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俱乐部还是菜市场 -- 河蚌
河友年龄偏大,应该是个事实。这个从谈吐可以看出来。
与80后恍如隔代。
本人上西河,观察者网;他们上QQ,爱卡,天涯。
84的每天来一次
写贴的主力也就人们说的大牛们,基本上都是70后、60后、50后甚至50前,鼓掌和敲边鼓的观众们倒是有年青的。
现在俺来这里基本上都是翻老贴,新贴越来越没有营养,只有晨枫、淮夷、赫克托尔等有数的几个作者还算有吸引力。
85后的有多少个能这样坐下来,静下心写文章的呢?微博为什么火,因为简单,百来个字就搞掂啊。
但是来河里,不可能每次都写个百来字就算了,这种贴子多了,自己都不好意思,但是要想写长贴,没有那个坐下来好好看书的态度是不行的。
就算写了长贴,一旦发现是信口开河,也会马上被河友批死,所以态度要认真才行呢。
另外,说实话可能不少人把西西河介绍给别人的时侯是很小心的,特别是国内的人,如果不放心怕这些人来了搞乱西西河,不如不推荐。
认真的人总是少数呢。
河里的多数东西都是少儿不宜。
而多数人是喜欢自己脑海中所想象的那个异性,喜欢生活在自己脑海中所想象的那个世界。
85后90后的年轻人的积淀明显达不到这个程度,这就好像不能因为小孩喜欢看漫画书,不喜欢红楼梦就说他们肤浅。
坚持小众化精英化,同时做好小众化精英化,而时政作为亮点,不要三心二意。
夏蝉不可语冰,要那么多流量和年轻人干啥?学天涯 猫扑走商业化,我是越来越不看好。这很可能同哈雷那个扩大产能的蠢计划以及让LV打折促销有一拼,扬短避长,用进一步牺牲用户体验和品牌价值去追逐那些看起来很美其实遥不可及的市场份额。西西河的真正财富在河泥,这些沉甸甸的河泥、干巴巴的白字黑字已经决定了西西河的风格。即便你弄来很多人,他们会去看那些河泥一眼么?绝大多数人恐怕只会吐槽了一下网站风格怎么这么破,功能这么少一番,就会拍屁股回天涯、贴吧、猫扑。去营销那些门户网站大型论坛的受众,西西河完全是从零开始、白纸一张,甚至是事倍功半。
其他的不提,我是相信西西河是可以靠无偿捐助维持甚至盈利的一个网站,因为这里宗旨是以用户为核心,而不是网站本身为核心。对那些主流网站上充斥的更愿意被网站主宰,情愿丧失自主权,不具有主人翁的自我意识的典型大众,应该是避之不及才是。
除了文史类板块,和军事板块的技术、历史类文章。
其他的板块可能吗?“西西河的真正财富在河泥”
股版,时政类板块,这些河泥真的有正的作用吗?
连政委都很头疼呢。
当然,这很可能不是河本身的问题。
说的极有道理
没有任何一个网站是所有板块都热火朝天的。
就我自己在河泥里钻来钻去的感受,河泥的深度远比一般河友想象的深的多,很多有价值的情报和咨询都沉在里头。
比如看到有料的ID,我都会尽量从家园里把所有帖大概的翻一遍,里头的东西非常丰富。
河泥里真正有价值的沉淀,除了一般大牛的主题贴管理推,其实是不同人不同行业不同环境里的人生体验和阅历,可以让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少走很多弯路。
越看越觉得河里偏精英化一点更明智一些。想要吸引嘴炮或是朋友唠个嗑,那么天涯和微博优势要大得多,西河想要定位为人气论坛或是小众茶馆恐怕都没有出路。
今天的社会,快餐文化盛行,想要把被钱权熏陶的普通民众引导得“风雅”一点,少点铜臭,这个“任务”我认为西河无法完成。只是任何社会都只有坚毅者才会有所建树,我们聚集在此,除了吸收知识,更重要的也在于培养心气。
古时筛选坚毅之人有很多法门,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小隐于野”,古时儒释道三家都会在交通不便,生活艰苦的险峻地建立一些自己的文化重地,就带有很鲜明的目的。儒释道能在中国历史中长盛不衰,就在于他们都有多样化的人才筛选机制,绝非只有科举、家族这么简单。而其实科举和家族血缘是最容易失效的筛选机制,看看今天文凭的没落和官二代富二代的德行其实就可明白。当然今天似乎是无敌的资本在统治着世界,但是资本能够保证坚毅人才的有效筛选吗?这是个有趣的问题。
你在春秋写过几篇很好看,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样,都很期盼你再有鸿文出来,就算你现在不写,我也不至于就认为你江郎才尽,毕竟,写正儿巴经的东西要比发牢骚灌水容易的多。
不管你自己怎么看,我做西西河,恰恰就是针对你所说的,而我认为是中文网络弊端,所做的一些努力。
我下河快4年了,许多大牛的家园都翻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