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低碳等于环保乎?【1】 -- fullerene

共:💬37 🌺13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2】社会学的能量决定论

热力学有一条基本原理叫做“熵增”,简单地说,就是在一个系统中,如果没有外界能量的输入,那么这个系统会自发地变得无序。如果没有人打扫,街道会越来越脏,宿舍会越来越乱,这些都是熵增的表现。因为干净整洁,是一种比肮脏杂乱更为“有序”的状态。把熵增原理应用到更大一点的尺度,我们可以用它来解释为什么绿洲很容易变成沙漠,而反之却不那么容易,因为绿洲比沙漠有序得多。

我曾以为历史研究和人类组织行为研究纯属社会科学范畴,但后来我认识到,要搞清楚这两个范畴的一切问题,都绝对离不开自然科学的背景知识和研究方法。如果我们用“有序”作为一个尺度来度量人类社会,我们可以发现上古时期,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里所谓“原始社会”,是远不如现代社会有序的。

具体地说,上古时代,人类没学会农耕时,自然条件好一点的地方能吃得好一点,秉赋差一些的地方多数人吃不饱,但在一个社会团体(不是港片中的“社团”!)中,绝大部分的成员应该吃得是差不多的,所谓的原始平均主义么。头领、巫师啥的或许能多吃一些,但因为社团没有余粮(社团比一群猴子也好不到哪里去),特权的特权也无非就是多吃几口,至多吃到撑死。所以上古的社会,从组织学的角度看,是非常无序的,因为大家都差不多,就像沙滩上的小沙堆一样,虽有高低起伏,终究差别不大。

而在现代社会,城市边缘的拾荒人的孩子,两包鱼丸就可以过个好年;有钱人家的女儿一个月买一两个几万块钱的包却依然不觉得满足。上层人和下层人在物质消费上的差异是非常巨大的。不管是立着的橄榄,还是金字塔,总要沙滩上的小沙堆要有序得多。站在上部的人就是比趴在底部的人高等,这就叫秩序,所谓“尊卑有序”。在大多数时候,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不管他是在上面还是在下面),这种高低之分似乎都是合情合理的。

从熵增的角度去看,人类社会从上古时代进步到现代,显然是一个熵减的过程。这个过程显然不是自发的,那必然是外部能量持续输入的结果。论证的过程很复杂,但结论大体不会错的。现代社会的等级差异之巨大,显然必须由巨大的社会生产力来支撑,而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又必须消耗巨量的能源。没有持续的能量输入,人类社会肯定变不成这个样子。

那么这个能量输入是以什么形式实现的呢?那我们不如先讨论一下人类为什么要消耗能源。在上古时代,消耗能源的动机很简单,主要就是为了活下去。人要活下去,就要吃食物,食物里的化学能在身体里转化为ATP,人体就靠这个来完成各种动作,去奔跑、采集、狩猎。除此之外,人类也要做一些简单而快乐的事情,以使自己活得更愉快一些,比如唱唱歌,围着火堆呼喝跳舞,三五炮友聚在一起ooxx之类,这些行为也都需要ATP,也就是需要食物。所以在上古时代,人类社会的主要能量输入形式就是食物,具体一点就是食物里面的化学能。寒冷地区的人也会生火取暖,但相对于食物中的化学能,这一点火的能量属于少数。

所以啊,学会畜牧的游牧民族比只会打鱼狩猎的渔猎民族先进,因为前者已经可以通过放养动物来主动扩大自己的能源供应来源,而后者只能利用自然中既有的东西,比猩猩先进不到哪里去。(可悲的是,中国居然一度沦陷在这种人的手里。当然这是后话了。)而学会了农耕的民族又比游牧民族先进,因为农耕生产化学能的效率远比游牧要高得多。一万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上就发现了大量的粮食储备,说明其时人类所能获取并利用的能量,已经显著超过了维持生命以及从事ooxx等行为所需要的能量。在本文中,我直接把社会生产力水平,等同于获取能量的能力。往下看,你会认可此言的合理性的。

然而在农耕时代每个人都吃饱了吗?管仲说:“计本量委则足矣,然而民有饥饿者,则谷有所藏也。”(《管子·国蓄篇》)把所有的粮食加起来,肯定够每个人吃饱,但还是有人饥饿,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很多粮食被少数人所占有了。管仲的认识很到位。这个认识形成于两千五百多年前,可见华夏文明之成熟与高水平。生产力水平提高,并没有给每个人吃到撑死的机会,而是让一小部分人占有了更多的余粮。如前所述,平均化、无差别,是无序的;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就更有序了,尊卑有序嘛。

余粮用来干什么?可以喂牲口,酿酒,养闲人。对于占有了大量粮食的人来说,吃不完的粮食可以给猪吃,然后他们吃肉。肉比谷子有滋味多了。再多出来的粮食还可以酿酒。酒这玩意儿已经与为身体提供能量一点关系都没有了,纯粹是用来享受的。余粮还可以用来养三两打手,防止饿肚子的人来抢。原本衣服要自己织,有了余粮,也可以拿出来请别人做了。简而言之,余粮,亦即能量的积累,促进了人类的分工,让人类社会一步步走向复杂化。

中国社会自唐宋以至于清末,近千年时间,从社会分工、制度安排和生产力水平看,没有明显的提高,很多领域都在兜圈子,原地踏步,原因何在?欧洲自工业革命之后,技术、生产力水平、制度设计、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纷纷突飞猛进,又是为何?从能源的角度看,其实非常清楚。唐宋以至于清末,中国一直没能真正大规模地利用化石能源,社会的生产方式还是以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为主,整个社会积累下来的多余能量不足以推动社会出现跨越式发展。而西欧人在工业革命之后,大规模地应用了化石燃料,推动了生产能力的飞跃,“余能”多了,整个体系发生了大尺度的“熵减”,复杂程度大大增加了,导致整个社会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

待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