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我所接触的佛教 -- 说了就走
一、淫戒
因为我长期就医的那位大夫信佛,我就在网上接触了一下佛教。其中五戒是最基本的,在家信众也要守的:即戒“杀盗淫妄酒”。
别的都好理解。但大乘佛教中的淫戒,让我觉得难以认同。淫戒,对出家人,就是断一切性行为和有关性的欲望、想法。这好理解。淫戒对在家人,要求不邪淫。那什么是邪淫呢?先说大乘佛教。因为中国大部分都属大乘体系,只有云南有小乘糸统。大小乘对邪淫的定义不同。详见此处:
http://www.bskk.com/thread-189859-1-1.html
淫戒中,不能有婚外性,不能有同性性行为,不能有人兽交,这个好理解。但大乘中的邪淫不只这些。还包括男女双方不得非支、非时、非处、非量、非理而行淫。
非支,指行淫于产门以外之器官。比如口交,手淫等都属非支。
非时,指白天,以及怀孕、哺乳期、斋戒时、生病时等。——我曾问长期得慢性病的算不算,论坛上没人回答。至于斋戒时,有人理解为佛教所说的十斋日不得行淫。十斋日即于每月初一、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等十日受持斋戒。——如果采此说,那么性行为之前必须了解今天阴历多少。但斋戒时也可能仅仅是指在家人受“八关斋戒”的时间段内,比如《十不善业道经》中所论“非时者。谓于昼日或偶月事怀妊新产。彼不乐欲及病恼等。或受净住八关斋戒。皆非其宜。”
非处,指于灵庙中、大众前,以及法师和父母所禁止的处所。还有高低不平的地方,都不可行淫。见《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一:“若诸尊重所集会处。或灵庙中或大众前。或坚鞭地高下不平令不安隐。如是等处说名非处。”
而且根据《十不善业道经》,所说“非处者。谓于诸佛菩萨经像和尚阇梨父母所止。或相邻近。皆所不应”,所以有夫妻行为的卧房是不能放经、像的。
非量,指过量而行。
非理,指不依世间礼法。
还有,按佛经的描绘,如果双方家族不同意,男女不能发生性关系。这一点是大小乘的共识,由此是否可以推知,如果家族不同意,男女不能结婚,否则是邪淫?这个我不知道佛教中是否是这个见解。佛经依据见《中阿含经》卷第三十:“白衣圣弟子离邪淫.断邪淫。彼或有父所护。或母所护。或父母所护。或兄弟所护。或姊妹所护。或妇父母所护。或亲亲所护。或同姓所护。或为他妇女。有鞭罚恐怖。及有名雇债至华鬘亲。不犯如是女。彼于邪淫净除其心。白衣圣弟子善护行。此第三法。”
上文后面说的“或为他妇女。有鞭罚恐怖。”是指如果有人宣布,和某女行淫要被处罚,那么也不应与之行淫,否则就是邪淫。
对“守护”的含义,《阿毗达磨法蕴足论》 中说:
“他摄受中,母守护者,谓有女人,其父或狂,或复心乱,或忧苦逼,或已出家,或远逃逝,或复命终,其母孤养,防守遮护,私诫女言:“诸有所作,必先白我。”然可得为,名母守护。
父守护者,谓有女人,其母或狂,或复心乱,广说乃至,或复命终,其父孤养,防守遮护,私诫如前,名父守护。
兄弟守护者,谓有女人,父母或狂,或复心乱,广说乃至,或复命终,兄弟孤养,防守遮护,私劝诫言:“诸有所作,必先告白。”然可得为,名兄弟守护。
姊妹守护者,谓有女人,父母或狂,或复心乱,广说乃至,或复命终,姊妹孤养,防守遮护,劝诫如前,名姊妹守护。
舅姑守护者,谓有女人,其夫或狂,或复心乱,广说乃至,或复命终,依舅姑居,舅姑喻曰:“尔勿愁恼,宜以自安,衣食之资,悉以相给,我当忧念,如子不殊。”舅姑恩恤,防守遮护,私诫之言:”诸有所作,必先谘白。”然可得为,名舅姑守护。
亲眷守护者,谓有女人,除母及夫,余异姓亲,名为亲眷,而此女人,为彼亲眷,防守遮护,名亲眷守护。
宗族守护者,谓有女人,除父兄等,余同姓亲,名为宗族,而此女人,为彼宗族,防守遮护,名宗族守护。”
还听说,如果和妻子行淫时想的是其他人,也犯邪淫。但佛经依据我没找到。
依佛经,邪淫者堕地狱,比如《正法念处经》中对口交者的果报描绘:“何者邪行。谓于妇女不应行处。口中行淫。彼人以是恶业因缘。身坏命终。堕于恶处合大地狱。生割刳处。受大苦恼。……”
有关上述定义,我曾计算过。女性怀胎十月,哺乳期至少半年。加在一起有一年多。按戒律要求,这一年多在家弟子不能和妻子发生关系,否则是邪淫,要堕地狱。也不能手淫,因为这是非处行淫,也是邪淫。
当然,以上是不犯戒,属基本要求。因为对淫欲看淡,是佛教修行的要求,所以并不是做到上述就完了。
上面说过的邪淫定义,基本来说是有经、论依据的。在论坛中,还有一些我不知道经论依据,对方也说不出来依据的要求。比如,要求恋人婚前不能有性行为。不少人认为恋人婚前性也是邪淫,但举不出依据。比如,有人在大学毕业前,女友来看他,主动要求合宿,他信佛,思量后拒绝,女方可能有不理解,面子上下不来,后来和他分了手。别人问他后悔不?他说不后悔。后文说他毕业后找了很好的工作,这都是他“不邪淫”的果报。在其他帖子中,有人讲大学生就业率低,是未婚性行为导致的邪淫果报。
因为淡化淫欲是佛教修行的要求,佛教认为在家人行淫只是为尽家庭义务。而且汉地大乘佛教所信的《楞严经》指出“淫心不除,尘不得出”,修行人有成就,但淫心不断的,死后将入魔道。因此,实践中修佛人对自己的要求更高。因此也出现了一些让普通人很难理解的行为。就我在佛教论坛中所见。诸如:
有人和妻子讲,自己已经40岁了,以后时日无多,要找个安静的地方念佛往生,你看谁好就改嫁好了。
还有人,和妻子行淫时,心里都要念楞严咒。该咒据说可以去除淫心。
还有个女的,发个帖子。说自己学佛后,性行为不再主动了。结果男方出去招了妓。她说自己也不好说他。——我不知道她的不主动是到什么程度。我推断可能是变成死鱼了吧?
还有人发个帖子。提到有对夫妻不知道婚后要有性行为才能怀孕。她说这对夫妻才是最纯洁的。可社会容不下他们,说他们要被性教育。由此可见这社会堕落到什么地步了。
我曾问过一个人,如果对性厌到了这个程度,为什么不出家?为什么不离婚?他们的回答是,离婚是缺德的。那我问,你们如果到了让对方活守寡的地步,不缺德吗?对方回答,如果修行人的福德够,一定能转化对方,而不是被对方所转化。
其实不光是佛教,基督教好像也是把淫戒作为最重要的吧?我们大俗话也有万恶淫为首。
从佛教的角度来说,淫戒之所以重要、是由佛教的根本目的决定的。佛教的根本目的是教导大家如何打破无明解脱生死轮回。而从佛教的观点看,繁衍是轮回的最终驱动力(这个观点不光佛教有、进化论上似乎也差不多,只不过进化论加上了“基因的传播又是繁衍的驱动力”这个观点)、要想打破轮回、最根本的是打破对繁衍本能的屈服。
关于很多戒律看上去不近人情,我的理解是,戒律的根本原理也不是“佛不让做什么、否则要招恶报”,而是,佛教的戒律本身是一种“修行的助缘”——对戒律禁止的事情尽量不去做,可以保持神志清醒定力坚固、趋向解脱(同时,修行到一定程度后可以摆脱对戒律的执著,即,从心所欲不逾矩;当然在修行到看破放下之前还是不能胡乱破戒);欲望与理性是矛盾的,屈从于欲望会阻碍解脱。
最后再说下我理解的佛教因果观念。佛教的因果,不是简单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是“一件事可能导致另外一件事的发生”,总体上,一个人如果在某方面习气特别重,比如说非常喜欢什么东西,那么他转生时成为或者进入这种东西的可能性就很大(这个不太好解释的清,就用人们做梦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来理解吧,佛教认为轮回也不是真的有个灵魂在轮回,而就是一个个独立的梦境;上一梦境(比如今生)会对下一个梦境(来世)有很大的影响。而死亡也不过是比较深层次的睡眠而已)。
黄门。
佛教禁止黄门出家。那么什么是黄门呢?
按维基的解释:
黄门,梵文paaka,音译般咤、半择迦、般荼迦、半挓迦,是佛教经典中的一个名词。意译为不男,即阳具损坏或无用之男人,亦指性欲倒错的人。广义黄门亦或指涉双性恋、同性恋、跨性别。[1]亦见于形容性器官功能不正常的女人,则称为黄门女。
依《四分律》黄门分成五种:生黄门、犍黄门、妒黄门、变黄门、半月黄门。
生黄门(jāti-paaka):指“生已来黄门”,亦即天生即没有阳具者。
犍黄门(āpat-paaka):指“生已都截去作黄门”,亦即出生后被阉割者,例如太监。
妒黄门(īryā-paaka):指“见他行淫已,有淫心起”,亦即看见他人进行性行为时,男性生殖器才能勃起者。
变黄门(āsaktaprādurbhāvī-paaka):指“与他行淫时,失男根,变为黄门”者,亦即正在性交时,阳具突然不见者(大约是指“阳萎早泄”者)。
半月黄门(paka-paaka),则指“半月能男,半月不能男”者,亦即半月能够进行性行为,半月郤不能够者(大约是指身体极虚、性欲极弱者)。
依《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32当中提到有两种女人被称为黄门女[2]:
无血女,指没有月经的女人:
时有苾刍尼与无血女出家。见有余尼于时时中月期水现。遂生嫌耻。报言:小妹,汝有邪思不能离欲。于时时中有月期现。答言阿姊何故见嫌。此是女人常法,汝可无耶。答言:我无血人何有斯事。尼白苾刍。 苾刍白佛。佛言此是黄门女。宜应摈去不生善法。
尿道口窄小的女人:
时有苾刍尼度道小女出家。时彼女人向小行处久而方出。余尼问曰。何迟出耶。答曰知欲如何。我身道小根不具足是故迟耳。尼白苾刍。苾刍白佛。佛言此是黄门女即应摈弃。
根据《四分律》,出家受戒时需要问受戒者是否黄门,有则不许出家。若不诚实回答,则自作自受,得大罪:
*《四分律》:善男子听。今是真诚时。实语时。今随所问汝。汝当随实答。僧祇云。汝若不实答。便欺诳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诸天世人。亦欺诳如来及以众僧。自得大罪。今问汝十三难事。汝非黄门不....
我个人觉得:双性恋或同性恋禁止出家,是因为怕他(她)们骚扰僧团,这可以理解。但性功能不健全的,为什么不能出家呢?我咨询过信佛的网友。他们的解释是:怕别人嘲笑,说是性功能不正常的人才出家。因此佛要求性功能不正常的人不得出家。——于是我问,自己行得正,为什么惧怕流言?佛普渡众生,为什么不准这些人出家?对方转移话题,以女性举例说,佛当时准女人出家已经受到印度人的嘲笑,佛也说准女人出家会导致正法早灭五百年。
但我指出和佛同时代的耆那教白衣派也准女性出家,并非只有佛教准许。对方没有再回复。
这样理解可以。但是佛教自身有分歧。小乘没有所谓非时非处非支非量的说法。也不承认大乘载有这些说法的经书。我向网友提出这个问题时,对方说小乘里,佛只说了小半的佛法,没全说。但我无法理解这种说法。因为邪淫如果是地狱果报,佛没向小乘弟子说全,那小乘弟子怎么修行?小乘的修行目标是阿罗汉啊,如果因犯邪淫堕地狱了,还怎么修行?
若按小乘的说法,大乘是后人编造的,非佛所说。
这个在大乘和小乘有不同的界限。小乘只认可佛陀在世时说过的、后来集结成经的部分。
大乘的佛说比较复杂,比如华严经,好像就是有人在龙宫看到抄录的。所以小乘不承认大乘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呢,佛教的特色按照金刚经的说法是法无定法可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所以大乘并不十分追究哪个说法是佛陀在世说法四十九年中所说、哪些不是;实际上大乘佛教之所以只能跑到中国来发扬光大,我想跟它本身的灵活性分不开。你要理解为大乘“非原教旨佛教”,我想也没有什么不对。
但不禁止在家修行。要说起来,至少在大乘佛教而言,在家修行的成就并不低于出家、甚至可能更高。
按照我的理解,这个主要是因为佛教的出家人是僧宝、要做佛法表率,具有威仪。那么如果一个人缺陷很多,一方面令人怀疑他出家的动机、另外一方面也不容易令人生起信心。但这不影响在家修行,并不是一定要出家。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不是这么回事。大乘认为自己的经典也都是佛在世时说的。大乘认为小乘没有完整的大藏经。据《维摩洁居士所说经》,大乘认为小乘人是“焦芽败种”。因为按大乘观点,小乘人不承认大乘佛法,是如盲如聋如哑。
事实上,大小乘很多东西不一致。比如小乘认为定业不可转。但大乘的看法没这么绝对。比如有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是咒语),还有念弥陀佛号可灭亿劫之说。于是我问,如果“定业可转”,当年佛面对释迦族被屠,为什么不事先教大家用灭定业真言等咒灭定业,那样不就没事了吗?结果无人回答我。
又比如“超度”。据小乘(即南传佛教)经典。婆罗门教有超度的法事。有人问佛对这个怎么看。佛说,一个人做恶,好比一块石头扔到水里,是要下沉到地狱的。而一群人对着石头说,你浮上来吧,浮上来吧……你认为,石头可能浮上来吗?
上面是小乘的态度,但大乘,是有“超度”这回事的。而且有人对我说,如果没有超度完累世的冤亲债主,就不能修习禅定。否则他们会来扰乱你。
另外,作为一种信仰,我接触到的学佛人,是不承认考古和学者研究的。因此学者说大乘是后世人发展的,大乘人不承认。他们信奉大乘是佛亲口所说。
据佛教论坛上的网友说,玄奘法师在印度时,针对小乘人的“大乘非佛说”曾立了一个比量论式: 〓宗:诸大乘经皆是佛说; 〓因:自许极成非诸佛语所不摄故; 〓喻:如增一阿笈摩。
有网友作了翻译:
已知,增一阿含经中有大乘法义;
因为,佛教的每个宗派都不会(自许极成)把不是佛语的内容纳入进来(非诸佛语所不摄故);小乘承认增一阿含是佛说;
所以,诸大乘经也是佛说。
但是,这种立论是有问题的。因为,小乘人仍然可以说增一阿含经里没有的大乘法义非佛所说。而且也有这种可能,就是如果有人编了一部伪经,但塞进一些符合大乘法义的言辞,那么是否这部经因为有了这些言辞,就成为真经了?
“繁衍是轮回的最终驱动力”,这个观点可能是有问题的。因为按我的理解,佛教认为善业和恶业的业力牵引,才是轮回的动力。但是,佛教中的《楞严经》又说“淫心不断,尘不可出”因此,说不断淫心,就不能出轮回是有依据的,因此,我认为断淫心,应该是禅定修行得以出轮回的先决条件。之所以说是“禅定修行得以出轮回的先决条件”是因为按净土法门经典的说法,坚定地有念佛的信、愿、行是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再修行的,是不是断淫心,以及是不是守好五戒,不是往生极乐的先决条件。因为下品往生者,没有必须守戒的要求。只是如果犯过五逆重罪,诽谤正法的,往生可能有问题。
但是反过来又有说法。即大陆认为是大势至菩萨转世的净土祖师印光大师(国民时人,因其去世后,有一在家女信众说三年前曾有观音托梦,说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转世,三年后圆寂,因此中国大乘佛教界认为他是大势至菩萨转世)说过,念佛法门靠的是与佛交感,之后凭佛力往生,如果淫气固结,是不能与佛交感的。
道教认为教士要禁欲,但先秦道家人物是结婚的。比如庄子很明显就结过婚。因为他在文章中提到,亡妻不是死了,而是去了另一个世界。
这是一个回归西西河经典讨论模式的帖子,至少目前是。
比如地藏经,那个就算是佛陀在世所说、也不是在人世而是忉利天说的;而忉利天属按照佛教的时空观与娑婆世界并不是一个时空下,怎么说是“在人世所说”呢。
又比如像是楞严经,那个也是藏于龙宫、而不见史载。
可能的解释是,许多禅定深厚的修行人,在禅定中见到这些大乘经卷然后抄录出来。
当然,对于不信大乘佛教(无论是小乘佛教还是非佛教)的,自然会认为这些修行人都是自己瞎说的。
这个是个人三观决定的,禅定内观见与不见、对于依靠五感六根判断的众生肯定是没有说服力的,没有什么必要好争执。
至少在禅宗里——禅宗是大乘佛教的一支、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支——有佛有三不能,其中就有定业不可转(还有两个是不能度无缘和不能度尽众生)。
业这个概念其实就是“因果成就”,一切因缘都成熟了、这个果自然会出现,这就是定业;而在因缘成熟之前改变它,这个叫转业。如果一个果的因都成熟了,它怎么转呢。
对于任何一种具有相当规模和长久传世的宗教和思想,能够传承,不单单是其思想本身,还有它的行政执行,也就是说,它是什么样的"公司结构"怎么做"市场推广"。
作为佛教而言,必然也有这个。大雄宝殿,佛像贴金,这都是一部分,让你不由自主的就把自己矮下三分。更重要的是作为榜样的人,这些僧侣就是活的榜样,必然是高标准高要求。你可以想象一下前段时间天主教时不时出现的神父涉及娈童性丑闻对其宗教形象的负面影响。
所以,我所建议的一个思考出发点是,你文中所提到的要求,应该放在一个大局统筹的框架下去看,是作为一个大目标的各个组成部分。
青山碧水间:佛教中不可出家的情况很多,这个贴也说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