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三峡到底应该蓄多少水? -- 悠然见南山

共:💬160 🌺808 🌵2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三峡到底应该蓄多少水?

三峡到底应该蓄多少水?

三峡现在很热闹,因为南方系正在集中火力,乌有反转,南方反三峡。可能还是南方站上风,因为平面媒体的影响更大。

既然被攻击,那总是有原因的,三峡自身总是有些问题。我曾经疑惑为什么犹太人总是被屠杀,这个民族如此聪明,如此富有。后来才知道原因,是因为犹太人只顾赚钱,名声不好。

三峡的问题,主要是水位的问题。目前的三峡运行方案,主要是两个水位,夏季145米,冬季175米。夏季水位低,是为了防洪,冬季没有防洪的需求,可以多蓄水。按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运行方案。但是几年下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

1、冬季水不够。汛期结束后开始蓄水,但是此时长江流域进入枯水期,三峡在短时间内大量蓄水,下游的水就少了。三峡第一次冲击175米水位的时候没有成功,只蓄到172米,因为下游水位太低,严重影响航运。三峡秋季蓄水引起的长江下游水位降低,导致洞庭湖和鄱阳湖和长江的落差加大,湖水加速外泄。等于两大湖为长江补水。如果没有三峡,今年的两大淡水湖不会这么干旱。这也是为什么要在鄱阳湖上建坝的原因。那么提前蓄水呢?多蓄点洪水是不是会好点,虽然洪水的泥沙量会增大。

有人认为反正水最后都流下去了,三峡高水位对下游干旱没有影响。举个例子,在一天的时间里给病人抽1000毫升血,然后每天给病人输100ml血,连输十天。血量一样不?所以这对病人没有丝毫影响,是不是啊?这都神马逻辑~~~~~~~~~

2、夏季水太多。三峡确实有巨大的防洪库容,但是三峡的运营部门可不喜欢这个防洪库容。因为水库运行的原则是“蓄清排浑”,通俗的讲就是水清的时候蓄水,水浑的时候放水。不发大水的时候水是清的,发大水了,水就是浑的了。所以实际上要想水库寿命长,就要在发大水的时候放水,把泥沙冲下去,可这样就不是防洪了。

三峡水库的放水期是5月25日至6月10日,这期间,三峡库区水位要从155米降到145米。 10天之内,库区水位要降10米,这意味着将有50亿立方米的水量泄到下游,除排泄上游正常来水外,一天要增加3000多立方米/秒的流量,增加了下游的防洪压力,这时鄱阳湖正好进入主汛期(鄱阳湖4-8月是汛期,5-6月是主汛期),三峡水库增加这么多流量下去,鄱阳湖泄洪压力大大加重。

3、水位反复变化,边坡在浸泡后又裸露,导致库区滑坡等地质灾害加重。

虽然南方系的调门很高,但是战略忽悠局的功力也不可小觑。前几天媒体报道三峡加大下泄流量,为下游补水。潜台词这是三峡的功劳一件。实际上按照运行方案,5月25号到6月10号正是三峡每年例行放水至145米的时间。然后又有新闻,三峡调节库容即将用尽,未来将无水可补,这又是个忽悠,145米要是没水,三峡还怎么发电?实际上水位限制是139米,因为三峡船闸的底线是海拔139米。如果水位降到139米下,船闸用不了,发电也受影响,但是你说没水就太过了,当老百姓好糊弄。

所以,目前三峡的运行方案还有很多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三峡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

三峡善后难

外链出处

在今年4月举行的长江论坛上,长江流域多个省份的副省级官员代表均强调本地区面临的困难。江西希望在鄱阳湖口设闸,解决鄱阳湖特有的枯水期过长问题;湖北称三峡水库蓄水后防洪遇到了新问题;湖南称随着上游来水减少,洞庭湖区有350万人存在安全饮水问题;上海则对长江口的盐渍化表示担忧。

  

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高级工程师熊大则认为,三峡水库在放水,三峡集团将此说成是为下游补水“同样也很扯淡”,因为三峡水库需要借此为夏季防洪做好准备,“就算下游涝了,他们也会放水”。

  当然,这一切并不意味着三峡工程对鄱阳湖区没有不良影响。许新发说,不良影响主要出现在三峡水库蓄水期,每年10月特别明显,长江水位迅速降低,湖水大量向长江下泄,导致湖区枯水期提前,到第二年4月才能缓解。“此前枯季还有几十亿立方米水,这几年就几亿立方米了。”蓄水减少,也削弱了鄱阳湖的抗旱功能。

  三峡水库蓄水后,枯水期长时间持续低水位,直接引发湖区取水困难、湿地萎缩、渔业资源锐减、血吸虫病防治难度加大等一系列问题。

  江西省环保厅一位官员今年4月向财新《新世纪》记者透露,鄱阳湖区2001年之前属于一到三类水质,但最近几年劣于三类的水体在明显增加,枯水期一到三类水体更是可能不到30%,鄱阳湖水的生态功能明显降低。

  作为中国四大淡水湖中惟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鄱阳湖现在也面临危险。据江西省环保厅的数据,蓝藻已经成为鄱阳湖的优势藻种,最近几年鄱阳湖区的富营养化指数基本在48左右徘徊,逼近50的富营养化临界值。

  洞庭湖区也有类似情况,湖南省政府参事、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局长刘卡波曾在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长江入洞庭湖水量减少,湖区枯水期提前,同时水位降低。枯水季节,工农业生产需水旺盛,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逐步显现,洞庭湖急需补水。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三峡大坝蓄水期实际的下泄流量与当初的估计相去甚远,这对三峡工程运行及相关省份带来了不利影响。

  根据财新《新世纪》记者查到的一份水利部1991年材料,针对长江中下游和河口地区的测评显示,三峡大坝建成后,全年大多数月份的月均泄水量将与天然情况相同,枯水期还将有所增加,只有10月份有所减少。而且,经过调节后,10月份的下泄流量亦可大于每秒1万立方米,即便是枯水年,仍可大于最小月平均量。

  但到了后来,考虑到上游来水紧张等因素,三峡集团公司和部分专家一度提出蓄水期下泄流量达到每秒5000立方米,就能解决中下游的用水安全问题。

  此想法在实施时遭遇困难,因为长江中下游的用水量增加明显。例如,根据江西省环保厅的数据,2000年至2009年江西省的用水量,平均每年增加4亿立方米左右。用水量的增加,加上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导致枯水年份和枯水时段用水矛盾加剧,问题难以解决。

  为此,2009年水利部制定《三峡水库优化调度方案》,规定每年10月蓄水期间,上旬、中旬和下旬三峡水库的下泄流量,应分别按不小于每秒 8000立方米、7000立方米和6500立方米来控制。如果来水低于上述流量,可按来水流量下泄。尽管与每秒5000立方米相比有所增加,但与最初所说的每秒1万立方米相比差距仍然明显。

 

层层建坝,对三峡水库的来水产生显著影响。三峡枢纽管理局枢纽运行部主任胡兴娥去年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时说,现在三峡水库越来越难以蓄满。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长江上游大中型水库陆续建成蓄水后,9月和10月三峡水库的来水量下降趋势明显,并有逐步加快下降的趋势。

  根据《三峡坝址径流特性分析报告》数据,1991年至2006年9月、10月的长江流域平均径流量,与1951年至1990年同期系列均值相比分别减少18.4%和14.9%。

通宝推:青衣江水,非真,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好文,花兼宝推。

从目前情况看,洞庭湖鄱阳湖有必要修建水坝,冬季蓄水。

家园 好玩!一个三峡工程创造了多少鸡的屁啊!又要

在鄱阳湖、洞庭湖筑坝?又要给下游的肺叶动手术了~!耗费如此多,到底是得大于失呢?还是得不偿失?!

家园 同意炸掉...

然后再讨论再表决,说不定再建,再炸,再建....

家园 你也学会精英的精髓了
家园 蓄水时间的问题主要是考虑泥沙。水位是发电和航运问题。

三峡最担心的问题的就是泥沙。泥沙问题在三门峡水电站特别突出,当时几乎把所有的水利专家的脸都打了一遍。黄万里是三门峡工程的反对派,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他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三峡工程方案提出来的时候,黄万里再次因为泥沙问题提出反对。正方以长江含沙量小,在黄河积累了丰富的排沙经验反驳。黄万里则提出,三峡流域含有大量的卵石,黄河经验不适用。

正方对泥沙问题是外松内紧。对外声称泥沙不会构成问题。对内却采取相当严格的措施。“蓄清排浊 ”就是其中之一。

为什么泥沙会给三峡带来大问题呢?三峡的三大功能,按国家的说法是一防洪,二航运,三发电。(现在看起来,在实际运作中,发电却是摆在第一位的)。泥沙在库区的淤积会减少库容,对防洪不利;使航道变浅,对航运不利;严重时,还会损坏发电机组,对发电不利。

就目前的观察,库区的泥沙情况没有黄万里说的严重。因此三峡公司打算提前蓄水(意为着会有更多的泥沙淤积)。在我看来,真实情况却不是这么简单。

库区的的卵石和泥沙相当一部分是由库区的支流携带下来的,当库区水位提高时,支流水位提高,流速也变小了,所以,原先会流入长江的卵石现在被淤在了支流里。这个现象已经被游人观察到了。这样一来,三峡库区的泥沙量减少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一旦支流的淤积结束,重新开始向长江大量输送卵石和泥沙,三峡工程才将真正的接受考验。

长江上游现在正在兴建一批水电站,这些水电站将会缓解泥沙问题。 从长远看来,这对三峡工程来说是件天大的喜事。

当前三峡最直接的问题是地质灾害。如果各位有兴趣对比库区当前的地质灾害的数据和当年三峡工程论证时的数据,就会破口大骂,都是什么狗屁专家!(http://sanxia2008.org/index.asp。这个网站收集了三峡工程很多信息,可供参考)三峡工程里的科学论证这个东西,至少在地质灾害方面是不存在的----差个十万八千里,何来科学可言。当年地质灾害组的专家只要还活着,估计都不敢提这个事情,实在太丢人。当初175米冲刺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地质灾害。

作为一个岩土工程的工程研究人员,从地质灾害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每年三十米的水位落差,比蓄水到180米都恐怖。从工程的角度,三十米的水位,对边坡各个方面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

简单的举一个例子:土是弹塑性,或者是塑性材料。土在加载卸载的过程中,变形是不会完全恢复的。三十米的水位差就是一个荷载巨大的加载卸载的过程,边坡在这个过程中,位移和变形会逐渐加大。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滑坡就会发生。

还有更多的方面,写起来将会是长篇大论,在这里就不罗嗦了。有些喉舌说库区的地质情况几年就会稳定。我在这里肯定的告诉大家,他们在放屁!最近看到报道,有专家称需要20年。这方面,我的实践没有这些专家多,但我自信在理论上,我和他们是一个档次的,因为岩土工程近几十年来,理论上没有什么质的提高。我的看法是,只要有这个每年30米的水位差,“稳定”二字只是梦想。

家园 当初在辩论 三峡要不要上马时 就有人提出过

防洪运行和泥沙治理是自相矛盾的 上马派说不清 决策者不顾异见 硬上 将来淤死了 会有大麻烦

家园 你这里根本的错误太多,

  三峡运行是汛期低水位,枯水期高水位,不是汛期放水,枯水期蓄水。

  每年的蓄水期是九到十月,根本还没到冬季,这段时间来水量还比较大,根本不是枯水期。真正到了十一月以后的枯水期,会根据下游水量放水,当下游水量太低影响航运时会加大放水。在整个枯水期,总体上来说是放水大于来水。

  至于

三峡冬季蓄水引起的长江下游水位降低,导致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水位高于长江水位,等于两大湖为长江补水。
  三峡建成之前,哪一年非洪水期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位不是高于长江?哪一年两大湖不为长江补水?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水不往长江里流往哪流?难道湘江、赣江流进两湖里的水都到无底洞里去了?

  汛期上游来水量大,为了保持防洪库容,在来水不是很大时当然要加大放水尽量保持在145米,当上游来水过大,影响到防洪安全时,放水小于来水。象去年的七万洪峰时只往下放四万多。

  关于冲沙,并不需要把最大洪峰原封不动地放下去,有个两三万流量就足够冲沙,三峡下游堤防可以保证5万是安全的,所以冲沙与防洪没有矛盾。

  关于蓄水引发地质灾害,能引发说明此地地质本身原来就处亚稳定状态,就象一个大衣橱只有立着放才能推倒,平着放你怎么推也不会立起来。这些亚稳定状态本身就是自然河流下切造成的,随着自然河流的继续下切,灾害迟早都会发生。历史上长江三峡段就有过多次大滑坡:

长江干流河谷两岸,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滑坡和崩塌,给长江航运和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有记载以来的滑坡大部分都发生在新滩、楚王城、兴隆滩、蒿子坪等地,而其中又以秭归新滩为甚。

新滩滑坡

据《归州志》卷九乔拱壁新滩重凿碑文记载:“晋太元二年(377年)山又崩,当急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从“水逆流百余里”来看,当时是堵塞了长江,并形成水库,估计当时回水已到现今火焰石、作揖沱一带,堆积坝前水深可达80余米。但坝体不大,其结构比较松散,堵江很短时间就被江水漫顶冲开了。

据《兴地纪胜·归州》的记载,北宁天圣四年(1026年),新滩山崩。吴省钦《新滩》中说:“天圣间一柱崩六鳖,塞江不流。”又据《归州志》卷九乔拱壁新滩重凿碑文记载:“北宁天圣七年(1029)地震、秭归山崩、石塞江心、水流不能,害舟不可胜记,堵江二十余年,直到皇佑三年(1051年)才疏通。”上述记载说明,从1026年至1029年的3年之中发生两次大的山崩,第一次山崩的原因不详;第二次山崩是由于地震触发的,但地震的详细情况至今还不清楚,有待进一步查证。

据《归州志》卷四记载:“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六月二十日,秭归州新滩北岸,山源涌出泥潭,山势长裂,居民惊骇逃避,倾之山崩五里,巨石腾壅、闭塞江流、压居民百余家、舟楫不通。”这一段记载明确了崩塌滑坡发生的时间,确切位置系秭归新滩北岸。

据《归州志》卷四的灾异记载:“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夏,新滩又崩,颓民房数十间,压死三百余人。

1924年、1935年、1958年、1964年、1977年、1980年、1981年、1982年、1983年湖北秭归新滩及其后山的广家崖一带都曾出现过不同规模的滑坡和崩塌,但规模都比较小。

楚王城滑坡

楚王城为明代秭归县城所在地,位于距三峡枢纽大坝38公里的长江右岸。据《归州志》的记载,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闰五月十二日,楚王城发生滑坡,使当时官府及民舍千余家遭受严重破坏,大部分房屋倾没倒塌,因此又将秭归县城迁回到秭归州镇。

兴隆滩滑坡

兴隆滩位于云阳县城上游14公里处长江左岸。据《云阳县志》记载:“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自七月积雨至八月。黄官漕山半崩裂,土石推移,广袤数百丈,址移入江,壅江流,与江中石梁相逼,水石冲激,巴楚商泊上下停滞,列樯待运延袤数里。”滑坡之处原是荒凉的地方,仅几个星期,那里纤夫就达万人之多。为此当时云阳县在这里设立管理机构,因一时生意兴隆,取名为兴隆滩。

蒿子坪滑坡

据《峡江滩险志》记载:“牛口西距巴东三十里,北岸溪流两道各积为碛,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蒿子坪山崩,溪流洪大,碎石随流横铺,突增宽广,二碛遂连为一,共成一至大碛。”上述文献记载了现今秭归县与巴东县接壤地段的长江左岸蒿子坪一带发生的一起巨型山崩堵沟,并转化为泥石流把崩积物带到牛口一段的长江河道中,进而形成著名的牛口滩的全过程。

  三峡段近期最大的一次滑坡是1985年的新滩滑坡,
  1985年6月12日,湖北省秭归县长江北岸新滩发生大规模滑坡,这次滑坡被公报列为影响长江泥沙的重大事件。

  公报介绍说,滑坡长约2000米,宽约800米。总滑坡体积3000万方立米,其中滑入长江240万立方米。使该段河床最低点高程由22.5米上升至37.5米。

  这也是在建三峡以前,比建三峡后的任何一次滑坡都大。

  三峡蓄水后,河流下切基本结束,这就不会增加新的地地质隐患。着三峡的多次高位蓄水,把这些未经加固的亚稳定地质隐患都滑掉,库区就会趋向稳定。已经建成多年的大型水库如新安江、丹江口就已经基本听不到再发生地质灾害的事了。

  这就象一堆沙子,你如果从脚底挖,挖着挖着就会塌下来,这就相当于河流下切造成滑坡。当挖到坡度较陡而还未塌时,稍有震动就可能会坍塌,这相当于蓄水引发地质灾害。当坍塌到坡度较平时,震动它也不会再坍塌。

  按照运行方案,5月25号到6月10号正是三峡每年例行放水至145米的时间。
  今年5月10号前就开始加大放水了。

  145米要是没水,三峡还怎么发电?
  这点都搞不懂?到145米上游就不来水了?所谓的到145米时三峡将无水可放,是指到那时三峡无法给下游增加放水,只能来多少放多少或者放小于来。

通宝推:潜水龙,赫然,侯登科,为什么不可以,酸酸,南山贼,Climb,发了胖的罗密欧,铁手,代码ABC,月光下的尘,东中,
家园 好吧,难得有人反驳,我回复你一下。

是秋季蓄水,不是冬季蓄水,我想把问题简单化,所以说冬季。秋季蓄水又怎么样呢?有什么区别啊?因为我说冬季蓄水,所以我说错了?那你赢了,我认输。

至于两大湖补水的问题。我不跟你辩论,反正鄱阳湖要建坝,江西方面称为“闸”。

在一天的时间里给病人抽1000毫升血,然后每天给病人输100ml血,连输十天。血量一样不?所以这对病人没有丝毫影响,是不是啊?这都神马逻辑~~~~~~~~~

冲沙问题,你没有否认“蓄清排浑”,那我们俩观点一致啊。

滑坡问题是个很大的问题,前一段温家宝不是还开会来着么。你想说这不是三峡造成的,好吧,反正这个东西要花钱治理,不管是神马造成的。

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145米就无水可放?即使上游不来水,难道三峡水库是空的?死水位?放不出来?是不想放吧,水留着发电呢。

家园 老哥啊,你帖子错误太多了。

惨不忍睹啊!

别的不说,挑个最简单最明显的:

这点都搞不懂?到145米上游就不来水了?所谓的到145米时三峡将无水可放,是指到那时三峡无法给下游增加放水,只能来多少放多少或者放小于来。
难道145三峡就见底了?干了?

家园 不,折腾

涛哥语录新解。

家园 别想当然了,数据说话

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145米就无水可放?即使上游不来水,难道三峡水库是空的?死水位?放不出来?是不想放吧,水留着发电呢

首先,蓄、放多少水,并不由三峡集团决定,上面还有长江防总和国家防总,板子打不到三峡集团。

这是三峡集团网站上提供的实时入出库水量信息。

外链出处

其次,“蓄清排浑”,现在也不是大问题。《能源》杂志2010年第9期有篇专访,《曹广晶:流域管理是大问题》,外链出处

《能源》:现在长江各方面条件跟论证时期相比有什么变化?

曹广晶:从2003年蓄水开始,我们就在做防洪安全和泥沙分析,也关注长江水文形势的变化。我们认为整个汛期保持同一个水位也不是非常合理,比如7、8月是主汛期,洪水发生频率高,洪峰流量大, 6月份和9月份就要弱一些,洪水持续时间也没有这么长。从防洪安全上来讲不能用一个概念,不能用一条线。

泥沙方面,我们有一个非常庞大的水文泥沙观测计划,花了好几亿,观测蓄水以后长江上下游水位、泥沙的变化。以前做论证,毕竟是纸上的,蓄水以后到底怎么样,必须实际观测、分析、验证。蓄水之后这个计划从上游到下游,从干流到支流,一些重要的支流都在观测,结果发现泥沙的数量比以前大大减少。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我们提出泥沙问题现阶段已经不构成制约三峡蓄水的因素了。

家园 板子要打在谁的身上,要看是谁放的消息。

要看是谁在忽悠群众。

我没有说泥沙是大问题啊,多放点洪水就解决了。我只是说该蓄多少水要仔细考虑。

家园 黄万里不是反三门峡,他是反对所有的水坝

他当右派好像是因为在报纸上发表了有小资情调的文字。

家园 恭喜钓鱼成功

2010年10月20日,三峡水位174.16米,蓄水完成;到2011年1月15日173.73米,水位基本恒定,正常发电。入库流量等于出库流量。

从1月15日(173.73米)开始,为应对下游旱情,加大出库流量,补充下游水量,水位持续下降,发电持续减少。到今天6月4日,水位降至148.03。

由上可见,三峡并未因要维持水位,确保发电,克扣下游水量,事实上从2月就开始,至5月,持续为下游补水,缓解旱情。

其余不解释。

PS:

1.有哪位能编个程序从网站采集数据做进一步详细分析,对比一下2010,2009的三峡水位情况。

(又查了一下,三峡是去年10月第一次蓄水达到175米,因此之前的数据对比无太大可比性)

2.再次恭贺钓鱼成功。

以下数据来自(均为中午12点)

http://www.ctgpc.com.cn/sx/sqsk.php

日期 三峡上游水位(M)

2010.10.1 163.15

10.15 172.33

10.20 174.16

11.1 174.82

12.1 174.53

2011.1.1 174.63

1.15 173.73

2.1 172.12

3.1 166.36

4.1 162.42

5.1 156.43

5.5 155.67

5.10 154.76

5.15 155.25

5.20 153.67

5.25 152.56

5.30 150.14

6.4 148.03

通宝推:Climb,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