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颠覆近代美学的“美学著作”——《艺术作品的本源》梳理 -- fride

共:💬24 🌺5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惭愧,木有读过。

维基了一下。

对于尼采比起其他二位,我的了解相对多些。

我自己其实不太重视通过传记这类边角料来理解哲学家。海德格尔讲亚里士多德时说了一句话:“他出生,他工作,他死了。”意思就是对于思想家来说,著作才是了解他们精神世界的根本。

所以我就以我所了解的一些尼采著作来谈谈我的理解。

我看过一本他中学时代的诗选,可以看出那时基本上就是天真烂漫、富有激情的少年,与后来作品的阴郁可以说判若两人。

后来就是受聘于巴塞尔期间所写的《悲剧的诞生》。这本书中所讲的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以日神和酒神精神的辩证关系来阐释希腊悲剧的起源。可以说其中已经有了一些后来思想的发端。总体上来说他那时主要思考的还是“德国问题”,这个问题意识主要是伴随着俾斯麦时代德国整体性的强势崛起。作为德国的文化人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塑造德国人的精神?按照德国人的思想传统,他们总是喜欢从精神或者思想层面去解决问题(马克思是个异数,马克思诉诸于行动,这也是他伟大的地方)。而《悲剧的诞生》其实包含了关于如何设定德国人的精神家园这个问题上,好几种不同立场的萌芽。至少在那个时候,他并不是明确反对基督教文化的。但是这种张力已经呈现,而这种张力也肇因于快速崛起中德国人自我认同的混乱局面。具体说来,就是德国人需要以何种方式来构造自己的历史叙事?

1)作为希腊文化的传人?

2)还是作为北欧日尔曼文化的传人?

3)还是纯粹地做一个基督教国家?

这三个选项就是尼采一切哲学思考的基本出发点。他在《悲剧》中敏感地意识到德国人需要一种能够引起民族自豪感的神话。因此实际上他的思想倾向基本上偏向1)或者2),而对3)暂时不置可否或者事实上有所疑虑。

由这三条路线导向了他早期和中期的思考与写作。

由1)他系统性地思考了希腊文化中自苏格拉底-柏拉图传统所带来的非希腊因素。

由2)导致了他与瓦格纳的交往,因为瓦格纳试图通过北欧神话在音乐和歌剧中的实现来塑造新的德国精神

由3)的思考导致了他对基督教的批判。

事实上三条线索相互缠绕,相互影响。通过对希腊思想和基督教文化的系统考察,他认为前柏拉图或者前苏格拉底的希腊思想家才代表真正的希腊精神。实际上由柏拉图奠基的形而上学传统是基督教神学可以在中世界繁荣昌盛的根本性因素。因此批判基督教的任务同时也就是批判柏拉图哲学的任务。1)和3)在此交汇了。

通过和瓦格纳的交往慢慢深入,瓦格纳的作品风格也发生了变化,在《帕西法尔》中过于强烈的基督教色彩让尼采无法忍受。瓦格纳倒向基督教也使这两人友谊走向了决裂。在《瓦格纳事件》中,他的问题视域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基督教问题了,也开始思考资本主义现代性的问题。

这里我把他的一些主要著作(如《道德的谱系》、《偶像的黄昏》、《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略去没有谈,一方面也是因为我没有做过系统研究;另一方面我主要还是想从思想自身的脉络去把握这个思想家。

一开始提到的三种思想源头最终就汇集成了《强力意志》(叔本华的影响我没太谈,但是我觉得叔本华的那个框架主要是康德式的,尼采仅仅是继承了意志这个核心术语而已,并没有继承叔本华的理论精神)。尼采《强力意志》的三个主题——意志;重估一切价值;永恒轮回。这样一个结构在海德格尔的《尼采》中,按照海德格尔对一般形而上学体系的论述,形而上学包含五个要素:本质、实存、真理、历史、人类。他按照这样一个结构把尼采的形而上学总结为

1)本质——强力意志

2)实存——相同者的永恒轮回

3)真理——公正

4)历史——欧洲虚无主义

5)人类——超人

与很多研究者和爱好者把尼采当作诗人不同的是,海德格尔的这个解释真正赋予了尼采一个严肃思想家的形象。这点我是基本同意的。这也是尼采和荷尔德林不同的地方。他从最初思考德国问题开始,到最后思考整个西方思想和资本主义现代性的问题,如果仅仅是个诗人,那么很显然是对这样一个思想家的轻薄与怠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