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小企业还要做下去吗? -- 赤脚学生

共:💬112 🌺601 🌵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题赠:事到万难且放胆,情宜两可须慎心。
家园 如果产品好运输好保存,搞一个网上商店吧

毕竟有百来号人,大家都不容易。

家园 这个主意好,正在找人经营。
家园 投资移民加拿大,这是众多中国企业主当下的选择

虽然本人生活并不比国内好多少,但是教育子女,修身养性,是多数人的选择

家园 有同行去了,就是为了小孩才去的,我不想去,

我觉得在中国也需要我等去共同维护。

通宝推:远航,听枫,凡卡,
家园 花您的信念,生意会好起来的,
家园 如果不能转行服务行业,还是不要干了啊

如果不能转行服务行业,还是不要干了啊

家园 可能大企业好一点。

大企业还是有一些收拾地头蛇经销商的办法的,就算收拾不了,起码可以控制。

其实您也不用泄气,您已经比中国大多数人都要有钱,经历也丰富的多,等到老年时,起码可以在回首的时候说一句,毕竟我有一家工厂,还雇了100多个人呢。

顺其自然吧,只要别伤害到自己的老本,考虑一下把利润固化,您懂的。

家园 不是习惯出口,而是国内屁民消费能力有限为第一要点.

第二个点是出口获取外汇以利国际贸易.这也是一个点.

第三是最关键的是中共的经济模式和国家的规划等构成其唯一靠出口的路子.

1,因为中共的人民币不是有价货币,而是债倦货币.所以财政上它是靠预估生产力来发行货币,所以决定必须靠出口来获得现金或者有价货币来补充价值.比如,中共的财政开支越来越大,但中国国内生产力就这么大.你财政支出大就必须获得GDP中更大的份额,那么你就得靠就业,生产流通来获得税收.其中人民币是直接的工具,但屁民手上财富是相当有限的,不是叫无产阶级吗?

所以,为了财政越来越大的支出,就必须把GDP提上去.但中国大陆缺乏现金的投资,那只好先找现金.这样,出口是唯一的办法.出口增加就业,增加税收,达到财政的平衡.

中国屁民的消费,一是衣食住行,就医就读,这个市场基本是算很饱和了.二是耐用消费品和家电类的,这部分有较强能力的只有10%的人口不到.虽然这些年的汽车,贵假家电消费比较多,但对于GDP/财政的要求,特别是产能的关系决定国内是无法承受的.

所以,出口是解决中国工业产能的出路.

2,今年中国仍然是外汇管制国家,虽然你可以轻松地到银行或者市场上兑换外币,但因为人民币不是自由货币,所以出口获得的外汇大部分仍然流人国家手里.这些外汇做为人民币发行的基本金.

这样,就可以发行人民币在国内流通,通过通涨来尽量减少屁民手上的人民币现炒持有量,通过医药,住房等隐性税收去消化一部分.那财政就可以获得更大的支付权.于是,国内就可以获得一种微妙的平衡.

如果出口不顺,那首先是大量社会基础的财政创造者,也就是屁民,农民工就业不充分,那收入减少,那税收则相对减少.于是社会就不稳定,中共财政就不会大幅度增加.这样就维持不下去的.

广东这个月那么多次的事件,诱发的因素是汪洋几年来赶走一部分血泪工厂,搞新经济,但税收由于没有充足的血泪工厂的农民工之后必须从企业主那么增加税收,但这另企业的财政状态恶化,从而增加对劳工的剥削,于是产生了那么多问题.

3,为什么出口是必须?如果不出口,那就不会需要那么多工厂,这样,相当一部分农民工被迫回到农村,这样更恶化农村的社会.

大量农民回到他们的家乡,这在一定上改变当地这三十年来的社会利益的分配,所以,各地那么多事和这个不无关系.

所以还是靠出口来缓解一下就业.这才是当面中共的当务之急.

其实,您说为什么不能内需来解决出口的问题?其实中国出口的商品,高附加值的屁民消费不起.而且这个内需要市场因为出口的减少而增加的税收要求,导致那些造假企业的日子也相当难过.

因为造假企业的产品才是内需的市场商品,因为上游的农民工的收入或者同涨等关系,出口少必然的内需要减少,那造假企业也更难生存.这一论下来.那就麻烦大了.

-------------------------------------------

总之,出口是中共经济唯一的一条路!

家园 前段时间去了江苏几个厂

纸上谈兵,企业的情况也不一样。看到的一些情况供参考。

几个厂都干得非常不错的中小企业,从二三十人起家,到现在年销售额几千万的样子。都是一些细分工业品市场上的领先者(低的能有20%~30%,高的到60%~70%的市场占有率)。技术上有一些特色,但不能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技术门槛。

所以他们对你说的1、2的感觉到都还好,认为不是不能克服。其中一个厂宁可在价格上给出让步,也要改成人民币报价外汇结算。

头疼是5、6、7,特别是招不到人,人工成本上升(4)倒还是其次。中国的小制造业,说黑心未见得,说血汗是一定的了,年轻的都不愿意干。解决办法都是走自动化的道路,用机器替代人。改造也不是一步到位,先从一些重点工序起步慢慢改。而且是很快就尝到了改造的好处,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成品率的提高,从而又取得了市场上的好处,更加巩固市场上的领先地位。一个村里的企业,上自动化流水线来取代人工,这在5年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这也就是从宏观上所希望的产业升级吧。

他们对于3的事实和你的感觉一样,但把原因归结于国内企业的低价竞争。这几家企业都可以维持住高于国内竞争对手10%~20%左右的价格,当然制造标准也要稍高一些。他们的困难在于没有能力在产品质量上做进一步改进,不是技术原因而是成本原因。这里面的逻辑是质量改进——》成本增加——》价格上升,价差到了一定程度,订单就跑了。对此他们希望是由政府和行业出面,打击低标准产品,淘汰过多的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是欢迎金融紧缩政策和市场监管从严的。有一个厂是明显得益于国家对某行业的大整顿。

当然这几个企业都已经是所谓的明星中小企业了,当地县、镇一级都是重点扶持的,所以8不是太大的问题。事实上有两家企业已经有民间的风投资金进入了。

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punishment,
家园 理论就是这样的,只是这二年,被煤体搞混了。

以为内销就可以解决问题。回到我开篇的那句话,情愿被资本家剥削,也许这很冷血,而叫这些90后再去面对黄土背朝天,每年的收入比不上工厂的二个月,不更冷血吗。

家园 确实国内市场不好做

我跟很多国内企业都聊过这个事情。有几个主要问题:回款困难。市场零散,导致每单出货量太少。还有就是进入市场困难。

有一次我在国内超市看到了一个供应商的产品,回头跟他们老板说,你要是给我们的货这么烂的品质,这么土的款式,这么黑的价格,马上我就取消你所有的订单。老板嘿嘿笑着承认,不少东西都是我们不要的,甚至是退货的。确实,让一个习惯一次出货几十个柜的外单厂改成一次出几箱货,还面临着回款时间长,甚至根本就收不到款的国内贸易,很难适应。

有意思的是,很多东西在国内的售价确实比国外高,不仅仅是厂商的售价高,而且我怀疑国内销售渠道的成本也不见得比美国便宜。

有不少原先只做外单的厂商纷纷都在打主意做内销的尝试,不是因为中国制造不好,因为太强大了,跟中国的兵乓球一样,做到最后就剩些中国公司在互相竞争了,但是国际市场的容量也是有限的,所以很多工厂现在也在打算开拓国内市场。我见过一家在某行业内最大的国内企业,他们投了3、4万平米的展销厅,还有计划在国内开几千家直销门店。厂家+直销,是个蛮有意思的主意。但是从现在运营的状况看来,他们也是咬牙苦撑着。他的同行们普遍对此不看好,多少有些幸灾乐祸的意思在里头。而这些同行们其实也纷纷在搞自己的国内市场开拓计划,只不过规模和渠道不同罢了。

总的说起来,在最近一两年之内,国内市场还远远达不到国际市场的程度。有人均收入的原因,更大的原因在于零散的销售渠道。但是一个像沃尔玛一样的零售巨无霸的出现,未必是好事,特别是在中国的土壤上。

换一个角度看,国际市场对厂家的诱人之处就是高度整合的配送和零售体系提供的规模效益。做进去就发现,太强大了,太严密了。但是强大严密到了顶点就意味着僵化。能在这座大厦的墙基下刨两锄头,将会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元宝推荐:铁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如果不介意的话,能说一下你大概做的那类产品吗?
家园 还有拼搏的精力,就考虑

把工厂搬到内地吧。要是没精力了就卖掉。这次增城的事发生后,就广东地方官员反而觉得腾笼换鸟是对的了……

家园 国内的消费能力和国内总产能差距太大。而且内销就意味着

必须要自己做渠道。

给国外代工或者抱沃尔玛的大腿,比自己做渠道要容易得多得多。

一个新的品牌,想在国内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那个费用是天文数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