人用自己的行动,自己的经验,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思考来阐释幸福与快乐,而不是用社会的统一标准来衡量,来指导自己的人生, 我感到无比地欣慰,看到了中国人在“原始积累”后走向真正幸福的希望。

当然,中国在通往“人人平等”这个思想观念上还是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家园 如果中国能取消房子和户口的联系,

如果能取消户口连带的学籍养老医疗差别待遇,我也愿意不买房子,把钱都花在旅游和享受上

家园 一定要有个评价体系吗?

用任何一个评价体系,总是top 10 top 25 Percentile的人“成功“,幸福; 如果各人追求个人的幸福,赚钱的赚钱,做官的做官, 读书的读书,耕田的耕田,大多数人会更幸福。

从社会的角度看, 大家都挤一个独木桥,会造成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配置的极端不平衡。 本来不那么稀缺的资源变得及其稀缺,而用一个评价体系所做的产出又会过剩。 造成了社会的极大浪费。 最好的配置方式正是主贴里说的大家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去追求内心的幸福,虽然不能都做到”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但在现代社会独善其身还是不太难的。

家园 也许寒门不容易出贵子的真正根源

恰恰是因为总盯着贵子的风光与地位,跟随着大潮,用空想出来的或者是别人已经用过的方式追求所有人追求的目标--这是最难”成功“的。

心里想着贵子,不太容易静下心来,审时度势,安心做自己该做的事,适合自己的事, 不太容易低下头来走好眼前的路。 如果能不为外物所动,按照自己的判断,以自己的方式,反而能在”不知不觉“中, 不是故意的标新立异,而是走了别人没走的但是适合自己的道路,另辟蹊径。 实际上是成为贵子的真正的捷径。

通宝推:dfindy,presario220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