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看南科大学生不参加高考随想 -- 大西洋14
当时学校搞试点,我的大学物理全英文上的。上课,作业,考试,统统英文。这又不是什么新鲜事情,有什么稀奇。
可惜深圳市政府不知道是不是本地农民出身,搞来的深圳大学的老师,唉,不说了,砸了那么多银子,到今天深圳大学发展成啥样,大家都看见了。后来深圳市政府又热衷于掏钱去买清华北大等的所谓深圳研究院,结果都是些扩招自费的次品被放到深圳研究院,成绩好点的都待在本部,没有人愿意去深圳研究生院的。深圳市政府跟清华有协议,每放一个学生在深圳研究院,深圳就要向清华进贡一笔钱,实际上,清华的深圳研究院的主要功能就是赚深圳政府的钱和圈地。深圳市政府这个农民附庸风雅的学费可不便宜。
所以,深圳市政府抱着老子有钱只管砸的暴发户心态再搞出个南科大这样的野鸡学校,我一点都不吃惊。要是深圳市政府真能踏踏实实搞出个学校进入全国排名100以内,那才是奇迹。
难道是我发明的这个词?那我可得得瑟一下下了,原来那么多院士啊,科学家啊,反正一大堆头衔的人都在抄我的啊,我太伟大了。吼吼吼~~~~~~~~~~~~~~~~~~~~~~~~~~~~~~~~~
你既然承认佛教方法不是科学的方法,朱清时是在做哲学上的探讨,那么要给学生一方面教这种佛教+全英文+国学的杂烩,一方面又要说佛家的“空”啊,“因果”啊不是科学的,翻来覆去就图个好玩么?
还有他对佛教的“因果”的解释根本就是不对的,说明他本人对佛教教义的理解也是肤浅的,以己之昏昏,焉使人昭昭? 不是误人子弟是神马?
科学家,院士们说佛教与物理学。方肘子说佛教物理学,还立此存照。然后你就照搬是吧。
光是方舟子一人说吗?还有李学勤、何新的博客上也有好吧。
你又不承认是我发明的啦,改成“照搬”了?我哭,刚刚被你信口授予的发明专利权又被你信口褫夺了,好不容易的荣誉啊,太伤人品了,有木有,有木有?
到底是谁在胡勒,看来已经很清楚了,你不就是因为我踹过你家的古旧账本一脚而记仇吗?想驳倒我很容易的,只要花一点时间做做功课就可以的,想你这样不经大脑,信口胡勒,你要再胡搅蛮缠,说实话,来两个也是白给!
比如我看麦克斯韦方程,脑子里跳出一个字,美。这是美学与物理学。亦或又觉得一串公式如同跳动的音符。你难道也给个词,美学物理学,音乐物理学?然后说美(音乐)这个东西怎么是科学方法呢,blahblah。。。 你觉得如何。
哲学的高度。OK?
整一个胡搅蛮缠的主儿!屏蔽你啦,勿谓言之不预,不是我小气,而是我怕我控制不住对一个女人说粗话。
朱的意义就在于他肯定是个悲剧。
这个学校无论是否办成,在目前情况下,都不具推广意义,就如中国的基层选举一样。
但我仍然支持他的试验。总不能大家都在等下去吧。总得有人做点什么。
他从头到尾, 不过是搞了一个演讲, 而方舟子很不同意他的演讲观点, 就夸张归谬到"佛教物理学, 中科院设佛学部"而已.
补充: 李学勤, 何新也没有讲过"佛教物理学". 搜索李学勤+"佛教物理学", 出来第一个就是你的这个帖子.
也不妨碍他成为大科学家呀
很不明白你对科学家的信仰为什么这么反应强烈。
这个是我写的?还是方舟子写的?
这个是我写的,还是方舟子写的?
这个是我写的,还是方舟子写的?
这个是我写的,还是方舟子写的?
………………………………
我不认同朱清时的思想,但相信他的人品不至于那么差,毕竟信佛的人不打诳语,也不会自己说过的话不承认,以他的个性,方舟子真要污蔑他,相信他也不会轻易饶过。
为毛我的百度和你们的百度不一样?还是我们之中的谁要去看眼科?
名不符实, 学术成就有限的引号国学大师, 陈寅恪.
耐人寻味的是试后不久辄起“一个绵延的辩论”,有指摘清华复古的,有针锋相对反驳的。此后,公案了犹未了,论辩曾经花落去,余闻时复燕归来。
有一种说法,据白化文称,陈寅恪自拟对句,为“祖冲之”。白认为“祖冲之”“略嫌板重”,不如“胡适之”,又称,“据说陈先生见此对句,亦为之叹服,还说,有这三个字,入清华哪个系全行。陈寅恪原拟对句“祖冲之”说流传甚早,且广,白氏虽著文行世,恐非始作俑者。
又一种说法,据吴小如称,为“王引之”。吴致白信中说,“陈寅老当年确有一标准答案,乃‘王引之’而非‘祖冲之’。‘祖’与‘孙’属对虽工,而‘行’与‘冲’同为平声,所对并不工稳。‘王’亦有‘祖’义……‘引’与‘行’则对仗极工。此说盖闻之于清华老校友卞僧慧先生。其言对以‘祖冲之’者,乃传闻之异说”。言之凿凿,且“王引之”与“孙行者”实为流水对,极工巧的,吴说似可盖棺,只是言出非当事者,总隔一层。
对句疑团解得么?我查阅周祖谟的文章,果有谈及此联的。“当时我想到可以作对的有两个人:一个是‘王引之’,一个是‘胡适之’。二者自以对‘胡适之’为好。因为‘适者,往也’,‘往’跟‘行’意思相近,‘引’又是另一个意思。所以我就以‘胡适之’为好。”鄙人忖度,或许“王引之’说盖源于此。周先生接着说,“后来听说这个题目是陈寅恪先生所出。他对于以‘胡适之’为对也颇赞赏。”这个“也”字透露信息,周先生不能肯定陈寅老原拟何对,却认定“胡适之”不是原对。兜来绕去,还是一头雾水。
其实事情没有传闻那样繁复,答案就在陈寅恪先生的文字里!1965年,76岁的陈寅恪追忆昔日命题经过夫子自道,“其对子之题为‘孙行者’,因苏东坡诗有‘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韩卢’为犬名,‘行’与‘退’皆步履进退之动词,‘者’与‘之’俱为虚字。东坡此联可称极中国对仗文学之能事”,又说,“寅恪所以以‘孙行者’为对子之题者,实欲应试者以‘胡适之’对‘孙行者”。盖猴狲乃猿猴,而‘行者’与‘适之’意义音韵皆可相对,此不过一时故作狡猾耳……”原拟对句就是“胡适之”!陈寅老的及门弟子卞僧慧谈及此事,指证当年出版的《清华暑期周刊》,阐明陈先生命题的深意,“欲借此以发见聪明博闻的特殊人才”,而那些“辗转传闻,或又杂以臆想,不免失真”。
一段文字公案应可了断,而余闻依然流传。辗转传承者似乎从“祖冲之”、“王引之”与“胡适之”的比较里发现中国对仗文学的精深,从而获取审美上的享受;又似乎从陈寅恪改变初衷、服膺创造的传闻里,感受一代学者的亮节高风。唯一遗憾的是我们还是不够了解陈寅恪先生的盖世才情,因为我们不敢肯定原拟就是“胡适之”。假如我们认真捧读陈先生的著作,我们应该相信,那个最为精彩的对句本来属于陈寅恪。
前者不过是一题目, 谁都做得. 朱清时当然也可以做.
后者号称是正式提议设立的学科, 实际不过是人为编造出来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