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颠覆近代美学的“美学著作”——《艺术作品的本源》梳理 -- fride

共:💬24 🌺5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这个基本是跟孙周兴学的

所有汉语海学都是他的学生。我这个方式就算好的。孙周兴的其他一些学生写的文章简直就要飞起来的。不过其实也和海本人的话语方式有关。

家园 没读过也关系,以你的积累也不必读的:)

你对尼采思想的梳理很好,脉络很清晰,对我这种未经系统学习和培训的业余哲学爱好者很有帮助,谢谢:)

家园 要对自己要求更高才是啊

曾经一位朋友以琥珀来喻汉字,不能用这么美丽而内涵丰富的语言来精切表达一位哲人的思想,那或是因为我们自己对汉语的掌握还不够好吧。

家园 德语本身的原因,海的书其实并不难读

关键就是他用的那些框架。但是翻译成汉语就免为其难了。

我举个例子

dass es(das Dasein) in seinem Sein zu diesem Sein ein Seinsverhaeltnis hat.

这是个宾语从句,翻译成汉语为

此在(das Dasein)在这个存在(in seinem Sein)中对这个存在(zu diesem Sein)有存在关系(Seinsverhaeltnis)。

有没有觉得这种语言表达方式很变态?

家园 莞尔,德语版《我侬词》啊
家园 刘皓明批评海德格尔的荷尔德林阐释是六经注我,而且瞎注一气

似乎不是刘个人观点,代表一些学界的认识。fride兄怎么看呢。

家园 大概不仅是荷尔德林吧

应该是对所有思想家都是六经注我,都用来注他的“存在”问题。

其实他的希腊解释,很多古典学家颇不以为然的。

不过说回来,大思想家本质上就是谁都瞧不起的,只有自己最牛。

家园 很多时候他就是换了一套术语系统以显示与众不同

如果知道他想替换的是哪些概念,就特别好理解,他的书本质上不难读。

比如忽悠的“大地”和“世界”,其实就是用来替换艺术作品的质料和形式。他的用意其实基本上就是希腊思想上产生了一个表象性思维的源头(即所谓的在场性的形而上学),然后历史就是一步步地下降,以至于到了当代,语言的丰富性彻底丧失了。所以为了把握原始性的“存在”,所以要在思想上回到古希腊那产生在场形而上学之前的时代(主要是指前苏格拉底的时代),通过“诗意地说、诗意地思”,从而克服表象性的思维方式。而非表象性、非在场性是什么呢?就是神秘的东西,存在本身就是神秘的,所以才要诗意地说,诗意地思。孙周兴写了一本专著就叫做《说不可说之神秘》,海其实就是要干这个事情,万变不离其宗,把握了这一点,他的所有著作都变得平淡如水了。

不过我倒是认为,他的想法实际上是有问题的。

家园 另外也聊聊他的希腊之思

我觉得有问题的地方就是在语言上回到“古希腊人”状态的那种要求。

如果咱们用他自己的框架,其实如果古希腊人真能做到非表象性、非在场性地说,那么实际上这种古希腊人的“能说”也不能表明现代人也能那么说。这是由于古希腊人也有他们的那个具有完整性的“世界”,这种“能说”其实是作为爱琴海的那个城邦、海洋贸易文明圈的整体性现象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言的。如果单独割裂出来,这种“能说”也就说不出来了。事实上,这种语言上的水平“下降”,我倒是认作一种天命,一种必然性,而基于这种必然性,希腊式的言语方式如今恰恰是不可能的。与之相反,恰恰是消除了这种希腊式的丰富语词方式,才能保证我们这一世代人类生存的完整性。难道不是嘛?一种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生活方式,要求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最简洁、最精确的方式来完成交易行为,因此并不允许那种诗意般的含含糊糊。

再谈“不可说之神秘吧”。老兄应该也了结果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吧。老维也就讲了,在语言结构之外的就是神秘。反过来说,语言之中没有神秘,语言本身并不直接表达神秘的东西。毋宁说,语言本身就是形而上学化的,语言自身就保持着自己的单面向。可是诗意又如何而来?不是靠原来的语言,而是靠阐释,是制造新的语言来说同一个事情。但是从本质上来讲这种从阐释角度上的“言说神秘”之物,也只是一种迫近,想抓住则是根本不可能的。对神秘的把握需要无限的言说,是个时间等同于人类历史的过程。所以“诗意地说”本质上仍然是无法克服这个鸿沟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