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CCAV菜农、农民,兼对“我爱吃西瓜”观点的看法 -- 巅峰背影

共:💬154 🌺1381 🌵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其实还是很高兴农业的问题又一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我爱吃西瓜是经纪人或者说是菜贩,巅峰是农村第一线的生产者,双方的观点就是围绕价格,生产的价格、运输的价格、赢利点的价格,最后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大家那么努力,还是不赚钱。不想扯远,就我在下面的农村经历谈点体会:

1、我们现在的农业基本上还是以传统农业为主,规模农业较少,现代农业、有机农业更少的格局,价格也是从低到高,因为成本投入也是由低到高。在各个乡镇,尤其是农业大镇,基本上都是专人负责生产、收割和销售(这里指当地的农民经纪人),有专门若干的农业合作社,合作社是一种组织,比如蔬菜合作社、养殖合作社,作用还是挺大的。一些大户开始组织高效农业,进行规模生产,投资弄大棚蔬菜,所以产量很大(比如弄大棚的话,投资一亩地可达3万的成本,不过当年即可收回,18到20天一个生产周期,专门生产蔬菜,提高土地使用率。)

2、农业生产的成本:人工、种子、农药、化肥、灌溉和收割的费用等等,一些作物会有国家补贴和保险等等,包括上拨的一些资金,但是摊到每亩地就没有多少了,其中人工的成本最高,打个比方,城市里一个工人在工地上干活50一天,那么你请人收割小麦,价格比这个还多,而且还得买一个西瓜给人吃。其次是农药和化肥,这个是一直在涨价。其他的基本上都是在涨价,所以成本节节高,为什么那么多人出去打工,就是因为都把人留在地里效率太低,所以很多农民按一亩地几百到一千多的价格租给别人,自己出去打工。

3、农业生产的特点,这个大家都说到了,但是我这里再强调一下,就是靠天吃饭。气候好,收成就好,气候不好,颗粒无收。遇上大雪、暴风雨之类的,减产是常有的事情,不管你是什么高效农业还是科技农业,都改变不了。这种不确定性是城市里生活的人无法预见的,现在这拨我们看到的是菜多价跌,如果哪天我们看到大量的减产,没菜可卖,那才叫绝望。因为气候不好,农民绝收的话,就是一点收入没有,全赔光,后面只能靠政府扶持、低息贷款再慢慢缓和。

4、农民有可爱淳朴的一面,也有小农的一面。不过,我觉得农民还是苦,遇到过多少种地的农民都说这点,无他,没有其他一技之长,天天从早忙到晚,也赚不到多少钱。看一个地方农村农民是否富裕,看看他们的房子就行,有钱一定会把楼盖的漂漂亮亮的。说实话,搞工业的镇和搞农业镇根本没法比,农业利润低啊,工业有税收、有利润,农业投入那么多,还是老一套,靠农业致富难。在菜上浇点水什么的,不排除,根源就在收入低。

5、进入流通领域后农民经济人和菜贩的缺陷,农民经纪人一般就对本地和周边市场熟悉,多跑点路,远一点的市场一样完蛋。菜贩是全国跑,承担风险,运输能力强。问题是双方无法有效结合,菜贩一般都嫌当地经纪人报价高,喜欢去农民那直接收购,累死累活,而农民经纪人开放市场能力有限,仅仅限于本市或者周边,而且资本太少,无法进大城市开拓。农产品又有一个保鲜的要求,几天卖不掉就坏,所以玩不起。最后就是大家都很忙,投资都很大,赚钱的没几个。

6、解决的办法我想还是结合农业、农产品的特点,先按照就近供应时鲜蔬菜的原则,本地人种本地蔬菜,把那些能摆久一点的产品集中生产,让专业合作社的产品直接开农家超市进城市,而菜贩可以作为代理人负责远地运输和销售,这样可能稍微好点。

说的有点乱,欢迎大家拍我。

通宝推:巅峰背影,
家园 农村出来的,才知道农村的苦

才知道农民有多么的不容易啊。

您是江苏淮安?宿迁一代? 咱们是邻居。

家园 哎,悲哀啊。

只有来自农村才知道农民的苦。

居然还有人相信,现在 农民靠种地人人小康了。看看这么多外出打工的农民,也不可能啊。

家园 其实说这个没有用

就是能说出一套解决的方案也是白说。

家园 呵呵,我从来没说自己是内行!!!你们说话不用那么酸。

但我做过,所以我知道一些情况,当然中国农村问题很复杂,我连皮毛估计都知道很少。我本来在那篇帖子里写的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想,想不到惹起那么多人的反应,不论好坏,我也感到很荣幸。

你的文章上半部分和我说的好像没有太多关系,我不评论。至于你文章提到的情况,我可以一一做出回答。

青菜泡水的情况,我指的是广西某地,具体地名我不说了,那些农民在打包前一捆一捆的拿到河里洗,呵呵,重量多了很多。这是我的拍档亲眼目睹告诉我的,所以后来没有在那里收购了。你说青菜不能泡水,会坏。这个我也知道,但前提是时间足够长,而那个地方离销售地很近,就几个小时,所以农民敢这样做。那个地方的销售地也不用猜,就是湖南。当然,你可能会说,那不算泡水,但我在别的地方没有碰到过。

至于你说的收购商在番茄上药,刚好我在山东就收过番茄,还就是大棚种植,我就不敢上药,而且我们就没必要上药,有问题的番茄不要就是了,上药还要成本的。我们那个市场就没听过上药的,原因还是一个,收购商不要,农民拿回去自己吃就是咯。我也可以告诉你的是,番茄现在一般都是入雪库的,入了之后就很硬了,卖相也很好,如果用冷藏车,你放个几天甚至一个星期都没问题,根本不会有人上药的。现在市场很激烈,没有收购商会干这种蠢事。当然你提到的是十几年前的事了,不奇怪。

“作为不能掌握种植信息的普通农民,如果种植的东西突然大范围高产,则不可避免的变贱赔钱,如果遇上暴雪、冰雹天灾,那极有可能颗粒无收。”呵呵,我就奇怪,你们就怎么这么喜欢强调农民亏钱的时候,那赚钱的时候你们就怎么不提了呢。还是拿莴笋来说,种一斤的成本就是1毛5左右(这是农民自己说的),去年农民最高卖到7毛5分钱,就是1个月前还能卖个56毛钱呢,而那时的批发商最多就赚个3毛钱。

至于你扯到土地流转,我不懂,河里多的是专家,你去和他们请教就是。我原文也没有提交这方面的事情,不评论。

“一年不大吃肉的的农民”,呵呵,不知道是“一年都能吃得上肉”的农民多呢,还是“一年不大吃肉的的农民”多呢?

“种植蔬菜的散户贷款金额只有1万元”,很多城市的小贩连5000元的贷款都没有啊!!

“为什么要照顾农民?嘿嘿,别的不说,我就想问问,就一般情况而言,到底是菜贩子的收入高,还是农民的收入高?”你还别说,菜贩子收入还真的不见得高,现在很多菜市场里边的摊位费都很高的,而且损耗也大,上次在凤凰台的采访中,很多上海的菜贩子都转行卖水果了。更何况,菜贩子的收入高,就能推出农民需要照顾吗?那制衣女工还比买衣服的外贸销售人员低呢,你老人家也去呼吁一下国家给制衣女工补贴吧。在一条产业链上有不同的收入,这本来就是正常的事情,咋一到农民这,就得变呢?

“9分的蔬菜,5毛都没有利润,嘿嘿”,不用嘿嘿,我的贴子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请农民收割和包装的费用就要每斤1毛1分,请注意,这一毛钱还是农民他们自己或者是同村老乡赚的,剩下的还有油费和各项杂费每斤2毛,成本就已经4毛。你只是单提田间收购价,却故意不提费用,不太厚道吧。如若你好心,可以义务帮我们出了这3毛1分钱,那我也可以卖个两毛钱出去,好不好?

“按照某些个逻辑,房产价格应该是楼板价格9倍才公平,而上海新地王楼板价格是2万每平米,楼盘价格应该是18万才比较合理”。呵呵,某些个逻辑,房产价格就应是砖头水泥钢筋的价钱总和,是吧?

通宝推:添奕,chalet,wooxiao,
家园 做人要厚道

呵呵,“农民比城镇职工富裕了,国家给农民的待遇比城市职工好多了”,请你在原文里找到这两句话!做人要厚道,你歪曲和无限伸延我的原意!

家园 俺们农民做人很厚道。

(蔬菜泡水,从来不吃卖给城市人的蔬菜和猪,可能你们就会有些改变了。你们可能很难想象农民的“聪明”。我

想说的就是,今天中国的农民可能已经是历史上过得最好的阶段,他们很多人甚至比城市人还过得好,最起码他

们还有块地,自己吃的东西没问题(当然给城市人吃的,呵呵,你懂的),种东西还可以拿到补贴。所以,坐在

电脑前的各位,你们还是多想想自己的事情吧!

在蔬菜交易中,农民也是市场的一份子,他们当然应该承担风险。难道商人能亏钱,这些农民就不能亏钱?谁说

农民种菜就一定要赚钱的呢,在城市里,大家开个店或者投资都会亏钱呢,那国家为什么没有给城市人补贴?)

===========================

上面可是您说的话?

{他们很多人甚至比城市人还过得好} 这句是不是呢?

家园 既然你承认对农村不了解,

说错话了,玩文字游戏争执没有意义。楼主说话也没酸,说的农村真实的状态,楼主比你更了解农村。

您没有必要那么贬低农民,什么样人都有,这里包括菜贩和农民,不要那么去数落农民。如果比起做见不得人的事情,菜贩比农民可不差啊。

而且我本人并没有在西西河喊打击菜贩等等言论,我想楼主也没这个意思。都是P民,相互泼脏没意思,此争论到此为止。

家园 俺也来参合两句技术问题

青菜泡水的情况,我指的是广西某地,具体地名我不说了,那些农民在打包前一捆一捆的拿到河里洗,呵呵,重量多了很多。这是我的拍档亲眼目睹告诉我的,所以后来没有在那里收购了。

青菜特别是叶菜,泡水后几个小时之内会烂掉,常温下不超过8小时,夏天4小时,冷藏基本不超过24小时,堆在车里常温运输不超过4小时就会烂,而且一烂就是一大堆。而干水菜(露水收掉之后采摘没有掺水)常温下可以放24小时至48小时,采摘后买上冷藏可以放5到7天,个别可以放10天。当然上面的储藏天数是指不烂基本不影响菜的外观。味道就不管了。有机菜常温下有时就可以放4、5天不坏。所以给蔬菜掺水主要是最后一道环节干的,零售环节或者直批环节。需要长途运的菜或者一级批发商(就是西瓜老兄)收的菜是万万不能有水的。把菜放到河里洗除了掺水以外还有洗掉泥土的作用。菜根上有泥城里人不要。菜里掺上河水其实是大家的福气,有几块菜田附近有河水?大部分是臭水沟。

我也可以告诉你的是,番茄现在一般都是入雪库的,入了之后就很硬了,卖相也很好,如果用冷藏车,你放个几天甚至一个星期都没问题,根本不会有人上药的。现在市场很激烈,没有收购商会干这种蠢事。当然你提到的是十几年前的事了,不奇怪。

西瓜兄可能不是做番茄的。番茄用啥药俺就不说出来吓唬河友了。

“作为不能掌握种植信息的普通农民,如果种植的东西突然大范围高产,则不可避免的变贱赔钱,如果遇上暴雪、冰雹天灾,那极有可能颗粒无收。”呵呵,我就奇怪,你们就怎么这么喜欢强调农民亏钱的时候,那赚钱的时候你们就怎么不提了呢。还是拿莴笋来说,种一斤的成本就是1毛5左右(这是农民自己说的),去年农民最高卖到7毛5分钱,就是1个月前还能卖个56毛钱呢,而那时的批发商最多就赚个3毛钱。

这话对也不对。农民确实有赚钱的时候,去年秋天陕西大白菜地头价7毛,一亩1万斤农民收入7000元。但是,蔬菜价格高的也就那么几天,往往价格高是蔬菜歉收绝收的结果,等价格高的时候农民手里没有菜或者很少菜卖,还是享受不到。西瓜兄能不能说说,价格高的时候菜贩赚的也多吧?

那制衣女工还比买衣服的外贸销售人员低呢,你老人家也去呼吁一下国家给制衣女工补贴吧。在一条产业链上有不同的收入,这本来就是正常的事情,咋一到农民这,就得变呢?

制衣女工和农民都是弱势群体,大家就不要比较了吧,没意义。

“9分的蔬菜,5毛都没有利润,嘿嘿”,不用嘿嘿,我的贴子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请农民收割和包装的费用就要每斤1毛1分,请注意,这一毛钱还是农民他们自己或者是同村老乡赚的,剩下的还有油费和各项杂费每斤2毛,成本就已经4毛。你只是单提田间收购价,却故意不提费用,不太厚道吧。如若你好心,可以义务帮我们出了这3毛1分钱,那我也可以卖个两毛钱出去,好不好?

西瓜兄说的的确是事实。9分的收购价,其实运输等费用就得4毛甚至更多。但是这也是问题的一面。当菜的一级批发价是9毛、一块的时候呢?运输等费用还是4毛。那么钱谁赚走了呢?难道批发价是一块的时候菜贩会自动给农民4毛?当然不会。最新收到信息的菜贩仍然会给农民9分。然后更多的菜贩来收菜,农民才会意识到菜价开始涨了,于是农民的地头价会从9分一点一点(而不是一下子)涨到4毛。这个涨价过程中钱给谁赚呢?还是菜贩。等到地头价涨到4毛的时候菜贩可能赚的很少了,他们就不来了。于是菜农又杯具了。问题是菜贩可以随时退出游戏,菜农不行啊。种子撒下去之后菜农就得硬着头皮把游戏玩下去了。

小麦每年种植面积一亩九分地(水田一亩三分,旱田六分),需要4袋碳铵、2袋磷肥,每袋碳铵90元、磷肥30元,机械耕种支出约为80元,浇灌支出大约150元,碾打40元,共640元,人力无算,颗粒归仓,不过1100斤麦子而已。玉米同理,但种植面积为一亩三分,大约为1500斤,肥料我记不住了,和上面差不多,但应该少2袋碳铵。

怎么小麦用肥这么多?玉米用的肥比小麦还少?俺没种过小麦所以不知道,小麦太吃肥了。而且看来你们那里灌溉的费用太高了。水稻用肥比小麦少多了,补贴跟小麦差不多,价格比小麦好。干脆你们拿水田种水稻算了。还有农药的费用背影同学你没算。

种地是很难养家糊口的,不管是种粮食还是蔬菜,种粮食风险小得多,种菜风险非常之大。农民要么租别人的地多种几亩取得点“规模”效益,要么得种地+打工才能糊口。总而言之大家能不做农民尽量不做农民。

通宝推:回旋镖,amazon,我来也,巅峰背影,
家园 你说的和大西瓜说得是两码事

种粮的成本你算得很清楚,但是涉及到大西瓜说的种菜的问题,你就完全没有提供数据了。

选择性回避吧。

家园 我对曾有过的某些想法感到羞愧,谢谢你
家园 握个手

我是连云港的。

家园 怎么能让农民过上吃肉吃腻的方法?

你所说的都是实情.但是,看看你所列举的,你一家子做农民产出才多少?1100斤小麦,1500斤玉米,还有其他一些零星东西,就这么点产出,要教育要医疗要生活现代化,靠谁?

笼统地说国家应该怎么怎么样,没错,国家是要让人都过上好日子.但国家是由人组成的,有人付出少如果索取多的话,必定有人付出多索取少.

年薪60万的季侯抱怨被收割了,产出很少的农民抱怨没有得到好的生活,真以为国家这个概念能自己生产东西来供给所有人啊.

家园 其实还是资源问题

一家人就那么点地,如果要靠什么价格上涨来致富,这得是什么价格啊?

可以参考日本、韩国,这两个国家和中国还有最大的不同,就是毕竟人口数量还没有中国这么大,实在不济,进口粮食也影响不大。

要解决农民收入问题,还是要靠城市化和工业化

家园 是啊你说得非常有理

不过我说的主要意思是,弱势群体有要求救济的权利.

但对一般人来说,要求国家前应该先想想自己为国家付出了什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