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香港深圳合并如何? -- 浅水鱼
在“深港双子城”、“深港一体化”等多个名词被提出之后,全国政协委员马介璋在正在召开的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提出了这一建议,迅即引起广泛关注。昨日,马介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确认:这一建议已经以提案的形式,正式提交给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提案组。
对这一建议,接受记者采访的广东籍代表委员齐声反对。
“首先,这一建议对深圳未来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带动作用。”马介璋认为,目前深圳发展的空间并不是太大,要想实现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将深圳打造成一个国际化城市,如果纳深入港,将会大大拓展深圳的发展空间。
对香港而言,可以使香港长期稳定发展,纳深入港将会增加香港的就业机会,解决香港日益凸现的老龄化问题,这是马介章提出这一建议的又一考虑。“缺乏发展空间,已是香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而总是依靠填海不太现实。”马介璋指出,香港要想进一步发展工商业,需要大力拓展地理空间。“只有将深圳纳入香港发展之中,才可以扩大地理空间,而不是单纯地偏倚金融、房地产,从而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解决香港人口老龄化问题。”
马介璋认为,纳深入港的设想对祖国的统一大业也大有好处。他说:“这一举措如果实施,可以让全世界各国看到,国家对香港的大力支持和鼓励。”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闽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景辉认为,深圳地理空间同样太小,如能与香港加快融合,则非常有利于两个城市的共同发展。
对于两种不同体制是否将成为纳深入港的最大障碍,马介璋认为,如果实施,在技术、体制等多个方面问题将不可避免,但“只要是一个好的政策,远景好,对人民有益,中央是可以考虑的。”
----------------------------------------
我觉得,深圳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归并于香港应该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当年为什么不把秦岭以南都划给英国?!众学生哗然.......
“纳深入港”这一建议在遭到大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对之后,民政部行政区划司有关人士昨日(3月8日)回应说,纳深入港问题只有通过正规的工作程序转到该处后,才会考虑这一工作的可行性,目前不方便表态。
就全国政协委员马介璋提出的“纳深入港”这一建议,昨日,记者采访民政部行政区划司相关人士,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表示,尚不清楚是否有这份提案,而且有关部门也未向民政部提及“纳深入港”,因此不便回答。在回答“纳深入港”这一建议是否具有可行性时,这位负责人同样未置可否。
民政部行政区划司民政部区划地名司行政区划处一工作人员则表示,只有通过正规的工作程序将该委员的提案转到该处,才会正式开始考虑这项工作的可行性,至于现在对此事的看法“还不方便表态”。
这位工作人员介绍,在行政区划方面,设立市有相关的标准,但是在区划的调整上还没有具体的标准,所以也不能很快断定深圳并入香港是否可行。
按照有关规定,区划调整要本着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原则。但是工作人员同时强调,这一原则是对所有涉及区划调整的,不仅仅是针对深圳并入香港这一提案的。
深圳连线
深港一体化是大势合并不可能
将深圳纳入香港?北京“两会”上全国政协香港委员马介璋的这个提案在深圳民间一石激起千层浪。广东省两会代表应者寥寥,深圳民间和学界多半也不赞成这一提法。深圳一些学者认为,这个构想并不能根本上解决深港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但深港合作在一些层面上确实需要中央的支持。
深圳热线网转载香港《文汇报》和凤凰卫视的相关报道后,截至昨日18时20分时,新闻点击率就高达23796次,深圳网友发表评论129条。虽然网友难免有情绪化的反应,但也不乏基于理性的分析。部分网友认为,深港一体化是大势所趋,两地在版图上合并有利用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不用造成重复投资。但绝大多数网友认为,深港虽然有唇齿相依的地缘关系,但合并不可能,也不具有可操作性。
深圳学界长期研究深港合作的专家从媒体上看到该消息后表示,也先是一惊,但对马介璋委员善意的动机和美好的愿望表示肯定,但对该提案反复推敲后认为,从深港合作的研究和实践来看,深港合二为一不太可能。
专家认为马介璋提案的愿望是好的,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部分在深圳工作和生活的香港人的呼声。多年的合作,从民间视角来看,双方发展得到了一定好处,客观反映出深港长期合作的收益,也是香港部分民间人士的心声,体现了香港委员向中央表达推进深港进一步合作的诉求。
马介璋委员表示,他提出纳深入港,主要考虑是从深港两地在未来发展中,更好地发挥深港两地一体化的作用,对深圳未来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带动作用。深圳官方和学界有一个共识:深港一体化对深圳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具有带动作用。这与马介璋的想法一致。但广东省和深圳的学者都认为,深港都面临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因此,提案将“香港要想进一步发展工商业,需要大力拓展地理空间”建立在拓展深圳空间上,并不现实;即使深港在版图上“合二为一”,也不能解决两地工业发展的需要。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处丁力说:“提案有没有意义,要从能否解决或改善深港经济发展面临问题进行衡量。”
在“一国两制”的政治前提下,深圳学界研究深港合作,更多强调其互补性和地缘经济关系,既没有涉及行政管理体制的对接,也没有版图合并的想法。从已知情况看,马介璋的提案并未提供可操作性的方案,因此,被深圳学界认为不可行。深圳大学教授魏达志说:“不管有没有创新和突破,如能推进深港合作、推动深港在珠三角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就是有意义的。”
专家视点
深港合作确实需要中央的支持
昨天就纳深入港的提案,记者分别采访了北京、广东及深圳的数名专家学者,他们认为深港合作应该放在更大的背景下进行,合并版图不足以解决香港目前存在的问题,但深港合作在一些层面确实需要中央的支持。
深港合并改变行政性质不可行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区域经济专家刘维新:纳深入港将意味着改变行政性质,这是不可能的。包括行政区划在内的有关香港规定,在香港《基本法》里已有明确规定。香港与深圳,与内地其他城市,可以在经济方面有更多合作,更多融合,改变行政性质不可行。
香港发展支点不应局限于深圳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魏后凯:CEPA的实施,香港经济发展的支点不应只局限在深圳,而应该是珠三角地区,甚至是更广阔的内地市场,“与其提深港一体化,还不如提粤港澳一体化,而深港只是其中的一个中心区,一个核心区罢了。”
深港一体化都从经济角度探讨
深圳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魏达志:深港一体化从来都是从经济一体化角度进行探讨的,在促进深港要素流通中,需要中央给一些特殊政策。香港渴望解决的最大问题是失业问题,CEPA框架内的深港合作只解决了在深投资的港人往来的便捷问题,如果中央给些特殊政策,深圳政府在就业环境方面提供引导,就可以吸引香港职业工人到深圳成为小业主或技术工人。
深港应朝共同市场一体化迈进
综合开发研究院华南经济研究中心博士谭刚:CEPA框架、泛珠三角9+2协议、深港1+8合作协议,在国家、区域、城市三个层面都提供了支持香港的方式,而且是行之有效的。在这种背景之下,香港发展没有必要建立在深港合并基础上。深港、粤港合作的方式今后都还需要探索,但我个人认为,深港合作朝着共同市场的一体化方向迈进,其价值对中国经济发展发挥的作用更大。
深港合作应共同拓展发展腹地
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处丁力:香港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原来的经济增长模式没有了原有的外部环境配套了,这跟深圳有类似之处。如果深港合并,可能会有几年内的经济增长,但几年后,就是一个放大了的香港,遇到的问题基本不会改变。从问题的关键出发,深港合作应该融入祖国大陆这个市场,共同拓展其发展腹地。
《南方都市报》 2005年3月09日 (责任编辑:陈志华)
俺也转载了一篇。我的看法:深港一体化仍然是经济命题,深圳可以试行政治体制改革,但与香港合并不可能具有全国性上的示范意义。
深圳是靠开放起家的,总想脱粤。过去想独立,现在想傍香港。
但是,珠三角那么块巴掌大的地方,一山只能一虎,谁?广州、香港争雄。
香港由于一国两制,政治体制上的原因,使得他经济有脱离广东经济发展的独立性。但是随着大陆自身开放和经济发展迅速扩张的能量,对香港的依赖越来越小。香港自己已经向中央提出,要纳入珠三角发展规划,可以说未来香港还像以前特立独行,经济只能越来越糟。香港如此,深圳更是如此,必须纳入“广东的深圳”才能获得发展空间。
无论区位、地缘、语言还是文化历史,岭南的文化、经济中心,必广州无疑。香港就是起起桥头堡作用,而且作用范围从全国退缩到广东。
在中国,某种语言的代表,必然是文化经济中心。吴语代表是上海,北方话中心北京,粤语当然就是广州话,香港人讲的也是广州话。区域语言如果杂乱无章,无代表者,这个地区就没有真正的中心。看看中原、西北,就是如此。
广州的发展潜力是无法估量的。
咱出生与学习、工作与广东一点没有关系。去广东或者广州,也都是过客。那位红顶商人与咱老乡,现在嘛,就客居首都十多年了。
在台湾问题没有解决前,香港就是示范窗口。他的存在是有必要的。而且它还是大陆和台湾之间的纽带,或者说是政治缓冲区。
香港同样是大陆本体经济和世界资本经济的缓冲区。他是大陆经济的一道屏障,而且是与国际资本的连接节点。中国需要钱,要给国际资本进入大陆开个口子,但是这个口子又要掌握在我们手里,香港是再好不过的了。
所以,我是反对轻易变动香港的地位。香港的地位使中国的对外经济政治动作有了很大的弹性和可操作空间。不要为了一个广东省一个深圳市就去扰乱大局,那是不值得的。
深圳应当安心做好香港的小后台的工作。广东现在能做的是利用好澳门的小窗口,配合好香港这个大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