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与狼共舞--看国企与杜邦围绕氯化法的博弈 -- 桃源客
这两天正跟国内联系钛白粉业务,忽闻攀钢钛业董事长庄凯赴美洽谈业务期间遭扣留,极有可能因技术侵权吃官司,传言冤家对头正是全球钛白粉行业的龙头老大杜邦。
普通人也许不了解,做为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性能优异的白色颜料,钛白粉(学名二氧化钛)的生产工艺分为硫酸法和氯化法两种。氯化法与硫酸法相比,技术先进、流程短、工序少、劳动生产率高、三废污染少;而且产品质量好、能耗低、经济效益更佳。氯化法生产钛白粉由美国杜邦公司于1959年率先实现工业化。自问世以来,产量及占总产比重逐年攀升,是生产高档钛白粉的不二之选。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后新建的钛白粉厂几乎全部采用氯化法工艺。
令人尴尬的是,国内近70家钛白粉生产厂家中,除锦州钛业一家采用氯化法,其余全部都在使用落后的硫酸法,氯化法产品的产量还不到2%。据海关最新统计数据,今年前10月全国共进口钛白粉近21万吨,主要还是高端用途产品。究其原因,在于氯化法生产工艺涉及化工、冶金、材料、机械、控制、流体等多学科专业,其门槛高、投资大,技术水平、工艺流程和硫酸法相差悬殊,对生产技术、专用材料和设备的要求都非常苛刻,足以使国内绝大多数钛白企业望而生畏。
迄今为止,全球成熟掌握钛白氯化法工艺技术的不外乎杜邦、沙特Cristal Global、美国特诺(Tronox)、亨兹曼(Huntsman)和德国康诺斯(Kronos)几家,这些巨头向来对关键技术和设备实行垄断和封锁。据称,单是Kronos的氯化法技术就有数百项专利,而大量的技术诀窍(Know-how)则秘而不宣,比专利藏得更严实,一旦有人被认定拷贝模仿,同样会追究法律后果。
锦州钛业的前身是锦州铁合金集团公司,1986年获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建设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随后开始与国外联系,寻求技术来源。一路问下来,几乎家家都回答“不能转让”。只有Kerr McGee(现已分拆为Tronox)开价660万美元,条件是不提供任何技术资料,只允许派人进厂参观,自己绘图,以不承担任何后续责任的方式进行所谓“技术转让”,实在霸道得可以。最终经过论证和有关部门批准,确定采用国际咨询、联合设计的方式,通过美国巴伦国际咨询公司(BIC)引进相关技术和十余家美国公司的500多台套设备,好歹算是搭起一条生产线。由于引进技术不完整,工艺未完全掌握,一直不能实现连续生产。扛到95年底,试车费用累计近3亿元,加上项目启动资金,光贷款利息就相当于每天砸进一辆桑塔纳。磕磕绊绊20几年,市里省里,上至几任化工部部长均关注支持,97年10月甚至劳动邹家华副总理率队现场考察,经过千辛万苦一步步摸索和国产化配套,破解工艺难关,逐渐实现装置联动连续运行。
2001年9月,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联合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设备:年产1.5万吨氯化法钛白喷粒除疤氧化反应器通过鉴定。到2004年,国内这条唯一的氯化法生产线才首次实现年达产和达效,后扩产至年3万吨。
有锦州钛业的前车之鉴,眼下国内准备上马氯化法的企业纷纷寻求从国外引进整套技术,一步到位。据报道,2010年5月开工的河南万基控股集团(原洛阳新安电力集团)20万吨氯化法钛白粉项目,与庄凯掌舵的攀钢长寿氯化法项目几乎同步,技术来源也是美国,共支付技术许可和设计费用约1.5亿元人民币,代价不菲。
回过头看杜邦,早已垂涎于国内庞大而迅速增长的钛白粉市场。2005年11月,杜邦与山东东营市政府正式签署协议,在经济开发区兴建世界级的氯化法钛白粉项目。总投资约6.4亿美元,为杜邦在美国以外的最大单笔投资,也是山东省最大的外商独资项目之一。2007年11月,原国家环保总局环评司通过该项目的环评。但迄今为止,该项目一直未能获得国土资源部和发改委等部门的批准,处于搁浅状态。
在国内众多钛白粉厂家看来,如此规模的巨无霸当真落户中国,无异于引狼入室,不少企业生存堪忧。明着以此为由反对不够理直气壮,“环保牌”便成了凑手的招数。一时间,媒体普遍开始质疑杜邦东营项目所采用的低品位钛矿和深井灌注处理放射性废液是否存在污染隐患。连杜邦曾经搁浅、后异地而建的台湾钛白粉项目旧闻也被翻了出来。2008年,由国土资源部启动第二次环评,专门针对地质方面的影响进行评估。
金融危机过后,全球钛白粉需求复苏。杜邦锲而不舍,继续围绕中国政府审批程序中提出的要求努力。公司据说还专门成立了团队,开发与4万亿刺激计划相关的业务机会。杜邦高层更施展公关术,频频会晤中方官员,从李克强副总理到山东省副省长才利民,屡屡倾心输诚。不过到目前为止,东营项目仍然悬而未决。对政府而言,多种因素盘根错节,各方利益复杂交织,也许拖下去不失为稳妥的选择。
对攀钢钛业的氯化法项目,曾有重庆媒体报道称,“攀钛已从美国完成技术的引进采购,长周期设备订货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正有序推进。项目投资75亿元,年底前将全面进入建设阶段。预计于2012年6月投产。达产后年产值60亿元。”有攀钢钛业高层表示,公司人才储备匮乏,主要采用聘请外部专家解决生产技术和装备难题的新模式,为公司生产经营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另外,攀钢研究院将承担氯化钛白工艺设计和关键技术集成。
一般来说,氯化法钛白技术咨询服务商都会从美国、欧洲或其它国家寻找专家完成项目基础工程设计和技术服务工作。其中,工艺专家最理想的是工厂技术主管出身;控制专家则必须熟悉氯化和氧化系统的控制原理和设计,并有工厂实际运行经验;设备专家应熟悉大部分设备的设计、制造、运行和维护。业内人士指出,氯化法技术引进的风险主要就在于所聘请的技术人员违反与原雇主签署的同业禁止协议,期限未满便重操旧业,或者泄露原企业工艺机密和技术诀窍。倘若被发现技术侵权而引致诉讼,将不可避免陷入耗时费力、代价高昂的法律纷争。
庄凯羁留美国,究竟是侵权事露,被人抓住把柄,还是杜邦幕后一手策划,借以讨价还价,还不得而知。多方搜寻也未发现西媒就此发表任何评论,中方如何应对,值得关注。
不能只盯着钛白粉。那么多美国投资银行经理,随便抓几个。
不正当男女关系。欧盟的那个行长。
就知道杜邦这样的企业攻击力是很恐怖的,东营的项目不如政府k掉的好。
本来我们的国内技术就不可能通过这种渠道取得进步,还空空的给别人一个全面摧毁我们未来可能发展的机会。
硫酸法的也没掌握好吧
以前石原的产品就是硫酸法,还有法国的568(已停产),价格比国产品高一大截。据说沙特产的(氯化法)质量很差
如果从人造金红石把全部污染算上,氯化法好不到哪里去
02年某大中华区负责人说,跨国公司一直盯着,锦州试一次车几百万
“忽闻攀钢钛业董事长庄凯赴美洽谈业务期间遭扣留,极有可能因技术侵权吃官司,传言冤家对头正是全球钛白粉行业的龙头老大杜邦”
杜邦敢这么嚣张?恐怕另有隐情
其实开个6万吨的是好事,起码压低进口成本,有必要限制扩产,污染严重关机
至于锦州,个人看法技术真过关了就不用和杜邦谈判了
直接就是商业秘密。。。
大家都是Know-How,你丫怎么知道我跟你的一样?
要是把Know-How申请专利那更是对方一点招都没有,场子都找不回来。
前两年最高法院判的武汉晶源对华阳电力,彭老板就是在此前给人家做可行性研究的时候了解到了Know-How,之后把Know-How用自己设计的一个公式给框了起来,把最优点放在其中。结果起诉华阳的时候对方毫无办法,只能吃瘪。
前后打了8、9年,最后还是一个“输”字。
东营现在很多地方都有重化工,导致环境污染很厉害。唯一还没有被污染的就是东营市政府所在的东城,现在居然还要安排搞一个钛白粉厂,东营很多人反对,主要是东营市前市长推进的项目,居民很反对,曾经不少人还搞过抗议活动。杜邦搞了不少公关活动,东营市也是积极推进,现在环评过不了,东营市也很尴尬。
就是背后站的是谁。强权即公理,从有人类历史以来就没变过。
有锦州钛业的前车之鉴,眼下国内准备上马氯化法的企业纷纷寻求从国外引进整套技术,一步到位。据报道,2010年5月开工的河南万基控股集团(原洛阳新安电力集团)20万吨氯化法钛白粉项目,与庄凯掌舵的攀钢长寿氯化法项目几乎同步,技术来源也是美国,共支付技术许可和设计费用约1.5亿元人民币,代价不菲。
20/3=7
设七条生产线也就解决问题了,除非这七条生产线的“技术许可和设计费用”合起来比“代价不菲”还要高。
以前看萨苏或小猪的文章,说日本产经联都知道出面引进技术,然后便宜点许可给国内厂家,现在难道锦州钛业靠着国家支持这么多年弄出来了技术,却要以此卡着国内其他企业的脖子?
楼主对这个行业分析很到位。请问含TiO2含量在10—15%的钛铁矿有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