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求医记(一)去哪儿看病 -- 芷蘅
倒是对人性格的磨练很有好处。
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东西,期望放低一点,感觉会好一些。
一根讼棍搅屎滴;二呀么二呀么二呀么二,2B法官在坐堂;三呀么三,三脚猫塞满陪审团,四海不宁!嘿!哪里有我,哪里就有,官司不清!一!二!三!四!嘿!
价格偏高这四个字恐怕也说不上了。
去年听了一个关于美国医疗改革的会,当时有位业内人士老先生慷慨激昂的大讲老子考察了这么多国家的这么多医疗系统,结论最好的是印度和中国的,最操蛋的是加拿大的,所以德州绝不能学加拿大一定要学印度中国一定要打倒想学加拿大的奥巴马独裁政府。。。
听得我一头黑线不知道用什么表情来面对。。。。
本来医患两边好好商量,拿一个合理的数目,3,5万的,可能就结束了,将心比心嘛。
但满街的律师找食呢,医生/医院害怕患者一回头找个律师,或者被律师找上,这一下子就是200万了,不然律师怎么分成?
所以医院连3,5万都不肯松口,不退半步,心一软自己就挂掉了。
这样互相提防,你死我活,都是拜律师所赐。
而医院在配备了火力恐怖的律师团后,医生就更漫不经心了,有事故就用一串专业委员会来绕死你,普通人懂个屁。由于医护的失职而导致的事故,这边还是很多的。
我捏着鼻子看完了,现在开始吐
他写的这玩艺儿有多少真实的不好说,这文字我实在受不了。顺便说一句,这是对于我来说,现在的西西河比其它地方都强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再回头来说他写的这些事。我自己没遇到过这样的事,只是从我了解一般性的情况来说说。
第一个事实在于,这里面最关键的是老先生去了急诊室,然后从急诊室进了手术室、医院。在我所了解的范围内,在美国遇到急诊,医护方是不能拒绝收治的。我不知道现在国内怎么样,如果你没保险、不交押金,是不是就可以让你自生自灭。如果是这样,那美国的确比国内好。下面说这第一个事实的"但是"。
第一个但是,脱险以后,就可以不管了。以前有过报道加州的医院把病人悄悄地丢在无家可归的收容所大门口。
第二个但是,华人探亲父母的这种情况其实是钻了个制度的空子。如果你是长住美国,可能有两种情况。
如果你是赤贫的那一部分人,这种急诊制度对于你来说的确是个福利,因为基本上没办法让你还钱;如果国内现在还没有,那应该承认美国比国内好;但对于一个一般的人来说,这种赤贫状态下的福利,大概不应该算是一种值得向往的生活。
如果你不属于赤贫,你欠的债会有人来追的,追了如果不还,你基本上就不能再过正常的生活了。
而这位老先生,他平时依靠女儿、女婿过着不错的生活。到了看病的时候,想必是他女儿、女婿没有签字成为经济责任人,所以把责任揽到自己头上,然后他可以拍屁股走人。
第二个事实,是关于他事后申请保险、使用保险的过程。这也是一个非常难说清楚的糊涂帐,所以说造谣容易、辟谣难。
美国的老人(联邦政府管)和穷人(州政府管)是有政府提供的医疗保险的;另外也有一些相对便宜的保险提供给超过贫困线、但没有超过很多的人,一般是由州或者地方政府"赞助"的。这一类保险一般都是很基本的保险,而且看病比其他的商业保险排队时间更长。所以富裕一点的老人会去卖补充保险。
文章里有两个疑点,一个是这一类政府赞助的保险要求购买人起码应该是永久居民(即所谓的绿卡);所以你能看到留学生的论坛上一个长期的话题就是父母来了,保险怎么办?所以,政府给不给短期居住的人提供保险?起码我不知道,这里如果有谁知道的,不管在哪个州,出来说一声,应该能造福许多人。
第二个疑点就是,他先有病、治病,后买的保险报销,也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但也许某些政府保险可以追溯到你申请之前的满足年龄、收入等条件的时期,也希望对这方面了解比较多的人能说一说。
如果老先生是通过亲属关系移民,有了绿卡、或者成为了美国公民,你的确一般都可以得到基本的保险。但如前所述,只靠基本政府保险的人,一般也不处于一个让人向往的状态。而有些华人的父母能够既享受穷人的福利,又不过穷人的生活,应该属于一种特殊情况,并不是美国制度下的常态。
假如你就是没有任何保险,除了急诊以外,有些地方有所谓穷人医院,你可以不要钱看病,但这些医院排的队就更长,同时也不是一个长期的办法。一般来说,你手术、住院、开药都得通过医生。你能不能"强赊"呢?说我没保险,但我想约个大夫看看,然后再让大夫给你开处方,安排手术、住院。我知道你没钱药肯定拿不出来,其它的我不知道,比如说医生是否也让你跟其他人一起排队呢。虽然我在新闻、书籍里没有看到过任何这样的例子,哪怕只是侧面提及的例子;但我没有证据说有还是没有。
最后重复一下,除了夸大、不实之处不说,我觉得这类故事其实就是钻这么一个空子:某些华人的父母能够既享受穷人的福利,又不过穷人的生活,无论是靠自己的积蓄还是靠子女,都应该属于一种特殊情况,并不是美国制度下的常态。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边际效率递减。说句大白话,就是老子享福享够了,什么东西都有过了,于是老子开始造福人类了,你们赶紧膜拜吧。
在国内会被认定无效,因为属于格式合同、同时该条款又加重非制定方的责任和风险、而免除了己方义务,最后这个条款会被认定为自始不存在。
所以即使中国医院也搞豁免签字之类的事情,真出了问题医生还是要想办法自己在工作中没有错误操作;就算是没有,真闹起来医患纠纷,八成也有不少医院为了息事宁人凑合赔点钱算了。
按说美帝的法律应该也有类似的规定,可能还是因为医学太复杂、一般患者无法举证医生有错误。
米国:
这位护士叫玛丽,在纽约一家医院已经工作了三年。
这年纽约气候异常,住院病人激增,玛丽忙得脚不沾地。
一天给病人发药时,她张冠李戴发错了药,幸好被及时发现,没有酿成事故。
但医院的管理部门依然对这件事情展开了严厉地“问责”。
首先问责护理部。他们从电脑中调出最近一段时间病历记录,
发现“玛丽负责区域病人增加了30%,而护士人手并没有增加”。
调查部门认为护理部没有适时增加人手,造成玛丽工作量加大,劳累过度。人员调配失误。
然后问责人力资源部门的心理咨询机构。
玛丽的家里最近有什么问题?询问得知,她的孩子刚两岁,
上幼儿园不适应,整夜哭闹,影响到玛丽晚上休息。
调查人员询问后认为“医院的心理专家没有对她进行帮助,失职!”
最后问责制药厂。专家认为“谁也不想发错药,这里可能有药物本身的原因”。
他们把玛丽发错的药放在一起进行对比,
发现几种常用药的外观、颜色相似,容易混淆。
他们向药厂发函:建议改变常用药片外包装,
或改变药的形状,尽可能减少护士对药物的误识。
那几天玛丽特别紧张,不知医院如何处理。
医院心理专家走访了她,告诉她不用担心病人赔偿事宜,
已由保险公司解决。还与玛丽夫妻探讨如何照顾孩子,
并向社区申请给予她10小时义工帮助。玛丽下夜班,
义工照顾孩子,以保证她能充分休息。
同时医院特别批准她“放几天假,帮助女儿适应幼儿园生活”。
这以后,玛丽工作更加认真细致,也没有人发生类似错误。
她和同事们都很喜欢自己的工作,想一直做下去。
这种没有全名没有引用的东西,想要编能一晚上编100篇,怎么能批判得过来?
国人从没有看原始出处的习惯,这才是谣言流行的根源。只要这个习惯不改,辟谣的永远赶不上造谣的,怎么辟谣都没用。没图没真相,没原始链接、原始引用也没有真相。时间、地点、医院全名、爆料的杂志社,缺了一样就没有credit。
有的人就是愿意相信自己希望相信的,轻物证而喜诡辩,这个真不是批判能扭过来的。
病人肯定会造反,打砸抢横行的。现在国内的医院速度是越来越快而不是越来越慢。我所在小区的基层卫生院,连挂号都免了,拿着健康卡直接就去医生门口坐着排队了,医生也不用笔写病历了,直接在电脑上写,然后给你打出来贴在病历上,病历也全市通用,现在连检查也多家医院承认通行了。
如果你想要量血压,心率,门口就摆着一台电子测量仪,自己把手伸进去就行了,快得很。
有些医院全部联网,这里开完药,那边交完钱,药就已经在药房配好了。
现在有帮所谓的专家老是在叫要医药分开,但是在中国这样的人多多的国家,你叫人在医院看完病,样样药都到院外取?到时会被人用板砖砸死的。
其实现在(至少在广州)不论在大医院还是小医院看病速度都在可接受的时间之内,有些抱怨排太久的队,挂不到号的病人,其实相当一部份是由于不会用网上预约排号,没有安排好自己的时间造成的。
国家现在要大力发展的就是社区卫生院,只要这些卫生院足够多,中国人自然会心情舒畅不少。病自然少。
最近在研究发改委等等部委的文件,真的是全国某些工业最重要的指导文件一条引用出处的附注都没有。。。
别说附注了,日期时间作者发文单位全部付诸阙如。。。。
要是是真实的生活,去年纽约怎么会有那么多要攻占华尔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