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寻找一种新的活法 -- 井底望天
是不是选择绑在美国的沉船上面?
东亚和东南亚,绝大多数都是沿海国家,属于儒家文化圈,其他的也是华人华侨较多的国家;
中亚和南亚,除印巴外都是内陆国家,都不属于儒家文化圈而是伊斯兰教或印度教的圈子。
何况谈经济产业分工合作时先排除印度是合理考虑。
人口方面,排除印度的话,中亚+南亚远少于东亚+东南亚。
资源方面,中亚只有石油天然气和棉花有优势,东南亚在橡胶锡矿以及粮食水果等农产品方面优势突出。
森林和淡水资源方面的优势应该是压倒性的--热带雨林气候与温带沙漠气候的区别,大江大河就不去细数了。
从经济发展所需的人口、交通、资源这三个角度看,中亚+南亚远不能和东亚+东南亚相比。更何况中国经济重心在东南沿海,辐射东南亚远比辐射中亚难度小--隔着整个中国内地呢。
如果我们拿不出有效应对的招数,谈判中说昏话只会让人看低。
当前最应该做的肯定不是威胁放弃整个东南亚合作体系,而是在其中分化瓦解,建立自己的统一战线、破坏MD的统一战线是最可行的。比如越南南北矛盾、泰国的军政矛盾都是我们可以善加利用的;印尼马来与MD的关系也说不上密切;缅甸老挝柬埔寨目前相对还是很友好的,产业转移和协作关系可以优先这三国,尤其是柬埔寨,政治比较稳定,发展水平较低,又在中南半岛腹心,可以抄越南南部的后路,是一个相对容易的突破口。
比如中南的看法,井底望天大前面好象提到过(好象是在评论13个中国船员遇害的那个文章里)。你们的看法其实很类似的。
远远达不到井大设想的“新模式”的程度
设想下,未来10亿城市人口,如果不能改变依赖石油的交通模式……
真人类前所未有之挑战!
井大说新模式。在我看来,一个新的模式,重中之重,是能(最大限度地)摆脱石油依赖
怎么个摆脱法?看不依赖石油实现的“人公里”和“吨公里”占总交通量的比例即可
把手头的交通工具摆一摆,目前靠谱的只有铁路而已,但是分析过了,已经没有希望(发展到很大比例)。未来或许有电动车?现有模式的SP2升级版?
没有实现可能的讹诈,再胆小的也不会害怕。
谈掀桌子,至少现在不是好时候;对小国掀,也不是好对象。
与其空口吓唬东南亚国家,不如做好准备后直接对MD说:我不喜欢你那样做!
如果大国真的和旁边小国等价交换,互惠互利,小国也是连渣都剩不下。
人家说得很直接:这就是实用主义,亲美是实用主义,反华与是实用主义。
其实这算得了什么,你实用主义,那我也和你实用主义,看谁实用得过谁。
人家不追到中亚南亚去吗?院子门口都护不住,还指望虎口夺食吗。
中美两艘大船开始激烈晃动,连接在中国和美帝两艘船的香港将会如何选择。
但这种情况要发生, 估计被一道挤碎的还有一圈国家和地区.
忽然想到河里某些所谓的左派,某些自以为最纯粹的左派,难道不是也在鼓吹暴力革命?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也只能摇旗呐喊了。
加拿大的空军是跟美国联营的。整个加拿大,就是美国一个州(或若干个州吧)。
东南亚哪个国家肯做到这三条?不念着离岸平衡反而怪了。
不要去埋怨别人,做好自己的,自然百鸟朝凤。
这个,我以前跟大家讨论过一下,现在还在观察中。“在家上班”不但对交通和网上业务(包括安全性)带来巨大需求,原有的社区服务也会巨变。原来在BCD写字楼上班的,现在在家干了半天了,怎么也得伸伸胳膊伸伸腿吧?人际社交呢?这些变革,都很大。
“深挖洞”,不是一种单纯的商业行为,任何城市在市区挖地铁,ZF完全应该补助。而且中国的土木工程力量现在很强,地质地貌多样,很多城市适合深挖,趁现在逐省逐片开发。等人口过拐点,劳动力没那么富裕了,未开发到的,再打高架布线的主意,那时候房屋空置率上升,拆迁也比现在容易。
我们不能口口声声要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减少废气污染,却又不肯大力扶持网购和微物流。上街的人少了,不是很多问题可以缓解了吗?“三铁”兼顾了客运和微物流的柔性结合,将来可以转为全职运货,或者全职运人,可进可退。因为轻载,行业进入门槛低,很多企业可以快速转型过去,解决生产力闲置的问题。
现有的常规地铁,可能部分是为了避免乘客在隧洞里有幽闭感,车厢内部空间比较高大,灯光明亮,走道宽敞。但在客流低谷时段,这都是浪费。“三铁”全部是座位,不需要走道和高空间,建设土方量和运营维护成本都低很多,值得进入地下。
现在即便在国内,东部发达地区的县级竞争,百强县和百亿镇,都很激烈。中部要向东部看齐,又是各显其能。这里,也有个“弯道超车”的技巧,找到弯道的,能扬长避短,干个“网购第一县”,也是条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