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和罗兄谈谈货币,通胀和通缩的问题 -- forger

共:💬7 🌺34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和罗兄谈谈货币,通胀和通缩的问题

感觉还是再开一个新帖,然后从一些基本的东西开始聊起,难得罗兄也是一个会自己思考的人,希望能够通过交流,让彼此都有进步吧。

先说说引出这个帖子的问题:

罗兄对于苏联解体时候休克疗法的失败,原因的分析可谓独到,强烈的紧缩导致了整个生产体系的崩溃,最后没有商品出产,物价就飞涨,而为了抑制物价上涨执行的更强烈的紧缩最终导致了最后商品生产的停止,最终物价也飞到了天上。这个情况,必须在一个封闭的体系中才能实现,否则,产业链中的企业,可以对外卖出自己的资产以换来流动资金,而国外的商品也会进入,(比如牟其中换飞机,可惜换的太少,不是普遍现象。)从而导致这种情况难以出现。苏联不是一个完全的封闭体系,但它太大,而又和世界其他部分分离太久了,而更重要的是某些所谓的“爱国人士”的搅合,才使得这个体系足够封闭,而实现了这个特例。中国现在不是这种封闭的体系,所以,强调现在人民币紧缩政策必然会导致物价飞涨,那就未免刻舟求剑了。

中国的情况如何,而世界,尤其是欧美的态度又是如何?什么样的政策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谁将得益而最后的推动力又会是什么呢?慢慢讨论吧,先从一些基本的经济学和历史说起吧。

首先,人类为什么会进化成人,拥有如此高的智慧和生产力,因此大大不同于其他的生物呢?归根结底,是因为交换。

为什么老虎没有长出翅膀?在生物界中,捕食者和猎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的,猎物如果被吃光了,也就意味着捕食者的食物来源消失,从而导致以后饿死,有一个加拿大某个岛屿上鹿和狼数量的历史记录可以拿来看一下,很有说服力。

正因如此,作为捕食者,不会去猎杀自己吃不了的猎物,然后放在那里腐烂。我们就会看到,捕食者的捕猎能力,仅仅是达到和猎物的逃跑能力相适应,而不是超出。

这是进化论的一个重要原则,“适者生存”的体现,要强调的,这个规律是“适者生存”而不是“强者生存”!捕食者,如果捕猎能力太强,那么吃完了自己的猎物之后,就会自己灭亡,所以,除了人类以外的所有猎食者,都不会去捕猎自己吃不了的猎物。(当然,捕猎完了被别人抢走是另外一个问题。)

但是在大约10万年前的人类打破了这个规律,人类会捕杀自己吃不了的猎物,并以之交换自己需要的其他产品,而能够打来越多猎物的人,可以交换到越多的其他产品,从而留下更多的后代,在生存竞争中处于优势,从而,人类的进化历程出现了重大的转折。

智人存在着碘代谢上和其他同类不同的地方,表现就是缺碘的,就会得呆小症,呆小症患者没有生育能力,也就是说,得不到足够碘的智人,就会自己被淘汰。海洋类产品含有大量的碘,如果智人生活在碘缺乏的内陆,而以肉食换取晒干的贝类,就能获得足够的碘,从而保证自己不会是呆小症患者,能够留下后代。

智人很早,大约12万年前就在沿海地区出现了,但进入内陆的时间,则要晚的多,而一旦智人确立交换模式,以维持自己的碘摄入需要之后,那么,进行交换的也就不仅仅限于肉食同海产品的交换,而将包含一切人类的劳动成果,而效率优先的原则,就会马上挑选出某项劳动相对最高效者,成为这项劳动产品的主要供应者,而效率在特化的过程中,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智人进入内陆的时候,因此,就成了最高效的杀戮者,最优秀的猎人,而随之而来的,就是某些大型动物的灭绝,大型动物目标明显,容易捕猎,(杀一头羊容易,还是杀五十只土拨鼠容易?)捕猎它们,对于人类来说,是最高效的,投入产出比最少的,从而,这些动物首先灭绝。但还好,人类的捕食范围不仅仅限于此,还有其他个体小,数量多的其他猎物。另外,人口数量增长的压力,也使得人类利用植物性食物的数量更大,从而开始了对植物的驯化。

再补充几个进化上面的小片段,让大家能更好的理解交换在人类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智人的睡眠时间,远远比狮子来的少,因为人类的尿酸代谢环节缺失了一个重要的酶,从而尿酸无法继续分解转化成尿素,以水溶的形式排出,(尿酸溶解度很小),这个问题,也导致了人类出现痛风这种疾病,但是,由于尿酸的结构和咖啡因很像,这个基因的出现,结果就是人类的睡眠时间因此减少了。

睡眠时间减少,新陈代谢加快的结果就是消耗的热量更多,需要吃更多的食物,这一点,在进化当中,是不适应生存的。因为这减少了可以承载的个体数量,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动物园的狮子每天睡20个小时的觉。因为很简单,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睡觉的狮子消耗的热量比跑来跑去的少很多,就可以少捕猎一些动物,换而言之,就是一定的猎物可以支持更多数量的狮子维生。

可是智人经过了自然选择之后,却出现了这么一个相反的结果,睡觉少的在竞争中取得了胜利,原因无他,少睡觉所获得的收益,远远大于多睡觉所少消耗的热量。少睡觉变得更加有利可图了。打个比方,一个每天睡觉16小时的智人,花8小时就能获得一天所需要的热量了,而另一个每天睡觉8小时的智人,花10个小时才能获得一天所需要的热量,而剩下的6个小时,他可以获得更多的产品用于交换,获得含碘很高的海产品,从而获得更高的生殖能力,其结果就是,他的繁殖能力更强。而如果没有交换的好处,他每天需要吃掉更多的食物而毫无其他好处,则这个基因就会变成对生存不利,而被淘汰掉。

海鲜是高嘌呤的产品,所以海鲜吃的多了,容易得痛风,这个基因的出现,是沿海地区的智人愿意接受其他热量来源(含嘌呤更少,代谢时不容易产生尿酸引起痛风)的原因,对于沿海的智人来说,如果用海产品交换其他食物,则一方面没有减少自己的生殖能力(海边的只有碘摄入过量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减少了自己患痛风的风险,对于生存是很有利的,结果呢,他们因此也倾向于卖出自己的产品。

这点,对于交换来说十分重要,不能只有卖方市场,否则没有人卖出产品,交换也就无法产生了,而智人同时出现了两个基因上面的不同之处,在不同地域生存的智人,如果进行交换,就可以获得更大的生存优势,因此,交换也就被确立了下来。而一旦交换被确立下来,自然选择的规律下,对智人而言,“适者生存”中“适”的标准也就发生了变化,可以说,生产力越高的智人,生存的优势越大,人类也就因此走上了进化的特殊道路。

要强调的是,这里说的进化,主要是软件上的进化,智人的硬件——基因,从12万年前到现在,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今天晚了,明天扛铁牛吧,希望能挤出时间……)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你还是放弃吧。

我不是歧视毕加索,但是首先他要证明自己是毕加索。

家园 铁牛1

前文我们讲述了人类之所以要进行交换的根本原因,下面我们说说为什么人类能够进行高效的交换,换句话说,就是人类生理结构上面,与交换相适应的一些特点,正是这些特点,为人类之间进行交换提供了硬件上的保证。

交换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物质的交换,另一个则是信息的交流,而信息交流最有效的手段,则是语言。人类之所以能进化出语言,同人类具有比其他灵长类更好的发声器官是分不开的,而这个发声器官的来源,在于人类的喉是下沉的。

对于其他动物,比如老鼠来说,气管和食管是两根不太搭界的独立管子,虽然鼻腔也有通往口腔的通路,但基本上,食管负责输送食物,而气管负责输送气体,没有交叉,可以同时独立进行,比如一边喝水一边呼吸,而不用担心呛了。

而人则不同,鼻腔下来和口腔在喉部汇合,然后喉部以下,才分别是食管和气管,两者在喉部交汇,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吃东西和呼吸,只能一次进行一个,这就是所谓下沉的喉部。

因为喉部下沉,为人类带来了更高效的发声器官,同时也带来食物进入气管而窒息的风险,这种风险,从进化论上看,是不适合生存的,毕竟死亡的风险增加了。但“适者生存”的原理是不会错的,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说明,喉部下沉,带来窒息的风险的同时,还能带来更大的好处,这个好处当然不是能够发出更多种多样的声音,而是可以给游泳的人带来极大的便利,可以直接用口大口呼吸,而不是只能通过鼻子呼吸。

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就是把一个人嘴贴上游泳和另一个把鼻子贴上游泳,比较两者的效率,可以看到,可以用口呼吸,会大大的便利游泳的人。而能够这样呼吸,除非喉部下沉,在喉部上方,出现口腔进入气管的通路,否则就无法实现。当然,这个结构也带来鼻腔和食管的通路,如果愿意,这个结构也带了人可以用鼻子吃面条这种搞笑的功能。

对于进行交换,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方便携带用来交换的物资,而人的直立行走,未携带物资带来很大的方便。

一个人,背着,扛着,或者用脑袋顶着一个物体的难度,同只能用嘴叼着的狮子老虎来,是具有大优势的,而直立行走这个重要的特征,也是来自于对水生生活的适应。

把一个人切开,(不建议大家学习Dexter),就可以看到,人的胸腔里面是肺,肺泡当中充满了气体,等于一个气球,而下半身,都是实心的,不是肌肉就是骨头,这样的结果,表明了上半身的比重比较小,而下半身的比重比较大,这么一来,把人扔水里,自然是比重小的部分在上,比重大的部分向下沉,结果呢,就是直立的状态。

对于猴子或者猩猩来说,也是一样的,停留在水中(不是游泳的运动状态),都会出现这种直立的状态。而对于游泳的时候来说,后肢将起到主要的推动作用,而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是后肢越发达的,游泳的效率越高,速度越快,从而获得生存上的优势,这样的结果,就是人类的后肢相对比自己的亲戚们来说更加发达,(如果比较人和黑猩猩,人类的特征主要是后肢相对更发达,而不是上肢的萎缩。)

在这个自然选择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后肢开始发达,破坏了前后肢的平衡到后肢发达到一定程度,可以完全的直立行走之间,存在着一段时间,原始人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比四条腿跑要来的更加低效,而真正的两条腿跑路还没有建立起来,这段时间,原始人在陆地上的运动效率是不高的,容易被猎食者消灭的,为什么还能存活下来呢?答案就是原始人当时生活在没有其他猎食者,分散在大海中的珊瑚岛上,岛屿上没有其他的食肉动物,由于主要的觅食行为是在海滩上捡贝壳和下海捞吃的,所以陆地上运动的迟缓,并不对生存构成威胁,相反在水中效率更高,则成为了最有利于生存的因素。当然,随着为了游泳而更加发达的后肢发达到了一定程度之后,真正的两腿跑路建立起来以后,人类在陆地上的运动效率,又重新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足以逃避猎食者的追捕,此时,人类也就可以离开海岛,重新进入陆地。

当然,这一次重新进入内地,是在200万年前左右出现的,进入内地的也不是智人,而是直立人,也就是北京猿人那类的原始人类。

直立人具备了下沉的喉部和直立行走,解放了双手的特征,但是他们并没有像智人那样,大量进行交换,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他们没有碘代谢和尿酸代谢上面的基因缺陷,不需要进行交换,也能维持生存,或者说,没有交换带来的生殖上的优势,也就没有动力去进行交换,因此,他们尽管拥有进行交换的一些必备硬件,但是大规模的交换并没有在直立人中展开,对于一个直立人的生存遗址来说,很少有来自超过20英里以外的物体,而哪怕即使是6万年前的非洲内陆智人遗址,都能找到来自上千公里以外海边出产的贝壳,这就是区别,北京猿人为什么是猿人,而我们为什么是智人,是世界的主宰。

家园 早期智人靠走路而不是交换,鱼吃腻了就上山上平原找食

交换是有定居点,会储存干货后的事。 鲜肉和鱼这些东西都是无法储存,肉食动物吃不了的猎物,只会丢在那给虫子和食腐动物。人类没有进化出食腐基因。可想而知,拿来交换的只会是肉干鱼干之类的东西。比矛猎抓鱼更简单的就是拣拾贝类,所以最早的钱币就是贝壳。上古时期,各个部落就开始交换海产品留下的习惯。最早交换的大概就是山民猎手拿水果和小兽交买路钱去渔民领地那挖贝壳回去开始的。

家园 商业的始祖应该是帝喾,12万年到符合上元记录了

我印象里,人类真正意义上的商业中国典籍里归在帝喾身上。帝喾之后,相士服牛,王亥训马。到了王亥时代商业就完全成熟了。玄鸟生商,商人,商业,商丘,商朝等等,这些都是有历史关联的。

而再往前,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是遂人时代。遂人之前和之后是区分人类历史和准人类历史的分界。

12万年这个时间到是比较接近典籍里历法的记录。

[URL=]

汉书 律历志

汉历太初元年,距上元十四万三千一百二十七岁

《三统》,上元至伐桀之岁,十四万一千四百八十岁

四分》,上元至伐桀十三万二千一百一十三岁

[/URL]

《周易.系辞下》

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如果我们认为伏羲氏拥有八卦后开始具备天象观测能力(仰则观象于天),确立了最初的观测方法,于是汉朝的天文官,还可以根据天象复见的情况,反推历法上元元年。这个反推出来的上元元年,离你说的这个12万年还真不远。

家园 补知识,很有意思。继续铁牛。。。。。
家园 人所以为人,不是因为交换,而是因为交流

当交流的条件不充分时,才以交换临时代替交流。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