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写的关于铁问题的research paper,请大家批评指正 -- 鸭绿江

共:💬19 🌺1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正好在写历史文章,谈到相关事实,摘一段来看

技术。不过,由于印度与中东之间、中东与欧洲之间存在便利的水路交通,所以它们之间的技术交流要比同远东文明的交流容易的多。不过,由于农业时代出现新技术的频率实在太低,即便技术的自然扩散很慢,各次技术进步之间的间隔依然足够技术传遍整个旧大陆。僻处远东的中国也没有因地理位置不利而明显落后于旧大陆的平均技术水平。相反,由于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国的社会相对安定,许多技术在中国有足够的时间积累技术细节,从而发展到了农业社会的顶峰。

不过,在定居农业时代的早期,技术进步随机出现的频率要快的多,冶炼、轮子、石工技术、陶器技术………在短时间内先后涌现。因此印度、中东、欧洲三个联系紧密的农业地区在技术上较远东、东南亚要先进一些。这或许也正是第一、第二个农业文明都出现在西亚水陆交通枢纽(今叙利亚-苏伊士运河地区)的原因。典型例子就是炼铁技术率先出现于西亚,然后是欧洲、印度,最后才传到中国或通过间接影响触发了中国金属炼铁技术的出现。(中国炼铁技术应出现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西亚在公元前1400年或更早,印度和欧洲均为公元前1200年,铁器在中国真正普及要到西汉)

铁器时代的姗姗来迟中国使中国在青铜时代停留的时间相对较长。在西方诸文明已经用块炼铁取代了成本昂贵、原料复杂的青铜时,中国还在努力改进青铜技术。结果,包括高温冶炼、大型铸件、原料破碎、强力鼓风技术在内的青铜冶炼技术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发挥。等到炼铁技术在中国出现,这些从未在其他文明出现过的青铜冶炼技术细节很自然的让中国直接发明了生铁冶炼技术。由于其他文明过早的结束了青铜时代,没有哪个文明会努力发掘青铜冶炼技术细节,生铁冶炼要到14世纪才会在中国以外出现。炼铁技术的超前还使中国在公元1000年左右就能够大规模制造球墨铸铁、可锻铸铁,在东汉就能以炒钢法炼钢技术,在明朝就利用焦碳冶炼技术,这些技术在西欧的出现都要等到1700年前后,离工业革命只有不到1个世纪。

中国钢铁冶炼技术的进步使中国在唐宋时期相对其他主要农业文明拥有无可辩驳的技术优势。优质廉价的钢铁不仅节约了人力,还增加了可开垦的土地,改善了人口-资源比。,中国在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里,在经济、技术上均领先于世界,不仅是因为相对稳定的政治格局,钢铁技术在其中也起了关键作用。不过,正如读者所看到的,这种上千年的相对富足并非是某个伟大人物或社会集团的功绩,也不是什么制度的优越性,只是客观的地理环境和偶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工业革命也一样。

家园 【原创】受老大鼓舞,再接再厉,谈一点语气的问题

写科技论文,语气问题也是很重要的。以前本人的论文总是被老板斥责为 weak 的,而同组的美国同学经常就是 strong, very strong, 很是郁闷。现在知道了方向,略有提高,但差距还是不小。

要写出一篇 strong 的论文,其实也简单。就是多用主谓宾。少用 be 动词,如 is, there be。少用被动态,国内教育似乎论文就应该通篇被动态,这个是不对的。比如,Figure 1 illustrates ...... 这样的语态是strong 的,强势的。如果换成 it is shown in figure 1....... 给人的感觉就很面,weak。

再拿第一段的一句话,The Iron Ages does not begin until about 1200 B.C. 这里语气绕了两绕,百炼金刚绕指柔了。如果换成 ... ages had begun since 1200 B.C. 是不是感觉更硬梆梆些?科技论文不是小说,不要太温柔了,而是砸出去一定是要震倒一片的才行,或者文明点的说法叫做有说服力。

河里正好有25个《科学》问题的原文链接。把我这两次说的和那些文章比对体会一下,一篇好的科学论文应有的形状也就出来了。

家园 文章是交上去好长时间了,

课程是专给留学生开的,以前按着书上写的,总觉得不是那么回事,看来单是语气都是有侧重的,确实老师从来没教过,谢谢了。

可是如果是经济学的文章呢?毕竟这个题目写着有斗气的成分,可是经济学是专业。

家园 re

不管什么专业,一般都是找几篇写得好的论文来看。学会了分析,知道要注意什么之后,慢慢的就有体会。结构和语气的问题,只要自己留神,短时间内都会有很大进步。而词汇运用,句式则需要长期积累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