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幸福的60后,幸运的70后,悲情的80后,惨情的90后… -- 渔儿漂漂
以下言论纯属个人空想,全无数据支持。望看客莫要人云亦云,多回批驳,求同存异,以斥井底之见。
先提一些问题,为何贫困落后的地区,人们多选择多生育?
1.因为贫困落后,避孕技术相对落后,而人们的其他休闲娱乐时间亦会因为三餐问题而相对减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房事规律相对稳定,所以怀孕的机会比发达地区较多。
2。因为贫困落后,儿童的夭折率会比发达地区高,所以贫困落后地区的父母会选择多生以保证血缘传承。
3。因为贫困落后,人们的养老保障主要来自于子女赡养,多生育的话,日后儿女赡养的负担就会相对摊薄,养老保障也会加强,从而又慢慢形成多子多福的传统习惯。
4。如果地区出现战乱或灾荒,经历生离死别的人往往更看重生育的基因传承,所以会出现战后婴儿潮的情况。
在下属于城镇人口,对乡村人的生活了解甚少,所以题目所说的60-90后皆泛指城镇人口。
话说本朝49年立国,人口当时为4亿之众,而现在人口普查尚未公布,不过有估计在14亿左右。而2012年地球村人口会突破70亿。
经三四十年代的战乱对当时中国的人口出生率和夭折率的影响,30后、40后的人口比重在立国时应不会太高,而30后经历战乱时间长,相对40后亦会少很多。而以49年婚姻法为例,适婚年龄男为20,女为18,所以50年代的出生率应比60年代的出生率低。
而由于战乱的刺激及当时生活水平落后因素所制约,多生育也就成为必然的事情,而现在可以经常看到50后、60后的兄弟姐妹众多的情况。
进入70年代,由于医学卫生条件的进步与对农村的普及,儿童的夭折率会大量下降,并且六七十年代的生产力发展及风调雨顺。人们对多生育的愿望反而会有所下降(泛指城镇),而且进入七十年代中后期国家开始计划生育,相信人口的生育与六十年代会持平。
进入八十年代,计划生育全国普及,城镇一个,农村两个,所以出生人口比上一个十年大幅减少。而九十年代进一步开放改革,性观念转向活跃,而避孕技术也进一步完善,加上计划生育,出生人口相信是骤降态势。
到了二十一世纪这头十年,可以说是性解放了,同居,闪婚,闪离都大幅增加,宅男腐女横行,再加上房地产狂涨及生活压力增加,晚婚晚育以及丁克、少子化流行。
以下为现今中国人口结构图(估计的)
20 20
30
40 40
50 50 50 (父母为20,30后)
60 60 60 60 (父母为30,40后)
70 70 70 70 (父母为40,50后)
80 80 80 (父母为50,60后)
90 90 90 (父母为60,70后)
00 00 (父母为70,80后)
网上看到一段文字:人生若只有80岁,那么前20年什么也不懂,后20年什么也不能做,剩下的中间的40年爱情,理想皆在其中……。
从上所述可以看到大多数人的一生,可以创造劳动价值的是20-60岁这段时间,而最能创造劳动价值的则为25-35岁,25岁前则多为学习摸索阶段,而35岁后面的时间则精力衰退,能力下降,相对于生活来说持平已算不错。当然有少数人可以更上一层楼甚至飞黄鹏达的。
再看共和国的生产力的发展:
50年代可以说中国的产业一穷二白,国家通过国有化资本,集中投入工业战备及大生产序列,在五十年代中期发展喜人,可惜对农业的认识和土地、科技所限制,大跃进对国家农业造成很大的冲击。
60年代初期重新对农业进行认识改组,保证一定的发展。而由于国际的围堵及战争威胁,国家将资源着手到了军备及三线建设上。而后面的文革则对产业的建设带来很大影响,科学技术发展开始落后于世界的主流科技发展。
60年代末到70年代政治斗争严重,可以说是生产力停滞的一段时期,但三线及军备建设的大投入,却为日后的产能提供积聚条件。
80年代,以改革为岗,包括裁军撤并三线建设等,将战备力量改为向民用发展,分田到户提高生产力积极性,从而80年代初的生活提高是一个飞跃,但这是立足于前三十年的生产积累。所以80年代后期生产饱和及产业进入停滞,国企债务臃肿。60后的就业也受到很大的影响,而北平事件也在这个时候浮出水面。
90年代朱总对国企进行改革,以下岗潮牺牲40后、50后的福利,换国企及民企发展活力,加上东南亚金融危机契机,顺利占领世界中低端生产线,成功解决70后的就业与60后的发展需求。
2000年后加入世贸,趁西方陷入两战泥潭,利用产业优势,确立世界工厂地位,将中下游产业尽揽入怀,迫使其他第三世界国家转到源材料供应链上去。再通过十一五的产能变阵,确立国家威信,并开始向产业链中上游进发。从而解决80后的就业与70后的发展需求。
好了,进入2010,60后也到了退休期,90年代朱总让40、50后为改革让路,给60后与70后提供就业晋升机会和进行产业革命。裁减福利本应是势在必行的了,不过近三十年的生产积累,可以为未来十年提供很好的物资条件,再加上国家的产业进入对外扩张期,未来10年的生活应会不错。再加上资本主产道路上的剥削也够狠的,和谐社会就成了当务之急,国家现时的财政状况也算富余,所以60后的福利不会有太大问题。
而70后进入退休时,社保体系的负担就更重了,而由于80后,90口的少子化,生产及消耗必定会出现不平衡。而且人生最能创造剩余价值的10年并不可能补足到60岁后的20年消耗或更远,而能填补这空缺,只能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产业革命,增加劳动人口)。需要外来劳动力的补充,对将来的中国来说是必选之路,产业外迁,社会停滞情况好的如美国、日本,差的就如香港、欧洲。
有人说这是计划生育的祸!然而地球人口已达到70亿,中国估计也在14-15亿之间,就算种基因粮,粮食也有10%依赖进口。物资是有限的,而人民物质文化需求则是无限的,而且从俭入奢易,从奢返俭难,当人们的生活对比以前或他人有所下降时,民怨就来了。
对于60后来说是幸福的。出生于和平时期,没挨饥荒的苦,进入社会刚好改革时期。发展和晋升机会多,再加上兄弟姐妹多,对养老的担子就自然比80、90后的轻。而孩子则一到两个,养育起来并没有前辈则么操心。而退休时,国家刚好步入福利社会,人生路程可谓是先苦后甜。
对于70后来说是幸运的。出生于和平稳定时期,受到良好教育,步入社会正是国家发展的高潮,机会最多,兄弟姐妹也有,孩子则一个为多,投入虽大,但不成问题。退休时应是福利社会中期,影响是有的,但人生路程总的来说机遇比挑战来得多,很甜的。
而80后则是悲情的了。生于改革初期,多为独子,受到良好的呵护成长,进入社会则处于产业饱和期,机会大多被70后给占了,在房价物价进入一步打压下生存,一对夫妇要养四个老人,两个孩子则是常事。后面的退休期则是福利社会的末期,法国佬的退休改革相信会重演于他们身上。人生路程可以说是挑战多于机遇,可谓先甜后苦吧。
而90后则可以用惨情来形容,80后还可以啃老,而90后的父母多为60后、70后,以现时的社会生存来看,储蓄不会好到哪儿,而80后所面对的问题则一个不剩的落在他们身上,出生贵,读书贵,就业要拼爸,住房要租,养老靠刷卡。加上性开放,物欲社会观,婚姻家庭不稳常态化。可谓苦得一塌糊涂。
至于00后,本人多持悲观态度了……
写于2011年4月,虽然对80、90的态度有所改变,但看走势还是没变的,近期宽松,让60、70的存款贬值,希望80、90能多加工资吧,否则让教育、住房、医疗这三座大山压着,永无翻身之日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其实60后最爽,改开第一波刚好赶上,前面10年真空。
70后还不错,踩上了改开的尾巴。
最关键的在于,不管几0后,终归都要退出历史舞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也都有一代人的时代限制。80后虽然历史性的大机遇少了些,但生活,创业的环境比以前还是好了很多,把握住机遇的人也不少。
20多岁的人比较容易悲观,如果一直奋斗到30,不走弯路的话,多少会有点成就,怨气一般就会少不少。
文明社会里每个人应都有他的路,无路可走的毕竟想是少数吧。同阶层的人,多奋斗的应比少奋斗的机会多一些,只是理想归理想,展望还展望,现实回现实.成本与收益总会有失衡的时候,这是社会发展必需面对的问题,既有人得利,就得有人失利,可谓卯食寅粮。生产力的提高只能减轻或淡化问题的表现。历史就是这么冷酷幽默,总要让一个时代的人去承担更多的苦,如果承担不了的话,就崩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