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听巴基斯坦将军讲述的巴美关系史 -- 橡树村
印度数百年里都是粮食进口国。那之后可以适度出口粮食了。对印度自身而言是很不错了。
印度法定语言有两种,英语和印地语。官方语言超过五十种。这个法定语言是英语,还是因为占人口半数的非印度斯坦族拒绝接受印地语为唯一法定语言的结果。在印度大邦非印度斯坦族地区都拒绝采用印地语教材,如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就是如此。
才体会到印度种种矛盾之深刻:去后发现英语远不如想象中普及,很多人英语很烂甚至不讲英语,英语能力往往可以反映出身的阶层,有纯正英国腔的婆罗门,也有杂役只会yes sir和money(要小费)。几乎没见几个美女,只在高档购物场所和机场见过。顺手给杂役小厮一点小费,引起司机的惊讶,几次向我澄清不必(不该)给这么下等人小费,我这才知道阶层隔阂之深,这两位可都是三级以下的阶层。基础设施非常差,住在上等社区也经常停电,尤其夏天用空调的高峰,在启动自备发电机之前实在太热而什么都不能做只能平躺着流汗;工地上小孩老太能头顶一筐砖头,在聚会上亲见有女士戴着几公斤的金饰。有杂役从最冷的到最热的时候都穿着同一双拖鞋;童工随处可见,可惜我忘了问是否合法;在偏远的地方有威望的家族和人的话比官员好使,甚至维护治安的并不是政府;很多人吃素,好多新中产阶级男人以吃出小肚腩为荣。住在高档社区,我一样拉肚子,但也有朋友深深爱上印度的生活以至搬到印度住了好几年。人力真便宜,租房送好几个杂役,也可能是太便宜我不记得究竟有没有另外付钱,有个小厮永远只在搬行李的时候出现,司机不负责搬,而且不能让他搬因为会伤害他的自尊心他会强调他是司机搬行李的另有他人。印度真的很奇妙。
印度人不挨饿的程度比之朝鲜尚且不如,居然还出口粮食。真不明白为什么印度还不崩溃?他们的社会结构怎么那么牢固?
那个邦电影都的翻译成他们的地方语言,成龙好像在那个地方挺出名的。那个邦好像有不少汽车加工厂,经济应该挺好。
结果吸引了很多其它不搞土改的邦里面的人跑过来一起分地,有这么回事么?
事情起因在日本地震后,原本日本美元回流美国的循环链条被打断。在去年五月,奥巴马政府想让中国承担本因由日本负担的回流美元部分,既想让中国承担超出我们国家经济自身承受能力的美元债券。对此才有中国政府的相关表示。然后就是骤然而起的南海危机重重,以及韩国与印度在各种问题上的咄咄逼人。说白了,如果你从两个现实主义者的角度。或者从两个利益集团博弈的角度看相关问题就容易理解的多,这个理解就是利益归利益,一单是一单。只要是可以交易的,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对于功利主义而言,没有什么利益是不可以谈的。
就我而言,对于相关信息的时效性便利在于变化可以随时更新。而这些更新不是我时时可以说的,或者说往往事后可以说。比如,这次所谓的谈妥,是在去年年底。虽然比在90年后至今形成的惯例晚了一个月,但是做完交易的当天,人民币急升,完美的达成了全年升值5%的任务。同时你看中国投资市场和国内大宗商品怎么走的,相关权衡你不难看出里面交易了什么即时利益。这些不能说就在于,这些即时利益和我有关。所以我不会即时更新。即使你提问或者质疑的信息,也是至少晚于去年五月一到两个月才说的,因为其时效性已经有所变化。
不过,曾经在2007年底类似的交易,给我过深刻的教训。这个教训在于2007年,相关过程你有兴趣我在奥巴马当选后的文字中总结过。那时候我自己对在2007年接受的信息没有及时跟进,自己误判了。呵呵,这里也说明。即使有所谓可靠的信息来源,我自己平时的功课做不到位,误判依旧在所难免。
给你带来困扰,不好意思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连接
本月初,从一些老头子那里知道,为什么可以做到特定的点数。现在看看,历史还不是偶然的巧合。我们的历史会不会重演别人的覆辙我的确不知道。但是你应该知道,我很多年来一直在说的就是,我们在重走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补课中现在只欠缺一个环节了:经济危机。
最早是西西河里的张七提醒我,08危机很可能类似1925年芝加哥地产危机,那次危机迅速恢复市场繁荣,然后绝大多数人们以为这样的繁荣可以几近永远的继续下去。
而我上周遇到一个就要结婚的老朋友,我说今年有机会你干不干,他摇头说。他亲戚里就是证券公司的负责人,去年家里听他那个亲戚的都陪了。然后他说我不碰,你应该只知道这种事情实际没有下限的。而我对他说的是,呵呵。现在我们自己内部保守判断,如果十年内还没有恢复到2003年那种繁荣阶段。那么,我们回归历史应有的常态是大概率事件。而对于此,昨天一个朋友说,不用那么久,就看这三年了。
然后从这个角度你看所谓交易,所谓一单是一单,我到底在说什么。我和我身边的朋友到底在讨论什么。或者在表达什么。你不妨结合我现在回复的所有帖子一起看,那都是一个整体思考中的不同环节。在特定历史阶段无可回避中作为个人能应对的一个整体中的一部分。
还有在我所谓表述中有一些东西你应该要独立思考。比如,在08年后气候大会上,我们曾经在粮食问题上做了让步。对此,有河友私下里问过我细节。而我也私下里做了回复。然后她给我的回复是,查无此事。对我而言,重要的是让我们确信的信息来源被一定的释放,是可以避免一些我和一些人不愿意看到的国家利益被交换的地方。而且这样的交换,很大程度在国内引起的反对可以用一片哗然来表述。我只能说我写出我自己相信的信息,但是不能保证利用这些信息的人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不好意思了。
老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