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云南之旅之绿色蔬菜(重新上图) -- 大西洋14
随着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人员的不断培养、创新,菜市场菜架上的蔬菜(包括水果)越来越漂亮了,个头大,颜色鲜艳,引人眼球。随之而来的却是另一种困惑:这些鲜亮、令人垂涎欲滴的菜蔬却失去了原有的味道。西红柿肉厚汁少,想像原来那样咬破一个小口,吸食里面的汁液体已是不可能的事;苦瓜嫩绿长大,表面还是那样疙疙瘩瘩的,可炒出来,已经没有了其特有的苦味;猕猴桃丰满,却没有了充满VC味道的酸;鸡蛋越来越大,个头了是整齐化一,蛋黄颜色却是越来越白了。
大量的化肥、杀虫剂、塑料大棚、转基因技术的使用,丰富了人们的餐桌,却忽视了人们的营养要求。
于是乎,人们千方百计开始寻找原生态的绿色食品,方式方法和有奇招,其中之一是,原来有虫眼儿的蔬菜,人们是不肖子一顾的,现在却欣然花钱买之,因为虫咬证明没有使用杀虫剂。不知有道理否?
顺便说一句,这方面我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尽量不吃反季节蔬菜,那肯定是现代科学技术催生出来的,违反自然规律,还是少吃为佳。时令菜,不要问价格,抓紧吃就是了。
随着人们越来越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寻求健康食品中,各商场也相争开辟了原生态蔬菜的专柜,最低也得宣称此柜所售蔬菜未使用化肥。不知真假,只知价格不菲。
这也是矛与盾的关系了,原生态的食品一般产量都低,而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不但口味刁了,人口数量更是日益增多),生产厂家,包括农户,只能施加化肥,使用杀虫剂,当然还有转基因技术以增加产量,而不得不忽略口感、营养等方面的要求。
如何即保证营养不流失,同时又提高产量,这可是令科学家们颇为头疼的一件事了。我等小民,只能是随遇而安,细心选择了,总不能让每个人自己去种菜、养猪吧。
此次在云南边陲,每天吃的都是新鲜蔬菜,用LD的话说,就是,这儿的蔬菜有蔬菜味儿。这可是真正的原生态绿色食品,边民无力购买化肥,想施肥增加产量都不可能。
又想到,西北地区与边陲虽同属贫困地区,但西北贫困地区更显艰辛,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西北地区寒冷少雨季,没有什么蔬菜。
曾在山西生活过五年,那里的冬天除了土豆、胡萝卜就没有其他了。夏天也就是茄子、西红柿、黄瓜,鲜有绿叶菜。
南部地区虽也艰苦,但四季如春,雨量充沛,瓜果蔬菜种类繁多,生活相对好了许多。
能够天天吃上原生态的新鲜蔬菜,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不多说了,传上些图片,也是不分时间、地点,大部分也不知道名字。
1.小米辣
这是红河地区民众每餐必备的,别看个头小,极辣,北方人一般受不了。尝试过一两次,现在基本是不动的。这里的人却喜欢,称去北京或上海出差,其他可以少带,小米辣却是一定要带上的。
吃法很多,一是腌制,当咸菜吃,开胃;二是晒干,磨成粉,加上胡椒粉,吃黄瓜、炸烤豆腐时沾着吃;三是将新鲜的小米辣切成碎末,加胡椒米、盐、薄荷叶,用热的蔬菜汤冲泡,当蘸水。不管怎么吃,主味儿就是辣。
2.各种调味品,以辛辣为主
3.说不出名的菜蔬,朋友告之多次,就是记不住,真是该打了
4.新鲜而味足
5.南瓜,个小,七扭八歪,却是正宗
6.芭蕉花
7.竹笋
8.硕大的蘑菇
9.财来一种
10.菜架,在云南,江浙好像也是这样,大厅中放一菜架或冷柜,放蔬菜,供顾客点菜
来几个特色菜
11.炸蚂蚱
12.红烧牛蹄,这是在县城里一家川菜馆里的特色菜,在其他川菜馆从未吃过的一道菜,烧的极到位,入口即化,全部胶质,营养好,口味佳,令人十指大动,大块朵颐,加浮一大白。
[IMGA]
14.鹿肉,这个不是野生的,是饲养的
15.煮青菜
也是每餐必备的,不放盐和其他任何恶斗,用煮青菜的汤做蘸水。
全是商品菜,看着好看,食之无味。
只有到偏远一些的村寨或者路边小馆还能吃到滋味醇厚的原生态蔬菜了。
看来大西洋老兄对我家云南偏爱得紧呐,帮着大做广告啊!
谢谢!谢谢!
云南的秀美山川、风味美食确实值得宣传
bandwidth exceeded
几乎所有通过photobucket图床上传的照片都被封了,不会是像facebook一样吧?可又不是全部,只是这两天上传的。再试一次了。
现在正在有panoramio补发照片
图都在~
我是从国内看的TAL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