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讨论】疯狂的高利贷--灾难即将来临? -- robhj
央行已经在用融资总量这个统计口径了。
写书、谈判、上电视就能扭转高利贷?
简直是笑话。催生高利贷的腐臭土壤还在呢。
都借过高利贷。
高利贷,或者我们换个好听点的名词,个人无抵押贷款,它的利率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放债利率大致由 存款利率/股市收益率(机会成本) + 违约率 + 交易成本 + 超额利润 决定。以前大家不知道这其中的奥妙,自从lending club这样的P2P高利贷平台兴起之后,大家才可以看到美国这一市场的的很多统计数据。美国这样的个人无抵押贷款的违约率很高,lending club报出的官方数据是3%左右,他们认为已经优于信用卡公司,但是我个人认为漏估了最近的贷款。另一家竞争对手prosper在最糟糕的时候这个数据超过30%。也就是说,要match股市收益率(或是国内CD 5%左右的利率),你至少要放出10个点的贷款。事实上他们的平均年利率都很高,应该在12%左右吧,这还比信用卡贷款的利率低(信用卡的利率更高,可以用20%来估计)。最后扣除交易成本(1%交易费+讨债费)和违约损失,它们声称的年收益在8%-10%之间。
国内的情况是:1.个人信用制度在这一问题上基本无效;2.没有个人破产制度;3. 大量的庞氏骗局。除了2这个因素,1和3极大地增加了违约率。反正我很赞同那个"私募项目总监"的看法,9.4%起的利率完全是脱离现实的,在实际操作中几乎肯定是要亏本的。
交易费用方面,一个不可忽视的交易费用是讨债的成本。反正这河里也有人谈过讨债的经历,我家里也讨过欠款,法律手段动用不动用成本都太高。
还有一个是投钱的方向。这篇文章里面主要提及是中小企业中长期扩张。问题是我看统计数据这个用途的违约率几乎是无抵押贷款里面最高的。短期拆借是可以的,中长期的完全不行。而且国内个人没有破产制度的保护,但是企业有。
站在葛朗台的角度上,40%的利率还是合理的,再高庞氏骗局的概率就太大了。
当然,我说的只是利率。
等到多数人都明白持续的劳动能力才是最值钱的部分,那么金融的末日也就近了。而现在,江浙一带的老百姓算是都尝过金融的苦果,有一定免疫能力了,内地的可还都没见识过,乘现在分配机制大调整的背景下,给国民们都“生动”地上这么一课,未来华尔街图穷匕见想胡把大的,可就得看看还能忽悠到多少人了。
大概是一九九五年左右的事了...那时还没这么血浸
是通过我的一个同事借的,她自己也是工薪际层,但她儿子在银行工作
除了毒品和军火,这世上没有啥生意能够年赚四五倍的利润。换句话说,借这个“印子钱”的绝大多数压根就没打算还债。
太阳底下果然没有新鲜事。
http://finance.ifeng.com/bank/zzyh/20110810/4374251.shtml
中信银行客户经理陷高利贷 传携七千万离家出走
高利率诱骗,看本金绷不住了就跑
http://www.treasurer.org.cn/2011/0810/36100.html
“现在由于信贷需求旺盛,纷纷转行从事高利贷业务,而放贷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来自银行,是来自银行给大型企业的贷款。(这些贷款)在浙江这些沿海地区都是低成本,(企业拿到)后放高利贷赚取巨额利息、利差,实际成为高利贷市场从银行融资的平台。一些国有担保公司,财务公司也利用国有银行的资金,偷偷地放高利贷。”刘明康在会上如是强调。
美国和各国怎么分,中南海和地方政府怎么分。信息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就是帮高层削弱中层的价值,所以是美国一枝独秀,所以一枝独秀后有了全球化。
中小企业得融资问题确实得解决
http://www.treasurer.org.cn/2011/0816/36231.html
“银行的信贷从大企业流向民间,一方面是不合理的,但另一方面又是不可避免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金融学教授徐洪才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近日央行数据显示,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4926亿元,同比少增252亿元。人民币存款减少6687亿元,同比少增8166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6656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4057亿元。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7月份出现的“住户存款减少”现象,应该引起关注。特别是今年以来中国持续收紧银根、三次上调存款利息的前提下,仍然不能吸引存款回流银行,其中不难判断“民间借贷”行为确实正在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