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国际形势谈到菜价 -- 燃烧的河床

共:💬145 🌺1309 🌵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给你朵花吧

种子的改良每年都进行,各种植物、各个品种都有改良,随便百度一下就有外链出处

土地承包后,农民对土地的感情又回来了,他们把全部热情倾注在自家田里,拼命的施肥,白天黑夜的伺弄庄稼,因为,他们知道除了公粮,所有的收成都归自己。也正是靠着这种朴素的想法,人们才说分田到户解放了生产力。这和毛提出的“打土豪,分田地”异曲同工

这种说法的漏洞是,必须要证明,在毛时代,农田的单产没有达到当时技术条件下单产的极限(实际上应该证明,毛时代的单产远远低于当时技术条件下单产的极限)。如果达到了或接近了极限,那么,即使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再大,也无法提到粮食产量。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4266175.html

根据这一个百度问答,我们可以看到,在包产到户的那几年,粮食产量增加的幅度并不大。如果将建国后历年粮食产量做成一个图表的话,那基本就是一条平稳增长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是体现不出“包产到户”对粮食产量增长的巨大推动力的。所以我一直对包产到户这一方案解决中国吃饭问题的说法持怀疑态度,原因正在于此。(如果说有作用,那也就是在82、83年这两年,粮食增长了三千万吨,超过了历年平均增幅。但这点增长,无论是其绝对量还是相对量,都远远没有历史课本中夸耀的那么大)

我觉得,真正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的原因是,加强轻工业和农业,将更多的剩余留给农民而不是投入到重工业中。也就是说改变了分配格局。

(从这,你也应该能理解,为什么有毛粉一口咬定,按毛泽东的发展方式,中国早就是发达国家了,而在邓矮子的手底下,中国又倒退回了资本主义阶段。呵呵,由于前苏联的缘故,我只是部分同意这个观点,不过对邓矮子,我还是有些腹诽的。)

家园 对土地情深不深和土地重不重要还是不同的

我也是农村出来的,我们村里年轻人大部分在外打工,挣得也比父母在家土里刨食强得多。不过我觉得土地比现在的农村年轻人所意识到的价值大得多:家里有地,心里就有了根---在外面混得好自然不用说,如果混不下去了,大不了回家种地,可要是这个“大不了”没了着落怎么办?我想绝大部分农村出来同时没有在城里站住脚的年轻人会慌了神,会对自己以后的生活没了主张。自然会做出没有章法的事。另:我们那里人均耕地1亩左右(一般年景,亩产6,7百斤有保障),足够一家人的口粮有余。我的意思是:地在农户个人手里还是在国家手里区别意义不是关键,关键在于要让老百姓心里踏实!

  • -- 系统屏蔽 --。
家园 我送的草,你亲身经历过从公社生产队到包产到户的时期么

如果没有经历过,建议去问一下你自己家农村的长辈和亲戚

...
家园 所谓的流通环节其实还不是地租

蔬菜流通环节最高的是路费,油费;前前后后一堆人为了生活累死累活,最多的钱却在中间消失了?消失到哪了?还不是流到国家这个大地主或其依附阶级了。

不明白国家想整合啥?往好了想,把油价路费降下来?往坏了想,蔬菜价格继续飞?要不然还能咋样,总不能让中间环节的百姓连点生活费都不到吧

家园 只要不是共产社会

整人都是人类主题

文革是整人为主吧

文革也一样,关键是那类人被震,附带受伤被震的多少,是大还是少

下岗是整人

上学交议价也是整人

就业阶级化也是整人

监狱也是整人

。。。。。。

整人也是统治阶级的手段。。。尔

看宪法:我们是工农统治的国家,工农整顿叫兽/砖家,整顿部分五毛是符合宪法的。是法制国家

而相反,叫工人下岗的整人,是违反宪法的,是伪政权的整人

家园 罗斯福搞的不是计划经济,管制不能等于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否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我不知道!但是老毛和苏联搞的肯定不是罗斯福的管制政策。罗斯福的管制政策是建立在资本和市场基础上的。而老毛和苏联是消灭了资本和私有制的,从经济基础开始就是公有制,这完全是不同的东西。

家园 这里讨论的是80-00年水利建设失败,当时是有农业税的
家园 吹大了吧,八平方是咋回事呢?

二代眼光,个人感觉,说好听,就是实际;说难听,就是比较低,政治上比较幼稚。你说,国内,培养的接班人倒了一个又一个;国外,没想到MD会在蜜月就准备好了刀子,一下子就八平方啦。

家园 葡大,、了?
家园 哦,我看的不仔细
家园 我是文革出生的,

我的舅爷爷在80年代以前就是某县的副书记。在他生前,和我谈过多次关于改开前后的往事。我告诉你,改开后,农村生活迅速好转的原因是------“1978年,连续几次大幅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从而获得了农民的支持。知道积极性是怎么来的吧?不是分田单干就会有积极性的!这个结果其实只是提高了农民的消费,降低了剪刀差和积累率。好像新领导上来,为获得员工支持,宣布加工资,“从而获得员工的一致支持”。这其实是骗猴子的方法,从朝三暮四到朝四暮三,你明白吗?

他的后果是什么?“1979年,大批项目下马。”农业技术进步停滞了,知道吗?原先用于各种工程技术开发和普及的资金拿去消费了。短期内,日子似乎变好了,但长远看,农民是吃亏的,90年代出现严重的三农问题就源于此。

中国任何一个有头脑的父母,哪怕不识字的农民,他都知道,无论家里多困难,考虑到家庭的未来,也要节衣缩食,供小孩读书,而不是先去改善生活。咱们改开的设计师不懂这个道理。

家园 感谢回复,你的道理我确实不懂,但我知道包产到户当年就能吃

饱饭。自己的田认真种,亩产当年增收明显;自己种田、自己吃饱,仅此而已。

既然你是文革期间生的,你去农村时也许记得当年农民侍候公家的地和自留地是多么大的区别。由于包产到户,使大家从“磨洋工的懒惰”转变为“自留地的劳动积极性”,从而使产量提高(的确是当年就提高了),我没有看出与“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和“朝三暮四到朝四暮三”直接的联系。

而在这之前,过年的时候,生产队能分的就是几十斤红薯。记得当年,生产队死了一头牛,大家很高兴,因为各家可以有一点肉吃,其实那牛肉很老、嚼不动,不知道是不是牛很老的缘故。

家园 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建设并没有全部停滞

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半机械半人力的小型化的生产工具普及,以及一些眼光所及或者没有明天的小小型适合单个或几个家庭完成的小水利建设还是有的。以适应农业生产力的上层建筑的改变(生产单元人数变小)。从更大范围上来看,相对于之前很多地方的完全畜力人力驱动来说,是个不小的进步。但是相对于现在的技术和财力进步来说,现在的生产方式,确实不适应应有的生产力潜力。

家园 你的理解错了

包产到户对粮食增产的作用并不大,粮食增长主要是技术因素这个是准确的。

但是实际情况跟你这段话的意思恰恰相反。

我觉得,真正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的原因是,加强轻工业和农业,将更多的剩余留给农民而不是投入到重工业中。也就是说改变了分配格
局。

包产到户后由于土地上的投入已到极限,导致当时大批农民以各种方式投入多元化经营和工业生产。毛时期上山下乡,其实那点知青能多种出多少粮?根本是只能养活他们自己而已。而即使没有知青,中国荒废的土地也并不多。

对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贡献最大的是改革开放后涌现的一大批社办企业。

我一直是一个观点,你想要过好日子,你就得工作,得做高效率的工作,我国原来的农村生产方式,即使机械化了(当时各种机械很普遍),但你其他人没解放出来,这种机械化并不比手工生产效益更高。而以毛把城市知青赶到乡下的方式,中国是发达国家?做梦!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