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低碳等于环保乎?【1】 -- fullerene

共:💬37 🌺13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原创】低碳等于环保乎?【1】

媒体上总是喜欢将低碳和环保这两个词放在一起说。而依我看,这样的表述非常别扭。“低碳”和“环保”,我觉得几乎一点关系都没有。

先来看低碳。阿三说:“谁能比我更低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那么多人挤一辆车,够低碳了吧?但怎么听起来那么像“谁能比我惨”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那么印度的“环保”状态又如何呢?

这些小孩在垃圾河里游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些照片我看得好难受。除了南方系,又有谁愿意这样“有尊严地”活着呢?

再反观另一个极端,瑞士,西方高生活水平国家的代表之一,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市区附近的湖水都清可见底。显然瑞士人的环保工作做得非常的好。

但是瑞士人“低碳”吗?根据英国石油公司2011年发布的数据,瑞士2010年的人均能源消耗量是中国的4倍左右。

如果大家觉得这两个极端的例子说服力不足,那么我再给大家看两张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一张是人类发展水平分布图,颜色越深的,人类发展水平越高。第二张,是各国的人均能源消耗水平,颜色越深的,人均能源消耗越多。几乎一模一样有没有?有没有?

所以我的结论很简单,很明确,人均能源消耗越多的国家,环保工作做得越好。把“低碳”和“环保”这两个词放在一起,不是媒体脑残,就是帝国主义的阴谋。

深层的原因是什么呢?对,就是“熵增”。洁净的环境是有序的,而有序的东西,是必须消耗能源去维护的。毫无疑问,能源消耗水平越高的国家,生活水平越高,环境也维持得越好。中国的污染问题,不是工业化的错,而是工业化不足,工业水平不够高的错。中国不应该把“低碳”作为工作的重点,而应该把开源,即获取更多的能量来源作为重中之重。

搞个图搞到我吐血,here4news在我这儿也总是不稳定,一会能上一会儿上不了。想看图的到我的Blog上去看吧:

外链出处

通宝推:all4fun,
家园 大家能看到图吗?

我辛辛苦苦把图一张一张传到Talkcc的“上传空间”里,可在我这儿,全都看不到,怎么回事呢?

家园 低碳是低碳,环保是环保本来就是两码子事请!能源消耗的多

与是否低碳有关,但与通常意义上的环保没有一毛关系。

低碳:当然是指碳排放,是指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耗导致碳排放增加,导致地球的温室效应,导致一系列的极其巨大的自然灾害,南北极冰层融化,海平面的升高,等。

鉴于此,新型绿色可持续能源将是解决这个全球问题的根本,如风能,太阳能,核能,生化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美的清洁能源占到20%,法占60-70%(最高),中仅占5%?。

家园 看不到图
家园 核能算不算清洁能源?

日本核电站爆炸事故后,德国人反省说:我们在这里斤斤计较碳排放,那边一个核电站爆炸就能让方圆几十公里无人烟。

哪个更环保,哪个更清洁?我宁愿世界上多点儿碳,不愿世界上多点儿核。

家园 别说图了,我连著名的红茶都没见到。

一般情况下,看不见图的地方是一个红茶,但是你的帖子连红茶都没有。

家园 你没把图贴出来,上传到哪里也没用。

  低碳不等于环保,它是环保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如果碳排放太多造成地球变暖是真的,那么控制碳排放是有必要的。

  低碳并不是单纯地要求降低碳排放,而是要达成同样的目的更高的目的的条件下降低碳排放,简单的算法就是单位GDP造成的碳排放要降低。不是要求降低生活、生产水平来降低碳排放。实际上就是要求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所以中国强调的是人均碳排放而不是总量,近一二十年中国的碳排放总量肯定还会大大上升。

  从另一个方面,即使不考虑碳排放太多造成地球变暖的问题,因为燃烧化石能源必然伴随着硫、灰尘等污染物的排放,从这个意义上说,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也能减少这些污染。低碳就是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所以单从这点上来说低碳也是环保的一部分。

家园 都显示不出来,索性先把图删了

找个能用的图床再贴上来。

您老说得很对,且待下文。

家园 我也看不到图
家园 【2】社会学的能量决定论

热力学有一条基本原理叫做“熵增”,简单地说,就是在一个系统中,如果没有外界能量的输入,那么这个系统会自发地变得无序。如果没有人打扫,街道会越来越脏,宿舍会越来越乱,这些都是熵增的表现。因为干净整洁,是一种比肮脏杂乱更为“有序”的状态。把熵增原理应用到更大一点的尺度,我们可以用它来解释为什么绿洲很容易变成沙漠,而反之却不那么容易,因为绿洲比沙漠有序得多。

我曾以为历史研究和人类组织行为研究纯属社会科学范畴,但后来我认识到,要搞清楚这两个范畴的一切问题,都绝对离不开自然科学的背景知识和研究方法。如果我们用“有序”作为一个尺度来度量人类社会,我们可以发现上古时期,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里所谓“原始社会”,是远不如现代社会有序的。

具体地说,上古时代,人类没学会农耕时,自然条件好一点的地方能吃得好一点,秉赋差一些的地方多数人吃不饱,但在一个社会团体(不是港片中的“社团”!)中,绝大部分的成员应该吃得是差不多的,所谓的原始平均主义么。头领、巫师啥的或许能多吃一些,但因为社团没有余粮(社团比一群猴子也好不到哪里去),特权的特权也无非就是多吃几口,至多吃到撑死。所以上古的社会,从组织学的角度看,是非常无序的,因为大家都差不多,就像沙滩上的小沙堆一样,虽有高低起伏,终究差别不大。

而在现代社会,城市边缘的拾荒人的孩子,两包鱼丸就可以过个好年;有钱人家的女儿一个月买一两个几万块钱的包却依然不觉得满足。上层人和下层人在物质消费上的差异是非常巨大的。不管是立着的橄榄,还是金字塔,总要沙滩上的小沙堆要有序得多。站在上部的人就是比趴在底部的人高等,这就叫秩序,所谓“尊卑有序”。在大多数时候,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不管他是在上面还是在下面),这种高低之分似乎都是合情合理的。

从熵增的角度去看,人类社会从上古时代进步到现代,显然是一个熵减的过程。这个过程显然不是自发的,那必然是外部能量持续输入的结果。论证的过程很复杂,但结论大体不会错的。现代社会的等级差异之巨大,显然必须由巨大的社会生产力来支撑,而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又必须消耗巨量的能源。没有持续的能量输入,人类社会肯定变不成这个样子。

那么这个能量输入是以什么形式实现的呢?那我们不如先讨论一下人类为什么要消耗能源。在上古时代,消耗能源的动机很简单,主要就是为了活下去。人要活下去,就要吃食物,食物里的化学能在身体里转化为ATP,人体就靠这个来完成各种动作,去奔跑、采集、狩猎。除此之外,人类也要做一些简单而快乐的事情,以使自己活得更愉快一些,比如唱唱歌,围着火堆呼喝跳舞,三五炮友聚在一起ooxx之类,这些行为也都需要ATP,也就是需要食物。所以在上古时代,人类社会的主要能量输入形式就是食物,具体一点就是食物里面的化学能。寒冷地区的人也会生火取暖,但相对于食物中的化学能,这一点火的能量属于少数。

所以啊,学会畜牧的游牧民族比只会打鱼狩猎的渔猎民族先进,因为前者已经可以通过放养动物来主动扩大自己的能源供应来源,而后者只能利用自然中既有的东西,比猩猩先进不到哪里去。(可悲的是,中国居然一度沦陷在这种人的手里。当然这是后话了。)而学会了农耕的民族又比游牧民族先进,因为农耕生产化学能的效率远比游牧要高得多。一万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上就发现了大量的粮食储备,说明其时人类所能获取并利用的能量,已经显著超过了维持生命以及从事ooxx等行为所需要的能量。在本文中,我直接把社会生产力水平,等同于获取能量的能力。往下看,你会认可此言的合理性的。

然而在农耕时代每个人都吃饱了吗?管仲说:“计本量委则足矣,然而民有饥饿者,则谷有所藏也。”(《管子·国蓄篇》)把所有的粮食加起来,肯定够每个人吃饱,但还是有人饥饿,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很多粮食被少数人所占有了。管仲的认识很到位。这个认识形成于两千五百多年前,可见华夏文明之成熟与高水平。生产力水平提高,并没有给每个人吃到撑死的机会,而是让一小部分人占有了更多的余粮。如前所述,平均化、无差别,是无序的;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就更有序了,尊卑有序嘛。

余粮用来干什么?可以喂牲口,酿酒,养闲人。对于占有了大量粮食的人来说,吃不完的粮食可以给猪吃,然后他们吃肉。肉比谷子有滋味多了。再多出来的粮食还可以酿酒。酒这玩意儿已经与为身体提供能量一点关系都没有了,纯粹是用来享受的。余粮还可以用来养三两打手,防止饿肚子的人来抢。原本衣服要自己织,有了余粮,也可以拿出来请别人做了。简而言之,余粮,亦即能量的积累,促进了人类的分工,让人类社会一步步走向复杂化。

中国社会自唐宋以至于清末,近千年时间,从社会分工、制度安排和生产力水平看,没有明显的提高,很多领域都在兜圈子,原地踏步,原因何在?欧洲自工业革命之后,技术、生产力水平、制度设计、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纷纷突飞猛进,又是为何?从能源的角度看,其实非常清楚。唐宋以至于清末,中国一直没能真正大规模地利用化石能源,社会的生产方式还是以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为主,整个社会积累下来的多余能量不足以推动社会出现跨越式发展。而西欧人在工业革命之后,大规模地应用了化石燃料,推动了生产能力的飞跃,“余能”多了,整个体系发生了大尺度的“熵减”,复杂程度大大增加了,导致整个社会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

待续。

家园 你的结论与著名的“热死论”刚好相反。

问题可能出在你忽略了熵增原理只适应于“孤立体系”。

辛苦了,送花送宝。

送花赞扬 关闭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家园 搞环保的真应该好好学学热力学

好多是似而非的东西,那天央视公益广告又在说保护森林,原因是我们呼吸的氧气从森林里来,俺从小就听过多少遍这个说法,可仔细一想,靠,被骗好多年——我们呼吸的氧气自然是用来氧化吃进去的食物的,食物自然是从庄稼来,所以那些氧气是庄稼光合作用产生滴,要感谢庄稼,感谢农民伯伯才对,跟森林啥关系都没有。更何况一个处于自然平衡状态的森林净产生的氧气很少,固定的碳吸入又再氧化,只有处于快速生长期的森林才能多固定碳,多产生氧气,所以推出的结论是应该砍了原始森林,最好做成家具一用几十年,然后原地多种速生树,成材再砍了用,然后再补种。推到这儿,估计那些搞环保的要砍死我了,呵呵。。。

家园 地球是有太阳能量持续输入的

你说得很对啊。地球不是孤立系统,而是有能源持续输入的系统。问题在于人类应该怎么利用之。

家园 熵增原理是对的

但社会这种有序结构之所以能存在是因为社会是个开放系统,根据耗散结构理论,维持一个高度有序结构(比如一个高度整洁的环境),就等价于维持低熵态,但根据熵增原理熵总是要增加的,所以需要外界提供一个负熵流来维持低熵态,这个负熵流一般是来自外界的能量输入。对于我们这个社会,这个负熵流的主要提供者就是化石燃料,所以推论就是:维持一个高度整洁的环境=高碳排放,楼主说的就是这点。当然, 如果靠非化石燃料提供这个负熵流,这个推论自然就不成立,但很可惜,人类目前还很难做到这一点。

通宝推:fullerene,
家园 你的理论基础有疑问

孤立系统熵增是没有意义的;

非孤立系统, 即存在能量输入的系统并不一定是熵减少的。比如说一个火炉上的水壶,不停地烧水,不过不停地增加熵而已。

从生物学上讲,生物的不断进化本身就是熵减少的过程。中国人大规模农业,人口的大量繁殖,本身是熵减少的过程。而化学能源的利用本身并没有减少熵, 相反是熵的迅速增加过程。

西方社会的工业革命实际上是各种技术到达临界点后的一种突破。这时每一个人一生都能够创造远超自身消耗的财富,每多生一个人就会导致财富的大量累积, 大量累积的财富有能抚养更多的人,一旦这样的良性循环出现, 井喷式的发展必然到来。这些和熵增没有任何关系。

西方率先出现工业革命, 有各方面的因素。中国那时如果没有满清的入侵,相信也会陆续进入工业革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