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黑水白雪长津湖12 -- 瀚海拾贝

共:💬338 🌺4223 🌵9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黑水白雪长津湖12

瀚海拾贝:【原创】黑水白雪长津湖11

长津湖战役,经验和教训非常多,长期以来中国官方历史,基本是描述胜利贬低美军;也有国内所谓的传记,对参战的志愿军脱离当时历史背景的进行褒贬。我曾不久前在新华书店,看过一套精装的朝鲜战争记事,书名记不起来了,洋洋洒洒数册,带着华丽的腰封。我抽出长津湖战役那一册,略一翻,就完全失去了阅读的欲望。该书通篇都是报纸材料,没有哪怕一点点新颖的观点或视角,纯属哗众取宠骗钱的东西。该书用了许多大幅照片介绍志愿军各级指挥人员,相信只要百度一下,这些志愿军指挥官的资料一定会比书上提供的更全面。甚至有的作者有意无意贬损一些作战部队,特别是对9兵团战役预备队第26军,没有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在许多介绍志愿军将领的图片里,没有26军指挥员的一张。26军是一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里著名的军队,该军军长张仁初是1927年参军的红军战士,1955年衔授中将。

1986年,26军组织相关人员写军史,找到时任海军政治委员李耀文,李入朝作战时任第26军政治委员。相关人员向李耀文了解26军在朝鲜作战过程,李介绍说:你们去济南军区找某人,他当时任军作训处副处长,能写会画。找到他,写入朝作战,特别是长津湖战役没有问题。

于是写作人员找到了父亲。长津湖战役,26军吃了大亏,客观叙述比较困难,为此父亲提了一个要求:我可以帮助你们完成长津湖战役及相关写作,但必须成功经验和失利的教训一并写上。又说:我们不能光写好听的,让后来者不知道我们曾有过的失利和教训。

总结失利和教训永远重要于对胜利的赞歌。可是,长久一来,文过饰非已经形成了传统,有些人甚至昧着良知,捏造历史,失信于后来者;不客观的总结战役战斗,那么后来者会付出更多的鲜血。

今天,回首看第9兵团仓促入朝参战,直接原因是为了反击美军在东线的迅速进展,保障志愿军西线侧翼安全;但事实上朝鲜北部由于狼林山脉所隔,形成天然的东西两部分,交通阻绝,大兵团难以逾越,险恶的地形双方均无法利用。所以,美军东线进展是否已威胁西线侧翼,值得商榷(整个朝鲜战争中双方都未有过大兵团穿越狼林山脉的战例)。那么9兵团紧急入朝的目的--真正的答案就是:抓住东线美军和南朝鲜军势单力孤分兵冒进之机,集中精锐的第9兵团实施突然打击,争取中国在国际政治上和战略上的主动。

据有关史料,毛泽东10月31日致宋时轮、陶勇电报中就明确赋予第9兵团“以寻机各个歼灭南朝鲜首都师、第3师、美军第7师及陆战1师等四个师为目标”。逐个歼灭东线联合国军四个师,这么宏大的战役决心很显然还是建立在解放战争中大歼灭战的经验上(第一次战役特定的遭遇战性质也使志愿军对美军战斗力产生了错误的低估)。对此有人评论:“这样的决策,从战略上讲是毫无必要,因为东线只是次要方向,只要集中力量击退西线美第8集团军,那么东线美第10军就必然后撤。从战术上讲也是违反了解放军一贯集中优势兵力的作战原则,将入朝的两个兵团分散在两个战线。从后勤上讲仓促入朝未及换装更是使原本就相当薄弱的后勤补给增加了战地补给的负担。”也有战史学家认为:“如果采取只以27军由辑安入朝接替(或加强)42军在东线的力量,而以九兵团主力20军、26军加入西线战场,集中十三兵团与九兵团主力,可以在西线取得更大的战果。这样一来可以使九兵团在入朝前获得换装补给的时间,二来也能避免在中途变更计划而出现的种种不利状况(如九兵团中途接到直接入朝命令时,27军已开往安东不及调转,只得以后卫20军改前卫,结果改道至梅河口因铁道线路坡度大,列车必须拆散行车序列重新编组,导致20军入朝时建制被打乱)。”

所以给了这样结论:“第9兵团如此紧急入朝并无绝对之必要,其目的就是想抓住战机在东线打个大歼灭战,实际战争发展却证明不仅未实现歼灭东线联合国军四个师的伟大计划(实际连一个美军整建制团都没能歼灭),反而给部队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对上述评价,我不敢苟同。

一是毛泽东关于战役构想:“以寻机各个歼灭南朝鲜首都师、第3师、美军第7师及陆战1师等四个师为目标”出于对整个朝鲜战局考虑,用突然、果断的打击,使美军退回“三八”以南,争取国际政治上的主动;

二是东线美军和南朝鲜军势单力孤分兵冒进之,此乃兵家之大忌;所谓机不可失,集中精锐的第9兵团进行围歼,可能取得重大战果,取得在朝鲜战场上军事主动;

三是从地理位置上看,美军和南朝鲜军在东线疾进,距我国边界100公里左右,朝鲜人民军在东线已无兵力进行阻击。美军机械化部队,可在短时间到达江界,并可兵锋向西,圈击,甚至合围志愿军西线兵团,志愿军在战略上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

所以,9兵团入朝参战,实乃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问题是9兵团指挥员并没有高度的思想准备。

我服役后,曾听父亲谈起过长津湖战役的教训,时间久远,有些细节也忘了,根据记忆整理,基本内容如下:

9兵团入朝前:

一是9兵团主要首长对朝鲜战局快速发展没有相应的判断;

二是组织指挥,物资保障不力;当“1950年09月07日上午,由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主持,紧急召开9兵团军以上干部会议。军委指示:解除9兵团攻台训练任务,部队立即集中,待命开赴山东地区进行以入朝作战为目的训练整补。”解放台湾,当时是解放军压倒一切的任务,这么重要的任务都予以解除,说明朝鲜战局已经不可收拾。出于保密,9兵团军以上干部应该知道,入朝作战在即。可是,即使如此,9兵团物资准备工作进展缓慢,当一个多月以后进入朝鲜时,给养、弹药配置不足,战士们还穿着单薄的衣裤,造成9兵团在世界军事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冻死伤非战斗减员。

三是9兵团没有认真研究美军作战特点,志愿军战术思想还是停留对国军作战阶段。入朝作战预先号令下达距跨过鸭绿江,实际有一个多月的时间,除去装备物资准备不足,特别是对美军作战特点,研究不够。比如:美军实际战斗力,指挥员战术动作,其步、炮、坦、空配合默契程度,环形防御支撑作用等等。如何打,如何突破美军环形防御,如何打赢,对困难估计严重不足。

9兵团入朝之后:

1、战役布置问题。做为9兵团战役预备队之26军,距离第一攻击梯队相距160华里,战役梯队配置十分不合理;当时山高路远,天寒地冻,大雪过膝,两梯队之间竟有六夜行程(没有制空权,白天无法行军)。

2、长津湖战役前,父亲曾向军首长建议,团以上主官去第一攻击梯队,察看地形,了解兄弟部队与美军作战,掌握其作战特点,打有把握之仗。但是,遭到9兵团首长拒绝,认为无此必要,甚至盲目乐观到:可能用不上预备队战役就结束了。轻敌是直接原因。

3、开进过程中,为执行按时到达攻击地域命令,抛弃了火炮等重型装备,只携带轻武器和三天的干粮;这是实现分割包围陆战一师,却无法围歼其最主要的原因。无重型武器,突破不了美军用坦克和火炮配置的环形防御工事;三天的干粮,更无法保证志愿军有一定的体力抵抗严寒和冲锋作战。

4、轻敌的表现至上而下;毛泽东指示志司,分割包围陆战一师后,围而不打,吸引联合国军解围,从而重创联合国军,设想消灭美军3-4个师,一举解决朝鲜问题。这种乐观的情绪,影响了志愿军高级指挥官,盲目轻敌,甚至说:蒋介石的800万军队咱都打败了,美军陆战1师还够咱吃的?在战役配置上表现轻率,第一攻击梯队和预备队距离过远,战役预备队准备不足;战役打响后,对困难估计不足,当出现巨大困难时,兵团盲目命令战役预备队抛弃重装备,导致攻敌不克。

9兵团虽然战略上完成了任务,但战役损失巨大,兵团有6万人(也有一说9万人)战死伤、冻死伤,整个兵团失去战斗力,不得不进行休整。

长津湖战役使美军对志愿军有了新的认识,也有了和志愿军周旋下去的信心和决心。

(图片1)从下碣隅里突围途中,由于志愿军的殊死阻击。陆战1师多次停留,等待打通撤退的道路。  

(图片2)12月7日下午。美陆战1师的主力,陆续撤退到了古土里。

这两张照片可以证明,美军陆战1师撤退,并不是如我们宣传那样的溃逃,他们并不慌乱,进退有序,显示了陆战1师训练有素和自信的战场气质。

(图3)从卡车上抬下阵亡美军的尸体,准备举行葬礼。

(图4)美军战场对阵亡士兵举行葬礼,之前,检查登记阵亡士兵的身份。

美军对每一个阵亡士兵进行身份认证,确保对他的祖国和家庭有所交待。这一点也是中国军队应该很好学习的。据知,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阵亡有50多万人,大多数英勇阵亡的战士永远都不可能知道他的姓名,也永远无法对他的家庭给予应给的交待。

当我翻阅长津湖战役资料时,看到志愿军第81师第242团第5连奉命在美军撤退途中设伏。当战斗打响后,却无人站起来冲锋。已经展开战斗队形整整一个连的干部战士,全部冻死在简易的掩体中。我曾失声痛哭。

当我翻阅长津湖战役资料时,看到描述一位美军阵亡士兵的墓碑上刻着他母亲的话:“对于世界,你只是一个士兵。对于我,你就是整个世界。”我也曾潸然泪下。

延安整风后期,有人百思不得毛泽东与王明的分歧到底在哪里,毛泽东说了一句话:他为别人考虑得太多了,为我们自己考虑得太少了。这句话让所有的人豁然醒悟。

今天看朝鲜战争,是不是也应该有理由说,当时的国家领导人为别人考虑得太多,为自己国家和人民考虑的太少。当然,这是我一家之言。

无论如何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些在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连一把炒面一把雪都吃不上依然冲锋不止的志愿军战士,那些在零下40℃严寒中穿着单衣单裤作战冻死在黑水白雪长津湖的英雄。做为曾经的军人,我永远感念他们,正是他们用惊人的毅力和牺牲为这个国家和军队赢得了今天地位。

当我搁笔之际,最想说的话是:希望不再有战争,希望永远和平,希望年迈的双亲都有儿子侍候在身边,希望年青的妻子都能依靠丈夫的胸前,希望花蕾一样的孩子都拥有伟大的父亲。

这就是我的希望。

后记:

第26军军史,有关于长津湖战役的部分,是我父亲亲自执笔所写,当我打开它时,行文的风格是那样熟悉。虽然,它是写成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受制于时代政治形势,但比较客观公正。

上文我做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Tags): #9兵团(大圆)#抗美援朝(大圆)#朝鲜战争(大圆)#长津湖(大圆)#26军(大圆)通宝推:小泽珍珠,桥上,青木堂主,啊凡,nvda,清扬婉兮,hnlhl,joomla,奈何做贼,流云天下,梓童,pipilu,半江瑟瑟半江红,maomao,住在乡下,幽州台,史老柒,landy,西电鲁丁,逐水而行,芦荻秋,njyd,无无名,龙战,bluesknight,dahuahua,strain2,东湖珞珈,南寒,源源的新家,大龙猫,踢细胞,渡泸,镐梓,倒海翻江卷巨澜,zhyfa,纳米小洞儿,崇山彩云,大地窝铺,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向你父亲致敬!毫不忌讳讲出缺点优点,是真性情的好汉子!

我们今天的和平环境是千千万万你父亲这样的人奠基而成的,再次致敬!

家园 一点看法

全文很赞,但是结论有点异议。一个是阵亡50万肯定是不对的,伤亡这个数字也偏高。整个抗美援朝去过的兵力200多万,如果阵亡50万,没几个能全着回来了。

另外抗美援朝不是为别的国家考虑太多了。为了自己民族和国家,迎战是必须的。

家园 国际主义

如果我们多考虑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就不难理解中共抗美援朝的决策 -

当时的中共刚取得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国际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基本理念之一, 全面表现在全世界共产党的战歌国际歌歌词里-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一旦把他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而且北朝鲜在国共内战的时候帮了中共不少忙,以中国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朴素想法而言出兵也是可以理解的。

“长津湖战役使美军有了和志愿军周旋下去的信心和决心”这句话是有问题的。二次战役美军第8集团军和第10军在东西两线双双败退,是震撼全球,令西方世界所有人大跌眼镜的大事件,二战后风头一时无两,经济军事实力冠于全球的美国竟然被百年积弱,刚从内战中挣扎出来的中国军队击败。所以陆战队一师最后突围成功免于被歼在当时的大背景下并没有被认为是一个了不起的胜利。美军以麦克阿瑟为代表的高层从对中国军队的无比藐视一下子转为如对天兵天将般的仰视,没人认真分析对手在胜利的同时所表现出来的弱点。这一点要一直到李奇微上任,砥平里战斗后才得到改变。

家园 我方的死亡数字是14万多人,抗美援朝一战绝不能说是为人家

考虑太多。

家园 谢谢你!
家园 谢谢!应该是伤亡50万志愿军战士。

“另外抗美援朝不是为别的国家考虑太多了。为了自己民族和国家,迎战是必须的。”

对此俺不同意!

家园 谢谢!俺说过:这是一家之言
家园 26军憋了一口气
家园 朝鲜同志在抗战的时候何尝没有帮我们的忙?

先说朝鲜战争,我们的牺牲是巨大的,可人家的牺牲那更是举国的。没有朝鲜战争,冷战中中国和美国就不会开打么?之前朝鲜的情况,不是南并北,就是北并南,不管哪种,恐怕都跟中国有莫大关系,尤其是如果南方赢了,中国将会面临何等可怕的局面?

抗联中的朝鲜同志是最忠诚的一群人,而且因为会日语,有特殊的贡献。再往前说,万历援朝战争,明朝的确出钱出了人去帮助朝鲜,可朝鲜牺牲那么多人,国土被破坏,何尝不是在为明朝守御边陲?更不谈之后和女真的战争了。我们自己对待自己的士兵,自己的烈士不够好,这才是自己要检讨的事,怎可以去抱怨对别人太好了?

家园 国际主义归国际主义,但对自己人的确关心不够,尤其是长津湖

上层无论如何不能推卸这个责任。军情紧急也好,什么也好,都不是理由。9兵团本是准备南方战争的,问题是,即使9兵团本身的冬季装备没准备好,东北方向当地的战略物资难道也没准备好么?这样的损失太冤枉了!

家园 张仁初将军人称

“张疯子”, 是我军著名的悍将。由红四转入红一,从光山银尖和大山寨、仓子埠、腊子口、直罗镇、平型关、陆房到豫东、碾庄圩、上海,再到长津湖、西方山、斗流峰,无不身先士卒,出生入死,勇冠三军。

当年在115师进太原的入城式上,师长林彪骑马走在最前列。他亲自挑选的686团张仁初和685团梁兴初两位营长威风凛凛紧随其后,两位传奇虎将遂并称“115师二初。”

家园 有些事情我觉得可能要考虑历史背景

首先,向瀚海兄致谢。另外也说说一个有些相关的问题。

关于如何对待军人的保障、阵亡、以至受伤被俘,有些事情我觉得可能要考虑历史背景。

从后勤保障的角度来说,是一个有没有尽最大努力、有没有最全面地考虑的问题。

从观念的角度来说,这种介于人道主义(或者人本主义)与英雄主义之间的选择,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里,不同群体视之为常规的选择是不同的。很多时候,我觉得不应该简单地用一个时间中、一个地点上、一个人群中的标准去判断另一个时间、地点、人群。

前些年好来坞有个电影,保住大兵Ryan;电影出来的时候,美国这边有些人就提出,说二战那个时候大家的生死观(或者说生命观)并不都是这样的。但是,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而当代史基本上是票房史,所以这种反对的声音就被和谐在1984里了。

通宝推:老老狐狸,
家园 二次战役

由于各种因素,26军战果不理想,损失也比较大。张仁初将军在志愿军总部被彭总骂得钻了桌子。彭总这边刚停,邓华又来了一句,“你26军不行就回去!”张仁初一听,禁不住血往上涌,从桌子底下钻出来说,“要回你回去!我26军不回去!下一仗再打不好,我让警卫员提我的头上北京!”

回军部后,张仁初气不打一处来,把26军的几个师长、政委,也给骂得够呛。等骂够了,他叹口气说,“都出来吧,你们钻桌子底,我在总部也钻桌子底了!下一仗,一定要打好!我可是立了军令状的!”

后来,26军打得不错。彭总曾面对20多位战地记者表扬说:“。。。重点表扬士兵群众,也联系表扬军事指挥员。比如张仁初和李耀文指挥26军在扼守七峰山、海龙山的战斗中,与敌军反复争夺11次,代价小,杀伤1000多名敌人,还创造了一个班(雷保森班)用反坦克手榴弹击毁美军11辆坦克的战例,这就要写,既写战士的英勇,又写指挥员善于开动脑筋和灵活指挥。”

家园 同意

我大体上同意你的观点,不过我是在讲出兵抗美援朝的背景,这防寒后勤的事还是请你在其他地方谈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