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军事新闻2012-11-14 -- 晨枫

共:💬60 🌺47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 系统屏蔽 --。
家园 英语里的black art泛指黑魔法

想象一下, 一个脸色苍白, 骨瘦如柴,胡子拉碴的白人老头一边搅拌着一锅黑糊糊,冒气泡的大锅, 一边教训着一旁站着的学徒. "就这样, 你再搅半个小时, 冷却1小时后, 就能倒进AIM 120的药柱模具了."

家园 上下有别

上调掉民航,下调掉军机。

但也有少数例外,可能是精度还不够,希望发改委加紧攻坚,早日解决这最后一个技术难题,向人民交出一份满分的答卷。

家园 台湾的,不供着能

用在哪儿?

家园 以前网上曾流传过

328A型X波段全固态有源阵机载相控阵雷达介绍及主要指标,研制单位包括中科院电子所、长风机器厂、航天部二院25所、上海电子物理所、中国雷华电子研究所等。据说消息源于军队内部刊物2003年12月《军事学术》―-军事工程版,因无官方认可,难以核实也不宜传播。

其实,苏州长风(171厂)加内江雷华(607所)就是中航雷电院的核心架构。中科院电子所长于合成孔径相控阵雷达,二院25所和长风厂也都各自研制过机载侧视雷达,以上组合不无道理。

检索有关X波段相控阵雷达关键器件T/R组件的学术论文,主要来自14所、电子科技大学/成都赛英科技、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兵工集团206所)、黄河集团等,文章散见于《电子机械工程》 、《雷达技术》、《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和全国电子机械和微波结构工艺学术会议论文集等,内容涉及有源相控阵雷达T/R组件的结构设计、散热设计、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关键部件研究以及中场测量等等。

台湾网友YST曾推测J-10B的AESA有1000到1200个T/R单元,《电子机械工程》2003年第5期上14所宋云的文章明确提到“某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天线阵面上分布有近千个T/R组件”,“单个T/R组件的最大耗热量为30W”,可资参考。

14所带IFF天线的PESA早已在网上曝光,且有中文展板信息旁证。有关其新研AESA的官泄则来自2011年7月28日央企青年网刊登“中国电科十大青年创新工程之二:坚持创新推动某新型产品达到世界顶尖水平——中国电科十四所XX雷达团队创新过程记”:

2010年11月,北京传来捷报,十四所研制的xx雷达在*代机火控雷达竞标中获胜!雷达主要战技指标在同类产品中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这是十四所的成功,也是中国电科的骄傲,更是我空军战斗力提升的重要跨越!

最给力的是下面这一段:

xx雷达是一种全新体制的新型雷达,在国外是最顶尖战斗机的标志性装备。在国内机载火控雷达中首次采用这种全新体制,需要解决众多关键核心技术和工程设计难题,每一项关键技术均属国内首次突破。

试飞后期,为了提升多目标探测威力与精度,研发团队鼓足干劲,以勇气、胆识和智慧打破固有的模式,创新开拓出一条条新思路,分秒必争,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瓶颈,终于在这两项指标上远远的超越了竞争对手。

在整个产品研发的崎岖道路上,青年设计师们面对很多未知技术领域展开大胆探索,日夜奋战,刻苦攻关,持续进行仿真、测试、验证改进和完善,连续攻破了高难度的综合层结构一体化设计、**目标探测、电子对抗、****空面成像及高精度定位、同时多功能、天线**等关键技术,打破了先进技术国家对我的技术封锁,大幅提升了产品的隐身、反隐身、空面精确打击、多功能综合化和全寿命周期保障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使我国先进机载火控雷达技术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主要性能指标与世界最先进的**飞机火控雷达相当,系统总体性能优于欧洲同期产品水平,代表了该领域的国际先进水平。

不仅是机载,连专攻炮瞄、炮位和地空制导雷达的陕西黄河集团(786厂)也有两款相控阵雷达(122制导雷达和261B改进型炮位雷达)于2009年正式获得国家立项。

好戏连台,拭目以待。

家园 说比日本强恐怕还早

不要误会,说它不算官泻是因为那是中航集团自己的杂志,系统内发一篇写院长的文章……现在企业迫于生存问题都很能炒作,裤衩要先看军裤衩

回到正题,当年开始做机载AESA的时候公认村长第一,欧以第二,毛子不玩这个。当时价格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实验室一块砷化镓低噪晶体要花10万刀。很多年以后王小谟谈过预警机价格问题,大家应该有映象。对欧以来说,要下决心挖老大市场的墙角属大逆不道,政府支持就不可能了。反倒是鬼子有钱,还有野心,最后做到了前面。兔子当年看歼10给的那点钱结合军工普遍缺奶的状况,不提技术因素都做不了。

日本做的J/APG-1,以后传出的消息是:第一性能不好,据说还没有成熟的多功能脉冲多普勒雷达探测距离远;加上本来就小的机头尺寸,这个让老大很安慰;第二武器匹配差;第三数据链差。

从老大的角度分析:号称全世界第一个上战斗机的AESA是F-15C的AN/APG-63(V)2,实际上只装了18架。数量之少一部分是价格因素,另一部分他从来不提的是技术问题。以后透露的消息从两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问题。第一个是兰德公司关于日美FS-X项目的三个报告,里边很隐晦地提到,美国合作这个项目的一个目的是获取日本在这方面的一些独到技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勾心斗角:美日FS-X战斗机合作史》《勾心斗角:美日FS-X战斗机合作评估》《美国武器合作中相互冲突的目标:FS-X案例》,在网上可以找到英文版。鬼子以前总吹武器芯片比美国强不是没有原因的。说出来被老大非礼也是理所应当。第二个是多年后和印度的苏30对抗,发现F-15雷达有一个“后门”,次次都会被干掉,交换比很难看

以上大概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第一代机载AESA研制后需要相当成熟时间。老大现在当然已经熟透了,芯片就换了几代,飞机嘛猛禽、阿肥、沙漠鹰、打击鹰、超级大黄疯、棒子鹰也装了不少。日本呢?

虽然进步很慢,但是鬼子从今年开始装第二代J/APG-2,总数60架,占整个机队2/3左右,单从数量判断应该进步不小。技术细节上从aviation week的报道看,解决了和鬼子自产中距单的兼容问题。照射能量增加了,探测距离也增加了。信号处理更快。很重要的制冷问题还保密。新导弹距离上超出了以前的40%,增大了发射后不管的距离,提高了发射载机的安全性,这个数据比毛子09年的蝰蛇强了。从导弹数据判断,这个雷达大概赶上了超级大黄蜂的APG-79水平。鬼子这个第二代的开发已经有10几年,虽然比原计划的2004年晚了不少,但是经过10年,近百架飞机的使用,没有理由轻视。

欧洲:太疯已经装过AESA试过了,但是没有入役的消息。以后还有各种新版出来。captor E也好,英版亮蛇,都说明德英大概处于美日第一代的尴尬阶段。几个字概括是吵架、没钱、技术不成熟,即使是2015年入役的目标恐怕也悬。法国真疯现在算是有了,虽然“人多力量大”,但是不真心的合作反而使法国走在了前面。至于性能,要等印度人告诉我们,印度是不是有钱给我们答案还是个问号。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法国这个雷达还叫RBE2,并没有一个新名字或者增加版本号,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这个AESA和以前的杂交电扫的老RBE2相比性能没有根本提高,或者有些地方还有不足?也许法国也正处于当年美日的尴尬阶段。不懂法语,看到的原始资料不多。不过据传发收组件从800多增加到1000多,应该是基本设计上的更新。

毛子当年之所以钟情相控阵(实际上是被动电扫)实际上是有原因的。就象上一代机械扫描雷达,老美做平面阵列,而欧洲和前苏联都不约而同地走了卡塞格林反射的路子,原因简单——省钱、效果不差。前苏联军工的实际是有传统的。但是当美国突破了AESA的技术瓶颈,而PESA理论上已经潜力到头后,毛子不得不重新回头。毛子的军工基础毕竟雄厚,雷达界更是“经受住了市场大潮的冲击”,起步虽晚速度结果不比欧洲慢,2009年莫斯科航展Фазотрон-НИИР设计局展示了甲虫AESA雷达。(那个平XX好象采访过这个设计局)这个雷达可以放在新苏35s上。以前晨枫发过一个苏35s和F-35A想象空战的贴子,里边有一个细节:苏35比F-35抢先发现对方并发射导弹,空战结果解放军打赢美军,靠的就是这个雷达。苏35s虽然是隐身改型,但是雷达反射面积肯定比F-35要大不少,这从反面说明这个雷达的强悍。有兴趣的可以看看下面这个游戏录像。

[FLASH=630,470]http://www.youtube.com/v/17hKtTr-pkc[/FLASH]

------------

这个雷达有个特别的地方,设计师把所有雷达设计都写成了论文发表了。这是全世界AESA雷达中唯一透露细节的一个!从晶片设计,架构,性能取舍到布局,加上设计局公布的技术数据……就象大厨把炒菜的方子全写给你了,回家抄几遍菜鸟都会了。估计DIA、公鸡、兔子、和约翰牛们没少看。有兴趣的朋友推荐找找它的主设计师道格切夫的文章,他写的比较科普。更多细节就要看几个设计师的了,太专业了很无聊

设计细节中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毛子把普通计算机服务器上的技术用在雷达上了。每个砷化镓芯片上都有温度传感器,当温度超高时,可以自动关掉芯片,温度回升时再恢复工作。想体验这个东西的可以买个戴尔的低端服务器,超频一下就行了

另一个有意思地方是基本芯片结构和美国第一代AESA的设计有惊人相似。下面有一张美国80年代末第一代生产型收发组件的图片点看全图

不管对手之间怎么保密,技术发展往往殊途同归。甲虫现在使用的就是上图中的4通道设计。多通道设计思路很难工业化大量生产,另外很重要一点是散热不好。所有二代再往后,美国就换成了单通道瓦片设计。这个新设计和随之发展的包装技术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成本。显然,毛子现在也走到了美国当年的“初级阶段”。

从以上他人的经历估计兔子的研发之路,我们是不是能抛开美、俄共同选择的技术路线走一条新路?我的估计是比较保守的——大概别人走过的我们也要一脚一脚淌。很有可能也会碰到初期的技术难题,然后通过小量装备服役慢慢成熟。

如果哪种飞机先装AESA的话,我猜想J-20比J-10更有可能。因为大型飞机更容易布置液体冷却系统,电力也更充沛。更大的机头孔径也更容易弥补初期的性能不足。装在一个小孔径的J-10上,如果性能不能赶上刚成熟的多功能脉冲多普勒雷达,空军可能不会要。军队到底是要准备打仗的。现在面临的形式和已经过去的“和平发展的20年”是无法比的。从另一个角度说,即使性能一样,由于价格很贵,空军也可能坚持使用上一代。

关键词(Tags): #noble#AESA
家园 您不练嘛?

一人打一发,加上旧批次年检,现在也该造不少了。1100个都在,核着台湾空军就没打过。

家园 FGW刚刚调了油价。。。
家园 这里边很多有意思的消息

328甲在上面的文章中有更多细节,组件数目是XXX,注意没有上千。数目多少很大程度反映了雷达水平,和晶片技术、包装水平一系列因素相关。J-10的个头放千个以上要达到美军目前水平。毛子在mig29上只放到600多,苏27上放到1100。咱们那个XXX希望是9XX不是6XX。文章中有一个天线尺寸是53,对应毛子天线尺寸70,孔径尺寸60。

328甲发射机增益给了具体数字15.2dB,这个数字并不好,好的做到20dB据说有30dB的了。移相器增量5.04°,这个比毛子好(5.625°)。

14所带IFF天线的PESA早已在网上曝光,且有中文展板信息旁证。

这个似乎是网上J-10的那个。

单个T/R组件的最大耗热量为30W

这个数字很吓人,机载散热似乎受不了。您还能看到原文吗?是否可能再确认一下?另外以55%散热算,到了实验室报道的GaN水平,2003年大量做GaN?还要请您解惑。

家园 放到TG这边就是红魔法了吧……

想象一下, 一个面容慈祥,体态微微发福的大妈一边搅拌着泛着红油的,冒着热气的大锅, 一边冲着镜头: “熬啊~熬啊,我终于熬成了阿香婆香辣牛肉酱……”

家园 主动电扫雷达中的“主动”

相控阵雷达能以电控方式实现波束扫描,故被冠以“电扫描阵列”(ESA)名称。其原理为多个天线单元成周期排列,但各个单元发射的信号间有一定的相差,相差的不同控制波束的指向。雷达电磁信号的产生放大电路是很大的,所以最初的ESA只有一个电磁波信号源。该信号分成多路信号,经过不同延时被送往各个天线单元,从而形成相差。接收单元也只有一个。这被称为Passive ESA。随着固态电路的发展,电子单元越做越小,终于可以做到各个天线单元自身便是一个独立的发射单元,有自己的震荡-放大-发射电路,通过直接控制各天线源的相位实现发射相位的控制,这被称为Active ESA。此时接收单元也可以做的很小,做在同一个电路上。这就实现了每个天线都有自己独立的发射和接收电路。

所以,主动电扫雷达确实都有自己的发射和接收单元,但这不是“主动”的意思。“主动”,即Active,是指各个天线单元的信号源是Active的(有自己的电磁信号产生电路),而不像最初是Passive的(将已经产生的电磁信号做一定的延时)。我认为应该用Active和Passive在电子电路中的概念。另一种译法是”有源”和“无源”,我认为更贴切。

家园 谢谢

同意,有源、无源更加确切,不过现在已经约定俗成了,就不改了吧。

家园 车载雷达都要AESA了

或者已经是了?RFIC做的很便宜。不过单元数跟军用差了1~2个数量级。

电子的东西越来越不值钱了

家园 西电的GaN据说做的不错啊

宽禁带国家实验室在西电一老楼里。

公开材料里据说对工艺也有深入的研究,GaN的散热受工艺影响很大,希望做的好啊。

家园 土工有可能用GaN么? 最近在喷20W/mm^2

Yield固然没GaAs高,不过军用就不在乎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