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盘点一下印度LCA战机2011年的表现 -- daharry
但只凭肥豹,那里有凭歼10黑丝在阿三面前说话来得大声啊。
IdontFly都比LCA强。
但因为成飞搞出了歼10和黑丝,我们已经不用理会阿三了,我们的目标直指美帝。
但是发动机还是大问题。
你说的是什么节目的哪期啊?俺要去围观~
LCA技术难度还是大于j8的吧?
LCA技术要说高过肥豹也可以。关键这机到现在还不成个事儿,难产。 而且即使过些年勉强产下来多半也是个白痴儿童。
我们都知道,印度对于“隐身”有自己的标准,楼主和您的说辞,都无法改变LCA是隐身飞机的现实。
八爷好歹按要求完成了任务。
另外108架应该还是伟大的HAL组装吧?
巴基斯坦军队有如此可靠的盟友协助,巴军将士应该好好地感谢一下真主和撕破大婶。
整体技术基础薄弱,军工投入大幅减少,那段时间可是真不容易呢
最大速度1.6马赫,过载5个G。
气动、航电、发动机,飞控都是法、美提供的技术。
平大湿比较枭龙和光辉了,试评一二。
印度不装备光辉是因为印度现有的好飞机很多,光辉神马的咱看不上。进度延迟,那都是因为三哥不上心。
发动机都不行,咱种花家的要争气。不过印度比中国更不争气,大湿倒说了句实话。
大湿脑子又昏了,前面刚说过三哥不大量装备光辉是因为好飞机太多了,现在又说需要大量装备。
LCA的超重问题,大湿视而不见了。
三哥神武,LCA到现在竟然没有掉下来一架。不过大湿好像忘了LCA还在试飞阶段,巴铁的雷电已批量装备训练了。
这个帖子欢乐太多了点,XDJM们,谈谈个人读后感。
1 成飞与沈飞
现在成飞被捧得很高,加持了一大堆光环,其实真相仅仅是命运之神的手指的随意拨弄而已。
当年一个接了J10,一个接了苏27,
J10的资料少,成飞有了很大自主的空间,被迫摸索了很长时间,但是也锻炼了队伍。
苏27的资料太多,数以吨计,主要精力用于消化吸收,当然队伍的自主研发能力就下降了。
但这仅仅因为分配了不同的项目,和这两个公司关系不大。
未来么,沈飞的平台好,成飞的队伍好,很难说未来谁更强。希望是华为和中兴。
个人认为,苏27对我军更重要,关键点:航程。
2 印度与中国
LCA看来确实有点问题,主要原因看来是:指标高。
但是就战斗机这种产品而言,几十年换一代,指标高,是对的。
相比之下,我军队战术上讲求以奇制胜,但武器装备技术上极其保守,总是求稳。
以正合,以奇胜,很经典,其中武器装备也需要“奇”。
印度目前研制LCA,可能在某些难点上出了问题。
不过,相比我们90年代,印度有大量海外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有大量海外外包经验的技术人员,有大量材料和技术可以进口,优势很多。
复合材料等各种难点一旦克服,那么一支能攻关的研发队伍就不可小视了,LCA以后的衍生型号就不会让大家这么欢乐了。
但是估计最大的问题是总体,项目管理,研制几百个零件的产品,和研制几万个零件的产品,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目前都做得不好,何况印度。
一旦走过两三个型号的总体,项目管理,那就不可小视了,这个过程,需要时间。
而这一段时间,没人会主动攻击印度吧,所以印度的局势比我们好。所以我们要更努力。
3. 法国和印度
有个河友说是最好的选择,我不敢苟同。
我脑补了一幕幕喜剧,都是一个懒散的丈夫,和一个懒散的婆娘,把家搞得一团糟的故事。
一个法国项目经理,一个印度项目经理,想起来,就很好笑。
希望印度朋友至少把培训搞得好一点。
选型不能只看价格,很多因素,要综合考虑。(如果印度这次是来了个太极,那么代价太大了吧)
印度试图走市场换技术的道路,应该选美国。
称得上体系的技术,美,德,日,希望还有未来的中国,第一还是美国。
歼十这个项目根本就不是分配给成飞的,是宋文骢总师力争来的,本来也是要给601的,哪有神马“其实真相仅仅是命运之神的手指的随意拨弄而已”。况且成飞弄出来的新东西一个接一个,水平越来越高,这是随意拨弄得出来的?至于沈飞,俺不希得说它。最近歼十一(疑似电传飞控有重大隐患)、歼八二(空中连发引擎破裂、通讯中断)又连连出问题,“消化吸收”了这么久搞不定两七也就算了,八二这种破烂的质量都保证不了,这是任何遁词可以帮它遮羞的吗?而且苏二七的平台已经老了,沈飞又没有能力搞重大创新,隐身性能差这一点就决定了将来先进机型大量装备后,歼十一各种型号主要将用作巡逻机。
成飞和沈飞的区别,是企业文化的差异。
为了贯彻邓小平同志的指示,1982年1月,空军向军委请示研制新型歼击机的问题,经军委批准拨出专款进行新歼击机的研制。空军为此制定了相应的战技术要求。2月,国防工办在北京召开了新机研制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总参装备部、空军、海军航空兵部,三、四、五机部的领导和国家计委以及很多专家。会上提出新型歼击机可供考虑的方案。新型歼击机的主要空战性能要比歼8Ⅱ好,接近F-16,优于米格—23,作为我军90年代低空作战的主要机种。在当时国内一些专家看来追赶F16“望尘莫及”。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歼-8战机,也只是二代机,而先进的第三代战机美国的F15、F16和苏联米格-29,已经开始装备并应用实战。
宋文骢回到研究所后,立即开始按照空军的要求展开部署,同时充分利用所里多年来得预研成果,集中力量准备方案。半年后,新机讨论会在北京再次召开。会上,宋文骢握着飞机模型,信心十足地讲解。从战技术要求到飞机的使命、任务、要求、战术性能、武器、火控、机体结构、系统等,既有实验结果,又有图样实例,4个小时的报告赢得了与会者长时间的掌声。
1984年5月,经过与兄弟单位的方案对比后,国防科工委,国家计委决定新歼击机研制总体单位定点在一航集团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和成都飞机制造厂。同年6月,国防科工委确定对飞机的总要求,以及新歼击机研制的若干原则问题,重点是4大关键技术:鸭式布局设计、飞行控制、航空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