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整理】打了好多字,被lz拒绝,只好单独发帖了,朱令案。 -- 隔路山贼
转基因的讨论还是在科学范围内的,现有的证据应该是没有定论。
最近朱令的案子很火,方跳出来说看来朱令当年照片根本不是“美若天仙”,令他“相当失望”。另外其对贝志诚得到铊中毒的过程很怀疑,觉得贝有下毒的嫌疑。但是贝比韩聪明的地方在于,他知道方舟子是个纠缠不清的人,直接声明原因当嫌疑人以重启案件调查。于是方不说话了。
我觉得正常人对这个案子的凶手也许有很大分歧,但是对朱令及其家人的遭遇都是很同情的。方的言论在我看来就是想找一个大家没注意到的地方来吸引眼球。
对逝者如此评价,过于轻佻。另外,结论也值得商榷。
google group里的存档搜索这个贝母名字或其联系电话的只有这个帖子,而医生们获得这个联系方式也应该是通过这个帖来得到的。
这个贴虽然署名处写着4月17日,但是发帖时间却是4月19日。而根据贝志诚《现实不是童话》那篇文章,那个纽约的医生第一次给他们打电话却至少是在18日之前(20日的两天之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3e1d290101d5m9.html
好在我因为英语不好,留下了我妈妈的办公电话(她当时在做外事工作)。有一位纽约的医生打电话给她,唠唠叨叨地说就是铊中毒,我妈妈问我,我告诉她已经排除了(包括排除了重金属中毒)。感谢那位医生孜孜不倦和也许有些歧视中国人的精神,他过两天又打来电话,我母亲据此告诉他,他在电话里暴跳如雷,扬言根据他对协和的了解协和根本不可能有全套检测重金属中毒的设备,质问是怎么排除的,然后又说了一大堆没有仪器如何可以从指甲等等一系列表征加强铊中毒怀疑的观察方式。
这时大概是20号的样子,我被转达了这个电话后只能再次给朱令的父亲打电话,询问协和到底是依据什么排除的铊中毒,强调那位纽约客的质疑。
当然因为贝文中也指出是“大概”的日期,上面对准确时间的推敲也只能存疑。
也是方舟子扒的,后来不好找了,不过和案情直接联系不大,所以似乎不太重要。
那就是对铊中毒的诊断过程。
按照贝的说法,他是拿了朱令父亲复印的病历然后翻译成英语发出去。
但是按照朱令主治医生的说法,之前已经排除了铊中毒,重要的是,这一点是写进了病历的,也就是说,贝志诚如果仔细看过病历本,那么他对铊中毒这个词并不陌生,而且按照方舟子说的,贝的翻译虽然是中式英语,但是关于症状的词语是很准确的,可以推断贝是仔细研读了朱令病历的,这样的话,当他收到了国外的邮件,他不应该对铊这个词感觉过于陌生,这一点,从他公开的表现来看,不合常理,但是我可以理解为炒作自己(这里没有贬义),说得过去。
说不过去的是,协和在病历本上否决了铊中毒,对于一个外行来说,协和的判断是一个越不过去的高山,为何贝就从所有的来信中筛选出30%比例“肯定”不可能的信息,要强行推翻协和的判断呢?正常的话,贝应该写出可能的几种病因,这几种病因诊断要占总邮件数量的八成以上,而且应该把协和排除的病症排除掉,而不是拿出一种已经被否掉的结果要协和改变主意。
要定罪,检察官要给法庭一个故事,一个有证据支撑的,经得起推敲,经得起被告律师质疑的故事。
现在的问题是,连警察都没办法给检察官说个完整故事,
什么时候中毒?不知道;
在哪里中毒?不知道;
通过什么中的毒?还是不知道。
时间地点手段都一概欠奉,这故事怎么说的下去?
难听一点说,不要说现在嫌疑人都没头绪,就是某天凶手跳出来发个贴说鄙人于某年某月某日用某种方法下毒在朱令的某种食品当中,警察抓了人都没法说服检察官给逮捕令。为什么?因为没有证据支持。
贝的行动是有很大疑问的.
他10日网上求救,在收到几封认为是铊中毒的邮件后,就四处奔走,为确诊为铊中毒努力,这绝对像是知情人所为.
当然如果有30%或者50%的邮件支持铊中毒,那贝的行为就是合乎逻辑的.
所以到底认为是铊中毒的邮件占了多少比例?????
那就是铊中毒的邮件比例虽然在总的邮件量当中只有30%,但是在其他七成的邮件当中,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诊断,而这些单个的诊断归纳后的比例并没有铊中毒的诊断更高。那么在单个诊断上,铊中毒的比例是最高的,那么贝志诚自然倾向于铊中毒。
而且协和是曾经怀疑过铊中毒,既然进行过病历讨论,那么在病历上也应该是有记录的,如果不记录是违反病历规定。所以贝志诚因此奔走呼吁。
之所以他谎言太多,一半可以视为他是嫌疑人故意搅乱视线,但另一半也可以认为他确实就是不知道朱令案到底是怎么发生的,但又想利用网络救助第一人的名头赚取利益,所以乱说。
但朱令案当中大家都没注意到,他注意到了,然后提出来,这是应该的啊。除非他与贝志诚是一路人,自然就不会把这些大家没注意到的事拎出来讲。
他的性格就是这样,喜欢‘打’事‘打’人吗。
疑问当初那个‘证明’到底是谁坚持要清华大学写‘孙维’的名字开出给公安?
这样的证明肯定是慎之又慎, 斟酌又斟酌的。
第三人除了是未来的疯狂科学家(个人想法)之外,也有可能是普通的清华大学的教师。
因情而杀人,在大学里并不仅仅只有学生与学生之间会谈恋爱。
朱令案有很多原因不能突破,而最基本的原因估计是公安无法排查朱令的私生活路径,因为当时朱令已经因病昏迷,以致只能在朱令的人际关系外围排查。
朱令的男朋友是谁?如果不是贝志诚,那么这个人是谁?既然孙维因为是朱令的好友而被怀疑,那么朱令的男朋友岂不是更有理由被怀疑?
如果这个人是清华大学的教师,那就真的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都不会被怀疑到。
给你贝志诚上刑你会不会招供。u r right
排名有先后,但不会只认排名第一的。
从外国来信中统计出的多种可能性也应该是把其中较高的几种甚至全部提供给医院参考,根本不应该只给第一个,大学生应该懂。
只有铊中毒的比例相对来说高,而且与朱令的症状相似。所以贝志城选择了这个方案。
没有破的案件按常理来说是应该大胆假设而小心求证的。贝志诚之所以这么急切要医院按铊中毒来治疗,也可以解释为他并不是真的知道朱令就是铊中毒,而是心情太过急切,不惜马死落地行的一试。
不过这样的推论反而又把他推到尴尬的位置上:能有这种急切的心情的,非深爱的男女莫属。
结果就变成,如你所说,他是有嫌疑的。如俺所推论,他还是有嫌疑的。
没有见过原始的邮件,不知道具体的内容,不过我记得06年讨论的时候,有人说还是神经炎的比例高,但这也是协和当时的判断,所以小贝不太注重这方面的意见也是有道理的。
(本来不打算说的,担心提示歹徒)
实验室所使用的铊盐固体,一般是结晶颗粒或粉末状态(即细微颗粒),如果保存不善,有些吸水性强的会结块。用作试剂的化学品会比工业用途的化学品在纯度上高得多,像铊盐这样的无机试剂,将重量比纯度做到95%以上一点也不困难。然而,拿来制作鼠药,这纯度就毫无必要了。我看含量百分之十几的回收废料都可以用。因为大鼠的体重最多不过几百克,小鼠才几十克,很容易达到致死剂量。
故此,实验室用的铊盐试剂有一个重要特点是其毒效非常之高。毒效指的是铊离子半致死量与总投药量之比,鼠药的铊含量越低则其投药量必然就越高。显然,水溶性好的铊盐毒效更高。(给那些企图利用铊盐投毒的歹徒一个忠告) 因此,由于可能有固体粉末飞散或撒落,铊盐试剂在使用时非常危险。
这就是为什么化学系本科生在课堂上使用的铊试剂是事先配好的溶液,而不是任由学生按需称取。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已破获的铊投毒案件里,没有对凶手取得和配制毒药这些细节的具体描述,这个实践经验是不需要也不应该公示其他歹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