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医,我 -- 市井布衣

共:💬7 🌺3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中医,我

以前看中医的帖子,也想写点东西。

可河里的大牛超多,我又不是专业人士。

怕写出来的东西被人投草抛砖,加上手懒,就一直迟迟没有动手写。

最近正好在吃中药,就顺便把自己与中药经历写一下。

如果不写,不知道又得等到猴年马月。

有些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有的是我听说的,我都会一一注明。

各位看客,别催我,我是想到哪就写到哪,啥时候有兴致了啥时候写,以我的水平,估计帖子不会很长。

各位大牛,有说得不对的地方,您下口稍微轻点。

我先喝口水去...

家园 中医,我(一)

先写一段,完了去睡觉,要不会有人说我挖坑。

我30岁之前和中医应该打过交道。

但是时间太长,具体情节已经都忘记了。

只记得酱色的中药汤子,颜色难看,味道难闻,入口难喝。

家里吃中药的人,我知道的有我姐姐和我母亲。

我姐姐十七八的时候(一九七八年左右),脸上长个疙瘩(应该是腮部)。

半边脸都是肿的,很厉害。还发烧(印象当中母亲好像说过有发烧的情节,不确切)。

病得越来越厉害了,父亲母亲都愁眉不展。

后来父亲打听到了一个会中医能治这方面病的人。但是这个人不是医院里的,轻易不给人看病。

于是父亲买了50斤小米,借了钱,去人家央告。

说孩子就交给您了,不管治成啥样,我们都不说啥。

在父亲的再三恳求下,人家终于答应给救治。

具体治疗的过程不可考了,估计汤药是少不了的。

稍微还有点印象的是:记事后家里还用木头箱子养着一颗仙人掌。

因为当时需要仙人掌是一整个叶片,拔掉刺后捣烂,用来糊到姐姐的患处。

印象当中依稀还残留姐姐糊过仙人掌的片段,当时记得的原因是糊完后比较难看。

当然最后姐姐的病好了。

家园 中医,我(二)

母亲吃中药是为了治眼睛.

母亲近视,而且眼底也有病.

年轻的时候就有,具体是遗传还是后天得的,就不知道了.

母亲和父亲结婚后,在家待了几年,然后到当地的服装厂参加了工作.服装厂大部分是给部队加工的服装,对质量要求很严格.

母亲的工作是质检,如果检查得不仔细,就要扣工资,所以质检工作很费眼睛,工作量也很大.

加上以前眼睛就有病,于是眼病复发,眼睛看东西模糊.

当时是六三\六 四年左右,医疗条件还很艰苦.

当时人们也都习惯于看中医.

据母亲后来回忆,

当时吃了很多付汤药.

药里面不光有草药,还有动物药.

自己都不敢看,只好由我父亲来煎药.

药很难吃.于是想了个不喝水的办法,等渴到难耐时,再把汤药当水喝掉

......

病情终于有所好转,但没有彻底治好.

等过些年条件好了,六合维生素\维生素族类药物\眼药膏\眼药水等成了我母亲治眼睛的常备药.

估计是年轻时吃中药的那次印象太深刻了,从我记事后,几乎没见我母亲再吃过中药.

家园 中医,我(三)

我从小就体弱多病,而且生活不规律,有熬夜、暴饮暴食等诸多不良习惯。

三十多岁的时候,冬天怕冷,腿部发凉(就是夏天,也会有些凉意),能半夜被凉醒。还有其他一些症状:感觉身体很虚弱,爬到四楼有些时候都觉得累,睡眠不好,多汗...反正当时的身体是处在严重的亚健康状态。已经到了如果不治会影响到正常生活的状态了。

于是到医院做了一个全面的体检。体检结果出来后,被告知除了有轻度脂肪肝之外,身体的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之内。觉得身体不适很可能是受到心理暗示的缘故,不需要用药物治疗。

我对医院给的这个解释很不以为然,毕竟自己身体真切的感受就在那里,如果是心理暗示的话也太厉害了吧,感觉这个说法是相当地不靠谱。

没办法,就想到找中医看看。

听楼上的一个邻居说有个中医不错,她从那里看过。

于是按照邻居给的地址找到了这个中医诊所。

这个诊所不很整洁,甚至有些凌乱。卫生环境也一般。

对邻居推荐那个大夫感觉也不好,说不出来为什么。

有次居然听他跟患者说“吃我的药保证能生儿子....”

可既然来了,就先吃两付药看看,毕竟邻居在这里看过。

先后从这个中医大夫开过9付药(一次三付,共三次)。

现在记得药里有鹿角胶、蜂巢,别的记不清了。

熬出来的药很难吃,喝下去后要控制很长一段时间,才能使刚喝进来汤药不至于呕吐出来。

当时是冬天。吃完这个大夫的药后,偶尔脱了厚重的外套,身上就会散发出浓烈的药味,旁边的人会多看你两眼,熟悉的人会问你最近是不是在吃中药。小便的时候也会有很重的药味。

吃到第七付药的时候,身体状况没有明显的改善。

加上药汤很难喝,第八、九付药就没喝,扔掉了。

对这个中医大夫也失去的信心,不再去找这个中医看了。

家园 中医,我(四)

上次看中医没有效果,身体状况自然也没有好转。

但日子总得过,身体老是亚健康状态也不是个事。

估计是上次看得不对症,想来还非得继续找中医看不行。

打听来打听去,打听到一个岁数比较大的中医。

原先是一个中医院内科的主任,退休后被返聘。

干了几年后又到一个私人的诊所做堂行医。

报着试试看的态度去了这个诊所,被告知当天的号已经都挂出去了。

这个大夫就出诊一上午,大约看25个人左右,最多不超过30人。

要想看病就得明天了,还得早点时间来排队挂号。

挂这个大夫号的人很多,来晚的话恐怕排不到号,看不上病。

这个诊所设施都比较陈旧,但很整洁有序。

其实有的事情你只要用心了,外人可能未必能说得出来,但却能感觉出来。

第二天早上6:00就去排号,当时还是冬天,但天气不是很寒冷。

到诊所的时候,前面已经有5、6个人在排了。

等到给我看病的时候,已经9:30左右了。

他妻子和他一个诊室,也是一个很有名气的中医。

主要看儿科、妇科拿手。

找她妻子看病的人也不少,但没到提前排号的地步。

他妻子有空的时候,会过来帮他写写方子,翻翻病历。

这个大夫大约有六十五、六岁的年纪。

小个,带近视镜。花白短发,脸面偏瘦,白净。

给患者看病的时候除了问症状外,其余的话不多。偶尔会解释一两句。

更多的时候是一边切脉一边若有所思。烟抽得很勤。

给人很有底蕴,很舒服的感觉。

前后吃了这个大夫二十多付中药。

吃到第六付的时候,腿感觉就不凉了,觉也睡得很安稳。

身体感觉很舒服,最后腿偶尔会有微微的温热感觉。

看来这回是找对庙门了。

家园 应该是腮腺炎吧

听你描述应该是腮腺炎,下腮肿大,高烧不退。我们这土方子治疗腮腺炎就是用仙人掌。

家园 有些地方,用一种叫瓦松的小植物来治疗腮腺炎,很管用。

那种东西类似仙人掌。长在屋顶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