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盘点一下印度LCA战机2011年的表现 -- daharry
但是我觉得武器的关键还是性能,后续的服务,价格。台风和阵风在这三点上对F15SE肯定没什么优势。当然在这里没有讨论更重要的政治因素。
至于说su30MKI,我个人认为这应该是一款失败的飞机,这种飞机的使用问题应该比较多,如果这种飞机很好用的话,印度没有必要开标去购买新的飞机了。Su30MKI是印度出钱研发的,就跟巴基斯坦对于枭龙拥有控制权是一样的。将来法国对阵风的技术转移,肯定不会比Su30MKI做得更好。
myDday兄猜得不错,平台是指苏27的平台。当然,这是我个人观点,因为我倾向于航程对于我国空军的重要性,而且作为一个军事爱好者,武器装备的攻击距离,机动性是个人爱好。这就是“沈飞的平台”
就两个厂的队伍,35-45岁的,成飞占优,但大多当领导了。25-35岁的,相差不大。这也是个人观点中的“成飞的队伍”
至于黑丝妹子,网上太多了,没必要聊了。
至于印度海外人才,嘿嘿,兄是在美国么(这里似乎很多海外人才,以后好好讨教英语问题哈),好几个美国回来的朋友都说印度人说得多,做的少。不过每个民族都有优秀的,我见过两个印度朋友,个人能力完胜大多数日本人的。只要印度能集中优秀分子,技术突破不是难事,毕竟都是美国人研发过的。
印度最难的还应该是总体和项目管理,时间观念确实松,又不喜欢加班,想着法国项目经理和印度项目经理开会的场景,估计要超时,哈哈。
还“成飞J10项目的来源就真不想说了”呢,不就是想说大卫国那个死狮子嘛,其实与其说恶棍像狮子,倒不如说更像X31,特别是侧后方那个角度。
我是个小虾米,得草就算我的食儿,没事。
好容易盼来个回复,讲了不少东西,值得我学习和思考。人家没有用过激语言,仅仅谈了些感想,大哈瑞没觉得有什么出圈儿的。很不理解为什么河友用这样的方式轻率地给人家泼冷水?
不同意见永远存在,善意和建设性的讨论总比糊里糊涂的扔一把草有用的多。在河里呆了7年,有许多河友给我提过意见,指出我写的烂文里的毛病。我都非常感激,他们帮助我进步,我们都是好朋友。
我有时也会给有过激言论的河友发短信,谈谈我的看法。为的就是不挑起毫无意义的口水战。大多数情况下河友们对我的批评建议都能给予正面的回答。我十分高兴。
我很怀念河友们能相互包容的那段好时光。
我到河里来寻找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
谢绝口水战。
3点解释:
1 当年的成飞和沈飞
估计最大的争议是关于成飞和沈飞的观点,有河友说我瞎说,列举了一些文章,但是:
J10交给了成飞,苏27交给了沈飞,大多数原因是一种惯例,一南一北,两个厂都要有事做。所以说是命运的安排。
当年沈阳601所强得多,成都611所的能力,不是太强,甚至被132厂所鄙视。举一些例子:
132厂的屠基达90年代就是工程院院士了,611所的宋文骢2000年以后才是工程院院士。而当年这两位的名气和顾诵芬比,逊色很多。
611所搞十号工程时,从132厂设计所挖了很多人。(当年132厂自己也有设计所哦)
当时的主力是年轻人,不是文章中提到的老总们,尽管很钦佩老总们的品德,经历过文革后,能在技术上指导的老同志很少,很多新技术是年轻人帮老同志。
用“歼十 酒吧 夜总会”搜索,会出来一些可笑的结果,但当时意味着艰难,折磨,争吵,以及今天的百感交集。所以我没有取笑LCA的心态。
(PS:酒吧=久趴,趴字用四川话发ba的音。夜总会=夜(晚)总(师)会,很多故事不能说,但这种励志的故事是可以说的啊,对现在的宣传部门真是无语。)
2 未来的成飞与沈飞
成飞的优势在于队伍,由于J10资料少,被逼上梁山,现在三四十岁的技术人员比较强,所以自主研发这个大方向是对的。但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水平差不多。
整个东北华北的工业体系比西南好太多,这对沈飞是一个极大的利好。
苏27绝对比J10值得重视,关键就是航程。这和整个大纵深防御战略非常匹配,试想一下:当东海有事,内陆数百架战机从数十个机场由西至东逐次起飞,光是卫星照片就能迫使敌人不战而退。所以个人喜欢这个平台。
(我没有任何地域偏见,而且我来自全球北纬30度最温暖的地方。)
3 印度与中国
举几个自己身边的例子:
一位印度朋友,搞机械出生,但手边的软件不给力,直接自己动手,搞定。在日本日产汽车,此人咨询费3000USD一天。
另一位印度朋友,计算机软件专业出身,自己二次开发一个新模块。此人也去过成飞帮忙,不知道看到老巴没有,感觉如何,呵呵,没好问。
问及一个英国朋友,印度和巴西的水平比中国如何,出于礼貌,回答是中国好点,但是巴西也不错,印度弱点。但是做个案例分析后发现,巴西,印度和我们差距很小。
所以没有必要取笑LCA,而且印度现在搞LCA,比中国当年搞J10多了很多优势。一旦印度人突破目前这些关口,就不可小视了。
也知道海外华人很多关于印度人的笑话,但是印度也有一群热爱祖国的有真才实学的小白象,和很多小白兔一样。
(也有不少玩政治的小黑象,这也一样,same,same,这是我和印度朋友聊到自己国家时最频繁的词,然后往往是两人的大笑)
2点希望:
1 投草的童鞋,满意这些解释的话,再投个花吧,西西河确实不错,特喜欢树展。所以也希望有声望后能多点自由。
2 如果有年轻人看到,多思考一下吧。近年来,太欢乐了,看不到不足,甚至掩盖不足,听不得说不好的话,这样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去年在东北的旅途上,偶遇一位比我年长的飞行员,谈到近年来几位战友因为飞机问题牺牲时,那一脸的悲伤啊。。。太乐观,会付出血的代价的。
3-29:收到这么花,出来说一声,多谢了。
先花,见人所不见。
这些优势都是老生常谈了,已经众多河友论证,其更多是表皮的光鲜,而不能构成内生性的核心竞争力。没有严整的科技基础,没有完备的工业体系,没有踏踏实实的发展心态,注定那些所谓的优势起不到根本性的加分作用。LCA的问题,不仅仅是“某些难点”,
而是从思路到技术要求、从设计到工程、从材料到工艺、从队伍到体制的体系性的缺陷,都是卡脖子性质的。这些问题不解决,LCA衍生型号无从谈起,即使有,也只会更令人欢乐。而这些问题,不是海外经验、海归人员或进口技术材料可以解决的
就航空产业、航空技术而言,德、日恐怕称不上体系了,尤其是排不到现在的中国之前,遑论未来的中国。
1500的作战半径,意味着飞机在进入战场前飞2个小时,如果算上飞行前的准备时间,这意味着飞行员在进入战斗时要么肚子不给力,要么有内急前兆。导航问题可以通过自动驾驶解决——但这样一来又丧失了基地远离战区的优势,如果是低空隐蔽进入的话,则飞行员必须保持高度紧张,到了战区了人也累得够戗了,可能一次两次后果还不明显,第3次恐怕就要出问题了。
人毕竟不是机器,虽说军队讲究人适应机器,但根本方向还是让机器适应人的。
谢谢送花先,回复如下:
1 关于印度
你所提到的困难:“从思路到技术要求、从设计到工程、从材料到工艺、从队伍到体制”。这些困难,90年代的中国都有的,包括体制。当年成飞很艰难,都有卖成飞的流言,而且还嫌2万多职工负担大,要下岗呢,根本没有现在的举国体制来支持(所以我看到现在的文章很好笑)。从现在公开的信息来说,估计真要感谢386。
所以看到印度目前的困难,就仿佛看到了我们的昨天。所以没有理由说印度人走不出来。大家都觉得很多技术高精尖,其实做过一遍就很简单。工科的东西,很多时候就是见过和没见过,做过和没做过的区别,不如理科和文科那么依赖灵感。
个人也很诧异LCA被拖着阅兵,原来不是已经首飞了么?怎么又飞不上去了?估计真是复合材料带来了麻烦。
2 关于德 日的航空工业
德国的航空工业确实不清楚,提技术体系是泛指整个制造业。
但是,不要小视日本啊。在饭桌上,日本人很自豪地说在787项目中不少地方是他们教波音,波音应该付咨询费给他们,也许是吹牛,但我觉得吹牛的可能性小。
日本和我们都懂得韬光养晦,很多东西不说只做的,在战争来临,是出其不意的,具备奇兵的效果。(所以我真不喜欢卧草党,宣传安排的例外)
有些东西,也许他睡了3天的课,但是听进去1句,就能带来巨大变化
"大家都觉得很多技术高精尖,其实做过一遍就很简单。工科的东西,很多时候就是见过和没见过,做过和没做过的区别,不如理科和文科那么依赖灵感。"
我以为偏颇。极端的例子是文理科的突破一个人就可以实现,如曹雪芹、爱因斯坦等,只要他们自己不傻就行。而工程的东西,特别是尖端的、需要协同的东西,要求大量的人参与,要求所有人都不傻、相关管理、监督和决策机制不傻、国家政策不傻才行。其中一项掉链子,就会犯错误。这些年中国发足狂奔,已经差不多和老美在同一天里了,但是老印距离中国的“昨天”其实还远。
理科和文科那些依赖灵感的东西,中国不是玩不好,其实恰恰相反,中国是最会玩的,简单看一下历史就知道了;但是现在中国可能不去玩,因为中国还处在“危机”中,还在为“生存”打拼。
有人会问“中国已经G2啦,为啥还要处在危机中,还在为生存打拼呀?”因为中国人不习惯、哪怕是第二的位置。咱们的祖先在第一的位置上一骑绝尘上千年,给咱们现在这些人树立了榜样、提出了要求、下达了任务,让咱们亚历山大。
老印没有这些“榜样”、“要求”和“任务”,所以就没有压力;没有了压力就有了思想上的自由、意识上的民主、制度上的人性;就可以有理科和文科上的灵感,可以将这些灵感用在从个人的生活方式到国家的发展等各个方面。如LCA一般闪烁着老印特色灵感的奇葩,可谓比比皆是、罄竹难书。
做老印易,做中国人难!
慢慢看了很多军友的回复,可以说有的军友对LCA缺乏了解就凭着想当然发言,说出来一看就不着边际,建议先看看LCA相关的资料,我这里先推荐军事作家方方大作,供大家参考:
LCA发展评述
本文原载于《国际展望》,仅供诸位同好探讨,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其它用途。转贴请保留本信息。
方方
LCA这个名字,对于绝大多数航迷来说并不陌生,不就是印度的“Light Combat Aircarft(轻型战斗机)”嘛!但如果说“Tejas”,恐怕不少人要愣一下——什么东西?事实上LCA只是项目代号,Tejas才是这种飞机的官方名称。我们对两种名称反应的差异,实际上体现了一种主观心态:印度就应该是贫穷落后的国家,因此搞出来的飞机也一定是垃圾。所以当我们知道印度在进行LCA项目之后就一笑置之,不再关心后续发展,当然也就不会留意它的官方名称Tejas。由于LCA发展一路坎坷,断断续续的不利报道更加重了我们的轻视心理。然而我们的祖先早已告诫我们:“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印度同样是发展中国家,LCA研制过程中得到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笔者正是基于这一立场撰写此文,权作引玉之石。
链接地址:http://www.airforceworld.com/fighter/LCA_Fighter_India_2.htm
好文供军迷们慢慢品尝,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根本就是两回事,一个天上一个地上。河里有不少去过印度的人的精彩论述,我就不多说了。
而且印度的私营企业和国营企业也是两码事。印度国营企业的效率不是一般的低。最简单的,成飞当年国家不管,只好自力更生,而LCA的设计生产者ADA和HAL还处于吃大锅饭状态,干好干坏一个样。比如说吧,价值上亿英镑的零件从BAE邮出来就没影了,两年后才发现,东西早就找不到了;原本在俄罗斯租用IL76给发动机试车,普通人的想法是:把这架飞机买下来开回国,这么干省钱,还可以在国内作试验提高科研效率。问题是印度的国营企业经常干出考试铅笔的事儿啊,所以就出现了如下情况:把飞机买下来以后才发现没人会用,于是飞机一直就在俄国放着,一边交停机费,一边还得继续花重金雇俄国人作试验。类似的SB事印度国营企业干得多了。。。所以千万别拿ADA和HAL比成都所和成飞,那真是对他们的极大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