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汉武帝年谱——七十年≈两千年 -- 江南水
那时从汉中逃亡的人海了去了。值得萧何月下独骑去追回来的人,只有一个。
那可是正儿八经成编制的专业挖坟队伍。包括汉家历代皇陵在内有名有姓的墓地都开了100遍啊100遍--除了祖龙的之外。
不然以三国时代劳动人口之少,军阀无余财拿什么聚拢军人。
有一样是相同的,那就是中央无力维持帝国,只能任由地方割据。
后来刘焉的提议,不过是顺手一推,试图让帝国做最后的挣扎而已,结果推行者本身就有私心,哈哈,悲剧了。
中山靖王墓,马王堆汉墓都是完整的吧?里面有多少黄金制品?好像主要陪葬品不是陶器铜器就是漆器,黄金的作用主要是点缀.这两墓的主人可都是不差钱的啊.
而且三国以及以后中国历史上再没有按吨赏黄金的壮举了吧
马王堆里的,丝帛漆器工艺都很精美;中山靖王那个,金缕玉衣只能说明玉器加工工艺高超,黄金还只能拉拉丝。这两个能保留下来,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远离那个时代的中心关洛地区--董卓曹操动手的集中地区。
出土的先秦时代青铜器陶器竹木漆器都很多,金银器却比较罕见,做成首饰之类后代常见器物的更少了。我在湖北省博物馆好像只看过一件酒杯还是什么的家伙,粗糙得很,比起青铜器的精美完全没法看。
很可能黄金在那个时代只是货币,秦汉墓也没见拿半两钱五铢钱做陪葬的,多是生活器物或礼器祭器之类。
三国及以后没大规模赏金,一是东汉佛教已经传入,黄金消耗不少;二是黄金加工工艺提高,做成工艺品首饰赏赐的价值明显高于金锭。加上银的较大规模开采和丝织品产量的提高,这些等价物的数量增加,更方便大规模赏赐了。
最后一个,就是莽台藏金的传说了,这是最后一个有可能见到大批古代遗存黄金的机会了,不过多半没希望。近两千年没发现的的东西,再被发现的可能太小,关洛地区地底下可真没多少没被人掏过的。希望呢,也可以有。毕竟前几年修洛南地区还能挖出天子驾六的陪葬,兵马俑发掘也是当代的事。保留希望,总是好的。
是智还是不智?
名称实质和后代评价都一样。以王安石的大才,就没想过换个名字改进一下做法?
当年大家都很淡定。
可有任期限制的官僚都很不淡定,都不肯替后人种树,只想摘(前人的、自己的)桃子,甚至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大树进城是最极端最直观的表现,弄得一棵棵树都像病人一样挂吊瓶。
差一个对不起河南人民啊。
这样一个结合了三角恋、悲情剧、宫廷戏、灰姑娘、政治外交勾心斗角、金戈铁马战争场面题材,可以拍出亿元投资的大片和百集连续剧,都不用怎么填油加水的经典历史故事,到现在都没人打主意确实有点奇怪。而且涉及两广的历史渊源,剧本销路应该不是问题。
单身加税有可能,但到汉武帝那个程度没可能了,无它,后工业社会需要的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具有主动性的自由人,税真加上去了,可以做逆向选择,如做低收入工作,假结婚。还有一个问题是现在不是结婚就能生的时代了,要生育还要各种准备,各种测试,搞个一两年才行,其实最大的问题可能是很多夫妇生不了了,如果也没钱的话不知计生委会不会贴钱帮他们做试管。。。
此事宜引诱不宜惩罚,否则只能做逆向选择了。
征和三年【前90年】(66岁)
正月,匈奴攻入五原、酒泉,杀死两个都尉。
三月,贰师将军李广利率7万人,从五原郡出发,御史大夫商丘成率2万人从西河郡出发,重合侯莽通率4万骑兵,从酒泉郡出发,三路大军再次出击匈奴。
水评:
这是汉武帝有生之年发起的最后一次对匈作战,也是他对匈作战以来最大的一次失败,汉军没有多少斩获,李广利战败后,投降匈奴。
自公元前99年重启对匈作战以来,汉匈交手三次,汉军失败三次,这是帝国身心俱疲在军事上的真实反映。
从公元前133年的马邑之谋开始,大汉帝国正式进入战争状态,到这一年,这架战车已经不间断的运转了43年。其中,有19年的时间,这架战车是在冲着匈奴开火。
四十多年折腾下来,农耕地区早就民不聊生了,黄河两岸处处游荡着陈胜、吴广的身影,也就是刘彻运气好,没碰上刘三儿和霸王。
在汉军二十年的打击下,游牧地区也是哀鸿一片,就连未出生的胎儿,都跟着遭殃,不少胎儿还没出生,就已经死了。(前此者,汉兵深入穷追二十余年,匈奴孕重惰殰(音:dú),罢极苦之。)
惨哉!
从此,汉匈双方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汉朝开始调整内外政策,一步步走向“昭宣中兴”,匈奴则慢慢走向分裂,最终出现了不可收拾的“五单于争立”的局面。
经过一系列的动荡、内斗,曾经压得汉朝喘不动气儿的匈奴,最终走向了没落。
公元前51年,留在塞北的呼韩邪单于,到长安觐见汉宣帝,对汉称臣。
公元前36年,远遁西域的郅支单于,被陈汤、甘延寿斩杀于康居,匈奴复兴的最后一丝希望,化为了泡影。
公元前200年,高皇帝刘邦被困白登山,公元前35年,汉元帝刘奭(shì )用郅支单于的首级,祭告天地、祖先,汉匈易位历时165年,历经八位最高领导:高帝、高后、文、景、武、昭(霍光)、宣、元。
汉家的坚韧,可见一斑。
郅支单于授首标志着,冒顿单于建立的游牧帝国,在纵横草原一百多年后,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要等到一千多年后,历史才迎来另一个游牧帝国。
征和四年【前89年】(67岁)
本年,下《轮台诏》。
水评:
在《轮台诏》中,汉武帝否决了桑弘羊等人屯田轮台的建议,并且为今后的大政方针定了调子: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
“马复令”的大致内容是:民家养一匹马,免除三个人的徭役;
区区不才,试着注解一下:
“禁苛暴”,行政措施、执法力度,由“从严从重”转向“从宽从轻”;
“止擅赋”,减税;
“力本农”,农耕社会嘛,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才是王道,人们应该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农业生产当中去,各种徭役,能省的就省了吧。
“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生产是要发展,生活是要改善,但国防建设也不能丢在一边,当然,也仅限于建设“防”。
从武帝后期那气势汹汹的架势看,他是打算在有生之年把降服匈奴、拿下西域这些活儿全干了,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绝对安全的帝国。桑弘羊等人屯田轮台的建议,就是顺着这个思路提出来的。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匈奴人虽然没有当初那么强悍了,但依旧还是吃人的真老虎,不是吓人的纸老虎。西域呢,光车师那个小泥潭就能吞没整个大汉帝国。
国内又是陈胜、吴广遍地,再折腾下去,万一折腾出个刘三儿来,他刘彻怎么向坟里的那个刘三儿交代?
得,就此罢手吧,相信子孙有智慧做得更好。
运转了43年的帝国战车,就此戛然而止。
吾能发之,吾亦能收之,就是收得有点儿狼狈,算是悬崖勒马吧。
“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只是一个大原则,具体怎么实施,汉武帝已经顾不上了,此时,他的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在汉昭帝时期,霍光本着这一原则,推出一系列具体措施,把大汉帝国从悬崖边上拽了回来。
后元元年【前88年】(68岁)
后元二年【前87年】(69岁)
二月初二,任命桑弘羊为御史大夫。
二月十二,立八岁的刘弗陵为太子。
二月十三,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为车骑将军,上官桀为左将军。令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辅佐少主。
二月十四,汉武帝驾崩,享年70岁。
水评:
汉武帝这个人啊,一辈子净玩儿悬的,年轻时在上林苑打猎,他就经常亲手击杀猛兽,亲政后,他又把大汉帝国这架战车开到了悬崖边上。至死,他都没改了这个毛病,这不,临终前两天,他才确立接班人,还是一个毛孩子。
真的很佩服汉武帝的淡定。
好了,那颗伟大的大心脏终于停止跳动了,也省得整个帝国跟着他心惊肉跳了。
按理说,该盖棺论定了,但是,有些人就是“盖棺论不定”,汉武帝不幸就是这种人。他下葬后,群臣上谥号“孝武”,算是一个不错的评价(参见魏武帝曹操)。没过几年,前81年,在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们就对他的所作所为大肆抨击。以后还有更多的争论,就不一一列举了。
个人认为,汉武帝至少对汉家的列祖列宗是有功的,要不是他鸡飞狗跳的折腾了几十年,汉朝不过就是一个提前了一千多年的宋朝,所谓的“文景之治”就是一个笑话。
汉朝因“白登之围”而和亲匈奴,宋朝因“澶渊之盟”而纳岁币,宋朝还节约了一个女人,略胜汉朝一筹;“白登之围”后,汉朝有“文景之治”,“澶渊之盟”后,宋朝有“仁宗盛治”。
“文景之治”后,汉朝出了个汉武帝,后人可以对着世界地图,恶狠狠的念叨:这里曾经是我们的领土,那里也曾经是我们的领土……。“仁宗盛治”后,宋朝出了个张择端,后人可以流着哈喇子欣赏《清明上河图》:当年,开封人民的生活真幸福啊!!
不管喜不喜欢汉武帝这个皇帝,都不能不承认,汉武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时代之一。那个时代的疆域是后世帝国版图的基础,那个时代的儒表法里是后世帝国的圭臬,那个时代的《史记》是后世正史的模板。
那是一个痛苦的时代,那也是一个大有成就的时代。
皇帝还在劲头上,特别是武帝这种真正能当头的人在位,太子是很为难的。
他们的个性完全不同于绝大多数其他的帝皇,他们的行为极大地改变了中华历史和地理。
不过,这种伟人五百年出一个也就够了。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对中华文化的破坏也是巨大的。也是他们强势个性带来的副作用吧。
的确是让人胆战心惊啊。也许是早就有定论,也许是说明人和动物的确是会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不行了。所谓放心的走了,大概就是不放心的时候能吊着一口气。
如果说这世界上能有那么两三个人让我崇拜,汉武是其中一个。防守总是很难的,能够防守后成功打反击,更是佩服。
说起来中原王朝也真难,总是被人骚扰。想想春秋战国也是这样。被人骚扰着骚扰着就坚持不下去了。汉唐以后基本上就是这种被人骚扰被人拖垮的局面,想想都憋屈。
不过说来也奇怪,现在看地图,北方似乎就是空的,当年那些游牧民族就象凭空冒出来一样,很有穿越的幻觉。
像路易十四 熬死了儿子孙子 继位的路易十五是他的曾孙 另一个顺序第二还是第三的孙子在七年战争后继承了西班牙王位(现在的西班牙王室就是他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