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整理】美国人是怎样设计齿轮箱的?(来源:中国机械社区) -- 乾道学派
步骤是多,但都是查表、套公式。
你没有搞具体技术,看不出那位高人的水平很正常。
要不然改革开放后不会大规模引进国外技术。
交流电机,设计,使用过程,玩什么?玩‘压频比’啊,压频比决定怎么运转,功率,转矩,而电机是不是会烧了?不是看这个,而是看热量,看绝缘,热量不超,绝缘没毛病,最多是不转了,
压-频同时增加,绝缘不击穿,可以短时运转,但热量很大,热累计到一个秒数,烧了,
压频同时减小,功率下降,核算以后,就知道功率-扭矩,,能不能用,要核算功率与启动转矩,没问题,就是能用了,
搞项目管理是出国以后的事情,这些年在加拿大、美国参与了很多项目,上亿、上十亿美元的项目都有。我项目上的同事都是搞技术的,中国人白人印度人菲律宾人都有,有问题和供货商对接,都要我协调,因为涉及到多专业,涉及到费用进度,专业工程师搞不定,必须我来。他们想什么我非常清楚,他们的水平如何,我一眼就看得出来。
像这位砖家这样的,总是在哲学高度、基础理论高度、方法论的高度谈具体技术问题的,我见的多了,无一例外都是草包。都竞标了,大家关心的是技术指标、配套要求、运输安装、零配件、维护检修,供货周期和价格,谁TM关心燃烧理论。这时候还在纠缠燃烧理论的根本没资格参加竞标。我亲手做过的事情,恐怕比那位砖家听说过的都多。
至于查图表,说句外行话: 原子弹、氢弹还打算盘呢,做出来的就不叫氢弹?
至于套公式,我的老天爷,都到设计阶段了,不用成熟公式,难道还要搞理论创新?你以为几亿几十亿的项目谁敢拿来做小白鼠啊。
以前查图表,既有计算技术的限制,也有行业需求。机械行业必须标准化、系列化,这种标准化系列化恰恰是从西方发达工业国家开始的。你看看ASME,里面有多少图标、曲线,经验公式?
就让那位砖家在那里孤芳自赏吧,没有人敢用他,因为这种人除了添乱,根本没有用。
请问你接触的这些技术人员身价多高?
他又没说在竞标时关心燃烧理论。
至于套公式,我的老天爷,都到设计阶段了,不用成熟公式,难道还要搞理论创新?你以为几亿几十亿的项目谁敢拿来做小白鼠啊,中石油的老大都不敢。
主贴说的是美国民用领域顶级机械公司的实际设计流程。
你猜错了,人家现在日子过得很滋润。
我在国内时有个老同事,口头禅是"不行",然后滔滔不绝在哲学高度对别人进行各种不着边际的批评。他自己呢?啥都没做出来过。大家一般都绕着他走,除了新毕业生,没人愿听他的。单位分的北四环欧陆经典的大三居,现在能值千万,滋润不滋润?但是他依然狗屁不是。美加碰到的更多,有个女同事,是加拿大最早的一批女工程师,一个德行,但是由于盘根错节的各种关系,没人敲她的饭碗,导致她自我感觉良好,其实狗屁不是。还有一个老白男,差不多,有天有个新毕业生找我抱怨他,一问才知道,他跟人家说当年比尔盖茨曾求着找他合作。狗屁倒灶的人哪都有,有些人因为占到了好坑,有些人因为忽悠到了傻B,过得还算滋润,但是和他们同一起点的很多同学同事相比,还是狗屁不是。
我用过的最贵的工程师一个小时400美元,这个身价怎么样?
现在北京的一流水平是日薪5500美元。
原文作者自己开技术咨询公司,多数生意都是别人主动找上门来的,不是体制内那种混吃等死的老油条。
好多人来问我咋回事。这是11年前后的事,现在提起来依然有人咋舌。
后来有个项目上来了北欧分部的同事,机票宾馆租车加起来(每月回趟国),平均小时费用超过了400,国税局就来找我问咋回事了。
国内央企根本不可能发生这种事情,一是国人的思维习惯,花钱买产品没有问题,请人来聊聊天还要花钱?以前会充大头请老外,现在不会了。请老中?550都没人给你。二是内部没法摆平。宝钢的首席科学家年薪几何?你这边请人来聊聊天一天给他小半年的工资,他能没有想法?三是账没法做。当然如果他爹是省部级以上干部,算我没说。
你让我想起了一个中学同学,一口咬定自己的小学同学100米8秒,而且口口声声是自己给掐的表。
这么写作业也是个不及格的命啊
大二学生写个科普文章这水平也不达标啊
不是你写的东西你跑论坛上来转什么? 就算是正经论文,也只有和通讯作者才有交流的必要。 你谈论这些自己根本不懂的东西,有两个问题。
首先你没能力理解“高人”文字的实际意思,更谈不上正确转述和解释。 其次你不具备相关知识。大家就算想纠正你的错误认识也没办法啊?
哈哈!这可是头一回听说了!
不知道“压频比”是干甚么玩的,放条狗嗅嗅先,不好吗?
猪鼻孔插条大葱就敢装象,也真是!哈哈!……
一台内燃机的最终品质里面,原理只是提供原则性的指导,告诉工程师们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但是在原理指导下具体如何做那是要结合材料,工艺,控制,等等具体条件以及工程师的经验才能完成的。原理能告诉你燃烧室形状很重要,但是具体什么形状要靠工程师结合具体的需求详细设计和摸索。原理告诉你说一般来讲喷油压力越高越好,但是现实中你做不出来能实现相应高压的高效喷油系统,你就没办法了。原理说进排气道越光滑越好,但是以前的翻砂铸造工艺搞出来的粗糙度就是特别高,你同样没办法。等等等等,不是说你“懂”燃烧就能搞定的。懂不懂燃烧是理论问题,最终产品如何是工程问题。在大方向确定的前提下,工程问题是最难搞的。这才是国产产品跟国际顶尖产品的差距所在,也是最难短时间赶超的东西。各大公司对这些内容都列为商业机密严格保护,全靠具体的工程人员一点一点弄。借鉴他人的结果固然可以少走弯路,但是找到最适合的工程实现方案必须脚踏实地从事琐碎细微的工作。你因为最终产品不如人意就反推没人懂燃烧,是被人忽悠了的结果。
拿一些理论上的常识在论坛上忽悠,还哈哈哈哈地装神弄鬼,故作高深地喷国内没几个人懂燃烧,却没有过硬的成果……这样的人十有八九是酸葡萄吃多了的loser。我真心实意地劝你离他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