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略谈文革 -- 史文恭

共:💬1222 🌺12097 🌵36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2
下页 末页
家园 4个老婆10来个子女都在一个单位了?

那种一家子七八个甚至十几个在同一个单位的情况恰恰是文革以后形成的。

家园 不是一个单位。

最令我惊讶的是,他们一家人相处和谐,兄弟姐妹也互相照顾。但是他爹为这10来个子女都是找的很好的单位,所以他们日子也都不错。如果是个农村老爹,想必没这本事。

你说的全家子承父业式的进入,为何在80年代发生,以前怎么不发生?其实你自己说的,恰恰是个结果。我说的是原因,因为文革后,谁都不愿意得罪人,因为原先喜欢得罪人的人,在文革期间通通被修理一番,所以我说执行力大幅下降,导致大家都开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后就是互相混。比方说你去求人家一下,说让我女儿进来吧,一般没人“敢”或者“愿意”反对。

另外,时间是个重要的变量。就像一条边际产量曲线,一定是刚开始加速往上走,后期就趋于平衡。前些年多进些人,跟后来多进些人,个体边际产量是有区别的。

家园 是政策,不是执行力。那时普遍政策允许“接班”,是这个政策

造成的。

家园 我比较怀疑的是现在

我比较怀疑的是现在像陈景润这样性格的人还能进入体制内搞研究吗?

家园 wiki上引用了2008年一个数据

only 15% of Indian students reach high school, and just 7% graduate

各国教育体系不同,统计口径不一,不过7%很说明问题了

家园 15%可以上高中,7%毕业。

如果按种植庄园的说法,假设100%高中毕业,并且都考大学,就是初中毕业生是6666万,这是啥概念。。。。

家园 我倒觉得这个政策反而在短时间内缓和了矛盾。

你可以想想,文革时候,管理秩序全乱套,很多人分派别,闹得很凶,经常集体上街打群架,有时候打死了父母都没辙。

那么文革后,恩怨就会突然消失吗,或者说,难道大家就没有不满吗?要恢复被破坏了10年的正常经营秩序,或者说聚拢人心,给予这些人更多的回报,就是一个很好的招数,但这招数显然是短期有用。

另外,当时为何出台这个政策,河里不知道有没有相关讨论。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仔细挖掘。

家园 回来看一下,预言成功,跟帖花数超过主贴。

呵呵

...
家园 这么可怕!那城市平民该怎么办呢?

肯定不能像有地的朋友那样存粮食啊?

现在手头还算有一点闲钱。身边的朋友都在撺掇我买房,说下半年可以出手。老是租房也确实住起来不舒服。——只是这样一来,肯定现金统统玩完,还要背一身债。愁哪~~~~

家园 就“三公一母”,为史文恭说句公道话

看到楼下有几个回复提到“三公一母”,说说我的感觉。

就事说事,螃蟹那时我买过,食堂的,两毛到三毛一只,一家吃一顿花了一块钱,算大餐了。家庭月收入100上下。那时我已经会加减法了,大概乘法模模糊糊知道一些,肯定不会算除法。食堂素菜是几分钱一份,带肉的要上1毛几了。我家就在食堂对面,从小就去打菜,知道一些。

“三公一母”和食堂并没有啥关系,呵呵。打倒四人帮,在当时,确实是大快人心的一件事。四人帮对我们小学生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但是我们从父母,从家庭老师和社会氛围上,能觉察到。之前的反击右倾翻案风,评水浒批宋江啥的,也是一政治运动,我就没什么印象,比较沉闷(当然水浒故事还是很好玩的),但是打倒四人帮后,社会上的游行,延续好几百米长的漫画,大人们的谈论,他们热情的心境,是能感觉到的。河友们向自己的父母请教,应该能得到答案。

那时还是儿童时代,这个自身的感受其实是不靠谱的。回想起来,四人帮做事手段促狭,属于“宵小”一类的,没给全国人民留下什么好印象。四五天安门运动,人们借“祭周”反四人帮,就是民心的体现。其实四五的起源还是南京,口号是写在列车上带到北京的。纵然被打倒的老干部想利用四五,也做了一些小动作,但是我认为,这些被打倒靠边站的人,要想靠自己力量掀起这么一场“反政府”的运动,是不可能的。我是经历过大事件的,以我的体验,所谓“事件是由一小撮人煽动的”,是完全的鬼话。象四五或者风波这个级别的事,不是任何人有力量能煽动得了的,还是民心所向。至于有这么一小撮人想借事达到自己的目的,是另一回事。

所以,打倒四人帮,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这点是确实无疑的。

家园 赞全文,但是对张春桥的评价不能同意。

对比后来的花和X(用小小语,西人读作矮可死),张要纯洁上一千倍。

家园 我偏不,我偏要送花,

你奈我何?哈哈

家园 呵呵,如果单从吃螃蟹看,好像跟那会儿比大多数人也没啥提高

那会儿4只螃蟹一元钱(不知道是啥螃蟹),现在4只螃蟹100元应该吃不到啥好螃蟹。

那会儿普通人一个月挣几十,现在普通人一个月挣几千,能吃到的螃蟹数目基本相同。

家园 不叫“接班”,叫“顶替”

一般是老的退休,所在单位可以接收一个子女。后来发展到小的进去,老的就退,不到年龄也退。

这个也是当时解决就业的一条路。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