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问道随笔 -- 天涯睡客
前阵子被人谬赞了。
什么叫谬赞呢?就是虽然是称赞的话,但是在根本性问题上犯了错误,就大谬特谬了。
虽然谬了,但是被别人这么称赞,还是很开心的。于是想,把自己平时一些想法写出来,或许能够报答别人的赞许吧。
话说,写,也是一个整理的过程。想法,累积多了,不写出来,也是一种累赘。泻了,等于对累积的一种集中释放,然后就能轻装前进了。
是为缘起。
世间的唯一真理,就是:
人,终究要死的。
如果用抽象性的语言来表述,就是:
任何现象,终究是要消失的。
一个人的一生,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一个现象从产生到消失的过程。
可是,人的生命,真的只是一种现象么?“我”,难道只不过是一种表象么?如果是这样,“我”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其实这个问题,我不能回答你。为什么呢?因为老子说了,如果我告诉了你,那我就是忽悠你的。这个答案,他一旦说出来,就不灵了。因此,本质的问题,基本无解。
而人的一生,总有那么一些时刻,“我”会问自己,你究竟是谁呢?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肚子饿了,究竟是“我”饿了,还是你饿了呢?
这类型的问题,根据古今中外哲学大牛开会讨论表决的结论,一致同意,要求诸于己,不能求诸于外。同时,大会主席Ear.青牛.Lee,发表结论时补充,这个问题不重要,不能说得太细。他举证,太阳从东边升起,自西边落下,从来不问自己,“我为什么不从西边升起呢?”
因此,世界上唯一的真理就是:
人,终究要死的。
什么是无为呢?
肚子饿了,找东西吃,是有为还是无为?
累了,蒙头大睡,是有为还是无为?
呵呵,用生活中简单的例子来看,好像这个问题,很直接吧?那么,同样的逻辑:
你突然间有一个冲动要做一件事(比如说,给某个帖子送草。哦,现在改送囧了),可是内心又隐隐有个声音告诉你,不能做啊~~~在那一刹那,你犹豫了!那现在,你是做“无为”呢,还是不做“无为”呢?
有些东西,说起来很简单,能够实践,却实属不易。老子这个老师狡猾大大地,“为无为”三个字,能够坑爹“我”一辈子。
无为,真的是无所作为吗?
是为无为?还是为无伪?伪无为?伪无伪?
我告诉你,这个问题,你不能想。你想了,就“为”了。
你又不能不想。明明有问题,你不去想,也“为”了。
为无为?为无伪?伪无为?伪无伪?
六经,用现代化的语言来表述,可以简单表达成“价值观”。
价值观的形成,四个字“耳濡目染”。比如,读过文天祥,就知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的道理,也就知道要留取丹心照汗青。
然而,“我”是六经吗?这些价值观,如果不是我,那“我”是什么?“我”要如何知“我”?
会去想这个问题的人,必定会经历一段价值观迷失的时期。
这个问题,真的不能说太细。说得太细,就糊涂了。但是不写,我文章没法做下去。考虑你自己被警告了(Consider yourself warned)。
有三个层次,或曰阶段。
“我非六经,六经非我”
我不是我的价值观。我的价值观,不过是我的想法,并不是我所有的自我。价值观,只不过是社会环境强加于我的一种思考惯性。我能够改变我的价值观,我甚至能够抛弃我的价值观。我可以没有价值观。否定。
“我既(注)六经,六经既(亦注)我”
没有价值观,难道不是一种价值观吗?被改变了的价值观,最终还不是变成“我”的价值观吗?原来,“我”终究要被“我”自己所定义的“价值观”定义的。我定义了我的价值观,难道反过来,我的价值观不也定义了我吗?否定之否定。
“道(六经)中有我,我中有道(六经)”
怎么从六经变成道了呢?因为我要维持结构的整洁性嘛。。。“我”不是“我”的价值观,但是“我”却只存在于“我”的“价值观”之中。“价值观”不是“我”,但却只存在于“我”之中。“我”和“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既是互相包含,又是互相抽离的。
文天祥写下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真的是他写的吗?是六经借他之手所写,还是他借六经之文而写的呢?
那我们要不要坚持自己的“六经”呢?还是要扩展其内容,甚至打破从来呢?
我告诉你,这个问题不能说太细。从无为的角度来说:
为六经之所为,是为无为。
不为六经之所为,亦是为无为。
为何呢?因为老子也说过,反(返)者,道之动也。
我告诉过你。老子这个人,良心大大地坏。是个坑爹的货。
其实,说的都是废话。
是的,说的,都是废话。
庄子,在其《大揭秘!哲人协会主席Ear.青牛.Lee生平的秘密讲话》中记载,孔子有一次向老子抱怨,说,我读了那么多圣人留下来的书,却没有碰见肯实行它们的君主,看来,这个“道”实在难以宣扬呀。谁知,老子竟然说,那真是太好了!看着孔子一脸受伤的表情,老子于心不忍,违反自己“不可说”的原则,接着忽悠他:“先人留下来的东东,不就是痕迹吗?痕迹,是鞋印出来的,可是,痕迹是鞋吗?”
老子说的,其实就是要实践。你要得道,你要靠自己的行动去把他“走”出来。你只有经过自己的行动,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实践出来,你才能说是得道了。哪怕你只是想把前人的道再走一次,你也必须一步一脚印的把他走出来。试问,你读过一篇上海游记,你能说你去过上海吗?你读过Harry potter的影评,情节你都知道了,就算对白你都看过了,你能说你看过harry potter吗?
说,或者说表述,起到的作用就譬如你在上路前先把地图仔细的研究一遍,或者把看过的几本地图都结合总结出来。但是如果你不去走,你永远也不知“道”。
大道,就是大多数人走过的路。
大道至简,就是大多数人走过的路,那就最单纯的,最纯朴的,也是最有效的。
譬如说,“我”走出了一条前无古人的道。
那么,是不是说如果“我”不去实践这条道,这“道”就不存在呢?抑或,这“道”其实是存在的,而通过“我”的实践,他实现了自己呢?
而“我”呢?开始行“道”的“我”,行走中的“我”,得“道”后的“我”,是同一个“我”吗?
究竟是“我”成全了“道”?还是“道”成全了“我”?究竟是“我”在自我成全的过程中,成全了“道”,抑或是“道”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实现了“我”?
还是?“我”即是“道”,“道”即是“我”?
我走在路上,路在我心中。
老子这位狡猾的老师,曾经教过我们,千里之行,使于足下。然后呢?这句话没说完。千里之行,使于足下,亦终于足下。
你一步没走,这“千里”存不存在?既存在,也不存在。黑箱子里的猫,既死了,也还没死。
你再走一步,这“千里”存不存在?既存在,也不存在。黑箱子里的猫,既死了,也还没死。
你再走一步。。。。。。
其实终究,我们有的,或许不过是眼下这一步而已。这一步,其实便是所有的千里。而千里,在一步之内,同时开始,走过,终结。
很多人说,当我怎么样怎么样了,我就能怎么样了。比如,当我赚够1000万了,我就能轻松了。等孩子都长大了,我就能陪你好好过日子了。
是么?
1000万,要一块钱一块钱累积起来。轻松呢?可不可以在第一块钱就轻松呢?孩子,一天天见长,能不能第一天就好好过呢?
等我自己的生活安逸了,我就能回馈社会了。
生活,什么时候才算安逸呢?回馈社会,到底需要什么大事呢?在公车上给老人让座,算不算回馈社会呢?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句话,真的没说完么?
实体消失,精神仍存,可谓死或不死?
“要”是未来时,天下第一个人,其生时可知自己“要”死?从何时起,人类有了生与死的认知和记忆?而人类整体,会趋于和宇宙同存,还是亦会归于空无?
不可说,一说就错。
与宇宙同存,和归于空无,真的有差别么?
一个人,和宇宙之间,难道有什么距离么?
达到那个境界的人不会去想这个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