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自动化的迷思 -- 晨枫

共:💬108 🌺816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那是Elite们的一厢情愿

这个过程掌握不好回到1913的可能性很大,不要那时世界上某处地方又是“一声炮响”。

If it’s not solved, then in the coming decades you can expect a self-perpetuating privileged elite to accrue more and more of the wealth generated by software and robots, telling themselves that they’re carrying the entire world on their backs, Ayn Rand heroes come to life, while all the lazy jobless “takers” live off the fruits of their labor. Meanwhile, as the unemployed masses grow ever more frustrated and resentful, the Occupy protests will be a mere candle flame next to the conflagrations to come. It’s hard to see how that turns into a post-scarcity society. Something big will need to change.

http://techcrunch.com/2013/01/26/america-has-hit-peak-jobs/

对于某些左派朋友们期待美国革命的,这个链接里一个读者的回复很说明问题:

you have no understanding of the American founding when you say something like

"Trouble is, America, more than any other nation, is built around the notion that all able-bodied adults should have jobs. That’s going to be a big problem."

Wrong, totally wrong! America was built around the notion that individuals make themselves, *on their own*. The country you are referring to, the one founded on the notion that able-bodied adults should have jobs, that's called Soviet Union, Mao's China, .. in other words, communism. My trouble with the left isn't that they are on the left, but that they try and paint America has having been founded with leftist principles.

家园 学习的定义是:

“能在过去的基础上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完成反馈的特定目的,使个体(或系统)行为模式能更加有效地对付其未来环境。“

这个学习的定义是控制论创始人维纳给出的。

诺伯特·维纳

An increase of information will increase organization, whether communicated by a living being or a machine. Informational organization in machines does not necessarily constitute "vitality" or a "soul." The feedback systems of an organism and those of a machine simply function in a similar way, allowing either to make assessments and act on the actual effectiveness of previous actions. When such feedback modifies not just a discrete action but an entire set of behaviors, Wiener calls this learning.

家园 下次应该搞个专栏“控制工作者谈时政”

要在这个专栏发言的,必须先把博士证书扫描后送晨枫确认资格

家园 学校里,科研界,我的印象也是这样。

下面胡一刀说外国留学生多半留在美国发展,也有一定道理,但这些人属于第一代移民,文化背景生活环境比较复杂,简单说,大量心思为生存,贡献大打折扣。

家园 达雅同志访问的观察跟我生活20几年很吻合

美国文科管理什么的,比如银行职员,也肯定有问题。中国的文科学生,至少“鸡兔同笼”这样题目没问题,正规解题过程不行,两头凑凑肯定能答对,这是基本素质,人人都应该具备,好比工科毕业也不能写错别字,但美国的文科学生凑数也不会凑,美国人力资源说半残不过份。对,美国教育系统是废了。不过美国人力资源”吃苦耐劳守纪律“应该不是问题,目前干活不使劲应该是其它原因,比较复杂,到了不得不苦干的时候自然会拼命,美国人吃肉多,有劲,女人都很能吃苦,白人老墨能干活,另外那个著名民族确实比较懒。

更糟糕的是,美国的教育体系根本无法改变这种状况。美国的教育,第一培养不出中国民工式的吃苦耐劳守纪律的低端劳动力;第二培养不出足够的工科毕业生。中间的白领我情况不清楚,但是我怀疑也有问题。

家园 这个定义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是更深入的解释

比如晨大文中所说,理解现实很重要,那么这个现实和学习是什么关系,是基于数据流,信息流方面的。

家园 有一定道理,但那是从前

从前什么都比较落后简单,老实操作就行。工业我不懂,生活观察,比如医院护士,从前打针量血压老实操作就好了,但现在先进东西太多,什么都很复杂,总体来说,人力资源必须跟着进步,美国进步不了甚至更落后,教育系统的出品比以前还不如啊。

家园 听信经济学家和记者谈自动化比听政客和妓女谈战争还要不靠谱
家园 文中举的例子以前都在新闻中出现过

连出处都有,你的意思是说那都是假新闻?还是他们因为不懂自动化,所以谈到的机器人代替工人,计算机代替律师处理文件,Siri等都是不属于自动化的范围?

既然想从宏观谈自动化,那么各行各业的发展就都需要了解。那么关心社会经济影响就自然属于经济学家份内的工作,这类比较严肃的新闻课题没有专业人员在指点经济学家也不容易会看得到。不要说他们,现代科学技术分类跨度这么深广,一个领域内的人都不见得知道其他领域到了什么水平,能把这些独立的事件联系起来看本身就不个容易的事?

2000那时有个笑话说,互联网上流行什么等到NYTimes开始报道的时候,基本可以肯定那个已经是黄花菜了。这个滞后的现象到了十年后的今天肯定进步了很多,但是仍然可以说等到记者经济学家都在大谈的事,实际上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最“不靠谱”的是我们现在还在讨论这些事,都快成考古了。

不过发现好莱坞大多数时侯对未来的预见反倒不是捕风捉影,但是因为提前量太大,人们一般把电影中的情形当天方夜谭看了。

家园 TG机器自动化也很关键--快走丝就是一个极其显著的例子

BS地说:没有快走丝,TG的工业化进程会被大大减慢。

因为TG的材料和电气自动化都不行,CNC对这两项要求很严---有些像发动机。因此TG在96年前CNC的总装机数量还不如一个外资厂的多。

而TG的快走丝就像打印机一样,装机数量达到全世界CNC总量的几倍。

家园 这些不是假新闻

但经济学家和大报记者误导公众的事情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diversification/core business、outsourcing/insourcing、business transformation/re-engineering、globalization/onshoring,还有很多,哪一次不是信誓旦旦、一副救世主指点江山的样子?最后呢?back to basics。如果对于自动化、机器学习的承诺不是来自有关领域的专家,而是来自经济学家、记者,那就要小心了,buyers beware。

家园 那么就听听专家的观点 - 2013年自动化展

到2020年,自动化产业将在全球直接或间接创造190万到350万个工作机会。"

居然在全球范围内只产生190万到350万工作机会,减少的呢?

在本周的2013年自动化展(Automate 2013)上,人们用的不是这个词,但是想法是一致的。本次展会在此地举行,周四闭幕。在周一的演讲中,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计算机学院研究机器人学的教授亨利克·I·克里斯坦森(Henrik I. Christensen)尖锐批评了最近“60分钟”(“60 Minutes”)节目中有关自动化的报道。该报道基于麻省理工学院(MIT)经济学家安德鲁·麦卡菲(Andrew McAfee)和埃里克·布林约尔松(Erik Brynjolfsson)的研究。克里斯坦森的教席由库卡公司资助。

对经济学家的批评, 说到晨枫的心里去了。

2011年,这两位经济学家写了《与机器赛跑》(Race Against the Machine)一书。对自动化速度和就业增长之间矛盾,该书提出了新看法。他们称自动化发展速度加快,机器人学正在向新的劳动力领域推进,包括白领岗位在内,这些工作以前都被认为是超出了计算机的能力范围。

克里斯坦森博士在演讲中说,证据表明事实正好相反。自动化可能改变劳动力的组成,并且淘汰掉某些工作,但是也会创造新的工作,这些新工作一般报酬更高,也需要技术更高的工人。

克里斯坦森博士说,“今天,以美元衡量,美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还需要记住的是,相比任何产业,制造业都能在相关领域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

马林钢铁(Marlin Steel)的总裁及所有者德鲁·格林布拉特(Drew Greenblatt)也有同样的经历。他的话被广泛引用。这家位于巴尔的摩的钢铁产品生产商通过使用机器人及其他机器,提高了工人的生产效率,有效扩大了并新增了就业岗位。

他说,“12月,我们从一家芝加哥公司手中拿到一单生意。他们十多年来一直从中国采购。这单合同是生产金属板支架。每年16万个金属板支架。以前它们是在中国制造的。现在这些是巴尔的摩制造的,用的钢材来自于印第安纳州的一家工厂,用的机器人是在康涅狄格州制造的。”

该联合会周二发布的报告称,在制造型机器人的使用密度上(每万名工人中机器人的比例),美国落后于德国、韩国和日本。机器人行业协会(Robot Industries Association)董事会成员、熟练技术公司(Adept Technology)的首席执行官约翰·杜尔奇诺斯(John Dulchinos)在演讲中说,尤其是韩国,它在过去三年里大幅提高了机器人与工人的比率。德国的机器人密度是美国的两倍。熟练技术公司是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普莱森顿的机器人制造商。

联合会的报告称,尽管中国和巴西正在增加工厂中机器人的数量,但是他们仍然跟不上先进的制造业大国

杜尔奇诺斯称,美国在过去十年里所出现的制造业衰退,只能怪自己

http://cn.nytimes.com/article/science-technology/2013/01/28/c28robots/

家园 一挺MG42的火力是能省下一个班的人员。

但是这一个班的人员都变成后勤去运子弹了,甚至还不够。

家园 这个国家从来就没有缺过人力资源

以前要修路运中国人来,要种地运非洲黑人来,现在要用电脑,进口印度程序员来。如果美国人力资源匮乏,就不会出现所谓美国中产实际收入水平三十年没有提高的问题了。

许多人的逻辑都搞反了。不是美国人做不了制造业才搬到海外因此美国人素质成了制造业外迁的原因,而是相反,资本的需要把制造业外包导致了人力资源的过剩。未来制造业不会搬回美国仍然主要是成本因素,包括相关配套运输的成本。美国的人力资源高素质人力不够这个假设的前提不会成为制造业的回归美国的障碍,但是这个回归不会如一般所想象那样的。

美国的教育缺乏中国那样的严格训练是不假,但是这其中也自有道理。在美国上过学或者家中小孩子在美国的人都知道,美国学校很重视自学能力,相反并不看重正规学校教育在人才的培养上的绝对作用,这一点与中国人的习惯差别很大。正规学校对未来职业是一个很重要的台阶,但是对人才的培养不是必要条件。意大利人有个词"grinta"就是描述的这个素质,形容的是一个人对某件事的不弃不舍的追求,而学习不过是这个追求完美的道路上一个过程。因此,不断的自我学习比任何的学校教育都重要。

因此美国的教育就是如果你很想学,或者有目标愿意吃苦,是不是在学校里你都可以学到手,没有人能挡着你;反之,你如果没有动力或者太笨,学校也可以给你提供一个基本的教育与证书为进入社会准备。这样的教育在高素质的人才数量上显然不能与集中营式的严格教育出产量相比,但是好处是这样教育出来的人才如果是高素质的,其质量与潜力上要大的多。这也是为什么美国虽然常年进口人才,但是在领先科学领域,尤其政经商领域,一流的人才仍然主要为本土人才的原因。

所谓美国人才资源匮乏的一个印象可能是与某些特定领域有关,比如软件业。这个与其说是美国教育的原因不如说是美国人对这个工作找不到动力。软件业的高收入完全不能用美国人不能吃苦学习,或者除了做医生律师的聪明学生外其他人都笨的学不会来解释。这是个与种地,修路一样的苦差事,大多数美国人做不下去,同样的,除了一少部分对电脑特别感兴趣的外。多数美国人的特点是对硬件机器等似乎更感兴趣。

家园 技术性事业是纪录片《zeitgeist》提过的概念。

和你的描述都基本一致嘛,并且该片(中文叫《时代精神》)认为技术性事业会导致资本家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大规模破产。

然后就要搞把全球物资统一有规划地使用的资源经济学的制度了(说白了就是科学计划经济和生产资料公有制了)。

政经商领域都用本土美国人应该是有排外因素吧?不打算把高薪的工作让出去。

话说如果工科高级人才年年都进口,那些人在带些亲戚什么的过去,时间久了,会不会产生族群分化,种族矛盾什么的?

如果美国不完蛋,但是美国白人至上的政府和议会被分裂成黄种人占一半啥的,那也不错嘛(意淫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