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朝鲜战争系列文摘】中国被迫出兵朝鲜(一):决策过程及其原因 -- 雨夫

共:💬73 🌺48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两位都是大拿,我对飞将军的驳斥有意见

2、不可能停火。当时美军正处在败退状态,以美国的实力和他在西方的地位,如果就地停火谈判,和签城下之盟也差不多,这是他不能接受的。

怎么不可能?1 月13日,由于美国投了赞成票,联合国第一委员会顺利通过了朝鲜停火三人委员会关于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五步方案,即(一)立即实现停火;(二)举行一次政治会议以安排恢复和平所应采取的进一步措施;(三)外国军队分阶段撤出朝鲜,并采取措施以实现联合国关于建立统一政府的决议;(四)在实现第三条步骤之前,制定出管理朝鲜和确保朝鲜和平与安全的临时性办法;(五)由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国代表举行会议讨论远东问题,其中包括台湾问题和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

家园 那是我没说清楚

我的意思是,即使停了火,双方要坐下来谈了,一旦美国做好了进攻准备,他一定会找借口破坏停火。被对方胖揍一顿,一脚从鸭绿江边踢到37线,就这么忍气吞声的坐下来谈判如何料理后事,这不是美国的风格。

家园 飞兄,你其实说的很清楚。

我理解你的意思:谈判是政治和军事关系的一种Bridge。

不过,我们未接受的后果却是背了个“侵略者”的罪名啊?飞兄不认为是个失误吗?

美国的停战五步方案确实很滑头,撤军是一定的,但没期限。让我联想起现在对日入常的表态:在联合国完成改革之后,日本一定入常。

家园 这个不太好说

美国人开价,我们还价,只一个回合,对方就变了脸,也不是那么容易预料到的。

至于那个罪名,不过是拿来搞笑罢了,最后停战协定,是朝鲜+志愿军:联合国军,“侵略”又如何,对方不是照样老老实实和“侵略者”谈判、签字、画押。说句笑话,既然朝鲜+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对等,我国岂不是NB大了。

家园 关于当时不可能停火这一点,我和兄并无分歧。

但是不接受停火建议,道义上沈以为我方受损。另外,当时争取一点休整时间对我更有利。(我同意沈)

当然了,即便毛当时认识到这一点,要停火也是很难的,苏朝都会激烈反对的。

家园 要这么说我党也太为敌人着想了吧

一看老美要下驴立马挖个坡出来

还有当初老美提出的停火方案和最后的停战协定有多少改动呢

家园 【资料】中国的朝鲜籍部队

关于1949-1950年中国的朝鲜籍部队回国的背景和过程,其结果对北朝鲜战略有何影响,这些朝鲜人的国籍和党籍是怎样处理的问题,中国东城东方历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的兼职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的兼职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的兼职研究员和中国史学会理事沈志华作了如下解释:

  一、在中共东北的朝鲜人的情况。朝鲜人移居中国最早是在19世纪70年代,1910年日本并吞了朝鲜以后,开始大量移民,估计到日本投降前,全东北的朝鲜人口有200万左右。在反抗日本的斗争中,有很多朝鲜人参加的游击队,如金日成、李红光、崔石泉、李启东等,完全由朝鲜人民组成的朝鲜独立革命军有5000余人,还有朝鲜人民革命军3000余人。日本投降后有几十万人陆续回到朝鲜,其中就有不少游击队员,较为集中的是由武亭率领的包括1000名朝鲜籍士兵的一个团。战后留在东北的朝鲜人约有120万人。1953年人口普查结果:在中国朝鲜族人总计111万人,绝大部份生活在东北。

  二、在叁年的解放战争中,总共约50000朝鲜人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军。1949年5月金一到北平时,向毛泽东转交了一封朝鲜劳动党中的信,请求必要时把这些朝鲜师转交朝鲜政府。毛泽东指出,在解放军的叁个朝鲜师中,有两个驻扎在沈阳和长春,另一个正在南下作战。中共随时准备把驻扎在东北的两个师连同全部装备,移交给朝鲜政府。另一个师只有等战争结束后才能从南方回来。金一走后,毛泽东便指示在东北的高岗,准备安排驻扎在沈阳和长春的两个朝鲜师于1949年7─8月回国。这两个师,即李德山任师长的164师(实

员10821人)和方虎山任师长的166师(实员10320人),当时均属东北军区建制,于1949年7月进入朝鲜。毛泽东所说的另一个朝鲜师回国的问题是6个月后提出的。1950年1月初,林彪给正在莫斯科访问的毛泽东打电报称,这16000余名朝鲜人组成的部队在进军华南后,情绪出现波动,有些人要求回国。因战争即将结束,故希望把他们合并为一个师或4─5个团送回国。中国方面随即与朝鲜联系,通知金日成,"由于作战行动结束,中国人民军队中现有的朝鲜族部队正在逐渐闲下来,如朝鲜政府愿意,可以转交"。金日成提出把中国军队中现有的朝鲜人按朝鲜师的编制,在中国组成一个步兵师,下设两个团,并派人民军作战部长金光侠到中国洽谈此事。1月11日主持中央工作的刘少奇同时致电林彪和朝鲜方面,同意朝鲜师回国,部队由朝鲜来人就地改编,4月间更换夏装回国。1月28日林彪得到通知,金日成已派人来武汉接收朝鲜部队。

  三、从时间上看,在中国处理朝鲜师回国的问题时,毛泽东是反对金日成向南方发动进攻的,甚至斯大林也还没有同意金日成的进攻计划。因此,中国军队中的朝鲜士兵回国,决不能说明中国领导人当时就参与了战争的策划。1949年同意朝鲜师回国,是因为毛泽东担心北朝鲜受到南方的攻击,从而出于国际主义立场对朝鲜革命政权表示的同情和支持。1950年批准朝鲜师回国,一方面是因为朝鲜战士有回国的意愿,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领导人已经在考虑军队复员和减少军费开支的问题了。

  四、就金日成的目的而言,这些部队回国是有重大作用的。北朝鲜的军队没有打过仗,全无作战经验,而这几个师都是经历了大规模战争考验的。前两个师回国时,金日成正在策划1949年夏秋季的反击和局部战争,但斯大林没有同意。

当最后一支朝鲜师于4月18日到达元山时,金日成和斯大林在莫斯科已经下决心要进行一场战争了。因此,从客观上讲,朝鲜师回国对于确保金日成的突然袭击能够成功,的确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五、至于国籍和党籍问题,没有看到任何材料。现在知道的情况是,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时,东北境内的朝鲜人是以少数民族的资格推派代表参加大会的,所以这些朝鲜人已经加入了中国国籍应无问题。根据在新疆俄国移民的类似情况推断,很可能这些回国的朝鲜战士都具有双重国籍和党籍。 (完)

以下作者为唐洪森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人民解放军中的六万多名朝鲜族官兵,以其英勇顽强的献身精神,闻名于东北战场。

一、组建人民军队沿革

  东北人民解放军中的朝鲜族官兵,最初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由关内各个解放区的朝鲜义勇军及在延安的朝鲜族军政干校成员为骨干,随同进入东北的十余万大军出关,尔后分遣北满、东满、南满地区.发展壮大而来。

  1945年8月11日,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在延安发布第六号命令,要求“现在华北对日作战之朝鲜义勇军司令武亭、副司令朴孝叁、朴一禹立即统率所部,随同八路军及原东北军各部向东北进兵,消灭敌伪,并组织在东北之朝鲜人民,以便达成解放朝鲜之任务。据此,在太行山八路军前方总部的朝鲜义勇军和在延安的朝鲜族军政于校数百人,均于9月出发,10月下旬进入东北,跟随冀热辽军区第十六军分区部队出关的朝鲜义勇军,则先于9月6日进驻沈阳。11月7日,集中沈阳的朝鲜族义勇军召开军人大会,编组七个支队,分派各地扩军。后因司令员武亭带领部分人员奉命去朝鲜,实际组成第一、第叁、第五、第七若干支队,这些支队组建扩军情况是;

  第一支队:支队长王子仁(崔仁),政委方虎山,初期仅有60余名干部,尔后经抚顺、本溪等地赴通化地区扩军。1945年底,由通化、柳河、清原叁个朝鲜族中队和集安、桓仁两个朝鲜族大队,正式合编为朝鲜义勇军南满第一支队,辖六个大队。1946年2月16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将该支队易名为李红光支队,任命金维为司令员,方虎山为政委,王子仁为副司令员,李林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韩景为参谋长,安彬为副参谋长。19日,在通化市降重举行杨靖字支队、李红光支队成立大会,保安司令何长工宣读总部命令,政委吴溉之授旗。该支队成立后,即在通化一带担任保卫地方和剿匪任务,支队兵力5000余人,主要在南满进行游击战争。

  第叁支队:支队长金泽明.政委朱德海(吴基涉)。1945年11月19日,朱德海、李德山等19名朝鲜义勇军干部由沈阳乘车抵达哈尔滨,与哈市保安总队朝鲜族独立大队金泽明部会合。25日在宾县蜚克图,正式改编为朝鲜义勇军第叁支队。1946年12月,该支队直属松江军区。改为独立第八团,兵力 3000余人。自同年4月及收复哈市后,该支队一直担负哈市卫成任务,并抽出一部参加土地改革。

  第五支队:支队长李益星,政委朴一禹。1945年11月21日,支队乘火车抵达吉林市,因苏军不同意其东进,遂暂在附近地区停留。12月8日,文正一率领先遣队30余名干部进入延吉。李、朴率领支队主力400余人,于1946年初开抵延吉。3月,以朝鲜义勇军第五支队为骨干,加上一部分汉族干部,与当地新建立的四个警备团扩编成警备第一旅.兵力6000余人,主要担负延吉地区卫戍任务。

  第七支队:支队长崔明,政委朴勋一。1945年11月21日,崔明等人随同第五支队乘车抵达吉林市,编为吉林保安第七支队。12月初,吉林保安第一总队及第七支队进驻桦甸。1946年1月,保安第七支队正式易名为朝鲜义勇军第七支队。3月,第七支队改编为桦甸县保安团,后升编为吉南军分区第二十四旅第七十二团。该部主要活动在吉南地区。

  第二部分是曾长期坚持东北抗回游击战争的抗联人员,其中随同苏军返回祖国的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中的朝鲜族指战员,主要集中在延吉地区。1945年9月 6日,抗联教导旅第二营副营长姜信泰及全运毕、金万益、朴洛权等30多人乘机飞抵延吉,立即在朝鲜族聚居区大力发展革命武装。到10月底,在延吉、汪清、和龙相继组建起叁个警备团,兵力7000余。同时,中共东北党委委员金光侠率领一批抗联干部进入牡丹江开展建军工作。另留在当地的抗联人员值此日本投降之际,也纷纷组建起朝鲜族武装。如北满勃利的全镇浩在原部分村屯朝鲜族自卫队基础上.建立了有300多人的朝鲜族大队。

  这些来自各方面的朝鲜族骨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迅速融合于广大朝鲜族同胞中,影响与带动同胞们投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尔后以朝鲜族指战员为主,相继组建起来第一五六、第一六四、第一六六这叁个正规师。

  第一五六师;1948年2月,吉林军区抽调吉敦军分区独立第叁团,独立第六团和吉南军分区独立第七十一团.合编为独立第六师,以吉敦军分区机构为师直单位。师长邓克明、政委钟人仿,全师8600余人。4月,吉东叁团1200人补入六师。 7月独立六师调归东北军区指挥。11月.独立六师改称第一五六师.辖第四六六、第四六七、第四六八团,配属第四十叁军建制。12月,全师1.1万余人随军进关,参加解放全中国的战斗。

  第一六四师:1948年4月,由吉南军分区独立第七十二团两个营、松江军区第八团、牡丹江军区独立第叁团,合编为独立第十一师,以吉南军分区机构为师直单位,师长王效明.政委宋景华,副师长李德山,全师7000余人。8月,东北军政大学学员(排级)140人分配该师。11月,延边军分区补充该师新兵 2000余人。12月,吉林军区警卫团1100余人.独立第四团近百人.参谋训练队20人及其他方面19人(全系朝鲜族)补入该师。独立第十一师成立后,直属东北军区指挥。11月,独十一师改称第一六四师。辖第四九O、第四九一、第四九二团,长春解放后,该师担任卫成长春任务。

  第一六六师:1948年4月,李红光支队奉命改编为独立第四师,师长王子仁(后刘子仪),政委方虎山,参谋长卢哲用,政治部主任洪林,直属辽宁军区建制(不久改隶辽北军区指挥)。11月,独立第四师改称第一六六师,辖第四九六、第四九七、第四九八团,改归东北军区指挥。

  至此,在战火硝烟中锻炼成长起来的朝鲜族革命武装,已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一支少数民族武装力量,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二、敌策反失败

  1945年12月至1946年6月期间,由于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且深入东北,造成形势一时于我不利,也导致东满我新组建之地方武装纷纷叛变。在各地众多武装叛变事件中,唯朝鲜族武装变质较少,且对敌斗争意志坚决。如我磐石县大队共叁个连.其中两个连系由朝鲜族战士组成。5月底.县委率领县大队撤退至细林区大黑崴子时,汉族连发生动摇,县委当即依靠两个朝鲜族连将其缴械,迅速平息了叛乱。另如我敦化县八个武装大队,除一个朝鲜族大队外,其余七个大队都叛变。

  正因如此,国民党政府东北行营(后改称东北行辕)在沈阳专门成立了策反委员会。主任委员文强,下设五个组。内置‘日韩组”以李能甫为中心.专对我方实施策反工作。1947年2月1日增设“韩军策反组”,组长张瑞(上校专员)、书记卢逸飞(少校)、助书袁毅(中尉)、小组长张石泉、张真、丁正,另工作人员李成文等10余人。敌“韩军策反组”自成立时起,“即以最大之势力,以韩国为对象,不论政、军、教或其他社会关系,不遗余力,凡耳之所闻,目之所见,诸种情报.,苟认为稍有参考,均按集之。”其主要策反情况如下:

  首先,四下收集有关材料,预定策反对象及计划步骤。虽然所获情况不准,但大致整理确定出辽东地区的李红光支队、杨靖宇支队等部和东满地区的姜信泰部,以及北满、西满各一部为策反重点目标.粗略统计目标致达14万人,同时拟定《东边道一带韩共军策反工作实施计划案》,准备重点策反李红光支队政治部、独立团、辉南县保安大队第叁连等。敌利用原李红光支队通信员金元述前往通化联系支队政治部的柳时荣;利用李秀风及其女儿李英爱(独立团通信员)联系独立团团长朱龙;利用孙砚奎(辉甫县保安大队第叁连通信员)联系连长李权基。1947年4月9B.策反组员宋炳照等五人将此计划呈报行较督察处,请求核发护身武器及沿途所用身份证、护照并能与当地机关联系办法等文件,以叁个月为其策反期限。

  其次,直接派遣特务人员渗透我军内部,并利用叛徒拉拢意志不坚定者。1946年10月上旬,为策动驻防开原县八棵树之朝鲜族连约150人反叛,日韩组派出特务李能甫(朝鲜族)前往联络。但该部“被国军击溃于34年(民国)11月15日……以时机及联络之法不良,认为失败。”10月27日.经李能甫策动,原朝鲜义勇军金元述等八人携带叁支长枪投降。28日.在李能甫策动下,驻通化之李红光支队政治部的金光烈、安永赞二人投降。11月2日,金、安又被派回通化策反。李能甫于12月17B被我捕获处决。敌策反组立即以张石泉(后病死)和宋炳照(朝鲜族)接替其职,仍以前述李红光支队等部为工作重点。

  1947年2月,宋须照派其亲属李秀风赴通化,企图通过其女李英爱策反独立团。2月初旬,“韩军策反组”又派特务李丁弘在孙硕奎及有关亲属配合下.企图策反我辉甫县保安大队第叁连。2月中旬,宋炳照摄特务柳时春去通化策反在我部队中的亲属。与此同时,策反组为更加具体掌握解放区内朝鲜族武装力量实情,决定再编组叁个小组,分别潜入延吉、长白、临江、炭江、抚松、哈尔滨等地,刺探我军军情。

  再次,对于朝鲜方面联共历史及其政治倾向,敌东北行营亦极为注重,为大力搜集这方面情报,以美方新闻处出面主办,并负责提供电台和经费,由东北行营策反委员会秘密召募韩籍情报人员21名,于1947年3月1日出境,分别派往乎壤、新义州、宣川、元山、清律、罗津、江界等地。“秘密供给我方情报井实施策反工作,以便明了韩共大后方与甲乙两面勾结之情形。”6月29日,“韩军策反组”组员李笑春以经商为由,牵派北朝鲜联络.李笑春由沈阳出发,途经辽阳、本溪之官原、南芬、连山关、草河口、安乐等地,7月5日过鸭绿江报新义州。叁天后,李笑春返回安东,初步了解了朝鲜一些情况,并向“策反委员会”书面报告。此外,“东北行辕”还创设朝文报纸,利用东北韩报,进行所谓“统一韩侨善良思想”的反动舆论宣传。

  敌人上述种种努力,成效甚微,以至连他们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进展困难,敌策反委员会在1947年底呈送的工作计划书中哀叹“查韩共策反工作至难日矩,韩人素性狡猾无信,是以牺牲最大,表现成绩最微。将来能做到某种程度,专视工作人员之热心工作与否及国际情势与剿匪状况,对投诚来临者政府待遇之状况。以及对东北韩农贷款之贷与情况。”敌参谋总长陈诚也自南京电示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近查各地区所报策反对象多系奸匪外围或流散部队,进行招抚与收容乃属地方之绥靖工作,非我策反主要任务,尔应以放摇奸匪主力转移方面态势为主眼,俾能加速其崩溃为荷。”

  历史表明,在叁年解放战争期间,由朝鲜族组建的革命武装的砌很少发生成建制叛变投敌现象。在严酷的对敌斗争中,朝鲜族官兵革命意志坚定,作战勇敢,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与光辉事迹。

三、奉命支援期鲜.

  日本宣布投降后,以金日成为代表的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中部分朝鲜同志,随同苏军返回自己的祖国,并于1948年建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东北的叁年解放战争期间,朝鲜曾给予了我物资、交通、人员过境及道义上的诸多支持。而我方应北朝鲜请求,也从兵员方面子以补充。如1947年,我抽调吉东警备一旅二团的两个营计1200人“送回朝鲜”。东北全境解放后,随着朝鲜形势愈益紧张.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服役的朝鲜族官兵则奉命支援朝鲜人民军。

  而成建制的入朝,当属东北军区第─六四师、第一六六师。这两个师入朝前,均分别补充一批新兵.东北局和东北行政委员会并指令吉林省紧急动员1500名朝鲜族青壮年参军入伍。

  1947年6月18日,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林枫、副主席张学思、高祟民联名电示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席周保中、副主席周持衡:。兹决定由你省扩充1500 名朝鲜族新战士之紧急任务,限于7月20日前完成。条件17岁至30岁之青壮年,历史清白,不要特务、宪兵、警察及其他成份不好者。身体强健,没有慢性病及梅毒等恶性症。”电报最后要求新兵直接交第一六四师接收“希即动员组织力量,具体布置,克服一切困难,如期完成任务。”中共吉林省委、省政府决定延边地区扩军1200人.其他各县300人。21日,中共吉林省委通知延边地委和各县县委,具体分配备县扩军名额为:“延吉县600名,和龙县300名,珲春县 150名,汪清县150人,敦化县150名,蛟河县150名。”中共延边地委随后下发通知,继经各级政府努力工作,顺利完成此次扩军任务。

  7月20日,东北军区第一六四师、第一六六师携带全部装备,齐装满员,奉命进入朝鲜,归属朝鲜人民军。

  第一六四师入朝前.师长王效明、政委宋景华调出,由李德山师长兼政委。该师编制有师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师直属警卫营、山饱营、教导队、宣传队;下辖叁个团,每团辖叁个营,每营辖四个连(内一个机泡连);团直属警卫连、侦(察)通(信)工(兵)连,迫击炮连、步兵炮连、战防炮连。全师入朝时实有人员10 821名,装备有长枪5279支、短枪588支、轻机枪320挺、重机枪104挺、冲锋枪206支、战防枪入支、自动步枪一支、讯号枪N支、枪榴弹简32个、掷弹筒67个、六O炮87门、火箭饱二门、迫击饱26门、战防炮12门、步兵炮一门、平射炮一门、机关炮2门、刺刀3456把、军马734匹。

  第一六六师入朝前,师长刘子仪调出,由方虎山任师长兼政委。该师编制与第一六四师相同.全师入朝时实有人员为10 320名,装备有长枪6044支、短枪722支、轻机枪281挺、重机枪9l挺、冲锋枪878支、卡宾枪2支、讯号枪13支、枪榴弹简69个、掷弹简31个、六O饱91门、边击炮33门、战防炮10门、山饱3门、刺刀1833把、军马945匹。

  就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基本武器装备来看,这两师的装备水平实属一流。

家园 老毛的判断也不能算失误

计划赶不上变化.美国人在仁川登陆之前恐怕也没有占领平壤的计划.如果放任美国人站在鸭绿江对面,恐怕三个进攻中国的计划都写好了.

家园 美国是怎样卷入朝鲜战争的(一):决策不断升级的几天

作者:沈志华

朝鲜战争的爆发,引起美国对朝政策乃至远东政策骤然发生转变。

  1950年初美国政府曾公开宣布朝鲜半岛处于美国远东战线的防御圈之外,美国对朝鲜问题的一切计划都是以从朝鲜脱身为基点的。这一政策的理论依据是杜鲁门1 月5 日的声明、艾奇逊1 月12日的演说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 号文件,而这一政策的实施方案则是2 月初参谋长联席会议在东京制定的“非橄榄球”作战计划。1 然而战争爆发后,美国在仅仅五天之内,连续做出一系列决策,而且步步升级,终于全面卷入了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的爆发,对于华盛顿来讲的确是出乎意料的。然而,美国的反应却异常迅速而且激烈。从最初获得战争消息感到震惊和慌乱,到做出全面介入战争的最后决定,前后不过几天时间。我们列出一张时间表,通过美国政府决策的不断升级过程,可以看出美国是怎样一步步陷入朝鲜战争泥淖的端倪。2

  6 月24日,星期六。

  晚上9 时稍过,在华盛顿的美联社总社收到驻南朝鲜记者报道朝鲜发生战事的第一封急电,称北朝鲜军队发动了进攻,“开城已告失守”。国务院获悉这一消息后,立即打电报向驻汉城的美国大使馆询问。大约在同一时间,即21时26分,国务院收到穆乔大使的电报:

  根据朝鲜军队的报告(此项报告已部分地为朝鲜军事顾问团的战地顾问的报告所证实),北朝鲜的部队今天清晨已向大韩民国领域的好几个据点进犯。开始行动的时候大约在上午4 时。瓮津遭受北朝鲜炮火的轰击。6 时左右,北朝鲜的步兵开始在瓮津、开城和春川等地区越过三八线。据称水陆两栖部队已在东海岸江陵的南部登陆。开城据说已在上午9 时陷落,北朝鲜大约有10辆坦克参加了这次战斗。北朝鲜部队以坦克为前锋,据称已向春川逼近。江陵地区的战斗详情不明,但似乎北朝鲜部队已将公路切断。我们今天上午正在同朝鲜军事顾问团的顾问们和朝鲜的官员们进行会商,研究当前的局势。从进攻的性质和发动这次进攻的方式看来,这似乎是对大韩民国的一场全面攻击。3

  当时正值周末,美国很多政府官员都在度假或外出。杜鲁门总统和家人团聚在密苏里州的独立城,国务卿艾奇逊、驻联合国大使沃伦?奥斯汀则分别住在马里兰州和佛蒙特州他们各自的家中。国务院远东事务顾问杜勒斯尚在东京没有回国。被电话召到国务院来的只有联合国事务助理国务卿约翰?希克森、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迪安?腊斯克、无所任大使菲利普?杰塞普、联合国政治与安全事务处副处长温豪斯和国务院远东事务处官员培根等人。至于军方领导人,据杜鲁门和艾奇逊的回忆,国防部长约翰逊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雷德利当时正在从东京返回华盛顿的途中。4 除陆军部长弗兰克?佩斯外,一时无法与其他部长和参谋长取得联系。

  22时左右,艾奇逊接到电话通知,希克森报告了有关朝鲜冲突的情况后,建议第二天上午召开一次联合国安理会,号召停火。艾奇逊表示同意,并授权驻联合国副大使欧内斯特?格罗斯去找联合国秘书长特里格夫?赖伊。艾奇逊还要求国务院迅速通过佩斯与五角大楼取得联系,以便共同研究应付方案。

  23时20分,艾奇逊与杜鲁门通上电话。艾奇逊将穆乔的电报内容和召开安理会的建议报告了总统。杜鲁门表示同意,并要立即赶回华盛顿。由于夜间飞行风险较大,而且关于朝鲜的局势还没有进一步的消息,艾奇逊劝杜鲁门第二天再动身。

  23时30分,希克森给赖伊挂通了电话。赖伊同意在次日下午2 时举行安理会紧急会议。与此同时,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值日官切斯特?克利夫顿中校也是由于新闻界的询问才获悉朝鲜发生战事的消息。然而,除了等待局势进一步明朗以外,军方似乎是无所作为。由于截止到第二天清晨,除了第一封电报,穆乔以及驻汉城的使馆再没有发回更多的消息,午夜过后由陆军副参谋长托马斯?廷伯曼准将主持的临时“指挥所”,只是确保把来自国务院的各种指示和情报转给太平洋彼岸的麦克阿瑟的司令部,而整个五角大楼所做的仅是准备以克利夫顿中校的名义向新闻界发布一份简短的声明,宣布美国政府已获悉朝鲜爆发了战争以及美国军队没有卷入战争。

  6 月25日,星期日。

  午夜刚过2 时30分,希克森终于找到了格罗斯,向他口述了由温豪斯和培根起草的提交安理会的议案,内容确定后,用电报将召开紧急会议的请求和美国的议案通知了安理会其他成员国,并随后派温豪斯乘飞机将议案带往纽约。国务院在早晨收到了来自南朝鲜的进一步消息:以一个坦克纵队为核心的大规模进攻正指向汉城和金浦机场。南朝鲜的武器装备显然远远不能抗衡。刚刚从马里兰州驱车赶回华盛顿的艾奇逊认定在朝鲜已经发生了全面战争,情势危急,便再次与杜鲁门通了电话。杜鲁门决定立即赶回华盛顿,并于当日晚在布莱尔大厦召开国务院和国防部有关人员会议。杜鲁门还要艾奇逊会同陆海空三军部长和参谋长立即进行研究,以便在他回来后能提出一个方案。

  10时35分,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军事情报处收到麦克阿瑟司令部发来的一份情况综述,对形势的估计比较乐观。报告对南北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显然做了十分错误的估计。报告说,北朝鲜的进攻部队只有3 个师,而南朝鲜的防御部队有4 个师,另有第5 师正在开赴前线。所以报告认为所丢失的一些土地都在应急的防御计划的意料之中,算不得一回事。麦克阿瑟认为,尽管“从北朝鲜投入的力量和战略意图来看”,他们的进攻是“猛烈的”,战术上也造成了突然性,但无论如何其最终目标尚不明确。麦克阿瑟已下令向南朝鲜运送弹药,并建议集结在菲律宾的第七舰队主力开赴朝鲜,以防万一。军方本来就认为朝鲜对美国没有战略意义,况且在几个月前也曾拟定了对付入侵的应急计划:一旦发生战争,美国将尽快撤出所有的军事人员、外交官和平民,必要时动用空军掩护。这时,参谋长联席会议对于危机的态度似乎是希望执行这一应急计划。

  11时30分,艾奇逊根据杜鲁门的要求,召集了有军方人员参加的会议。国务院方面出席会议的都是首脑人物,即艾奇逊、韦伯和腊斯克,而五角大楼方面出席会议的代表只是陆军参谋长劳顿?柯林斯和副参谋长托马斯?廷伯曼。显然军方对这次会议并不重视。会议通过的行动计划建议:美国空军和海军力量应在汉城、金浦机场和仁川港周围建立防御圈,以确保美国平民的安全撤离;授权麦克阿瑟根据美国军事顾问团的建议向南朝鲜提供武器装备,而不受以前的军援计划的限制;只要韩国部队仍有战斗力,美国军事顾问就不应撤离;麦克阿瑟的职权应包括指挥美国在朝鲜的全部军事行动;一俟联合国安理会投票通过在朝鲜采取联合行动,“就授权并指示”麦克阿瑟使用包括第七舰队在内的一切力量去“稳定局势,包括在可行的情况下,恢复三八线的原分界线”。尽管这些建议都通过电话征求了参谋长联席会议其他成员的意见,但参谋长联席会议后来的文件仍称这一行动计划是国务院方面提出的。

  下午2 时,杜鲁门的座机独立号从堪萨斯机场起飞,由于时间仓促,总统的两名随员竟未及赶上飞机。杜鲁门在飞机上用电报通知艾奇逊,晚7 时30分召集国务院和国防部有关官员在布莱尔大厦共进晚餐,并召开紧急会议。就在杜鲁门的专机起飞时,在纽约的联合国安理会紧急会议正式开始。赖伊引用联合国驻朝鲜委员会的报告,认为北朝鲜已破坏了联合国宪章,而安理会应采取措施,重建这一地区的和平与安全。接着格罗斯宣读了美国的决议案,要求安理会命令北朝鲜停止敌对行动,将其军队撤回三八线。据艾奇逊的回忆,美国起草的决议原来说的是“北朝鲜对大韩民国的武装进攻‘构成’无端的侵略行为”。但其他几个安理会成员国认为,对目前掌握的情况能否作出这个结论表示怀疑。他们认为,说这是“构成对和平的破坏”较为合适。美国照此意见修改了决议案。所以,下午 6 时以前,经短暂的休会进行考虑后,安理会代表同意接受美国的决议案,只有南斯拉夫弃权。

  下午5 时过后,杜鲁门抵达华盛顿,即直接赶往布莱尔大厦。被召集来参加会议的国务院官员有艾奇逊、韦伯、腊斯克、希克森、杰塞普,国防部官员有约翰逊、陆军部长佩斯、海军部长弗朗西斯?马修斯、空军部长托马斯? 芬勒特、陆军参谋长劳顿?柯林斯、空军参谋长霍伊特?范登堡、海军参谋长福雷斯特?谢尔曼以及布雷德利共13 人。会议正式开始前,约翰逊请布雷德利宣读了一份他从麦克阿瑟那里拿来的关于台湾战略重要性的备忘录。似乎现在要讨论的不是朝鲜局势,而是台湾的命运问题。艾奇逊感到这是国防部与国务院意见分歧的表现,军界一直对朝鲜问题不感兴趣,而对于国务院的弃蒋政策耿耿于怀。由于杜鲁门把话叉开,这个问题没有进行讨论。

  晚上7 时45分,会议在晚餐后正式召开。杜鲁门请艾奇逊首先发言。艾奇逊依据国务院情报司提供的关于朝鲜问题的分析报告,讲述了南朝鲜的局势。该报告估计,北朝鲜军队将在7 天之内攻陷汉城,并在72小时后向南朝鲜提出“和平解决建议”,即要李承晚投降。如果美国不出面,南朝鲜即将崩溃。随后,艾奇逊宣读了准备好的建议。据艾奇逊说,当天下午他曾独自在办公室思考行动方案。所以,宣读的建议与上午商讨的内容稍有修改,并归纳为三点:(1 )麦克阿瑟应将包括军人眷属在内的美国公民撤离朝鲜,为此,应当出动美国空军击退对金浦、仁川等机场和港口的进攻。但美国的空军部队只能在三八线以南活动。(2 )应当命令麦克阿瑟以空投和其他办法向韩国军队提供军火和给养。(3 )应当命令第七舰队立即从菲律宾的海军基地出发北上,进入台湾海峡,以防止战争扩大到该地区。同时发表一项声明:第七舰队将阻止对台湾的任何进攻,也阻止台湾进攻大陆。杜鲁门插话,可以立即命令第七舰队北上,但是在该舰队到达指定地区以前,暂不发表声明。

  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每个人都谈了不同的具体细节支持这几项建议,同意采取以上行动。谢尔曼和范登堡宣称,动用海、空军即可应付局面,通过美国的空中打击和海上重炮猛轰,战争就可能结束。柯林斯对此表示怀疑,但大部分人都反对使用美国的地面部队。杜鲁门又详细询问了一些军事方面的问题,最后决定采纳艾奇逊的三项建议。杜鲁门指示三军参谋长作好必要的准备,以便一旦联合国号召向北朝鲜采取行动时,立即发出命令,使用美国的部队。同时,接受柯林斯的建议,授权麦克阿瑟向南朝鲜派出一个调查组,对于援助的方式和怎样使用远东的美军力量做出第一手估计。杜鲁门还决定将第七舰队交给麦克阿瑟指挥,其基地设在日本的佐世保。会议于23时左右结束。

  从25日的情况看,美国军方对朝鲜问题的态度并不十分积极,反而是国务院比较主动。由于国务院的建议中已经提出了台湾问题,因此,关于朝鲜问题的这些建议没有遭到军方反对。尽管决定使用空军部队介入战争,但其目的似乎还是为了达到撤离朝鲜的原定方案。至于是否使用美国军队来阻止北朝鲜的进攻,拯救南朝鲜政权,显然还是个犹豫不决或至少没有明确的问题。其原因,很大程度在于对战局发展的情况没有更清楚的了解。

  6 月26日,星期一。

  从朝鲜传来的消息令白宫感到沮丧:南朝鲜部队节节败退,北朝鲜部队则步步进逼。美国军事顾问团怀疑李承晚的部队能否坚守住汉江这条三八线与汉城之间唯一的天然屏障。穆乔大使不顾麦克阿瑟的反对――这位将军认为不必惊慌失措和操之过急,于凌晨2 时做出使馆撤离汉城的决定,尽管他本人还留在汉城。李承晚的政府则已决定迁至汉城以南240 公里的大邱。晚些时候发来的麦克阿瑟的电报令杜鲁门感到吃惊:

  南朝鲜第3 师和第5 师零零星星地投入汉城附近战斗的结果,并未能阻止敌人的入侵,这种入侵被认为是过去两天中敌人行动的主要努力,其目的在于夺取首都汉城。敌人的坦克正进入汉城近郊。……在当前这种迅速恶化的局势下,远东司令部派出的前往朝鲜的军事调查组已下令召回。

  南朝鲜的部队抵挡不了北朝鲜的猛攻。敌人的有利因素完全在于拥有坦克和战斗机。作为战斗情况的指标来看,南朝鲜的伤亡人数表明缺乏足够的抵抗力,也缺乏战斗意志,据我们估计,很快就会全部崩溃。5

  下午3 时15分,南朝鲜大使张勉向杜鲁门转递了李承晚请求提供援助的信。杜鲁门回忆说,张勉“显得很忧郁,几乎要掉出眼泪来”。显然,局势已经异常严重。

  晚上9 时,杜鲁门再次在布莱尔大厦召开紧急会议,与昨天的会议相比,这次会议的气氛显得凝重。首先由布雷德利汇报了朝鲜战况,声称南朝鲜的军队正在全线后撤,几乎丧失了“有效的抵抗能力和斗志”,汉城“异常危急”,北朝鲜的坦克已“兵临城下”,李承晚的部队即将“彻底瓦解”。范登堡报告说,美国空军已击落一架苏式雅克型飞机。在答复杜鲁门要求提供建议时,艾奇逊提议:

  ――空军和海军应向朝鲜军队提供全面支援。在目前可将活动限制在三八线以南。

  ――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福摩萨的进攻,告诉国民党人也不要进攻大陆,告诉第七舰队,如有必要,可阻止他们这样做。

  ――加强美国在菲律宾的军队,并加速援助菲律宾军队。

  ――增加对印度支那的援助,并告诉法国人我们要派一个强大的军事使团去。

  ――如总统同意以上各点,请总统发表按他指示所准备的声明,其中包括建议所采取的行动。

  ――在明天上午召开的安理会会议上,我们应该提出一个新的决议案,号召联合国会员国给朝鲜援助,以回击武装进攻和恢复这一地区的和平。6

  这些建议得到一致赞同,并得到杜鲁门总统的批准。但是,对于美国出动海军和空军援助南朝鲜军队作战是否能够奏效,仍有意见分歧。海、空军官的看法比较乐观,但陆军参谋长对此深表怀疑。杜鲁门于是询问了美国地面部队的情况,经柯林斯和布雷德利反复估算,认为美国兵力明显不足。如果出动地面部队,就需要下令动员国民警卫队和请求国会拨款。杜鲁门命令立刻对此进行研究。

  会议只进行了一个小时,杜鲁门即下达了出动海军和空军支援南朝鲜军队以及派第七舰队驶向台湾海峡的命令。杜鲁门还要约翰逊用电话通知麦克阿瑟,动用在远东的海、空军力量支援南朝鲜,但只能在三八线以南活动。会后,佩斯立即向麦克阿瑟下达作战命令:对三八线以南的“所有军事目标都可以出动空军”,“海军对所有海岸水域及港口可以自由采取行动”。这就是说,在朝鲜战争爆发的第二天,美国就迈出了卷入战争的第一步,同时,也为中美之间的抗争奠定了第一块基石。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政府已经有意使用地面部队介入战争,只是由于能力不及和对海、军力量的出动寄于希望而没有立即采取行动而已。还有必要指出,在美国总统和陆军部长的命令下达时,联合国安理会尚未开会通过所谓支援南朝鲜的决议案,美国国会也还没有就此问题进行讨论。这意味着美国政府采取的军事行动甚至没有任何表面的合法化。当然,白宫对此并不是不介意的。麦克阿瑟受命后,要求授权将“援助措施”立即向南朝鲜宣布,以“激励士气”。但国务院不同意,韦伯回答说,在总统与国会取得联系之前,不能公开宣布此项消息,“以免影响国会对政府的支持”。但麦克阿瑟认为,如果不给南朝鲜军队注入一针兴奋剂,不用几个小时,战争就结束了。这样,在麦克阿瑟的一再坚持下,韦伯和佩斯同意了他的要求,条件是在杜鲁门的公告发表以前,不得使用英语广播这些决定。

  6 月27日,星期二。

  上午,杜鲁门率国务院和国防部主要成员与国会领袖会谈。在艾奇逊概要地介绍了情况后,杜鲁门宣读了国务院为他草拟的准备在会谈后发表的声明,征求国会领袖对此声明的意见。国会领袖们对杜鲁门政府的行动采取了一致支持的态度。参议员维利询问美国军队目前卷入的程度,约翰逊确切地回答,麦克阿瑟一接到命令,就立即派出了空军和海军部队。参议员说,只要知道美国已有军事力量在朝鲜,并且总统认为这些力量够用,便行了。泰丁斯参议员报告说,他所领导的兵役委员会已于当天上午早些时候决定延长征兵法的期限,并建议授权总统召集国民警卫队的力量。问题转向政治范围后,杜鲁门解释说,目前所采取的行动是为了支持联合国为恢复朝鲜地区和平所作的努力。至于台湾,他的命令是辅助性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爆发任何新的战斗。会谈时,还讨论了美国向联合国提交的议案,除提出一些措词的问题外,该议案也得到这些国会议员的一致同意。当天,共和党领袖托马斯?杜威也在电话里向艾奇逊宣读了他的声明,保证支持政府在朝鲜的行动。

  会后,杜鲁门向报界发表了声明,宣布美国已派海军和空军部队为南朝鲜部队提供掩护和支持,并且已命令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以阻止对台湾的进攻以及台湾对大陆的进攻。杜鲁门为第二道命令寻找的行动依据是台湾的未来地位尚未确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本和约问题的解决或经联合国的审议。

  下午3 时左右,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会议,讨论美国提出的“建议联合国成员国向大韩民国提供为制止武装进攻并恢复这一地区的国际和平和安全所必需的援助”的议案。会议辩论达数小时之久,随后又休会几小时,以便印度和埃及代表等候各自政府的指示。直到深夜11时50分,在苏联代表仍然没有返回联合国的情况下,安理会才以7 票赞成,1 票(南斯拉夫)反对,2 票(印度和埃及)弃权,通过了美国提出的“紧急制裁案”。

  6 月28日,星期三。

  三军参谋长们通过对朝鲜局势通宵达旦的研究后得出结论:仅仅依靠海、空军是无法挽救南朝鲜的危险局势的。战斗机的轰炸在白天可以摧毁北朝鲜的坦克纵队,但却无法阻挡10余万人的步兵对仅有其兵力1/4 的南朝鲜部队的进攻。在上午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参谋长联席会议指示其下属的联合战略委员会研究一下,如果当前在朝鲜采取的行动收效甚微,那么从军事角度出发,应采取什么对策,并限48小时拿出方案。该委员应该考虑空军在三八线以北采取行动,以及包括“派遣地面部队”在内的其他行动。

  下午5 时,杜鲁门在白宫召集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研究朝鲜局势。空军部长芬特勒要求取消对空军只能在三八线以南活动的限制,以向南朝鲜军队提供“充分的空中支持”。杜鲁门拿不定主意,他请空军参谋长范登堡研究这个问题。美国空军“可能不得不”轰炸北朝鲜的空军基地和储油罐,但他目前还无意作出决定。范登堡感到问题非常敏感,因为北朝鲜的空军基地位于三八线以北约60公里,美国飞机不可能借口“误越边界”对其实行轰炸。艾奇逊和约翰逊也不倾向于这样做。杜鲁门最后说:“我们不会那么干。”尽管杜鲁门在不到24小时之后便改变了态度,但在此之前,麦克阿瑟早已口授了一份给远东空军副司令帕特里奇的电报,命令他“立刻摧毁北朝鲜的机场”,并不准他声张。对于麦克阿瑟来说,这是他自朝鲜开战以来第一次,但决不是最后一次超越了总统授与他的权限。

  6 月29日,星期四。

  麦克阿瑟派往朝鲜的以约翰?丘奇准将率领的先遣调查团发来消息,如果美国军队不投入战斗,已不可能恢复战前的分界线状态。北朝鲜军队已经攻克汉城,并肃清了那里的李承晚军队,现正继续挥师南下,直指南朝鲜政府的临时所在地水原。在约翰逊的紧急动议下,杜鲁门于下午5 时再度召开了有副总统巴克利、国务卿、国防部长、三军部长和参谋长、财政部长及中央情报局局长等人参加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会上,约翰逊首先提出了一项发给麦克阿瑟指示的建议。约翰逊认为,仅仅为了建立一个保证空军行动安全的基地,就应该动用地面部队。因为从日本基地起飞的战斗机,在目标空域行动的时间极为有限,并且无法与它们支援的南朝鲜部队取得联系。约翰逊还抱怨把海军和空军的行动限制在三八线以南的做法,使北朝鲜的补给品和增援部队可以顺利地向南运送。如果建立一个得到保护的空军基地,还可以保护那里的美国人员安全撤离。总之,约翰逊认为,美国军队至少应在南朝鲜有一个立足点。杜鲁门表示,所采取的行动不要含有美国计划同苏联作战的意思,而只是表明要“迫使北朝鲜人退回到三八线以北”。同时,这一行动还要保证美国“不至于过深地陷在朝鲜,以至我们照顾不了其他地方可能发生的类似情况”。佩斯认为,对于授权在三八线以北进行军事行动的问题上,应特别慎重,并对这种行动明确地加以限制。艾奇逊概要地向会议汇报了国务院对苏联行动所作的估计,国务院的分析认为,“中国人可能干涉,俄国人则不至于”。

  根据杜鲁门的指示,参谋长联席会议于当日下午6 时59分向麦克阿瑟发出第84681 号命令,其要点是:(1 )授权麦克阿瑟在朝鲜使用地面部队,但目标是保障远离战区的釜山的港口、飞机场和交通设施。(2 )准许动员海军和空军在远东的全部力量打击三八线以北的一切军事目标,但要“特别注意,在北朝鲜的行动应清楚地止于满洲和苏联边境”。(3 )“如果苏联部队积极攻击我们在朝鲜的作战行动,你部可自卫但不能采取使形势恶化的行动,并应向华盛顿报告情况”。7

  这一天,美国的行动又进了一步。海军和空军出动的目的已经不仅是保护美国平民的撤离,而且要打击北朝鲜的军事目标,特别是把三八线以北的军事目标也包括了进去。另外,美国还决定将地面部队投入朝鲜,尽管只是保护性的,但这距离真正加入战斗,只有一步之遥。

  会议后不久,艾奇逊带着蒋介石的提议回到白宫。蒋介石表示愿意在南朝鲜投入33000 人的军队,由美国运送和提供给养。杜鲁门对此表示赞同,艾奇逊则提出反对,理由是“这些军队对保卫福摩萨比保卫朝鲜更有用”。杜鲁门指示在次日的会议上再提出这一问题,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6 月30日,星期五。

  麦克阿瑟亲自乘飞机对南朝鲜进行视察后,于子夜1 时给五角大楼发出一份洋洋2000字的电报。电报说南朝鲜部队已“完全丧失了反击的能力”,目前能够坚守汉城以南战线的唯一希望“是在朝鲜作战区域投入美国地面部队”。麦克阿瑟建议立刻派遣一支约2000人的部队,随后再从日本抽调两个师的兵力,供初期的反攻使用。柯林斯被五角大楼的值日官从床上唤醒后,匆匆赶到办公室。他立即与麦克阿瑟直接进行了电传打字会商。麦克阿瑟要求立即对他的建议给予答复,并再次强调前线急需美国军队的援助。柯林斯只得又唤醒陆军部长佩斯。佩斯答应向总统请示,便于凌晨5 时向杜鲁门请示。佩斯口述了麦克阿瑟的电文后,杜鲁门仅问了几句,就命令佩斯立即通知麦克阿瑟,同意先派一个团的兵力投入战斗。

  上午8 时30分,杜鲁门再次召集布莱尔大厦小组讨论在朝鲜投入地面部队作战的问题和蒋介石向朝鲜派出军队的建议。杜鲁门仍倾向于接受蒋介石的建议,因为时间十分紧迫,而蒋介石的部队在5 天之内即可上船出发。但艾奇逊和三军参谋长都反对让蒋介石卷入朝鲜战争,其中最充分的理由是这种行动可能会导致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对朝鲜进行干涉或进攻台湾。杜鲁门接受了大家的意见,决定婉言拒绝蒋介石的建议。此后,麦克阿瑟关于在朝鲜使用地面部队投入战斗的要求,没有受到任何阻力便顺利地通过了。杜鲁门批准了将要发布的命令。

  上午11时,白宫举行与国会领袖会晤的会议。杜鲁门向国会领导人作了简要介绍,宣布他刚刚命令美国地面部队介入朝鲜的战争。在漫长而紧张的沉默之后,只有一位共和党参议员对总统未经与国会商议便决定使用地面部队的做法表示异议。杜鲁门以时间紧迫为由回答了这一指责。国会两院以压倒的多数对杜鲁门的决定表示支持。

  下午1 时22分,参谋长联席会议向麦克阿瑟下达了84718 号命令:“兹取消84681 号命令中关于限制使用陆军的规定”,授权麦克阿瑟可以使用他所指挥的陆军投入朝鲜的战斗,只是以“在目前情况下不危及日本的安全为限”。此外,“国务卿奉命通知,目前对蒋介石委员长提供部队的建议应予谢绝”。8

  至此,杜鲁门政府终于非常轻易地迈出了使美国全面卷入战争的最后一步。随着7 月5 日第24师第1 团史密斯特遣队在乌山投入作战,美国正式参加了朝鲜战争。一般说来,地面部队投入战斗就意味进入战争状态,而杜鲁门未经事先宣战――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事例,也未经国会同意――这在以往的情况下会遭受国会的强烈抵制,便决定了美国所面对的战争与和平的选择。然而,美国国会和舆论却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这一既成事实。美国也就这样一步步地陷入了朝鲜战争的泥淖。

家园 美国是怎样卷入朝鲜战争的(二):偶然性与必然性

朝鲜半岛本来是处于美国在远东的环形防御线之外的,美国军方几次制定的关于朝鲜一旦发生战事的应急方案也是迅速撤离朝鲜半岛,退守日本。就是说,从朝鲜脱身是美国的既定国策。但为什么在战争爆发仅仅几天,美国政府就完全改变了它长期精心制定的政策,不顾一切地全面卷入了朝鲜战争呢?

  美国做出介入朝鲜战争的决策的确是比较复杂的问题,有几个前提必须搞清楚。

  (1 )朝鲜战事发生时,美国并没有弄清北朝鲜发起进攻的意图究竟是什么,除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这次进攻得到了苏联的认可和支持这一点外,政府各机构研究部门和情报部门看法各异。这次进攻的目标到底只是想占领南朝鲜,还是想以南朝鲜为跳板进攻日本?到底是局限在远东范围,比如台湾、越南、菲律宾,还是声东击西,利用美国在远东集中兵力的时机使苏联得以向西欧进攻?到底是北朝鲜的单独行动,还是苏联甚至加上中国蓄谋已久的总战略的前哨战?其中有些问题,甚至到仁川登陆时都没取得完全一致的认识。这种对战争意图的迷惘,必然造成决策的盲目。

  (2 )美国政界和军界普遍对战争的爆发感到突然。尽管如前所述,许多情报机构都有关于发生军事冲突的迹象的报告送达各主管部门,但鉴于冷战状态下紧张局势的普遍存在,加之朝鲜南北军事冲突延续已有一年多,所以无论政界和军界都没有认真对待这个问题。甚至战火已经燃起,参谋长联席会议和麦克阿瑟仍然掉以轻心,认为这不是一次决定性的战斗。9 对于战争缺乏心理准备,或者说只做了一旦发生战争便撤退到日本的准备,就使得美国在突如奇来的环境中表现出惊慌失措,那么也就很难避免决策的失误。

  (3 )即使考虑到战争爆发的可能性,美国军方的立足点也建立在南朝鲜军队完全可以抵挡住任何进攻这一分析的基础上。战争前夕,美国政府内部关于朝鲜问题的争论仅仅集中在是否再给南朝鲜援助,究竟给多少援助这样一个问题上,从来没想过美国要亲自出兵参战。军方普遍认为只要再给点军火,南朝鲜军队便可以稳住战线。进攻开始一天以后,麦克阿瑟还对杜勒斯及其助手打包票说南朝鲜军队完全可以应付。10

  就是说,美国在军事上也并没有准备。因此,轻率做出的第一个决定便轻而易举地引导出第二个决定。从整个战争过程看,美国的政治决策多少都有些被军事形势牵着鼻子走。

  (4 )从军事理论上讲,由于掌握了原子弹,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以及战后大量裁军的现状,美国的军事战略理论片面地集中在建立的空中核打击力量的基础上,过份依赖于海、空军力量。战后美国的军事战略只是准备去对付一场苏联对美国或西欧突然发动的全面进攻,而这种进攻将遇到战略空军力量的强有力反击。正如李奇微所说:“在朝鲜战争之前,我们的全部军事计划都是设想打一场席卷世界的战争,并且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中,对一个遥远而又无法设防的半岛进行防御乃是愚蠢之举。”“有限战争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比较生疏的概念。”11 其结果是苏联按兵不动,美国却由于判断失误而为太平洋彼岸的弹丸之地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卷入了一场灾难性的战争。

  正是在这种认识盲目、判断失误以及心理和军事都准备不足的情况下,美国政府仓促做出了进入战争状态的重大决定。这不能不说是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在这种偶然性的背后,在各种偶然性的交叉中,仍然存在着某种必然性,存在着美国卷入战争的历史基础。

  首先,战后的世界分裂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存在着两种互相对立和敌视的意识形态。美国既然自认为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领袖,也就担负起了保卫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责任和义务。而苏联则是社会主义阵营的领袖,在美国眼里,苏联正在利用其战后建立起来的军事优势――这种优势由于掌握了原子武器而更具威胁性,实现其一贯宣传的目标:解放全人类。况且,雅尔塔体系已经大体上划分了美苏两国或两大阵营的势力范围,而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又确定了美苏冷战游戏的规则。所以,美国认为向南朝鲜的进攻就是社会主义阵营向资本主义阵营的公然挑战。在1950年初美国的一次盖洛普民意调查中,75% 的人认为苏联人正在谋取“统治全世界的权力”,正是这种心态的表现。12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早已为美国对外政策定下了这样的基调:做为西方世界的领袖,美国必须抵制苏联发动的任何进攻或制造的紧张局势。从希腊到柏林,从伊朗到中国,从西亚到远东,战后几年的历程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尽管从军事战略的角度上讲,朝鲜半岛被划在美国的远东防御线之外,但是从政治战略的角度上讲,南朝鲜毕竟属于美国的势力范围,毕竟是受美国保护的西方世界的前沿阵地。为了维持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这种威信,为了不失掉 “自由世界领袖”的面子,即使是在军事和经济上对美国都不很重要的朝鲜半岛,也成为美国决心保卫西方世界免遭“共产主义侵略”的象征。1949年“丢失”中国之后,就使得南朝鲜在远东的这一象征更具重要性和代表性。

  杜鲁门在回顾朝鲜战争时,正是这样说的:

  我们当时的心情是:必须坚决制止这种对一个自由国家实行武装侵略的行动,这对保持和平十分重要。我们向大家宣告,我们认为朝鲜的局势关系很大,因为从这种局势中可以看出西方的力量和决心。目前,要想制止世界其他地方的新的行动,唯一的办法是采取坚决的行动。根据我们的看法,如果我们不能采取行动保护一个在我们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并且由联合国采取行动来保障它的自由的国家,那末,不但在亚洲,而且在欧洲、中东和其他地方,靠近苏联的各国人民对我们的信心都会受到极不好的影响。13

  艾奇逊对这一点说得更加明确:

  这是一次公开的、赤裸裸的对我们国际公认的南朝鲜保护者的地位的挑战。南朝鲜是对美国占领下的日本的安全重要的地区。鉴于我们的应战能力,回避这个挑战将使美国的权力和威信受到极大损失。我认为威信的意义是权力投下的影子,那是具有巨大的威慑上的重要性的。因此,我们不能让一个苏联傀儡就在我们的防线火力圈内征服这个重要地区,不能仅仅在安理会中说几句话,表一下态而不作更多的反击。看来我们必须下定决心使用武力。14

  当然,杜鲁门和艾奇逊做为美国介入朝鲜战争的主要决策人,在事隔多年后采取这种说法,多少有些为美国错误地卷入这场战争的决定进行辩护的用意。这是因为,战争后来的发展完全出乎美国意料,而美国的舆论和民意在战争尚未结束之时已经开始转向,从初期对战争的热情变为抱怨和厌恶这场没完没了的战争。不过,当时美国的决策确实有很大的意识形态的因素。当国会顺利通过杜鲁门关于介入战争的决定后,俄勒冈州共和党参议员莫尔斯说了一句很有代表性的话:“总统的历史性声明向世界上爱好自由的人们清楚地表明,我们决不能容忍共产党侵略自由世界。”15

家园 朝鲜内战的爆发绝对是中国利益的灾难

其实朝鲜战争应该分两部分:朝鲜内战和抗美援朝。中国肯定知道今日成要进攻南朝鲜的战略企图,不倒没有阻止他,还给了他整建制的鲜族师s。今天看来绝对是一个国家战略灾难。朝鲜内战的直接后果:

1、中国被迫抗美援朝,损失了多少的人力物力,如果把这些人力物力投在台湾海峡会是什么结果?

2、据我所知,朝鲜内战爆发前,美国没有声明要阻止共产党解放台湾。可是朝鲜内战爆发了以后呢?......

3、1949年至今,中华民族多少的财富被消耗在台湾海峡,有人统计过吗?海峡两岸光收买小国花了多少钱?

毛泽东不是不知道朝鲜内战要爆发,不是不知道北方要进攻南方,他不但没阻止,还从人力物力上支持,说明什么?起码他没有意识到朝鲜内战爆发后的严重的后果,而这些后果严重的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

家园 几点商榷

1、毛泽东把四野的朝鲜部队交给金日成时,并不知道金日成的计划,如何谈的上阻止不阻止的问题?这点雨夫转载的文章说的很明白。

2、金日成是在听到了美国关于南朝鲜不在其防御圈内的声明之后才最后决定南下的,也就是说,金日成有理由认为他的行动不会触犯美国的利益,实际情况如何大家都知道了。

3、美国也说过台湾不在其防御圈内,我实在不能明白,为什么有金日成的教训在前面,还有人会认为我们解放台湾时美国会袖手旁观。

与其破口大骂金日成坏了我们的大事,倒还不如感谢一下金日成,感谢他替我们踩了地雷,使我们知道了美国的声明是靠不住的,避免了我们计划第一批渡海的二十万大军出发后,被第七舰队截断后路而全军覆没的损失。

家园 再探讨一下

“金日成是在听到了美国关于南朝鲜不在其防御圈内的声明之后才最后决定南下的”

--那驻南韩的美军是干什么的?仁川登陆之前,是谁顶住了北朝鲜的进攻?朝鲜内战的时候,台湾有美国驻军吗?所以从美国干涉朝鲜半岛并不一定就能得出结论美国会干涉台湾。

“毛泽东把四野的朝鲜部队交给金日成时,并不知道金日成的计划”

--毛泽东不知道今日成如此之大的战略企图,可能吗?

家园 我来说一下:

中国将朝鲜族部队交给金日成的原因及时间上面关于朝鲜族部队的文摘有了。

至于金日成如何做的决定那是他的事,我猜测他会考虑很多因素的。美国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毛泽东不知道今日成如此之大的战略企图,可能吗?

这个不能靠猜测,要不然我的文摘就该放到演义类去了。实际上金日成一直都在提防"延安派"

家园 补充

1948年12月30日,苏军撤离朝鲜半岛。

1949年06月30日,美军撤离朝鲜半岛。

双方都保留了一定数量的顾问团。

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开始进攻后,美军24师于7月1日登陆朝鲜,7月5日与人民军交火。随后美军开始增派部队入朝。

所以从美国干涉朝鲜半岛就能得出结论――美国很可能会干涉台湾。

从雨夫的转贴可以看到,人民解放军中第一批朝鲜籍部队进入朝鲜是1949年中,而这恰恰是为了加强兵员素质相对南方较弱的北朝鲜人民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