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走资派的前世今生之三.秩序和制度 -- 史文恭
西西河应该有史兄的一张桌子。
也许有人不赞同您的观点,我也是喜欢看您的文章;那些不赞同您的人,他们好好写的话,我也会看,兼听则明么,真实的社会,从来就不是非此即彼的,我们酱油群众更希望的是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
就是王震那句话,这个江山是老子花了几百万脑袋换来的,谁不服,就再拿几百万颗人头来换呗。
但是现在的官二代,他们的老子也不过是从普通的公务员和国企经理人一步步爬上去而已。要说报酬,他们老子几十年的工资、奖金、福利、特权,已经充分反映了他们所做的所有贡献(如果有贡献的话)。这样的情况下还要传二代,那就实在是让人出离愤怒了
后来9级以上的有和地方统一标准,实际又降了。所以你说你祖父的工资数,即便准确,也应该是65年左右的了。军官工资最高的时候就是刚实行军衔制的头三、四年。
土共的干部大多数都干过发动群众的事情,不少还被老百姓救助过。那个救助跟今天不同,有的是冒着死在鬼子和国军眼皮底下藏下,有的是治伤,有的帮助抚养孩子。更不要说民工的小车队了。这些干部和老百姓多有感情。
以前有个《高山下的花环》的小说,80年代初很流行的。里面有些东西比较有趣。
第一件事,少将的儿子和大校的儿子在小学还是幼儿园攀比(50年代末60年代初),少校的儿子说:“我爸爸肩章上豆是双排,你爸是一个豆。”少将的儿子说:“我爸肩上的豆是金豆,你爸的是银豆。我爸叫你爸爸立正,看他敢不敢稍息。”回家少将把自己孩子训了一顿。
第二件事,少将的儿子后来当兵,对越自卫反击战前官妈要了三个小时电话找熟人军长要把儿子换下来。军长大骂,在军队动员会上骂官太太,战前电话分分秒秒,宝贵如金,居然要让自己的儿子活命。这个官二代知耻而后勇,炸碉堡受伤立功。
第三件事,他的官妈去沂蒙山看望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了的连长的家人,发现原来连长的家人原来就是过去救助过自己的老百姓,生活仍然贫困。官妈感慨。
共产党干部虽然有了特权还有等级,也有了脱离群众的问题,但是攀比多是内部的事。当时道德观却还好,还知道廉耻。比如这个官二代在军队基本上没有受到特殊照顾,打仗时候也是条汉子。官妈后头也能认错忏悔。
在大面上,刘少奇能对淘粪工说“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周恩来的车碰了工人,还要送医院检查,赔衬衫。
现在的官二代,有钱的也就罢了。但是你TMD遵守点交规不行么。退一万步,就算撞了人你停下来认错认罚,不要给老爸丢人行不行。那个“我爸是李刚”的例子,都快赶上外国侵略军了。
要和当地王袁那些人建立关系。毛泽东成事是后来,当年虽说是能打几个胜仗了,但谁知道明天看不看的到太阳。
在井岗山离开王袁他们那些本地人,跟本玩不转。
周恩来看到了特殊化蔓延的危险,结果还是没法制止。
因为资历老,薪金算比较高的,加上海岛补贴有300多一个月,但具体构成不详。
互相打闹谁也没把他老爸的官衔当回事,在老师面前就是一老实孩子
兄弟俺最近看了好几本开国少将的书,深感每一个开国少将都是一个大传奇,很是崇敬,顺便向您推荐王耀南少将的传记,很值得一看。。
敌人的子弹不说,还有两次险些死在自己人手里。故事很多,可惜他写完后自己都烧掉了,。当然,有的事情因为当事人或者旁证都死光了,写出来也未必有人信就是了。
读书时候也有几个同学是省部级领导家的孩子,平时也看不出啥的。如果成绩不好,还有点灰溜溜的。
大学时候有个女同学,有一次别人无意间发现她钱包里夹着张全家福,上面赫然有一位政治局常委。可她平时低调得很。
都是九十年代的事情,现在的孩子,普遍要比过去张扬,不客气说一句,张扬过分就是嚣张了。官二代的嚣张表现得更突出更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