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方舟子与转基因的安全 -- 花大熊
我说过两次了,真是郁闷。
实验方法和研究对象描述不清楚,就可以有充分的理由质疑其实验结果,甚至都不用看结果,直接pass。所以不说清楚是哪段小肠,这个结果根本不用看。再说一遍小肠是个通俗说法,在论文里面一定要说清是十二指肠还是回肠空肠,否则就是浪费时间。
你找的这篇中文文献,喂的是抗生素,才使小肠绒毛长度增加百分之十几,这个当然可以接受。你看那篇硕士论文里面的图,那是绒毛变粗变大了几十倍啊。。。
你试图用自己的想法解释小肠与体重,我只能说,完全是想当然。不评论了。
另外,质疑是有益的,有质疑才有发现,但质疑要建立在事实和逻辑基础上。IJBS这篇文章,我建议你先看看摘要。这是一个关于转基因玉米的慢性毒理实验。毒理方面我不熟悉,所以不深入评论他的实验设计和结果,有兴趣你可以问问学食品安全和毒理专业的人。
摘要最后一段总结说
注意作者使用的是‘side effects’,副作用。他的结论是认为实验结果提示有肝肾毒性的迹象‘signs of hepatorenal toxicity’。这个结果很有趣,仅仅是有趣,有迹象,有可能。更确定的结果需要后继实验。
有没有说明肠段---是否有必要说明,这个可能是作者的一个失误
你完全可以给作者去信,说出您自己的质疑,或者您可以给他的指导老师写信
你觉得人家的实验有趣,我觉得你很可怕,一个严肃的可能涉及到几千万上亿人生命的研究结果你觉得是有趣的?
进行活体解剖的法西斯分子在进行试验的时候大概也会觉得很有趣
用什么词语不关键,关键在于该变量,肝脏肾脏尺寸发生了明显改变了,你不想着继续研究仅仅满足于迹象两个字然后觉得有趣?
我还是照抄吧:
对照组:粘膜层--表层--腺上皮呈指突状,乳头状生长,高度约为基底底部管状腺体长轴的2-4倍
转基因组:粘膜层--表层---腺上皮呈绒毛状增生,高度约为基底底部管状腺体长轴的10-14倍
14/2也只等于7是吧?
变粗了几十倍,您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论文的严谨包括很多方面。
从对肠道的检测那部分来说,起码观察没有什么问题。
至于犯错的大小,我想您应该知道概率这回事吧。
概率是一回事,眼前看到的又是一回事。
刚才读了顾秀林的文章, 文中谈到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 可通过饮食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和组织器官的一个例子。
顾秀林: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吃什么补什么与转基因主粮不安全
http://www.wyzxsx.com/Article/view/201109/263016.html
文中引用的科研结果是在九月二十日出版的《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的一篇研究。
在九月二十日出版的《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的一篇研究中,南京大学张辰宇教授课题组展示了一项非常令人惊奇的发现——植物的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可以通过日常食物摄取的方式进入人体血液和组织器官。并且,一旦进入体内,它们将通过调控人体内靶基因表达的方式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进而发挥生物学作用。
该研究发现,微小核糖核酸可以通过进食的方式摄入体内。
并和体内受体作用, 调控相关蛋白表达和生理功能。
只是机理还不是很清楚。
大约在2000年左右,我参加的一个会议上,就有关于口服抗体的报道。
当我们的理论和自然发生矛盾是,需要修改的,从来都是我们的理论
畜牧业的完蛋,和是否出安全问题是两回事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1是消化道粘膜
2是水解成小分子多肽,而关键作用基团保留完整, 被人体吸收
从分子化学的角度讲,毕竟有些基团组成的多肽段容易被拆散, 有的不容易被拆散。但一定有一部分会成为活性多肽被人体直接吸收。
这就算是红茶菌, 酸奶, 普洱、乌龙茶得以风行的秘密吧。
我想没那么简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