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定价权的奥秘(一) -- wild007
老马的缺陷在于只有五份食物的情况下6人谁去死的问题解决不了.他认为产品极大丰富了就解决了.但实际上稀缺性永远会存在.比如交配权,天灾人祸引起的物质及环境稀缺,比如环境和可持续性,
好多人批马克思批得驴唇不对马嘴。你批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你批那个达不到批判劳动价值论的效果。
以劳动时间为基础的交换,到底有没有可能?
等我再想想。。。。
所以中产阶级这个词就是蒙人的。
比较抽象,就是 说大多数人所需要的那个劳动时间.漏洞是:如果大多数人干不了这个事,那么这个时间为无穷大.
老马的漏洞在于忽视源材料的稀缺性.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捡到宝石,一个人捡到只死兔子,是不具有价值的.捡到宝石的大家一起分,捡到兔子的也一起分.但这时兔子和宝石的使用价值就为0了.宝石作为一个整体才有装饰价值.一只兔子必须保证一个人一段时间的能量才有使用价值.
物权来源于稀缺性.其分配权是由暴力保证.我认为,无论谁当主人,只要原材料有希缺性,就必然产生局部物权,由于人自私的天性,而使生产资料大家所有产生分化.
老马说生产力高度发展了,就共产了,我看永远不会到来.因为未来是环境希缺和可持续性希缺.什么时候接近共产?一是生产力高度发达,二是人口缩小到一定规模.
而其他经济学把一切归功于这个所谓的物权.认为剩余劳动是物权的使用权与劳动交换.
实际工人所得其实是这个物权的暴力维护成本的边际效应.
如果大多数人的产量是3,那么按老马的意思,产量为2的因为不具剥削价值而被淘汰,产量为十的可带来额外利润.
所有人加起来取均值
实践中更是无法操作。推荐国内经济学家韩德强的书《竞争经济学》。我认为他对这个问题的破和立都是非常到位的。
因为粮食价格低,所以暴力边际成本低.所以工资低.
另外我觉得还有消极反抗边际成本.消极反抗的来源是不平等.对于马洛斯人的基本需求5层,底两层对应暴力反抗,上三层对应消极反抗
非洲草原上,狮子多了角马就无法正常更新换代.所以狮子会为了地盘相互残杀.而这种残杀本能是写在基因里的.自私的基因确认了地盘概念,也就是物权概念.说白了,绝对理性人其实是伪概念.非理性在每个人体内以势能形式存在,只要一个人产生非理性举动,结果就会像蝴蝶效应一样,引发大崩溃.从而使人人大公无私的社会形态崩溃.
我是说物质稀缺性产生暴力维护下的物权,有了物权必然产生物的使用权与劳动的交换.
老马的假定是物权是邪恶的,由此一切都是剩余价值.而我觉得这种邪恶有自然法则基础,是不可能被消灭的.剩余价值论作为分析方法是有用的,但作为改变社会结构的理论基础是徒劳的.
老马其实没怎么谈物或者物权,劳动价值论最后拆解资产阶级法权其实是把生产关系还原到对劳动者的劳动的支配关系上。我写的帖子中也说过了,使用价值在马克思那里作为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实际上的地位是很次要的。马克思不是要研究什么物而是,而是在其上的交换关系。
TG搞了个《物权法》就让很多人误解私有产权仅仅只是“物权”。你要是仅仅这么理解西方经济学或者仅仅这么理解马克思,都是肤浅的。物不过是人与人之间支配关系的一种表现罢了。其他的种种经济表现形式说到底都是一种政治关系的现实化。如货币、收入这些符号仅仅作为数字或者废纸是没有意义的,货币和收入分配体现着社会成员在这种货币体系下可支配商品和生产关系的份额。一美元或者十美元的绝对数字没有意义,只有这10美元占据整个货币发行规模以及找到能够与之对应的商品或者劳务时,货币才是现实的货币。
你要是体会不到经济活动中这些活生生的东西,自然就会把马克思或者亚当斯密做一种流俗化的理解。
任何理论如果想要打补丁都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洽的,但从理解事物本身出发,要不要打补丁就取决于自己了。
马克思提出“无产阶级”这个概念,其实应该很容易看到,他就是冲着“工人阶级”去的。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工人的地位极其低下,甚至比起今天印度的“双足羊”们都不如。因为多数双足羊并不用拼死拼活地劳作,而是在混日子,而马克思时代的工人基本上却是要使出吃奶的力气才能填饱自己和家人的肚皮,工人阶级始终就在饥饿线上挣扎,这使得其潜能被完全“开发”。而那时候的工人做的绝大部分工作都是简单的机械劳动,比如搬运、拧螺丝等等,简单地说就是作为工业化初始阶段暂时替代机械做功的“生物能源”。也因如此,这种高度同质化的劳动才具备“无差别”的特性,马克思所说的无差别劳动,特指的就是这些底层工人的简单机械劳作,只是他为了更大范围地唤起民众,故意使用了“无产阶级”这一概念把所有的贫苦人都纳入自己的理论内。
只是到了今天的社会,马克思笔下的“无产阶级”已经严重分化,工人阶级早就摆脱了朝不保夕的处境,原本的同质化高强度工作都已经被机器取代,你能说揿按钮的、指挥灌浆的、坐办公室的这些新工人的劳动还怎么无差别呢?就算是平均,他们共同出了产品,谁来判定谁的劳动权重大呢?而很多亚非拉的贫民根本就不工作,也无工作可做,这样的“无产阶级”和马克思笔下希望唤起的那个自然是相去甚远的。
要想看透经济学,需要抛掉很多我们脑中固有的思维,因为这些思维大多都是西化得很厉害的,而在细节上往往又无可挑剔。接下来几篇希望能慢慢把经济学的本来面目还原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