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李秀成的历史评价-兼复梁师都 -- 温相

共:💬35 🌺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关于李秀成的历史评价-兼复梁师都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著名的政治军事核心人物之一,

他 和 洪 仁?、陈 玉 成 维 持 天 国 的

残局达七八年之久,

而且,在1862年以后,主要是李秀成在独撑危局,虽然他在很多问题上

犯有这样那样的错误,特别是变节的事情为后人所诟病,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作为太平天国乃至整个晚清一位举足轻重的农民政治家的地位。

我们看到李秀成在给洪秀全1858年的上书中指出的关键几点和后来提出的著名战略“让城别走”,就可以为他的战略眼光所佩服,他在上书中提出了一 整 套 纲 领 性 的改 革 计划,选 拔 人 才、宽 大 刑 律、体 恤 百 姓、任 人 以 贤等,比较 难 能 可贵的 是 他大 胆 举荐 石 达 开 出 任 领 袖 群 伦

的总理军师。尽管这两点建议没有被洪秀全采纳,但是,他们的历史价值和实际价值不能受到低估。而且,我们注意到李秀成在江浙地区执行的一些政策已经走向天国极端宗教戒规的

反面,这是继石达开之于江西之后的第二次有益的尝试。

然而,李秀成的缺点就像他的优点一样突出,一样给太平天国造成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建都以后,保障上游的安全一直是既定方针,虽然这个方针有着一定的偏颇,但是主要方面还是正确的,第一次西征的成功也说明了这个道理,江南、江北大营尽管林立,但丝毫不能影响天京的供给,说明上游安庆或者说是安徽的得失在太平天国的政治天平上是举足轻重的。

作为一个富有政治军事经验的领导人李秀成不会不知道这点的,然而,他却是计不及此,在

第二次西征开始的时候,他就勉强应对,最后干脆擅自回师南下,使得本来可以重创敌人的

大会战成为泡影。这时的李秀成已经越来越醉心于建立他自己的领地了,分封的观念逐步深入他的内心,当陈玉成在安庆血战之时,李氏兄弟手握重兵,居然以远水为名,拒绝救应,

从古以来,凡是偏安江左的政权比较成功者均是抱定守江必守淮的大原则的,而李秀成竟然

如此昧于大势,不能不说是一种短视的行为。洪 仁?指 出:“忠 王 既 抚 有 苏 杭 两省,以 为 高 枕 无 忧,不 以 北 岸 及 京 都 为 忧。”是 有 一 定 道 理 的。此 时的李 秀 成已经明 显 的 把 集 团 利 益放 在 全 局 观 念 上 来 做 通 盘 的 考 量了,他 当 然 不 会 听 进 去 洪 仁?的 劝 告。未 几,被 洪 仁?言 中,

安徽沦落以后,清军进而分兵攻略江浙,不过一年的光景,领地完全丧失。而且,在李秀成

统治江浙地区时,他比较轻信和轻率,著名的内奸徐少遂就是这样浑水摸鱼的。在选拔将领

方面他缺乏一定的判断力,苏州八王反水就是一个明证,反观陈玉成等人,部下很少如此大规模的叛变投降。李秀成的宽简在激烈的斗争中往往演化为一种放纵,容易被钻空子。这是

他疏阔的一面。《太平天国通史》指出:李秀成在羽翼未丰之时,总是借助陈玉成兵团或者相互配合,而一旦等到掌握军权以后,李秀成坐大的现象就越来越严重。我们认为这个评价

还是符合事实的。至少李秀成在后期的种种失误是他的脑子里面的某些个人主义有着重要联系的。当然,这和后期洪秀全执行的分封制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将领热衷于领地忽略于大局

,最后只能走向崩溃。

下面,我们再来谈谈所谓自述变节的问题,这个话题在太平天国史学界争论很久了,一直是

各执一说、互论短长。但是,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承认李秀成没有出现陈 玉 成、洪 仁?那 样 的不 屈 而 死的 场面。当然,我们 不 能简单的 凭借 一个 不 屈 而 死 来 看 作 是英 勇 的唯 一 佐 证。

可是,作为政治家,首先是服膺他的信念和信仰,并对此作不懈的追求。政治气节是政治家

必备的条件,否则,临危苟难岂不和政客无异?说到自述,我们可以看到,李秀成洋洋万言

除了对天国失误的总结和自己经历的忏悔以外,就是对曾氏兄弟的部分吹捧。大谈收齐章程

的要点。如果说这是一个韬晦的话,那么,我们要来看看什么是韬晦?韬晦的最重要的前提

是实力的保存和感召力的存在。作为天平天国最高宗教领袖和号召者洪秀全已然死亡,李秀成的让城别走的能够实现的前提就是洪秀全作为主体,我们看看后来新捻军首领赖文光不就是以恢复天国为口号的吗?然而,今昔异势,老天王已经不在了,而洪天贵福下落不明,单独的恢复天国已经是基本是画饼。于是,就出来了以李秀成比作姜维的假说,好吧,我们就

试着按照这一思路来看一下吧。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当年三国姜维之于钟会的韬晦策略的演习,钟会为什么会和姜维结成政治同盟?因为钟会没有自己的班底,再者姜维是西蜀的人望,曹魏灭亡蜀汉,不存在比较大的正统与非正统的界定,至少界定范围很宽。然而,曾国藩呢?曾国藩确实在得意忘形的

情况下说过:长江两岸无一处不张鄙人的旗帜。假如他易帜于南京,他可能会借助于李秀成

去招抚他的旧部,但是,我们不要忘了一点,李鸿章在苏州杀降,曾国藩始终不报恶感,可见曾李在使用降将问题上主要论点是合而为一的,就是可以利用不能重用,可以使用,不能信用。有这个前提在,李秀成即使是暂时得全,但想成为曾国藩的政治同盟者岂可得乎?曾国藩的班底大家是知道的,都是封建正统观念的卫道士,他们就算是与满清为敌,也不会同

他们心目中的反贼化友的。何况,太平天国在那时候中国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眼中除了妖魔

以外还有其他的好感吗?曾国藩会大张旗鼓的利用李秀成为他壮大声势吗?那么他是想壮大力量还是想涣散队伍呢?改朝换代的君王,宁不虑此?说的通俗一点,李秀成虽然有利用价值,但是没有一点政治价值!

这就是他不可能成为姜维第二的主因,自然也就不能李代桃僵了。

其次,还有一个军心问题。司马昭为什么看透钟会无能为也?因为他知道大战之后,人心思归的道理。曾国藩在克复南京以后,手中直接掌握部众达十万人之多,是满清开国以来不要说是汉人领兵就是满洲贵州统军也不能望其项背的,但 是,这 支 部 队 在南 京 烧 杀 之后已经 不再是百 战 之 余的猛士了,而是急于 衣 锦 还 乡的匹夫了,如果曾 国 藩利用 他们 的剩 余 价 值 去平 定 内 乱 也许 还 有一点 强 弩 之 末,但是要作为 动 乱的 本 钱,可能就 是走 向 灭 亡的开始。古往今来,名不正则言不顺。熟读南北朝历史的一定知道南朝宋武帝的亲信谢晦在 反 叛时面对他 旌旗招展、精 锐 无 比 的荆 州 军说出了这番话: 恨 只 恨 不 是勤 王 之 师 啊。假 如 曾 国 藩 造 反,他 在

石 头 城 上 的 感 叹 一 定 不 会 比 这位先 辈 更 离 奇。

此外,我们经常说曾国藩具有一定的政治野心,这是不必否认的,曾国藩意欲独步天下的野心是从来就有的。但是,凡事要有一个形势的对比,曾国藩适时虽然门生故里甲于天下,督抚十有其八出于湘系,但是,那是大家还在一条船上的时候,假如曾国藩敢于揭竿而起的话

,我还是那句老话,第一批讨逆的先锋中一定有李鸿章的身影,因为就是避免连坐也是要来

的,一旦形势变化不利于曾国藩的话,第一个杀了他的也一定是那些当年把他放在火上烤的

人。当初,李鸿章的爱将刘铭传回忆,彭玉麟把类似劝进的书信转交给曾国藩之时,曾国藩

将它活吞,说:雪琴如此试我,其心可诛。后面四个字自然是虚妄的。此段是李鸿章说给刘铭传的,想来应该可靠。以曹操那样的条件都拒绝行非常之事,曾国藩是大傻子吗?曾国藩

的条件比曹操、朱元璋还要好吗?行非常之事,必要有非常之人佐之,曾的身边有荀??、徐达吗?曾国藩以近乎知天命的年龄去做刘秀三十岁做的事情,我们觉得有可能吗?至于说到

保存书稿我以为作为历史的另类见证的涵义可能比关门做皇帝的意淫心理来得实际吧。

家园 关于曾国藩的一句诗请教

攻下金陵后,曾国藩部将劝起造反,曾写下两句诗“倚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请问这是什么意思?

家园 试试重新排一下版.
家园 不是排版问题. 以前遇到此问题时刷新就好了, 今天刷了好多次, 都不成功.
家园 温相, 你重新进去修改一下吧, 大概是程序的问题, 单双字节

没处理好.

家园 我可以试试能不能把你文章恢复正常, 但我不是做IT的, 我是做电力的.
家园 我自己弄好了,谢谢关心!
家园 谢温相赐文,但大作中有一纰误,在苏州叛降的不是八王,而是四王四天将。纳王郜永宽,比王周文贵,康王汪安钧,宁王周文

佳,天将汪花班,汪有为,另两名天将的名字我以忘记了。另外,英王陈玉成的部属投降的也不少,1864年,当扶王陈得才率领的西征大军回援天京,行至安徽霍山黑石渡时,天京已经失陷,当这股太平军获知这一消息后,部将纷纷行叛,西征大军就此瓦解。据清安徽巡抚英翰奏报,当时降清的太平军重要将领就有四十多人,部众共达二十多万人,其中就有英王陈玉成的得力爱将天将马融和等人,此人十年后诱捕过从海外归来的辅王杨辅清,为此扶王陈得才被迫服毒自杀。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的说忠王部将叛变的多,英王部将叛变的少。

家园 苏州八王是太平天国的惯称,而李鸿章在给朝廷的奏报上也说:

伪天国之八位伪王均被斩??。一般都是称呼八王,当然你说的对,其实是四王和四天将。八王的说法出自李鸿章以外,太平天国是出自勇王之口,他说李秀成:八王同时反草,天国以来从未有过。

家园 你怎么弄好的?
家园 就是搞了搞,于是乎便好了。谢谢你
家园 删空格?回车?
家园 都有吧
家园 原来如此,也许是他们封王封的太多,恨不得管谁都叫王了
家园 1863年以后凡是天将以上的均是王爵待遇

要么,哪里来的2700个王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