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发点我写的小说,欢迎指正,拍砖留情——暂定名:雨夜 -- 苏芬以北

共:💬30 🌺10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里处理得不太好,特务的任务没有一个明确指向

是窃密、暗害还是劫持都没定……去年秋天写出来了,今天发表后才发现这个事情。不过跟全局比起来实在无关紧要,也就放过去吧,以后再改。

家园 雨夜 4

没有了泄密和安全之忧的新型坦克研制人员们在确定的思路基础上研究进度很快,加上这些人中间不乏学生时代就对装甲车辆有着浓厚兴趣的军迷,所以他们画在草稿纸上的零部件往往还带着以往那些世界经典战车身上某一部分的影子。而在新玉公司的吕山和刘工等人加入后,原本是最难推进的装甲系统的研制工作也明显加速了。见识过国外最新的复合材料防弹衣的吕山干脆把他记得的特点移植过来,制作了一块装甲模型放在大家面前。有人眼尖,叫了一声:“这不是鱼鳞吗?”

对,这正是鱼鳞——正如美国“尖峰装甲”公司生产的“龙鳞甲”防弹衣——内部以凯夫拉纤维编织起的高强陶瓷片即采取这样的形态来构成它的防弹层。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剽窃了中国人的创意。早在两千年前的秦兵马俑身上,就有类似鱼鳞样的甲胄披挂,此后的中国历史也证明了这种仿生学创造的成功,无数武将士卒披着这种只由简单的铁片牛皮制作的“防弹衣”,挡住了刀枪箭矢的攻击。而其中蕴含的力学原理则是稍具知识的人就能明白的。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是本事,但因美国人惯用金子堆山的传统,“龙鳞甲”价格非常昂贵,美国陆军根本就没想过采购这种防弹衣来装备驻伊和驻阿美军,一些美军官兵只得自掏腰包购买“龙鳞甲”来保护自己。

“鱼鳞状的层叠结构,既在减少了防护材料的堆砌造成不必要的材料耗费、减轻重量的同时,又保证了防护面积和舒适度,当然对于坦克就不必讲究舒适度了。最重要的是,这种结构可以在投射物打击一个鳞片的瞬间将侵切动能通过横向的线性联系和纵向的梯次叠压分散开来,最终消弥于无形之中。”

听完吕山的介绍大家明白了不少。有人又问:“那被投射物直接命中的瓷片会怎样呢?不太可能完好如初吧!一旦被击破,这个被防护部位就暴露了,又该如何承受下一发袭来的炮弹?”

吕山闻言没有立即作答。这个问题其实昨夜他制作模型时就想到过,对一件防弹衣来说,穿在人身上同一个部位连中两枪的几率实在不大,就算是狙击手打死靶也不一定全中。因为重力、风偏、枪口或目标微小的位移、弹头本身的飞行章动和形状等因素都能对“穿糖葫芦”的精度产生很大影响。而打坦克则不同,穿甲炮弹、反坦克导弹、火箭弹,以及近年来“流行”的路边炸弹,能飞起来的就对横风自重等因素不屑一顾,除非瞄歪,否则可以一发一发地钉在同一个点上直到打穿。何况这些大型弹药还有一个特殊之处,那就是射流——

数百克到数公斤之间的梯恩梯爆炸后不仅把钢铁的弹体变作四处飞散的数千块破片,还将其中很大一部分迅速加热熔融,空气阻力又把这些熔化材料拉成长长的细流。于是炽热的钢铁就以上千米的秒速勇往直前,去撕破一切阻碍。

在“盾”越来越坚固的今天,以传统的高硬度金属合金制造的弹头已经越来越难破坏由高分子合成纤维织物和非金属防弹材料共同构成的坚固防线。一些人提出了新的高性能穿甲弹概念:用质地较软熔点较低的常见金属材料作为弹头,发射时就会在火药加热和空气摩擦的共同作用下熔融,在空气中飞行时因惯性和阻力作用而自动变成拉长的流线型,其飞行速率将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借助投射物侵彻两要素的高速及足够高的高温,这种金属液滴将是任何一种现役装甲的噩梦。很显然,新式穿甲弹就是特意制造的金属射流。

好在即使是普通陶瓷至少也能部分地抵挡高温的侵害。但远高于金属的脆性则是同时出现的缺点。吕山认为只要解决了陶瓷脆性太高而无法应对硬杀伤的问题即可使陶瓷装甲真正实用化。想到这里他平添不少自信,微笑着大声问:“现在在场的诸位中谁是研究反应装甲和金属装甲的?”

新型坦克——KT-35型城市战坦克初步设计定型了:整体初看起来像是缩小化的“艾布拉姆斯”;采用仿照T-72主战坦克、但长宽均有所缩小的的低矮底盘,侧面是从下到上由60°和45°两段延续的斜面装甲,车底采取可有效防御地雷爆炸的船底形;底盘的45°侧装甲又与半球形炮塔相延续,严丝合缝,籍此掩护了关键的座圈,但又不必担心炮塔与底盘之间的摩擦——前后两组共十个钢制滚珠各由前后下三个方向的四个弹簧固定在底盘上炮塔座圈外侧,露出部分吻合于炮塔底面的滑滚轨道,微微地将炮塔托起;炮塔的上部顶着一个既像“斗笠”,又像房顶的有脊双斜面结构——顶甲,其上覆盖着由反应装甲块、陶瓷板、经表面硬化处理的轧制钢甲三层巧妙叠加的鱼鳞形附加装甲,宽阔的“房檐”既遮蔽了整个车体,其下则是一对挂架,可挂装数枚反坦克导弹或者两个火箭巢;安装楔形鱼鳞装甲的炮塔正面,伸出一根中长的100毫米速射滑膛炮管,下面是短短的可同轴发射、又可在车内卸下进行自由射击的7.62毫米轻机枪枪管;整车使用扭杆-油压复合悬挂系统,车体中后部安装一台国产坦克普遍装备的12缸1200马力柴油发动机。

当然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KT-35也仅仅是一种外形奇特的坦克而已。实际上,安装在车体内部的“整体防御框架”系统才是最大的特色。一对横截面似“工”形铁轨的主要钢梁在车体两侧贯穿前后,数个大略呈钝角等腰三角形的“辅架”两两共轴垂直交叉,底边的点通过有伸缩弹性的“脚”与“主梁”相连接,从前向后排列,其钝角点则支撑着炮塔的穹顶。这些三角形的每一条边都由两个紧贴在一起的平行长梭形部分组成,这两个部分的应力方向是相互拮抗的——一根向外撑,一根向内拉。而在三角形底边构成的平面下边,又是数根同样具有力学拮抗作用的成对短钢梁垂直地连接两根主梁以进行底盘侧方和主梁的加固。这个极类似于房屋结构的大框架的所有连接点都与坦克的“内壳”即内装甲固定在一起,车体外面所见的斜面装甲、附加装甲等等“外装甲”则是采取海军潜艇的外壳固定方法,即以多个“T”形支架与内装甲连接。

张昌祥属下的一个小伙子用电脑动画向大家展示了KT-35坦克的透视立体结构图和模拟的火炮射击防御试验:一发发“炮弹”分别从前、后、侧、顶、底五个方向以及同一方向的不同位置和角度对坦克进行了“射击”。以较大入射角打在炮塔、车体侧面和顶甲上的炮弹纷纷弹开,有的甚至未能引爆反应装甲块;正向击中车身的炮弹有的在外装甲“鱼鳞阵”上碰得粉碎,剩下击穿外装甲的却在内装甲前无力地停下来——正是“整体防御框架”发挥了作用——内、外装甲都是以模块化方式组装的,各模块间存在可压缩的缝隙。弹丸击中装甲时,装甲可产生较小幅度的形变,当装甲受力过大时承受不住的冲击波(侵切动能)则通过层层框架结构分散到坦克全车,也就是说,由整体来承受一个部位的打击。由于侵切动能被迅速吸收,弹丸自然就变得“软弱无力”了。

随着投影屏上的画面变换,众人的面部表情也各有差异。有人看得两眼放光,有人一脸疑云。动画播放完毕,安卢恩首先发言:“这样设计的战车各方面都很新颖。只是,对炮火袭击的防御效果真有这么好吗?”

“从理论计算上来说是这样的。所谓系统工程即是如此,就像苏-27战斗机,单独拿出任一个部分与西方同时代装备对比都逊色不少,但组成那样的整体后就是公认的优秀。”张昌祥回答。

在充分总结了俄罗斯БМПТ坦克掩护战车和以色列“梅卡瓦”Mk 4主战坦克参战经验的基础上,KT-35坦克也针对其身处的城市作战环境改善了武备系统。100毫米的主炮在发射机构上的改进使其可以达到自行迫榴炮般的+70°仰角和-5°俯角,较短的身管也让坦克炮塔在较窄的街道中能回转自如,虽然牺牲了一定的射程,但那毕竟是一个次要的因素。重要的是,坦克可以直接在未来巷战中自由使用重火力进行压制。正面的7.62毫米轻机枪既可与主炮同轴射击,又能在炮塔转向后自由射击;在顶甲的“屋脊”下,还有一挺14.5毫米高射机枪,平时以折叠状态置于顶甲上的平盖下,用时可直接移开平盖,推出机枪射击,机枪手甚至不用出仓;就算要用高机平射,枪尾部还有交叠的两块防弹钢板,将其展开就能让机枪手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战斗,而平移开的后盖还能变向立起来,挡在机枪手的身后。

考虑到具体的作战环境,车内只安装了简单的弹道计算机和横风传感器,但双向稳定系统和激光测距仪以及昼/夜瞄准器都是非常先进的。按照解放军的老传统,一切电动机构都同时备份有人工装置以防止故障情况出现造成的麻烦。

坦克的初步设计工作结束了,接下来将是论证和模型测试,在下阶段前之前放两天假。虽然坦克的设计思想和具体方案早而有之,设计工作进展神速,但还是把研制组的军官和工程师们熬得红着眼睛黑着眼圈,从字纸堆里钻出来回去补觉和出门散心,当然,散心是有人陪同的。片刻之后走廊、大厅,甚至是旅部办公楼周围都弥散着一股淡淡的油墨味儿。幸好他们中间竟巧合地没有一个烟民,否则从他们的肺中呼出的气息是会招来消防员的。

与一窝蜂地走出办公楼的人群相对,同样是很长时间没有好好休息过的罗林匆匆走进办公楼。即便是受过特种训练,连续数周的劳累仍使他精神有点恍惚,连几名校尉军官擦身而过他都没想起敬礼,他正在努力集中精力思考一件事情。

在楼上,周明勇从自己暂用的办公室窗前看到了脚下发飘的罗林,揉揉自己也发红的眼睛摇头苦笑,回过头来端起一杯加了葡萄糖的凉水。

“报告!”“进。”罗林走进办公室,脚步却恢复了往日的坚定和平稳,门在他身后关上了。“参谋长,这是‘土楼’行动第二阶段的总结报告……靠,这些日子两头跑,累挺了我了!”周明勇从他手里接过报告,罗林不再说话(他也实在懒得开口了),自顾自地一屁股坐在沙发上,从头上拽下帽子甩在一边。周明勇看了几行报告,发觉没有动静抬头瞧,看见罗林歪在靠背上睡着了。

“你小子占我的沙发呀,靠!老子睡哪儿?”周明勇一脸愠色,却没有骂出声。他走到门口把屋门反锁,从地上捡起被挤掉的枕头往罗林身上一扔,坐回桌前趴下不动了。

家园 算是城市战探索吗?

复兴突击虎吧

家园 记得毛子那次是准备把格罗兹尼

当做胜利游行来搞,配属的自行火炮数量很少。这是损失惨重的一大因素

家园 不好意思,泼点冷水。

整体框架防弹的思路可能不成。

穿甲弹击中装甲时的速度超过装甲材料中的声速时,弹体的动能甚至不会传递到同一装甲块的其它部位。这时候不管多硬的材料都可以当作液体来处理。这种情况比较普遍。所以把弹头的能量传递给整个车身来承受的想法从一开始就不现实。

如果楼主没有时间精力把自己搞成这方面的专家的话,整个小说的结构和角度可能需要完全改过。不然很容易出现硬伤。

家园 这个意见提得很对啊!

我想了一下,的确如此。

本人学医出身,由于机械地把创伤弹道学知识套用在坦克防护上,再加上以前思考的模型都是以低速投射物试验,局限自然很大,才闹了这个笑话。依您之见,该在防护上再做哪些改动,才能使来袭弹丸的速度低于音速,从而使整体防御框架能够发挥作用?

家园 这篇文章实际上渗透了我对未来城市作战

的设想。新型战车仅仅是这个系统的一个组件,而要提出的东西还有很多,从硬件上讲还有第五、第六空间(此处指信息与心理)的争夺;

专业城市战部队;

如何在城市地形作战中应用陆军航空兵;

而软件方面则有步坦、步炮、空地协同,创新战法等等。

家园

还有,别忘了利用下水道。

我的城市战观一向朴素,就是拿突击虎开路

家园 当然要利用下水道了

就算利用不了……倾倒腐蚀性、刺激性非致命毒剂可否?播撒生物战剂可否?用混凝土封堵可否?

另外,用动力翼伞、空飘气球、滑翔机、空降部队等低空进入,从楼顶向下攻,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家园 城市反恐战

要是我的话就学汉斯44年在华沙干的事

家园 我觉得还是科幻的成分太浓了

对任何专业,包括装甲防护,来说,基本上非专业人员能够想到的东西早就有专业人员考虑甚至试验过了。不仅仅是8小时以外和8小时以内的区别,更重要的是专业和业余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专业知识和文献的阅读掌握数量。无数前人点滴的经验积累起来不是盖的。

所以要么下决心把自己搞成这方面的专业人士,要么就不要纠缠于这个方面的细节,把精力专注于情节和人物上去。我不是装甲防护的专业人士还能看出毛病,那在真正的专家眼里还不是跟叫花子的百衲衣一样?

家园 雨夜 5

由于除底盘、防御结构和独特的炮塔造型外其它部分都是能采用现有装备就用,KT-35的生产也比较顺利,很快两辆原型车就生产出来,而吕山组织公司紧急生产的几套鱼鳞复合装甲也运到泉都南山靶场并装车完毕。马上要进行防御性能测试了,军里派出一个反坦克连拉着两门86式100毫米牵引反坦克炮进入射击阵地。由于测试要求要尽量接近实战,所以坦克要在中速行驶中接受炮弹的问候,换句话说,车得有人来开。大家面面相觑,虽然他们中间不少人会开坦克,但开着这么一辆实战性能未知的战车主动去找反坦克火力的招呼,万一KT-35经不住考验,自己可就交代了。罗林咬着嘴唇“哼”了一声:“我去吧!这型坦克的设计我也有份,尤其是防护方面。我应该相信自己的设计,如果真被击毁而挂了,那也是咎由自取。”

不听众人的劝阻,罗林快步跑向准备接受测试的样车。这时东方重型机车厂厂长隋岩说:“这是我厂出的产品,我得对它的质量负责。”刚要拔腿走人,张昌祥一愣:“有你的事吗,啊?我还是总师呢!”与隋岩一同跟去。

罗林掀开顶甲盖跳进座仓:“两位前辈自便,今天我给你们当回专车司机。”隋岩乐了:“这首车的座仓是我带着徒弟一点一点打磨清扫过的,坐着舒不舒服我比你知道得早。你就拿这种‘专车’来应付我们?老张,等会开炮时你注意保护脊柱和头,抓紧牢靠的部件。”张昌祥不屑地回应:“切,在你还不知道这些时我就用过两三回啦!”三人分别在驾驶员、车长和炮长的位置坐好,罗林发动坦克。1200马力柴油机巨大的轰鸣中忽然又传来罗林模糊的声音:“要是那么一发炮弹飞进来,把咱们都变成了灰,我该找谁去追究事故责任啊?”三人一起放声大笑。

坦克车体后突地冒出一团黑烟,几十吨重的钢铁战车隆隆开动。罗林戴上坦克帽,接通指挥所通讯:“喂,堡垒1,堡垒1,听到了吗?可以开始了。”炮兵阵地上的掩体后面,一名军官举起手中的红旗:“目标,距离16,方位右、083,二炮,穿甲弹,延时引信,一发,放!”

“轰!”炮口被大团炽烈的火光笼罩,一发100毫米穿甲弹从中飞出,边飞快地自旋边直奔坦克而去,弹道划破空气发出尖厉的叫啸,弹丸把前方来不及躲闪的空气挤成一堵墙然后撕得粉碎。一秒多后,炮弹狠狠地撞在KT-35的侧面“房檐”上。车内的罗林等人感到了晃动,紧接着就是爆炸,冲击波把三个人都抛到了舱壁上。隋岩的额角撞破了,一缕鲜血慢慢顺着脸流下来。隋岩浑然不觉,扶着炮尾坐起来转头查看。张昌祥到底是经验丰富一些,只是前臂被撞得发麻,看到隋岩头上有血就掏出面巾纸捂上去。隋岩吃痛,呲牙咧嘴地叫着,语气中却充满了欣喜:“没事!竟然没事!”张昌祥追着给他擦血:“放屁你没事……哦,你是说坦克没事?那是当然,我的作品怎么会‘有事’?!罗营长,快报告吧!”

罗林在爆炸中一头顶在光滑的舱壁上,虽然没有受伤,整个人却有些发懵。他定定神观察了一遍面前的仪表状态,按下通话钮:“堡垒1,堡垒1,我们还活着,活得好好的!继续试验!”耳机中的声音却有些犹豫:“罗营长,毕竟是用实弹朝你们打,太危险了吧?”罗林回头看看隋岩和张昌祥:“也是。这样吧,让两个老头下去,咱们接着来。”然后一把撸下坦克帽塞在屁股底下:“两位前辈,测试指挥部命令你们马上下车撤到安全区域,由我自己继续驾驶。”

张昌祥不信:“我不相信那些炮兵就这么看不顺眼你这个坦克营长,非要给你两炮不可。命令是不是让咱们三个都撤出去,他们进行静态射击实验?”罗林继续面不改色地扯谎:“您要不信等到了测试指挥所问他们去呀,我如果说瞎话您什么时候找我算账都行。”张昌祥答:“屁!你就是想把我们诳出去。我不走!”隋岩也不走。罗林撇撇嘴:“您两位要是不走今儿这试验可没法继续进行啰!真的,我真没骗您!要不您自个听听?”说着罗林作势要取屁股底下的坦克帽。两个老头对视一眼:“好,我们出去,但你小子要是骗我们……记着囫囵个儿的来找我们,一定抽你个满脸开花!”罗林嬉皮笑脸地应着:“哎哎。您老坐好,我找个宽敞地儿给您停车去。”此时,屁股下面的坦克帽里还响着测试指挥部的骂声:“罗林,他妈的敢假传圣旨,你给我出来……”

临出去时隋岩指了指罗林的鼻子没有说话;张昌祥则大喊:“你小子就算没骗我也得回来找我听训,敢不来我……我……”隋岩见势在外面拉了他一把,张昌祥便滑下去,罗林在他眼前消失前仍是一副欠揍的嬉皮样。

罗林关好舱盖,坐在车长位置上重新开动坦克,他把坦克帽戴好:“堡垒1、堡垒1,我是罗林……你丫生个毛气啊,我今儿要不和坦克一起接受测试就得以后在战场上接受敌人的‘测试’!少废话了,接着来,这车能扛住!”

坦克加速向炮兵阵地驶来,罗林还挑衅似地操纵方向机向反坦克炮瞄准。炮兵指挥员苏燕然瞧瞧面无表情的测试总指挥,跑出掩蔽部:“一炮!距离15,方位左、零14,穿甲弹,延时引信,一发,放!”

炮弹打在炮塔右前装甲的上棱线上爆炸了,陶瓷和钢铁的碎片四散飞溅,原来的位置出现了一个狰狞的黑窟窿。

“目标,距离15,方位左、零15,一炮,穿甲弹,瞬发引信,一发,放!”

“距离13,方位右、零8,全连齐射,穿甲弹,瞬发引信,一发,放!”

“表尺减1,方位0,一炮,穿甲弹,瞬发引信,一发,放!”

“方位右、零2,连发穿甲弹,全连齐射,放!”

苏燕然解恨一般指挥炮兵射击,一发发穿甲炮弹呼啸着向坦克飞去,有的落在地上炸出一团团白烟,大部分则打在坦克车身的各个部位。活像一只大乌龟的坦克在炮火和扬起的黄尘中忽左忽右地窜来窜去,似乎并不把打在自己身上的炮弹当回事。测试总指挥一步不落地在炮队镜里观察着坦克,握柄的手指缝里成滴的汗水滴下来。

“停!苏燕然,让你的兵停下!”总指挥——竟然是周明勇——从炮队镜后抬起头来,他的脸上也已满是汗水,大吼着。

“停止射击!”苏燕然急忙下令。“你他娘真想把罗林打死啊,哐哐哐干起来没完没了了还!”“操,我也没想到那小子还挺安逸,看起来没事儿似的!”“赶紧看看去吧!”两人向一公里外停下的坦克一溜烟跑去,身后跟着一大帮参谋。

坦克舱盖被推开了,罗林攀着舱口边沿爬出,一步一步从坦克上下来,最后一步跳在地上,背靠侧裙板缓缓地坐下来——刚才打在坦克上的那些炮弹没有一发击穿装甲,但着实把他震得不轻。扯开领口,他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他猛吸一口气大喊:“我很好!这车真他妈的棒!”还没喊完眼前就什么都看不清了,耳朵里嗡嗡作鸣,还间有“嘣、嘣”的跳响,两边太阳穴就随着每一次跳响向外一突,他双手捂住头,拇指使劲压着太阳穴方好受了一些。远远地一大群人朝这边跑来。

“担架呢,快点把担架拿上来,抬人啊!”

七手八脚地把罗林扶上担架抬走。罗林还不断低语着:“这车真好……真棒……太结实了,真棒……”

周明勇没有跟随手忙脚乱的众人,他停下来回望。经历了近二十发炮弹的打击,那辆KT-35坦克的整个上层结构都已明显变形,几乎所有的外部鱼鳞复合装甲都被击毁或炸飞,残存的部分狼牙似的突兀地立在内装甲上,而内装甲也隐约可见凹进的变形和烧灼过的痕迹。隆起的“屋脊”那一侧还在冒着黑烟……

根据射击防御测试的表现,负责装甲子系统设计的吕山、安卢恩又对鱼鳞复合装甲进行了改进。吕山在翻阅资料时意外地发现了他参与研制国产新型防弹衣的“旧闻”,脑中突然灵感闪现:就把防弹衣的纤维织物给引入进来,如何呢?

还是先做模型,用“枪代炮”法。一时没有足够的凯夫拉面料,吕山和安卢恩商议后用细钢丝和尼龙纤维绞在一起、再放松(即无加捻纤维束。其较加捻纤维束本身无预应力,作为防弹纤维效果更好),两人又找到一家纺织企业,用这种细细的混合纤维织出了十几平方米的平纹布来代替。把这种布料蒙在鱼鳞甲表面,再测试,效果好了不少,但陶瓷装甲被正面击中后仍然引起了大于实际被弹面积的破碎,过多地暴露了下面的装甲层。吕山的驴脾气上来了,他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冥思苦想,连饭也不吃了,弄得来给他送饭的小赵进退两难。刘工看见了,对小赵说:“你去休息吧,我来。”小赵正求之不得,马上把手中的餐具交给刘工,连声道谢下了楼。

吕山出差时就自己带着一个式样较老的搪瓷饭缸和一双竹筷子,这是他上大学前父亲给他买的。穷人家的孩子爱惜东西,所以大学四年里这一副餐具居然光洁如新。以后他去美国读研,行装中很自然地就带上了它们。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餐厅里,每次吕山进来时都会引来一圈关注的目光——其他的学生都是端着颜色多样的公共餐盘,只有这个来自中国的高个子年轻人像提着一个超大号口杯那样提着外表装饰着牡丹花的搪瓷缸子走来走去,手把上还用小绳系着双深褐色的竹筷子。就这样他在美国连读书加参观旅行待了三年,然后婉拒了导师怀特先生邀请他留在身边工作的好意,启程回国。离开时几个要好的美国哥们来帮他收拾行李,大家惊讶地看到吕山把他们称作是“上上个世纪的东西”的搪瓷饭缸里面塞上海绵,和竹筷子一起装到塑料袋里,郑重其事地放在皮箱里由衣物围起的空里。

“嘿,你是在表演行为艺术吗?吕,这样也太夸张了。”一个名叫埃文斯的年轻人在大家沉默地看完整个过程后首先开腔了。“你要是没钱的话哥们可以帮你买任何成套的新餐具,样子你来挑。至于它,我建议你还是把这个老古董送进你们中国的博物馆里吧。”另一个哥们莱克说着要往外掏钱包,众人纷纷附声应和。

吕山安静地看着众人,慢慢的几个人都不说话了。吕山把皮箱的盖子打开,指着饭缸对大家说:“我并不是吝啬,这套餐具要坚持留下自有我的用意。我们中国文化讲究‘民以食为天’,也就是说普通百姓把温饱问题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无论未来干什么,我都要使我的事业不背离这个目标。”“可是,这与你留下这个古董有什么必然联系吗?”埃文斯不解。“这正是我接下来要说的。中国人有一个‘本分’的说法,你们可以理解成坚守自己的基本原则的意思。埃文斯,正如你的伊莎贝拉,你除了她还会爱别人吗?”伊莎贝拉是埃文斯的女友,听到这儿埃文斯张开双手:“哦,她可是我的宝贝,在我面临人生中最大的危机时帮助我渡过难关,没有了她我甚至不知道还能不能活到今天。我发誓永远不会抛弃她的!”

吕山微笑着拍拍埃文斯的肩膀:“兄弟们,埃文斯发誓要永远爱伊莎贝拉,这在我们中国人的概念里就叫做‘不忘本’,即坚持了自己的原则。我是个中国人,我也有我自己的原则。首先我未来的事业要对整个国家有利,其次是能为我爱的所有人带来好处。这套餐具是我上大学之前我的父亲为我买的,他是华北山区的一个普通农民。我的家里很穷,家乡也很落后,甚至到现在还没用上自来水。所以我要尽快回去,为了我的父亲,也为了尽可能多的像我父亲一样的人生活早日改善而贡献才能。”

“可是,你也知道的,吕,电视里整天说中国人很不守秩序,政府机关行政效率很低而且腐败现象泛滥,这样的话即使你回去了,又能起多大作用呢?”莱克问道。

“哈哈,莱克,你的认识有误区,不过这也不能全怪你,你难道不知道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有线电视新闻网如今在中国的名声已经非常臭了吗?他们的报道在涉及中国时总是会选择性地丧失客观公正的,中国的问题并没有他们说的这么严重。就算真的如此,我回去至少能有一点改变的希望,而我不回去,那么连这一点希望都没有。”

“好吧,道理显然在你这边。来来,你们都是怎么了,被冻住了吗?快来帮吕收拾东西,晚上还要给他开送行聚会的!不想大吃一顿了吗?”埃文斯招呼着众人。

家园 呵呵,善有善报啊。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家园 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家园 "我们“的人带布琼尼帽纪念十月革命节?太错乱了

按说”我们“这个普京版的希特勒青年团不该如此赤色啊。。。。

AKM的人如此打扮倒是正常。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