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求教,古希腊史。 -- 云无心而出岫
今天到史老柒巡逻的新宋里看了看,看几个棒槌在争论古希腊。自然很快从近现代科学是不是师承希腊,争论到谁的脑袋里有智商。
我只记得以前读的一本西方史说,希腊的历史是从阿拉伯那找回来的,那究竟希腊史是不是很可信呢?
求教。
我是来看老柒地。。。。
蛮族们在欧洲大陆上扫荡的时候,抢钱,抢女人,抢地盘。抢书的有没有?没听说过。烧房子,顺便烧点书页子取暖的倒是不在少数。以至于若干年后,到了查理曼大帝在位期间,全国也找不出几个能识文断字的主儿。
而与此同时,阿拉伯的历任哈里发都非常重视文化,早在阿拉伯倭马亚王朝期间,就已出现自发的、无组织的翻译活动,但内容局限在医学、星相学、天文学等实用科学上,较少涉及社会、人文学科。在阿拔斯王朝,特别是在公元830年至930年左,在巴格达的哈里发的大力资助和倡导下,大规模、有组织的翻译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而在政治上与阿拔斯王朝一直不对付的西班牙后倭马亚王朝、以及埃及的法蒂玛王朝也在文化发展上展开了竞赛,大规模延请世界各地的学者,将各国的各种学科的书籍翻译成阿拉伯文,史称“百年翻译运动”,最终形成巴格达、科尔多瓦和开罗三个伊斯兰文化中心。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阿拉伯人是欧洲文明的传承人和保护人。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不得不把一些翻译成阿拉伯文的古典文本,从阿拉伯文又重新译成拉丁文。俗话说“嚼过的馍馍不香”,更何况是嚼过两道的馍馍?至于可信不可信,这个得看翻译者的学识。原著已不可考的情况下,也只能先将就着用了。
肥越这鸟写得实在太慢……
这岂不是太儿戏了。
不过,不要小视阿拉伯古籍,鼎鼎大名的《黄金草原》那可也是阿拉伯学者的原创。阿拉伯文明灿烂的时候,比俺们同时期的中华文化也差不到哪儿去。
阿拉伯世界所做的翻译本作为佐证的?
拜占庭帝国也保留了不少古希腊罗马的典籍。当然,蛮族入侵与基督教的兴起也没有毁掉所有古代文献,还有一部分书籍是保留在欧洲本土的修道院里了。
看完之后就对这个希腊史料来源有基本了解了。只能说,阿拉伯人有一部分功劳。拜占庭和意大利人功劳不在其下。
另在补充几点史料情况,比如研究古希腊政治制度史离不开亚里士多德的《雅典政制》。这个史料来源很有意思:
再如希罗多德《历史》中记载的大流士夺权事迹,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传说,但波斯贝希斯敦摩崖石刻铭文的破译证明了希罗多德记载史料的真实性。
以上的史料都是在十九世纪发现发现的。
棒槌们否认希腊历史真实性,不过是玩狡辩。手法无非是大爷说了,希腊历史是假的,来来,你们给大爷证明一下真,证不出来吧,那就是假的,证出来的呢,大爷不承认,也是假的。
于古希腊,然后很快歪楼,变成了谁的脑袋里有智商。我对那段历史知之甚少,所以向西河诸神求教。
古希腊典籍的保存目前主要被认为有三个来源。
1.自公元6世纪起,中世纪修道院的抄录修士的抄录本,主要存于罗马教廷图书馆。
2.阿拉伯人自公元7世纪起,在地中海原希腊罗马文明地区收集的希腊罗马古籍,存于巴格达图书馆,多被译为阿拉伯文。
3.拜占庭帝国历代皇帝收集保存的图书,1204年和1453年后,多流向西欧和阿拉伯地区。
13世纪初基本就完成了古典文本从阿拉伯文到拉丁的翻译,文艺复兴的时候西欧已经有了希腊语文本和懂希腊语的人
拜占庭帝国的主体语言就是希腊语,希腊语不但是日常用语,而且是教会、文学和商业的共同语言。百年翻译的很多著作都是直接从拜占庭引进的。
加上和中东两河的经济文化往来,所以中世纪早期到中期经济文化都远远超过被几乎完全摧毁的原西罗马地区。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克君士坦丁堡后的掠夺以及东罗马帝国灭亡前部分学者携带典籍逃往亚平宁,这两件事也是文艺复兴的重要肇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