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茗谈(六十八):双胞胎“宝船” -- 本嘉明

共:💬57 🌺32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说得对

“思而不学则殆”,确实很有意义,与我自己、楼主以及大家共勉。

家园 军备竞赛始终是存在的

即使你不在海军平台上进行竞赛,你也得造大量的飞机导弹, 从海军成本上看, 似乎海军投入减少了, 但从总的国防成本来看, 可能总量反而增加了.

想遏制无休止的军备竞赛, 唯一的办法就是有清晰和明确的军事战略, 在核武器的背景下养一只规模适当,可以打赢周边战争的精兵队伍,否则就只能进入比拼内力的阶段.

军工企业的出路不是依靠军工订单,而是将军工技术里的高科技技术逐步转移到民用技术中, 通过民用产品竞争来养活军工企业, 这一点在波音公司的发展历程中最明显, 单纯依靠军工产品的出口, 在目前是很难的, 除非去挑动一场类似两伊战争那样的低水平消耗战, 当然战争两方还得买得起单, 军工产品在商品分类中其实属于耐用品, 而耐用品的市场扩展是相对有限的, 因此完全指望军工产品来养活军工企业, 路子还是窄了一点点

家园 吨位多少该由潜在对手的实力而定,目标决定武器的各战术指标

得看军方确定谁是标的,说到底武器设计都是有明确的针对目的的,不是设计个玩具那样考虑吧。几十年霉菌的实践,最后只保留10万吨级别的大平顶船,自然有其合理性。

家园 这里谈到了对于军备竞赛的态度

大家不要怪我太犹太,在国外呆久了,本能地算计钱。

对战争的准备,是永远没有彻底准备好的一天的,这是个心理自我压迫问题,跟“减肥厌食症”有一拼。但在核恐怖平衡下,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也是客观事实。所以一边整军备战保持警惕,一边还得算着点过日子。

比如有对小夫妻要办婚事了,老丈人一高兴,得,我送你们一辆车吧,要什么牌子啊?那不管小两口的出息度是多少,能要宝马不会要QQ,是吧?

车子大了,又舒服又显派,谁不爱啊?军舰呢,越大性能越强,这也是真理。这里,海军就是小两口,全国纳税人就是老丈人。你显派了不假,值得吗?就算值得,怎么维持你管不管?

所以,小本大概适合做财政部长。财政部长(正确说,协助总理真正管预算分配的那个人)一定要有强烈的自我养成的战略意识,不能唯唯诺诺,因为他有在预算框架里微调的手段。各军种都是小辈,上门要军费,怎么摆平呢?

陆军司令上门,我倒履相迎;空军司令(包括航天军,火箭军,电磁军)上门,我强颜欢笑;海军司令上门,我打后门溜走。

因为陆军比较好砍价,你要一个坦克师,我给你一个旅,敢还嘴就是一个营。空军那是没办法,怎么要都得给,不惜代价拔苗助长。但既然宠了空军,就不能再宠海军了------不是不给钱,而是不能无节制地给钱给资源。

海军是个科技密集军种,有它自己客观的成长规律,技术的突破是要靠时间和资金投入的。就是说,这是跳华尔兹,有节奏要求的。你再心急,慢四步可以跳成快四,但不能跳成快三,那早晚绊倒自己。

戈尔什科夫就是红海军里的刘跨越。他力主下,在短时间内制造了大批军舰,由于追求稳定性可靠性,必须大量采用成熟技术,所以军舰一列装就落伍的情况也不时发生。1973年地中海大对峙时期,美国航母编队理论上一次能锁定防御36枚来袭导弹,而红海军的做法就是十条八条大舰一起上,打开火控雷达,准备用饱和攻击来个同归于尽。但到了1980年代,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美军的防御能力成倍增长,苏军的战法一下就落后了,失效了。银子喂出来的大舰成了累赘。

所以造军舰,一定要留点机动财力,悠着点儿,看看别人怎么发展了,随机应变。

美国在南海,钓鱼岛等问题上不间断地刺激中国,我看有把中国诱入“戈尔什科夫陷阱”的企图。

军备竞赛中最大的心理误区,就是“战备要看想定对手的实力而定”,不计代价,追求性能。我看,备战,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力而定,才能不被动,不被人牵牛鼻子。

如果尽自己的实力,仍不能达到吓阻对手的水平,那就要找其他的软实力,巧实力来弥补。比如主席强调的,核武器一定要搞出来,联合第三世界;邓公提出的“有所不为”,这都是。

国内视频网站某CEO(大概是土豆网吧),绰号叫“鲁花”,因为有个榨油机牌子叫“鲁花”,而此CEO特别能省钱,所以得此绰号。他的技术总监来要求更大的服务器流量,以保证视频质量满足用户的要求。“鲁花”脖子一梗,要命一条,更多的流量木有,你自己在现有服务器上想办法,不然就炒掉你。这个家伙,我喜欢。

备战(或者说企业竞争)是为了什么?为了生存。穷兵黩武,竭泽而渔,财政破产,不是一样不能生存吗?

家园 苏联军备可不是什么威胁的原因,更多的原因是利益!!!

事实上苏联军备和苏联人民最没有关系,苏联人民甚至连自己国家的每年军费是多少都不知道(事实上连高级官员都不知道,这个可以参与戈尔巴乔夫的回忆录)。

家园 我恰恰是在从成本和财政的角度来跟你谈的

关于冷战期间的军备竞赛, 讨论的人很多, 认为军备竞赛导致苏联经济的崩溃的不在少数.

但如果我们详细分析的话, 就会发现苏联军费中, 大头是陆军(这个从10万辆坦克就能看出来), 其次是空军和战略火箭军, 最后才是海军. 我们也都知道, 苏联武器的一大特点是便宜, 能快速形成规模, 但缺点就是可维护型很差, 部件寿命短. 这样就导致苏军需要不断地增添配件采购以维持武器系统的运转, 在没有发生战争的情况下, 这个成本是无法长期维持的, 所以我军在90年代也开始引入西方的"全寿命成本管理", 力争在单件武器上的总成本降低到合理水平.

其实军事战略中, 巧实力是个伪说法, 因为实力不足, 再巧再智, 也改变不了最后是拼硬实力的现实. 德国人1943年在库尔斯克会战里, 基本没有犯错, 装备也比苏军好, 单兵素质也比苏军高, 但就是打败不了当面的苏军, 这就是硬实力不足导致的.

所以过于讲究取巧, 在军事战略和发展中是不可取的.

家园 你这贴应该发到超大或飞扬去。

一个问题,美国人是希望看到中国搞得航母象“尼米兹”还就是个“瓦良格”甚至是泰国的“差克立·纳吕贝特”?

第二个问题,中国建航母用来干什么呢?我的看法:首先,这是指航母战斗群而不单纯指航母。这是一个体系,一个用来和美国航母战斗群对抗的体系。军事建设总是要有一个目标对手的存在,我们不会真的相信造航母就是为了去救灾和维和吧。有些人为什么总是怕提和美国对抗呢,而美国的政客却可以毫无顾忌地说“take china down ”。这没什么好怕的,有实力才有安全。而我们是世界上五个可以自由支配意志的国家之一。为了手上有更好的牌,必须打破优势,从J20、反导、弹道导弹反航母,无一不是如此。

第三个问题,我们该建什么样的航母?瓦良格是探索,中常弹是过渡,目标是大型核动力航空母舰——国产的。只有尼米兹才能对抗尼米兹。要几艘呢?近期,第二岛链内的对抗需要几艘?未来,12个双航母编队,是不是有点丧心病狂呢,呵呵。

家园 奇怪美国11艘核动力航母怎么不破产呢?

不就是因为他们有航母或F22本位置吗。人民币国际化靠孔子学院还是航母编队?“穷兵黩武,竭泽而渔,财政破产”?可以象美帝一样收几个小弟做干电池啊。不服?没航母谁鸟你啊!

家园 有人设想的三体船

3万吨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供你参考。

家园 巴西要造航母了?

这么大甲板才3万吨,他们是打算直接开进亚马逊河吗?但是这么宽过不了巴拿马运河,美军估计是不会用的。

家园 茗谈(68)-6

欣闻海外媒体遥言,中国又要加造两艘“福池级”补给舰。小主从来容姿秀美、俏丽非凡。近日因诸事繁杂,身子不适,略显容颜憔悴,多进两碗炸酱面,那必是极好的。

但真正的好,不在于加造“福池级”,而是有一个试验创新的好机会。

(一)

“福池级”要不要改进?

肯定要改,这是必须的。

关于“福池级”的前生今世,我这里不多废话了,大家自己科普一下就得。开造“福池级”之前,中国为泰国造了艘综合补给舰锡米兰号(Similan),用来给泰国的轻航母编队(一艘轻航母,1-2艘护卫舰)提供补给。在此基础上,“福池级”才定的型。所以,现在的“福池级”,就吨位来说,用来给谣传中要入役12艘的中国轻航母当“私人助理”,那是勉强胜任的。但用发展的眼光看,就不行了。

拿现在的“福池级”,再大批简单重复地造,一点不改,新船等造好下水,就落后了。它的缺点,就是不够档次。

不够档次,首先就是体现在动力。“福池级”用船用柴油机,最大航速19节,经济航速14节。这要改,起码就是升级为柴-燃混合动力,最高24节左右。

但这么一改,造价大涨,“福池级”原来的其他标配又显得次了。比如,“福池级”有4座双联37MM炮,但没有装备攻击雷达,更不用说较完善的电子设备。这也必须改。

其次,“福池级” 在舰体舯部的平台上,设置了1座液货补给门架和1座干货补给门架,液前干后。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但“锡米兰号”的前后两个门架,均是液干双用的。这一点上,“福池级”或许有点失算了。因为索马里练兵后发现,即便是这样低烈度的反海盗军事行动,军舰经常要突然提速,燃油消耗大增,“福池级”的补给燃油舱,显得不够大;液货补给门架也不够多。因为一旦作战舰艇的油料短少,全舰重心上移,就难以抵御蓝水的风浪,所以一有需要就必须立刻补充,等不起,就好比一个人不能够血糖太低一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如果这次乘机大改,动到动力系统,那就几乎是全新的设计了。在这个节骨眼上,而且一下要造两艘,小本正好提出一个“狂想”。

(二)

小本的“狂想”,就是在这两艘新船上,首次尝试“海上干货中转站”1.0版。这两艘新船要做的,是在大改的重新设计时,有意加宽加长,预留出空间。而以下的设想,中国海军可以先在两艘旧货船上试验起来,等技术成熟后,再加装到新补给舰上。

我们设想的,是这样:

首先,把“福池级”的长宽尺寸加大(增加舱容积)。甲板加阔后,上层建筑尺寸不变,这样在第一艘新船(1号船)的左侧,留出一条狭窄的全通甲板。而在第二艘新船(2号船),则是右侧留出全通通道。

在1号船的全通通道上,顺船舷建一个170米长的齿轮窄轨距铁轨,上面“坐”着“活动主梁”系统。“活动主梁”看上去像一列缩微的列车,平时趴在甲板上,用时多对液压支柱把“龙身”抬起,而且可以前高后低----因为纵列补给时,在后面跟随的受给舰只通常吨位较小,主甲板较低。“活动主梁”(龙身)类似于“架桥机”,绿色是170米长的U型基础钢梁,里面托着的一对蓝色钢梁,是活动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蓝色梁可以向前方或向后方伸出,直到够到下一个“桥墩”。当然一般是向后伸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下一个“桥墩”,在2号船(乙船)的右舷船头,乙船的全通通道前端。这桥墩是一个液压底座的“龙门”,“龙门”顶端是一个巨大的圆漏斗捕捉网,类似于飞机空中加油时的捕捉网。由于是液压底座,龙门可以调节高度,以适应甲船的甲板高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上图:架桥机工作原理。图中的绿色梁,就等于我说的蓝色延伸梁,图右下端的1号柱,就是受补舰上的“龙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修建玉溪--蒙自铁路时用的铺轨机。

甲船(1号)的蓝色梁,共2根,每根长约150米(比绿色梁的长度稍短),向舰后逐步伸出,乙船(2号)则在甲船的左后方同速行驶。蓝色梁顶端陷入乙船的捕捉网后,伸到网心,被捕捉卡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样,在两船之间,就架起一道“浮桥”。浮桥的两边桥墩,就是两艘补给舰,在海面颠簸。蓝色梁本身是偏刚性的复合材料,也有一定的韧劲。在蓝色梁两端,系在桥墩的部分,则是“万向节系留”,可以在各个角度旋转。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同时,蓝色梁也不是单独的两根,每根都是大梁里套小梁,有液压装置,所以蓝色梁本身如同压缩弹簧,可以自由伸缩一个余量。这样,不论两船如何颠簸,或者两船距离忽远忽近,蓝色梁会晃荡,会有所扭曲,但不会被扯断扯裂。

目前,国内架桥机能够一次架设35米长的U型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里,我们把两边的钢梁(蓝色梁)修到120米这么夸张地长,一次能送到远端的重量当然就不可能有一根35米的U轨那么重了,好在我们也不需要。

“蓝桥”架通后,两道蓝色梁左右平行,相距约3米,两道梁加上前后顶端,下面用上百组钢索悬挂一个椭圆形的闭环铝合金吊轨,吊轨上装有40套“轮式行走器”,排队作业。每个“轮式行走器”等于是一个遥控的无人“吊轨轻轨”,包括有轮组,智能电脑,前后感应器,北斗应答器,动力舱,底部还有一个挂钩。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每个挂钩可以挂一个“海用微型集装箱”(外尺寸1.3米x1.3米x 1.85米高,类似一台双门大冰箱。箱顶和侧面都有挂环,限装1吨),我们以下称为“海飞箱”(当然不是“海飞丝”啊)。“轮式行走器” 可以自行“思考”,在前后畅通的时候,以较快速度通过海面段,接近2号船时开始减速,消耗掉“海飞箱”的动量,到站时以1米/秒的速度,如同“旋转寿司”一样慢速前进,以便机械臂或工作人员松钩卸下“海飞箱”,经竖井送到2号船底舱。空钩一刻不停,又转回甲船,继续上货;或从乙船挂货(或者空箱)送回甲船。

这里,蓝色梁和“闭环铝合金吊轨圈”之间,没有刚性连接。蓝色梁承受了两船移动所带来的所有拉力和扭力。而“闭环铝合金吊轨圈”只受海风的影响,“闭环铝合金吊轨圈”上的行走器挂钩所承受的“海飞箱”重量,则被传导到蓝色梁上消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上图:本人设想的拱桥简图。左下角为绿色基础梁,中间是蓝色梁中的一条,和弹性拱架梁。黄色为铝合金轨道梁,灰色是吊挂轨道梁的钢索;红色为走轮组,绿色为一个“海飞箱”;底部白色线为安全软索,粉红色为定位缆,帮助“海飞箱”不要晃动。

我国铁路用“一吨集装箱”的外尺寸为1.3MX1.3MX0.9M,“海飞箱”等于是两个铁路一吨箱堆起的尺寸,很容易由铁路和拖车运输。至于“海飞箱”为啥要这么高?首先是因为航母需要大量高压气瓶,气瓶的高度通常要1.7米左右;其次是便于舱内的物资传输和堆放,每个箱既不过重又便于流动和管理;第三,“海飞箱”也可以横躺,以便于保持舱内物资的稳性。

而120米是相当“遥远”的,一般隔5米可以有一个挂钩,那么来回双线40个挂钩,就算放空40%,那随时也得挂着20来吨货物,桥的中间段吃得住吃不住?

应该行。首先,我国高铁的轨道,都是一次成型数百米无接缝的钢轨,以这种冶金水平,用十来根无接缝钢轨,组合成两个120米单梁,吊挂重量又不大,难度不算大。其次,我们可以借用“系杆拱桥”的原理。比如山东淄博西五路跨线桥,主桥为单跨跨径110米的斜靠下承式钢箱系杆拱桥,桥面宽34米,已经通车了。

“系杆拱桥”把桥面的吃重(载荷),通过拱梁传导到两端,而且没有向外的推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一般说,120米跨度的下承式“系杆拱桥”,拱梁最高点要离桥面30米左右。我们这两道蓝色梁就是桥面的骨架(只是没有铺桥板而已),由于“桥面”宽只有3米左右,而且不在“桥上”走人跑车,不必考虑桥面的稳性和载荷限制,所以拱梁不必太高大。这座桥是“刚性系杆柔性拱”,拱梁是有弹性的复合材料,就如同一根特大的钓鱼杆,拱梁和桥面(蓝色梁)结成封闭的整体。由于蓝色梁中间有几段是巨大的液压唧筒,当两船移位,拉扯或挤压蓝色梁时,蓝色梁会像弹簧一样,相应地伸缩,此时有弹性的拱梁也应声改变曲线,刚性系杆底部的液压装置根据智能电脑的计算,会相应调整系杆的长度。

(三)

“海飞箱”根据待装货物的重要性/危险性不同,有不同的材质和迷彩颜色,但外尺寸完全一致。装普通杂货的“海飞箱”,骨架是合金钢,蒙皮是耐火工程塑料,可以直立,也可以横放,四角如同集装箱一样,可以两两套叠堆高,不会滑动,而且堆起来后仍可以开门取物。堆起后,箱体之间留有缝隙,可供铲车的铲刀插入。

“海飞箱”直立时就像一台大冰箱,在背面底部装有一对结实的小脚轮,背面钉有帆布拉手。一旦需要,一个战士不借助任何工具,就可以移动一个立在地面上的,满载的“海飞箱”。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当然,有些“海飞箱”真就是大冰箱,有自备的冷却压缩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上图:美军航母的升降机上,刚收到的补给。多数干货,基本就是这么一货板(1.3M X 1.3M,约1.5米高)为单位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美军的横向补给。

(四)

这个方案,实际上分为三个点子:

一,建造一座便携的单跨“系杆拱桥”,可以由母船(补给舰)以轨道平移的方式收放。

二,用“齿轮铁路”方式固定和使用“特种拱桥”,遇海浪也不会滑动。

三,由于“闭环铝合金吊轨圈”是硬质梁,在梁上行走的“挂钩自走系统”,要比传统的(海军横向补给)缆索缆车快得多,稳得多。因此我们可以把干货化整为零,用“海飞箱”像流水线作业一样连续转运,只要两端的收发机器人工作站,跟得上挂钩的行走速度,工作效率(单位时间内的转运量)最终高于现有的“横向(缆索)干货补给”,是完全可能的。这样,“闭环铝合金吊轨圈”虽然每次可承受的载荷有限,但是闭环循环,不受干扰,通过加快流转速度,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说白了,就是芥末回事。

在这个系统中,只有甲船有庞大的“(伸缩)活动主梁”系统(自重约350吨),而乙船只需要有一个“龙门”,一般的军舰上都可以紧凑安装。甲船在前,接受补给的舰船在后,这是标准的“纵向(船尾)补给”:大船在前,小舰在后。

而在某些无法建设码头的岛礁(面积太小或水深不够),只要面对大海竖起一个“龙门”,就可以接受来自补给舰的货物。龙门不必很高,去适应大型补给舰的高甲板,因为蓝色梁可以倾斜下来。每个钓钩行走器都备有葫芦吊,到海滩上方时可以伸长吊索,把“海飞箱”轻轻放到地面。

目前,民用货轮对海上补给的帮助很有限,因为货轮不具备同军用补给舰和军舰对接的设备,一般只能捎带少量邮包,供军舰放下的汽艇来提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有了这套设备,COSCO的远洋轮上都可以配一个龙门架。一旦能够对接上,也可以是从远洋轮上把物资“再补给”给福池级,供福池运上火线。这样一来,整个海上补给,就多层次多梯队,源源不绝了。

在这里,我们既不走老路,也不走邪路。

老路,就是传统的“缆索干货传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条老路,虽然有其优点(美军只做“横向缆索”补给),但效率低,危险性大(一旦绷断。。。),水兵体力消耗大。

邪路,就是妄想一口吃成胖子,想一步到位,一次就运送一个20’整柜。

我们设想的这套系统,一开始肯定很粗糙,只能在海面平静,两船静止下锚,位置接近静止的理想条件下,一次运送少数几个“海飞箱”,蚂蚁搬山,比现在的缆索中转,好不到哪里。但这个系统使用硬质梁,一旦诞生,一定会逐步完善,最后民用化,成为海运物流中一个质变的飞跃。当年火车刚诞生的时候,不是还跑不过马车吗?

通宝推:mezhan,
家园 三舰并靠补给

(1)

(当地时间)2015年1月9日,中国海军第十九批护航编队(就是军迷俗称的“山东支队”)在亚丁湾东部海域,进行了首次三舰并靠补给。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上午8时30分,在统一指挥下,导弹护卫舰“临沂舰”和“潍坊舰”从两侧缓缓向综合补给舰“微山湖舰”靠拢。30分钟后,三艘战舰在海面成功横向并靠。并靠完成后,微山湖舰同时为两艘导弹护卫舰进行了油料、淡水和蔬菜等物资补给。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海面平静/无特情的前提下,并靠是可行的,在战时就不妥了,因为停车不动比较危险。即便是三舰并靠,也以迅速完成交换,及时散开为好,靠人力顺临时跳板转运,效率太低,也无法转运较重的弹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上图:以吊缆进行干货补给,比较危险,一旦钢缆绷断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能有硬质钢梁的专用机械,在并靠和并行时,转运1-2立方体积的“特制转运箱”,能大大减轻官兵的劳动强度,并逐步发展到并靠状态能一次转运一个集装箱。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

“超级巨嘴鸟”牺牲飞行性能(弃用喷气发动机),强化数字式航电设备,能够击败K-8这样的“老式航电喷气教练机”,已经预示了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由于现代制导武器命中率高,“查打一体小型无人机”甚至“不查只打无人机”,只携带2--4枚小导弹,都能起到大作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所以我们就想到,未来一个可能,是把二战中的“舰载螺旋桨鱼雷攻击机”缩小尺寸,变成4吨左右的无人机,携带小导弹,从2万吨轻航母的全通甲板上,自然起降(不需要弹射器和阻拦索),同样能起到现在“捕食者”和“翼龙”的作用,只是航程明显缩短(但飞机速度更快)。

那么,轻航母的意义,就不止于直升机母舰。至于有没有必要发展“双胞胎”,那以后再说。至少常规功能的轻航母,是值得装备的。

通宝推:mezhan,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