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花剌子模帝国简史 -- 赫克托尔

共:💬1076 🌺6538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2
下页 末页
家园 看来还是拜伯尔斯不愿意出兵

他只派哈里发去巴格达而不是他本人过去,而且兵力也不占优势,哈里发哪里是急于洗刷艾因贾鲁败仗耻辱的蒙古人的对手,分明是借刀杀人吧。

家园 在灭亡之前,巴格达哈里发是有实权的

管理着伊拉克南部一带,这个新立的哈里发还是蛮有雄心的。(若是长期做傀儡,恐怕就没有这么积极了)

还是按《多桑蒙古史》,据说拜伯尔斯曾计划自带万骑为后援,但是就是萨利赫的兄弟,说如果哈里发巩固了伊拉克的统治,就会谋算埃及,所以拜伯尔斯只派了300骑兵支援(这八成是史家为拜伯尔斯开脱的说法,拜伯尔斯非穆斯林的奴隶出身,等位之前手里已经有了两位苏丹的血债,自然对哈里发没什么真正的宗教感情)

但是,可能之前战无不胜,而且他打败的所谓蒙古帝国军队,主要由西亚一代的仆从组成,所以拜伯尔斯对真正蒙古军的实力,还是低估了,我觉着他的打算是让哈里发和萨利赫等人和蒙古军消耗的差不多,他再去摘桃子,结果没想到哈里发如此不堪一击

从王子殿的文章能看出,上幼发拉底河一代,是叙利亚和伊拉克地区的重要分界线,很多帝国级的政权,就是在此分界的。统治核心在埃及的马穆鲁克,和统治核心地区在阿塞拜疆的伊尔汗国,合理的分界线就在此,越过此线用兵,多少有些力不从心。埃及进军两河,和伊尔汗进军叙利亚的尝试,都先后失败了

家园 问题是伊尔汗国再不济,两万骑兵还是能出的

哈里发就带着1万多人过去,他本人也不是超人,靠什么来以少胜多呢?合理的推测是可能哈里发见拜伯尔斯出兵少,赌气前往巴格达。

家园 数量还不是关键

当时西亚各国军队,除蒙古外,都是以君主自己的马穆鲁克卫队为核心,而以各封建仆从之部队为附翼;在安巴尔大战哈里发的部队,除了蒙古哈剌不花,还有巴格达长官的穆斯林部队,而这些穆斯林部队对阵哈里发时,就战败了

如果蒙古军不派以蒙古人为核心的部队,就未必有胜利的把握

关键是别儿哥和旭烈兀的战争发生的晚了一点

如果萨利赫兄弟和哈里发齐心而进,也许还有胜机

家园 伊斯兰世界中世纪就萨拉丁一个伟人

就这英雄在抗击十字军的时候后方也被同为穆斯林的地方领主折腾的不行。他苦守耶路撒冷的时候其它穆斯林实力派就在打酱油。

家园 新哈里发的感召力还可以

沿途有一些小势力主动投靠他,阿勒颇的马穆鲁克领主派一个叫哈克木(或哈金,Hakim)的教长带了700土库曼骑兵到安纳黑城(Anah),城中不接纳他,这时哈里发恰好赶到,居民开城热烈欢迎哈里发,那七百土库曼人也投奔了哈里发,哈克木自己也顺水推舟,跟着哈里发效劳了。

但是,萨利赫三兄弟却每人只留了60人给哈里发,自己各回本镇去了。道理很简单,他们的父亲卢卢,不是刚刚跟着蒙古人消灭了原来的巴格达哈里发吗?谁能保证哈里发掌权之后不做反攻倒算呢

安巴尔城大战的时候,哈里发的部队最多不过5000人左右,而哈剌不花自己带的蒙古军就5000人,蒙军以巴格达长官巴哈杜尔-阿里的穆斯林部队为先锋,蒙古人在后做好埋伏,哈里发以土库曼骑兵为右翼,阿拉伯贝都因部落为左翼,自领马穆鲁克军为中军(当时基本都是这种排阵),击败巴哈杜尔-阿里的部队,却在追击中中伏,左右翼一见形势不妙,纷纷溃散,哈里发的中军遂被围,哈里发有说战死的,有说受伤后逃到附近贝都因部落,因伤重而死的。

说起来,这个哈里发倒是死得满壮烈的

按照《多桑蒙古史》的说法,萨利赫兄弟在阿音扎鲁特战役之后通信,讨论是否背弃蒙古投奔埃及,中间一个送信人(舍姆斯丁-伊本-尤奈斯)却持信出逃了。萨利赫害怕,就逃往埃及,1261年5月到埃及,当年10月和哈里发一起回来,他的一个手下阿林桑合尔(Alem Sangor)先前往摩苏尔,当地驻扎的蒙古军人数不多,遂带着萨利赫的妻子、扎兰丁的女儿秃儿罕可敦退保内城,阿林桑合尔在外城大肆迫害非穆斯林。

来镇压摩苏尔的蒙古将军叫三答兀Samdagou,是个基督徒,他其实比萨利赫先到,但他得到萨利赫将来的信息,所以屯兵城外,萨利赫一进城,就被包围了。其后的情况王子殿已经写过了

我觉得呢,萨利赫投奔埃及。尤其是自己亲自前往,来回半年,蒙古人不知道的可能性很低;他被围时大吃一惊,应当是惊异于蒙古军来势之快,而不是蒙古人不知道他叛逃

蒙军屠灭摩苏尔之后数月,跑反的千余当地人返回城中,蒙古人遂命窃书的伊拉克蒋干-舍姆斯丁-伊本-尤奈斯为当地长官

拜伯尔斯居心不良,哈里发急功近利。萨利赫兄弟各怀鬼胎,这次伊斯兰世界的反攻遂以惨败和大批民众惨死为结局

家园 中世纪的阿拉伯文明应该说是很辉煌的

出过无数牛人大豪,不过奥斯曼帝国以后逐渐衰落,国人更是知之不详而已。其中文化方面的大牛儿可以参见五藤高庆为村长写的照片说明,至于军政方面的牛人,中东地区除了萨拉丁,他的旧主努尔丁也算一个,埃及的马穆努克更是牛人辈出,无论是十字军还是蒙古人都照扁不误,西班牙的后倭马亚王朝也很厉害,在伊比利亚半岛上和基督教势力打了近800年,无论是文化建设还是军政手段,都曾经是一流的,参见俺写的白衣飘飘的国度(这个坑似乎应该找时间添一下)

家园 但萨拉丁同时面对三个牛人

这点马木路克的那些苏丹比不上,拜伯尔斯面对的并不是蒙古那些狠人而只是他们的部下。要再加上他的人格魅力,那就更不是这些人可以比肩的了。

家园 请求译稿

多谢。

家园 已发出
家园 翻了一下多桑蒙古史,看来还得加点内容,谢谢老兄提醒
家园 【原创】第29章 迷途群狼

扎兰丁败亡前后,东地中海世界的局势十分复杂而凌乱。蒙古西征之前,这一地区的主旋律是萨拉丁为代表的阿尤布王朝与十字军对耶路撒冷等城市的拉锯战。1187年,萨拉丁从十字军手中夺回耶路撒冷,加上此前到手的麦加、麦地那,伊斯兰三大圣城都在他的掌控之中。1194年萨拉丁去世,儿子们内战,这帮倒霉孩子被萨拉丁的弟弟阿迪勒一扫而空。阿迪勒这位阿尤布王朝的赵光义,又把地盘分给自己的儿子们,最重要的两块是叙利亚和埃及。阿尤布王朝本是赞吉王朝叙利亚宗支之主努尔丁的藩臣,如果把努尔丁的叙利亚和萨拉丁的埃及视为一个国家的话,叙利亚的政治地位高于埃及,这一传统至少影响了100年。阿迪勒的儿子、叙利亚之王阿失剌甫(Malik Ashraf, 1229~1237),以大马士革为首都,与扎兰丁纠缠了数年,以扎兰丁的败亡而告终,相关经过前文有叙述,此处不赘述。阿迪勒的另一个儿子卡米勒(al-Kamil, 1218~1238年)为埃及之王,以开罗为首都。

埃及王卡米勒刚上台,第5次十字军就打上门来,显然西欧人已经认识到,埃及才是穆斯林世界的权力核心,而不是叙利亚或伊拉克。十字军占领了尼罗河三角洲东北部的迪木雅特(Dimyāt,即拉丁文的Damietta),经过差不多两年(1219年11月到 1221年8月)的斗争,卡米勒才强迫十字军放弃迪木雅特,然而准许他们自由通行。第5次十字军是失败的,这令西欧的基督徒们耿耿于怀,虽然十字军获得了一些商业上的好处。

===== 菲特烈二世。德国于1994年发行的邮票,纪念他诞辰800周年 =====

1220年代欧洲最强大的或最有潜力成为最强大君主的人,莫过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菲特烈二世(Frederick II, 1194~1220~1250)。欧洲历史上最有名的菲特烈二世肯定是号称菲特烈大帝(1712—1740~1786)的普鲁士国王,这位神罗皇帝菲特烈二世则是中世纪最强大最有传奇色彩的君主之一。菲特烈的祖父是著名的巴巴罗萨,即红胡子菲特烈一世,父亲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六世,母亲是诺曼西西里王国唯一继承人康斯坦萨(Constance),出身极为高贵。不幸的是,腓特烈在3岁时父亲去世,4岁时母亲去世,小小年龄就成了孤儿。神罗皇位需要选举,菲特烈很难保住,来自母系西西里王冠则理所当然的落在他的头上,所以菲特烈从1198年起,便当上了西西里国王。虽然这个高贵的孤儿国王的监护人是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Pope Innocent III, 1198~1216),家庭教师是后来当上教皇的霍诺留三世(Honorius III, 1216~27),实际上教皇对他不闻不问。菲特烈在西西里首府巴勒莫(Palermo)度过童年。在一个充满阴谋和冷漠的宫廷中,这个孩子虽然戴着王冠其实却是个时时被监视的囚徒。没有人关心他,有时候连吃饭都成为问题,菲特烈在巴勒莫的街头流浪,依靠富有爱心支持皇帝的家庭的接济。但正是这样悲惨坎坷的童年的经历影响了菲特烈二世的一生,他待人平等,可以同马夫平等地交谈问题,他只相信自己,极端地自我,相当地世故。

西西里岛在欧洲是个很特殊的地方,它基本在地中海的正中央,距离北非很近,经常被非洲统治者征服,比如迦太基共和国、汪达尔王国。早在652年,即阿拉伯人摧毁东罗马帝国海军的同年,倭马亚王朝太祖穆阿维叶的一位海军将领就袭击了西西里的名城、阿基米德的老家叙拉古(Syracuse, 也叫锡拉库萨),劫掠到大批的妇女、教堂的财宝和其他有价值的战利品。9世纪初,阿拉伯人大举入侵西西里,831年征服首府巴勒莫,此后的约200年,西西里在阿拉伯人的统治之下,直到1080年代被诺曼首领罗伯特-吉斯卡尔(Robert Guiscard)赶走。阿拉伯人和诺曼人的统治下,西西里呈现出浓重的穆斯林色彩,穆斯林能担任高官。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菲特烈,从小就满身的阿拉伯味道。1220年,刚刚26岁的菲特烈在当年的家庭教师教皇霍诺留三世的支持下,当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然而神罗从北面,西西里从南面,将教皇的地盘团团围住,又令教皇霓下坐立不安。1225年,教皇霍诺留三世撮合菲特烈与早已丢失国土的耶路撒冷王国女继承人伊萨贝拉(Isabella II of Jerusalem, 1212~28)结婚,这样菲特烈就有义务为自己、为教皇、为天主夺回耶路撒冷。1227年,力图加强教皇权威的格里高利九世(Gregory IX, 1227-41)当选,命令菲特烈作为天主教世界最高世俗统治者、众多国王的表率,效法伟大的祖父巴巴罗萨率军远征并夺回耶路撒冷,面对的对手正是埃及之王卡米勒。

菲特烈义不容辞的带领第6次十字军,踏上东去之路。出乎战前预料的是,菲特烈和卡米勒没有打仗,双方达成了协议。卡米勒将耶路撒冷、耶稣的出生地伯利恒、老家拿撒勒、连接港口城市阿卡(Acre)到耶路撒冷的通道都送给菲特烈,代价是菲特烈支持卡米勒对付其他阿尤布朝的宗王,这一结果令指望削弱菲特烈的教皇目瞪口呆。这次东方之行,令菲特烈的伊斯兰化更深,他养着一群妻妾、从东方物色来的舞女,经常带着美女们乘坐骆驼骄子招摇过市。无论在私人习惯方面或公务生活方面,菲特烈都是半个东方人。在他的宫廷里,有从叙利亚和巴格达聘请来的一些哲学家,他们蓄着长胡须,穿着长袍子;还有从东西两方来的犹太人。菲特烈与阿尤布王朝的关系非常密切,接受了埃及王卡米勒赠送的一只长颈鹿,那是在中世纪欧洲出现的第一只长颈鹿。他把这只长颈鹿和几头骆驼一起放在他的巡回动物园中,他到欧洲各地视察的时候,这个巡回动物园也都随着他去。他与阿尤布王朝的叙利亚之王阿失剌甫的关系也不错,后者送来一套奇妙的天文设备,菲特烈回赠了一只白熊和一只白孔雀,这两件礼物使大马士革人吃惊。由于菲特烈的诸多古怪甚至是异端的行为,基督徒称他为“西西里岛的两位受洗的算端”之一,另一位是菲特烈的外祖父罗杰二世(Roger II of Sicily, 1095—1105~1154)。

1238年,卡米勒去世,其子阿迪勒二世(Al-Adil Sayf al-Din Abu Bakr II, 1238~1240)即位,阿迪勒二世在位两年被弟弟萨利赫推翻,萨利赫(As-Salih, 1205~1240—1249年)是最后一位强有力的阿尤布君主,对父亲如此轻松的割让耶路撒冷耿耿于怀。早在上台之前,萨利赫因内争失败,逃亡伊拉克北部的詹辛拉地区,与流亡此地的花剌子模残部勾搭在一起。

这些花剌子模残部,在扎兰丁败亡之后并没有就此销声匿迹,而是在一些有力人物的的领导下继续向西移动,迫近伊拉克和叙利亚交界处的詹辛拉地区。此时的叙利亚之王是前述的阿失剌甫的弟弟萨利赫-伊斯玛仪(As-Salih Ismail, 1237~45),也是埃及王萨利赫的叔叔。伊斯玛仪于1241年任命大将、霍姆斯(Homs)总督曼苏尔(Al-Mansur Ibrahim)去东线,讨伐渡过幼发拉底河的花剌子模人。4月25日,曼苏尔在名城埃德萨附近大破花剌子模人,迫使残敌退往哈兰(Harran)。花剌子模人则重整旗鼓,向南侵犯哈里发的伊拉克地盘,曼苏尔跟踪追击,兼并了从花军手中夺取的原属哈里发的地盘,并据为己有,曼苏尔名为叙利亚的将领,实际上已经独立。

扎兰丁的一个异密道莱沙的儿子巴剌迦惕,在回历639年(公元1241年7月~1242年6月),向阿勒颇领主、萨拉丁的曾孙纳绥尔(Al Malek An-Nasir Yusuf, 1236~1260)的母亲求婚,遭到拒绝,双方因此开战,阿勒颇人大败,花剌子模人趁机大掠。阿勒颇人不服输,与花军再战,不分胜负,巴剌迦惕的一个儿子去巴格达,与哈里发建立起联系。1242年 8月,阿勒颇人与曼苏尔组成联军进攻花军,花剌子模人被击溃,抛下了妻子、儿女、粮食和驮畜,阿勒颇人获得了大批战利品。

叙利亚王伊斯玛仪与埃及王萨利赫,虽然是叔侄关系,却都想吞并对方的地盘,冲突不可避免,基于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原则,花剌子模人成了埃及王萨利赫的朋友。花军旋即深入叙利亚,叙利亚方面首席强人曼苏尔举兵抵抗,大败,曼苏尔仅以身免。埃、花联盟的下一个目标,是拿下横亘在埃及、叙利亚之间的耶路撒冷,花军应萨利赫之邀围攻耶路撒冷,由于兼任耶路撒冷国王的菲特烈皇帝不在城里,耶城守军群龙无首、抵抗不力。1244年7月15日,花军攻占耶路撒冷,并大肆屠掠,将圣城彻底破坏,只将一片残垣断壁留给萨利赫,仿佛是替大唐收复洛阳的回纥人。不管咋说,萨利赫从异教徒手中光复了圣城,威望大为上升。

拿下耶路撒冷,埃及和叙利亚之间的缓冲没了,埃叙两个阿尤布王朝分支面对面相遇。为了对抗强敌,叙利亚阿尤布王朝、臣服于叙利亚的霍姆斯之王曼苏尔、十字军各路势力团结起来组成统一战线,共同应对埃、花联盟。反埃同盟的主要成员有:

1. 叙利亚之王伊斯玛仪。

2. 卡拉克(Kerak)之王纳绥尔-达乌德(an-Nasir Dawud),他是阿尤布朝太宗阿迪勒的孙子、萨拉丁的侄孙,统治着约旦河两岸。

3. 叙利亚王伊斯玛仪的霍姆斯总督,实际上已经独立的曼苏尔,担任穆斯林军的司令。

4. 雅法和阿斯卡伦伯爵(Count of Jaffa and Ascalon)瓦尔特四世(Walter IV of Brienne, 1221~44),他是反埃联军的总司令兼基督徒军司令。

5. 圣殿骑士团,团长阿曼德(Armand de Périgord)。

6. 医院骑士团,团长威廉(William of Chastelneuf)。

7. 条顿骑士团

8. 圣拉撒路骑士团(Order of Saint Lazarus)。圣拉撒路(St. Lazarus)是《圣经 新约》中的人物,病重而死,耶稣对着他的坟墓大声呼喊:【拉撒路出来】。【那死人就出来了,手脚裹着布,脸上包着手巾。耶稣对他们说,解开,叫他走】。拉撒路显然处于假死状态,医学界就将假死现象称为拉撒路现象【Lazarus phenomenon】。这段记录中没说拉撒路得了什么病,后人根据他满身裹着布和毛巾,认为他死于麻风病,于是圣拉撒路成了麻风病人的主保圣人。

十字军的耶路撒冷王国时代,耶路撒冷城建立了强大的圣拉撒路骑士团,成员大多是麻风病人,据说在战场上,该骑士团成员不戴头盔,他们脸上的麻风痕迹令人恐怖,以此来震慑敌人。著名的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四世(Baldwin IV, 1161—74~85)是个麻风病人,他的卫队就由圣拉撒路骑士团员组成。圣拉撒路骑士都是必死之人,作战极为勇敢,麻风病又是烈性传染病,对手看着就害怕,所以圣拉撒路骑士的出现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的效果,1177年的蒙吉萨战役中,麻风王率领圣拉撒路骑士击溃了萨拉丁的马木留克卫队,几乎活捉萨拉丁。1291年,穆斯林攻占最后一个十字军据点阿卡,圣拉撒路骑士团战斗到最后一人。法国大革命后,圣拉撒路骑士团转型为慈善组织LAZARUS HILFSWERK in Deutschland e.V(LHW)。英语中的传染病医院一词(Lazaretto),也来自圣拉撒路骑士团。

反埃联军中的基督徒有1000骑兵、6000步兵,穆斯林军队数量少些却都是骑兵,叙利亚骑兵和贝都因骑兵各有2000人,联军共约11000人。埃花联军的司令是埃及将军拜伯尔斯,注意这个拜伯尔斯不是后来的伟大的算端鲁克那丁-拜伯尔斯,两人重名而已。埃花联军人数比反埃联军的人数略少一点,从人数上看,双方势均力敌。

===== 本章相关地名 =====

1244年10月17日,两军在加沙(Gaza)东北部的哈比亚村(Harbiyah),法语叫拉-佛比埃(La Forbie)相遇。反埃联军的穆斯林军司令曼苏尔建议联军总司令瓦尔特,固守大营不出,不要主动进攻,花剌子模人是亡命徒,轻佻好斗却没有长性,攻击我们的营地不下必然离去,届时再进攻埃军,一定可以获胜。瓦尔特不以为然,认为本方人数占优,没必要畏惧敌人,下令展开战斗队形迎战。联军向南展开,主力基督徒十字军放在右翼,靠近海岸;霍姆斯和大马士革的2千叙利亚穆斯林军队居中;2千贝都因骑兵在左翼。

自恃勇武的基督徒骑兵首先离阵出击,强攻貌似较弱的埃及军阵线,数次进攻都未能得手,埃军马木留克守住了阵脚,基督徒却再衰三竭,还影响了穆斯林战友的士气。次日即18日两军再战,轮到埃及人动手了。埃花联军司令拜伯尔斯命令昨天没有出战的花军出击,攻击敌人阵线中央的叙利亚穆斯林。别看花剌子模人在蒙古人面前比较怂,对更西面的穆斯林却有着足够的优势和信心,果然叙利亚人的中军一触即溃,逃离战场。花军随即向右旋转,进攻敌人左翼的贝都因骑兵,贝都因人是游牧的阿拉伯人,以好斗不驯著称,虽然他们顽强的坚守战线,依然被打得七零八落,最后几乎被全歼,反埃联军中的穆斯林司令曼苏尔见手下要么逃走要么打光,带着280个残兵败将逃离战场,只留下7千基督徒军队在左翼,面临埃花联军的攻击。

此时十字军的处境非常险恶,正面面对埃及的马木留克,右侧翼面对花剌子模人,而且随时可能被花军包抄到背后,左侧是大海,面临背水作战的绝境。瓦尔特的应对是死中求活,命令手下的十字军骑兵强攻对面的埃及马木留克,留下步兵守住阵地,缠住花军的侧面攻击,只要能击破正面埃军,战事结局犹未可知。然而昨天基督徒不能击破埃军,今天依旧不能,虽然十字军骑士舍命攻击,几乎得逞,最终还是差了一口气,未能击穿埃军阵线,败局已定。十字军骑士向前推的时候,花军绕到十字军步兵的后面,从侧面和后方猛攻,固守阵地的装备低劣纪律涣散的十字军步兵瞬间全盘崩溃,留在前方作战的十字军骑士三面被围、一面背海,这些骑士拼死奋战了几个小时,直到抵抗被彻底粉碎。此役的结果是,5000名十字军阵亡,800人被俘,总司令瓦尔特、医院骑士团团长威廉被俘,圣殿骑士团团长阿曼德等多位僧俗显贵阵亡,仅有33名圣殿骑士、27名医院骑士、3名条顿骑士逃脱,这是1187年哈廷战役(Battle of Hattin)之后,十字军最惨痛的失利。总之一句话,十字军的精华被埃及马木留克和花剌子模流亡者一扫而空,从此基本丧失了野战能力。

拉-佛比埃战役后,埃花联军把反埃联军司令瓦尔特四世押解到他的封地雅法(Jaffa)城下,对他施加酷刑,企图让雅法人不战而降,没能如愿。

败报传到西欧,整个天主教世界震惊。教皇英诺森四世(Pope Innocent IV, 1243~1254)是个更加强悍的人,刚刚上台就与菲特烈皇帝闹翻,菲特烈这个【受洗的算端】对教皇毫不客气,发兵围攻罗马。眼下耶路撒冷丢失,十字军在东方惨败,显然是打击皇帝菲特烈威望的好机会。鉴于意大利和罗马处在皇帝的包围之中,英诺森离开意大利,跑到世代与神罗不合的法国地盘上,于1245年在里昂召开大会,慑于皇帝的威力,德意志的僧俗贵族很少到会,出席者以法国、西班牙人为主,最重量级的世俗君主,当属欧洲除了神罗皇帝菲特烈之外,唯二的皇帝—君士坦丁堡拉丁帝国皇帝鲍德温二世(Baldwin II of Constantinople)。本次大会产生了两项重要的决议:

1. 鉴于菲特烈二世皇帝对教皇大不敬,围攻罗马城,对丢失耶路撒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将其开除教籍。

2. 命令法国国王,被称为圣路易的路易九世(Louis IX of France, 1214—26~70)发动第七次十字军夺回圣城。

失去教籍的菲特烈马上面临四面楚歌的境地,各路蠢蠢欲动的反皇帝势力团结起来对付他,他生命的最后5年一直在与反对派做斗争,无力干预圣地事务。路易九世被奉为中世纪法国乃至全欧洲君主中的楷模,绰号“完美怪物”。在中世纪的欧洲,要成为一个模范君主至少应具备以下条件:虔诚的基督教信仰,参加十字军东征,执法公正等,而他具备了以上的全部。尽管他没有给法国带来什么革命性的变化,但他长期、有效的统治,给法国带来了一个稳定繁荣的时期,加强了法国王室的权威和地位,为法国王室在半个多世纪后的英法百年战争的沉重打击中仍屹立不倒,并进而形成法国民族国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由于种种原因,直到3年后的1248年,圣路易才发动第七次十字军启程前往东方,因此在1245到1248年间的东地中海的舞台上,基本没有基督徒的事。

在穆斯林方面,埃及王萨利赫乘胜追击叙利亚的同宗,拿下大马士革,一举成为伊斯兰世界最强大的君主,巴格达的哈里发末代哈里发穆尔台绥木(Al-Musta'sim, 1242~58)授予他最高世俗君主头衔—算端。萨利赫与花剌子模人的蜜月没维持多久,这些从中亚一路流亡到地中海世界的亡命徒绝非易与之辈,不仅骁勇善战,还企图效法扎兰丁,在地中海世界建立新新花剌子模帝国。花剌子模人认为自己是萨利赫的盟友,不是臣属,不承认萨利赫的算端和宗主地位,双方的矛盾不可调和,只能兵戎相见。

1246年3月,丢失大马士革的叙利亚王伊斯玛仪联合花剌子模人进攻大马士革。鉴于2年前耶路撒冷被花军彻底屠灭的前车之鉴,守军拼死抵抗,甚至开始吃死猫烂狗,而这些东西是穆斯林平时绝对不能吃的。因为害怕花剌子模人在叙利亚获得根据地并生根发芽,前年刚刚惨败的霍姆斯之王曼苏尔,与已经和花剌子模人兵戎相见过的阿勒颇之王纳绥尔,组成联军去解大马士革之围。花军见状停止攻城,在霍姆斯湖(Lake Homs)附近与曼苏尔会战,结果花军遭到决定性的失败,结束了15年(1231~46)的东地中海之旅,从此花剌子模人作为一支势力不复存在。

作为花剌子模终结者的曼苏尔,一举成为叙利亚地区最强大的君主,然而他的命不好,1246年6月28日去世。拉-佛比埃战役(Battle of La Forbie)的胜利者拜伯尔斯,在此战之后和花剌子模人打得火热,花人彻底破灭之后,他被萨利赫逮捕,瘐死狱中。拉-佛比埃战役的失败者瓦尔特四世,被俘之后在雅法城下遭到花剌子模人的酷刑,花剌子模破灭后被押解来到埃及,1246年死于开罗狱中。

至此,花剌子模帝国的历史完全结束。下面将说说本文相关人物、国家的结局,欲知详情,请看下一章《大结局与年表》

通宝推:二十年后,猪头大将,老顽童,联储主席,bluearmy2000,
家园 花之,图去哪里找啊。

最近的几篇王子也没在天涯更新了。

家园 话说腓特烈二世那个称号是谁说的

成4里面称他是“王座上的第一个近代人”。评价极高

家园 不知道,我没玩过成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