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嘉木读书】漫笔0612 -- 南方有嘉木

共:💬15 🌺9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嘉木读书】漫笔0612

The prize: The Epic Quest for Oil, Money, & Power》(中文翻作《石油风云》)终于出了Kindle电子版,周三购入,周四上午坐在去DC的火车便开始阅读。我喜欢那种波澜壮阔的书写,翻开扉页,看到作者对丘吉尔的引用,看丘吉尔说“Mastery itself was the prize of the venture”,便知道作者落笔的时候抱着怎样的野心。为石油行业书写历史,其实是不逊于石油事业的冒险(venture),掌握历史本身已经是书写最好的奖励。其实,做好时代或历史的书写者,为后来人留下见证----这一使命的意义一点不逊于做时代或历史的参与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作者写道,石油的传奇始终有三个主题贯穿其中:

第一,资本主义和现代商业的上升和发展;

第二,石油作为一种商品,和国家战略、地缘政治、强权势力的紧密勾连;

第三,石油的历史阐释了我们是如何进入了“碳氢社会”,我们,用人类学家的话来说,如何成为了“碳氢人”。

时间有限,到今天也才读了第1和2章。而第1章描摹石油行业草创期创业者的艰难和狂热,尤让人感受资本和财富以一种怎样不可抵御的魔力驱逐着人在一种有意识地个体逐利行动中无意识地集体开创了时代。作者对小镇Pithole起落的描写尤令人感受资本的无情和世事的无常,这原本荒凉的小镇因石油而一夜成名,在短时间内聚集起1万多人口,但亦在两个月内因石油生产告罄而被抛弃,重归荒凉----其兴也勃,其亡也忽。而1865年一位观察者这样写道,“石油和土地在这个地区引起的骚动已经成了一种传染病,它使不同阶级不同年龄不同情况的人都受到感染。他们的谈吐、外表、举止和六个月前迥然不同。……法院陷于停顿;酒吧里风气败坏;社交圈子散伙了;教堂礼拜被摒弃;所有我们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半个世纪以来的人际关系,在追逐财富的争夺中搞得乱七八糟。有些穷人变富了;有的富人变得更富;有的穷人和富人都输掉了他们的投资。我们就这样前行……..这个大泡沫迟早破裂。”

----这样的话语读来总是相似:原有的生活秩序和伦理价值被推倒重来,在赤裸裸地对私欲的追求中,产生了令人炫目的创造和革新。非理性的盲目竞争导致了巨大的泡沫,那时候是石油,而我们所经历过的是网络、是股市、是地产。泡沫的破裂过滤掉最初的弄潮儿或投机者,然后拥有钢铁般意志和惊人远见的企业家与政客站立在退潮后的沙滩,他们开始对行业进行整合,并建立起个体意志之上的秩序。这是无法用善恶予以简单评价的社会蜕变,在资本对原有生活方式的全面冲刷面前,我们寻觅不到可供隐遁的世外桃源。我们只能与之同行,然后用各自的方式寻找内心的支点。正如作者在第一章的结尾所写的,“历史再一次证明:对美国人来说,只要回报丰厚,他们会风风火火、干劲十足地投入任何行业。”我想,把这里的“美国人”替换成人类”其实也未尝不可----无疑,逐利是人类发展的原始动力,虽然若仅仅依靠这动力我们也绝走不到今天。

该章对石油交易市场成形的描述亦令我思考我们和美国人看待市场时所存在的理念的差异以及差异的由来。这一周有幸和克林顿政府时期的能源特使交谈,我问他,油价在80刀以上之时,是否便不再反映石油的基本供需情况,价格是否只能归因于金融机构,比如大型对冲基金对价格的操纵?中国的资源企业要如何才能进入世界资源市场的定价体系?他看着我微笑,反问说,什么是你定义的操纵?什么是你以为的定价权?当你在市场买卖,你就是价格形成的一份子。任何价格最终都反映基本供需,市场,是每个参与人集体合力的结果,重要的是access。他说我的问题似乎植根国人内心深处,我们倾向于去相信并寻找那个在市场背后操纵一切的一个力量,他说他曾向我们的官员解释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的作用机制,但是最后我们的官员仍旧认为那就是一个赌场。是否相信自由市场的存在和其机理,是植根于我们思想深处的分歧。这样的分歧在我和律师以及智库分析员的沟通中被一再重复。无疑,产生这种分歧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在于各自市场的形成有着截然不同的实践。

这周及其繁忙而收获极丰。我听得布鲁金斯的中东研究员说,安理会对利比亚出兵的1973号决议标志着历史的转折,新的国际秩序正在形成……从尼克松时代便在华府打拼的老律师给我感叹,我曾看过我们的政府如何运作,现在,it is broken. 他这样说的时候,夕阳打亮他的白发,我不知道这是否真意味着这个骄傲的帝国正进入暮色。而更多的人在给我说华府缺少中国企业的声音,在利益博弈之中,我们是失声的玩家。

不知不觉就写了如许多,其实这阵子在边边角角的时间还读完了一册《黄遵宪诗选》,很喜欢他在《日本国志书成志感》中写的那句“频年风雨鸡鸣夕,洒泪挑灯自卷舒。”在乱世中去创造超越自身的东西,希翼对民族有微薄的贡献,有这样的心,才会在鸡鸣风雨之夜书成之后,有流泪的感慨和自适。

又为了更好的理解丛林法则,而阅读了吉卜林的《丛林之书》,没想到这书却是童趣弥漫,充满荒野的淳朴和本然,倒是意外的惊喜。曾和朋友商量是否做点正本清源的工作,从该书出发来对“丛林法则”做个解释,但朋友说,一个概念在随后的使用中,被使用者赋予了含义,其本源便不再重要。重要地是,你自己选择相信什么。

那么,今天,我选择相信生命的流转和循环永远能带给我们欢喜和希望,让我们撒花欢迎“小金波的back-up 媳妇No.2”金凤来到人间,

但愿她的眼睛只看得到笑容,

但愿她留下的每一滴泪都有人感动,

但愿她以后每一个梦不会一场空 :)

[FLASH]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cwMjI3ODQ4/v.swf[/FLASH]

关键词(Tags): #嘉木读书#石油风云元宝推荐:禅人, 通宝推:天涯浪子,
家园 克林顿来北大时,朋友问是否想问他一些规矩外的问题。

”是否相信自由市场的存在和其机理,是植根于我们思想深处的分歧。这样的分歧在我和律师以及智库分析员的沟通中被一再重复。“

克林顿来北大时,朋友提及是否想问他一些规矩外的问题。 那时候想问的,其实想说的是”根本利益冲突的前提下,中美只能是对手,何必做些没必要的动作。“ 后来想想,这问题本身就多余,遂作罢。 现在估计也没人想问这无聊问题。

你的问题有些类似。 不是信不信的问题。 而是认识世界的方法。 系统出现异常时,再去相信仪表上的数字就是白费。 自己推断原因,动手测试,看系统反应再做判断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自由市场是否存在, 知道答案的人无所谓信不信。 再说他一来不一定愿告诉你答案,二来也无法让你相信答案。 认定自己的判断,观察世界的反应, 理性排除所有可能后,剩下的再不愿相信也必定是答案。多问何益。

家园 嘉木居然以人间结尾啊 哈哈

以前年轻的时候不觉得《人间》是首好歌。

现在越发感觉到不带技巧的纯声里充满了温暖及安慰。

家园 当人无法把握自己的时候,总是相信后面有黑手

也许这样心理就平衡了。

家园 的确是漫笔

哎。

家园 嘉木姐可否从专业角度评价联合国安理会1973号决议呢?

河里对这些问题的关注正在急剧减少,不由得让人忧心……

我不觉得这是美国"进入暮色"的标志,反而觉得从一定层面上是对“人权高于主权”的一种承认。法国开始轰炸的时候,我和中学时候的朋友们几乎一致认为是“八国联军”的重现。

美国似乎是开始收缩,但是它的能力仍然不是中国可以轻视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帖子虽短,实有大智。

“当人无法把握自己的时候,总是相信后面有黑手”

后味无穷,谢谢,花

家园 嘉木下次来DC一起吃个饭吧

久仰大名了。 嘉木下次来DC一起吃个饭吧。

家园 叫上偶呀

吃饭一定要叫上偶。

家园 今天,能源特使的忽悠还有几个人相信?

我也讨厌阴谋论搞定一切的论调,只是任何一个人(组织)拥有了操控的力量,他会放到角落生虫子?

圣人不会完全绝种,只是真正推动社会变化的,仅仅是普罗大众的人性而已.

家园 我的理解不同

嘉木说的类似于爱因斯坦一直无法相信量子论的概率解释,他的名言就是“上帝不是掷骰子的”。

家园 然后,谢谢你的信任,

但我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还不足以能够解释这个决议,

你有兴趣的话,可以去读下他的文章,我是和他谈的,真的感觉学到蛮多:

Salman Shaikh

Director, Brookings Doha Center

Fellow, Saban Center for Middle East Policy

外链出处

家园 重新看了一遍,也许吧,不过我自己一直觉得

命是自己争的,的确可以说机遇是上帝给的,能否改变命运在于你是否能抓住机遇,这就是争。

家园 相信自由市场?

自由市场理论一个重要的基础是供需曲线。当价格高时,需求会减少,价格低时,需求增加。但是简单观察就可以发现,许多商品,价格越来越高,需求反而越来越大,直到价格崩溃。价格越来越低的时候,需求反而变得越少,直到商品几乎无人问津。

相信自由市场,就是相信自己就是上帝。

家园 自由市场的原理是起作用的,但是自由市场本身从未存在过

或者说,自由市场从来没有在国家层面上存在过。

自由市场只是一个概念,犹如数学上的无穷大的概念,存在,但是只在理论上存在。

自由市场存在的一个前提是无限多的买方和无限多的卖方,这就是两个无穷大数了。

另外一个前提

买卖双方都没有强迫对方,也就是既没有使用暴力,暴力威胁,或欺诈手段,也没有被第三方强制执行交易(如政府的转移支付)。此外,在自由市场中,没有外力干涉买方之间或买方之间的竞争称为自由竞争。因此,价格是买卖行为根据供求关系决定的,而非强迫。

这个前提看的我又是一阵瀑布汗,这种道德上的条件在人类历史上存在过么?

拿一个从未在宏观上存在过(微观上是存在的)的东西忽悠对手,而且还曾经忽悠地非常成功,实在佩服他们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